《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有两种境界,风初定,丝纶慢整,牵动一潭星便是他的一种境界。这些年来,他慢吞吞拉动网纲,牵动了当今影视界的一潭星星,在世界上产生很大的影响。
2014年4月15日,食物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首映式当日,陈晓卿在朋友圈写下: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酸辣苦甜。舌尖,好久不见。纪录片以一张张餐桌见证生命的诞生、成长、相聚、别离,通过美食,使世界有滋有味地认知古老的东方国度。
陈晓卿1965年生于安徽灵璧,五官端正,一张黝黑的圆脸,个子高高的。尽管走路时步子很大,但速度并不明显,给人的是一种慢的感觉。其实,他做事还真的慢。
早在2002年,陈晓卿就曾前后三次申报过《舌尖》项目,当时台里总是答复题材好,但是没钱,等着。可这一等就是10年,直到2011年央视九套纪录频道成立,这个选题才得到台里450万元的重点投资。
而就是在这等待中,陈晓卿成了北京有名的吃货。他喜欢自己被人叫做扫街嘴,只要有一点儿闲暇,他就会骑着一辆破旧自行车,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一家一家地毯式地搜馆子,见到好吃的就记录下来。中国有一句话,不怕慢,只怕站。十年下来,在他手机里竟然储存了5600个饭馆的名字和路线,还有哪一家哪一个服务员态度好,哪一家哪样食材多煮几分钟味道会更好
慢是一种持守,是一种专注,是一种信心,一种定力,是一份沉浸其中的心气,是一个生活体验越来越深刻的过程。而正是有了这份心气,遇事无论是好是坏他都没脾气。
2000年11月,央视《纪录片》栏目诞生,此是《见证》栏目的前身,陈晓卿曾任《见证》制片人。2003年底开始,《见证》被安排在后半夜播出,栏目编导张小幺曾哀怨地写道:《见证》播出时间是夜里,在大家睡了之后首播,大家还没睡醒的时候,重播也结束了。没有广告,纯粹的纪录片。甲说:那个时间连鸟都不拉屎了。乙说:干脆改名叫见鬼。陈晓卿的儿子因为在电视上见不到爸爸,对老爸同事的玩笑坚信不疑:爸爸就是电视台看大门的。而恰恰是这种没脾气的看大门的日子,让陈晓卿有了超凡脱俗的舌尖功夫。
在拍摄中,陈晓卿也是慢工出细活。40万公里行程、400个调研地点、150个拍摄地、1000小时高清素材,历时一年的跋山涉水和风餐露宿他全都是慢慢打理。影片里出现的300多种美食,哪怕它只有一闪而过的镜头,在被选中之前,都要几经考量。如摄制组本打算在千岛湖拍摄螺蛳,因为其品质优于一般地方。工作人员已经从养殖环境、打捞情况到去尾环节,看了一次又一次。后来有人建议再去看看个头小,味道略苦,清凉解du即更有特点的开化青蛳。当陈晓卿去了一趟开化后,就决定舍掉千岛湖螺蛳。开化青蛳完全是在干净的溪沟里自然生长的!陈晓卿就是这样特别重视食物的生长环境。
屈己者能处众,谦虚者能处身是陈晓卿的另一种境界:不慢低调谦虚不傲慢不怠慢。
《舌尖上的中国2》投资1000万元,未开机便获得总数8931万元的冠名费用,开播10天后整个回报是投入的20倍,即高达2亿元。
而且影片已进入国际市场,进入国际主流的电视台进行播出,有更多国际上的观众能够通过主流平台的黄金时段看到中国,解读中国。然而,在不凡成绩面前,陈晓卿依然那么低调。
2013年5月,《舌尖上的中国l》第一集播出当晚,陈晓卿在新浪微博上放出海报,轻描淡写地推荐:今晚没事都看看吧。不难看,真的。《舌尖上的中国2》播出后,陈晓卿接受采访,高频词是没有没有,我对所有的美食都不怎么懂。真的没有什么心得这种谦卑与他的付出和片子取得的成功无法成正比。
无论是慢生活,还是在生活中不傲慢,都是一种从容不迫、摒弃心浮气躁,有信心、有定力的生活态度,因而也就能拉动人生的一潭星星为自己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