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压力的儿童小故事6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6篇关于压力的故事,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关于压力的儿童小故事(1):
求职压力致考研再升温
今年报考本市54个研究生招生单位的考生共有96456人,比去年增加5966人,增幅为6.6%。在上海考点参加考试的人数,比去年增加2195人,增幅为6.7%。
市教委新公布的助推大学生就业六大计划中,引导升学计划是其中之一。本市2009年研究生招生计划数增加到2.73万人,适度增加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专业的招生计划,努力满足高校毕业生继续学习深造的愿望。
研究生扩招,对考研学生而言无疑是个利好消息。据调查,随着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冲击逐渐显现,一些原本抱着试试看心态报名考研的学生,对待考研的态度变得越来越认真,往年缺考的情况会大为改观。
庆幸自己考了研
上海师范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的小金同学,今年报考本校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生。她告诉记者:决定考研也就是两个月前的事,大四课少了,闲着也没什么事做,就想报个研究生考考。不过,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让小金感叹两个月前做出的这个明智的选择,今年工作难找,幸好我报了考研。
有人庆幸考了研,也有一些当初没报考研究生的同学后悔了。要是那时报了名,现在就不用如此艰难找工作了。有学生在网上感叹。
考上了,三年后怎么办?
采访中,有人把考研当成求职避风港,也有人在金融危机的刺激下,反而开始认清局势,觉得早工作早安心。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专业的一个学生向记者坦言,虽然一年前就决定考研,这学期她还是投了几份简历,参加了几次面试。严峻的就业形势没有增加考研动力,反倒让她想找起工作来。上海财经大学保险专业的小顾也是坚定的求职派:班上47个同学,有8个人考研。不过我不准备考,因为考研最终还得就业。今年考的人多了,几年后研究生的就业形势也同样严峻,还是觉得找工作实际。
关于压力的儿童小故事(2):
压力放松,给生命休息的机会
人生中的压力就像海浪一样,会有浪高与浪低的时候。如果你无法改变环境,就必须学会改变自己。在现有的环境下,做最大的放松。
米兰昆德拉在《缓慢》一书中感叹:为什么缓慢的乐趣消失了呢?以前那些闲逛的人们到哪里去了?在我们的世界里,悠闲被扭曲为无所事事,其实两者完全不同。
俗话说:富贵险中求。据美国《财富》杂志的一项调查显示:全美5000位接受调查的企业家中,有92%表示工作压力大,79%的认为工作状态紧张。调查还发现,平均每 5位企业家中,就有一位患有与工作紧张相关的慢性疾病。许多企业家觉得内心孤独,甚至产生厌世心理。类似的情况在有着拼命三郎传统的韩国更是令人担忧。据韩国媒体报道,近日韩国中小企业振兴公团对97名中小企业的总裁进行精神健康调查,结果有28.6%的人表示,自己在工作期间曾出现过极度悲观、想自sha的想法。从年龄结构上看,30岁年龄段的有20%,40岁年龄段的有25%,50岁年龄段的占41.7%,年龄段越大持极度悲观想法的人越多。
整天在家庭与工作之间忙得团团转的员工们,心中总幻想着,有那么一天,赚了大笔的钱,置下毫宅汽车,然后辞掉工作,不再受老板的气,不担心上班迟到,从此游山玩水,逍遥自在。但是,就算这些愿望都实现了,沉重的压力就会消失,你就能过上无忧无虑的日子吗?其实,在每个生命阶段,都有压力,只是性质与强度不同而已。压力并不一定和职位、财富成正比。事实上,不会说:不和事事求完美的员工,更容易感受到压力。力求完美的员工,大事、小事都要亲历亲为,到最后就容易变得不分轻重缓急,然后时间就不够用,事情反而做不好,再然后就会怀疑自己,对自己失望直至出现恶性循环。
压力不只会埋藏在内心深处,还经常透过你身体的感觉彰显它的存在。有资料显示,在美国,约有75%90%的人患病与压力有关;在欧洲每 4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因为压力太大,出现健康问题。心理医生建议学习一些放松技巧,例如冥想、放松肌肉与正确的呼吸方法,这样可以降低心跳和血压,同时放松绷紧的神经。
有时候,知道压力存在,而且这也是自己的选择时,就要准备付出代价,告诉自己要承受,只是不要忘了同时也给自己些奖励,否则日子会很难过的。要学会把生活节奏放慢,上班时间慢不下来没有关系,可先从自己能够掌握的时间做起。从吃饭慢、说话慢、动作慢开始,最后可以做到即使动作快,但是心里也不慌张,整个人就会稳定下来,压力就自然从慢的过程中消失。人生中的压力就像海浪一样,会有浪高与浪低的时候。如果你无法改变环境,就必须学会改变自己。在现有的环境下,做最大的放松。以下几项措施有助于你克服或减轻压力:
1.充分了解自己的精力和体力情况。不仅需要考虑到自己的生理承受能力,还要对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一个正确的、客观的评估。
2.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要处理好同事间的人际关系,还要处理好家庭成员的关系,多参加些社会活动,避免孤独。
3.注意奉献和宽容。奉献使人不迷恋物质利益,宽容可避免对他人不必要的苛责。
4.要富有幽默感。幽默,是人对痛苦和烦恼的一种抵抗剂,也是改善人际关系的一种润滑剂,学会幽默,会使人永葆乐观和愉快。
关于压力的儿童小故事(3):
压力永远是前进的动力!
上帝造了一群鱼。这些鱼种类多样,大小各异。为了让它们具有生存本领,上帝把它们的身体做成流线型,而且十分光滑,这样游动起来可以大大减少水的阻力。上帝使每种鱼拥有短而有力的鳍,使鱼在大海中自由自在地游动。
待上帝把这些鱼放到大海中的时候,忽然想起一个问题,鱼的身体比重大于水,这样,鱼一旦停下来,它就会向海底沉下去,沉到一定深度,就会被水的压力压死。于是,上帝赶紧找到这些鱼,又给它们一个法宝,那就是鱼鳔。鱼鳔是一个可以自己控制的气囊,鱼可以用增大或缩小气囊的办法,来调节沉浮。这样,鱼在海里就轻松多了,有了气囊,它不但可以随意沉浮,还可以停在某地休息。鱼鳔对鱼来讲,实在是太有用了。
出乎上帝意料的是,鲨鱼没有前来安装鱼鳔。鲨鱼是个调皮的家伙,它一入海,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上帝费了好大的劲儿也没有找到它。上帝想,这也许是天意吧。既然找不到鲨鱼,那么只好由它去吧。这对鲨鱼来讲实在太不公平了,它会由于缺少鳔而很快沦为海洋中的弱者,最后被淘汰。为此,上帝感到很悲伤。
亿万年之后,上帝想到他放到海中的那群鱼来,他忽然想看看鱼们现在到底如何?他尤其想知道,没有鱼鳔的鲨鱼如今到底怎么样了,是否已经被别的鱼吃光了。
当上帝将海里的鱼家族都找来的时候,他已经分不清哪些是当初的大鱼小鱼,白鱼黑鱼了。因为,经过亿万年的变化,所有的鱼都变了模样,连当初的影子都找不到了。面对千姿百态,大大小小的鱼,上帝问:谁是当初的鲨鱼?这时,一群威猛强壮,神气飞扬的鱼游上前来,它们就是海中的霸王鲨鱼。上帝十分惊讶,心想,这怎么可能呢?当初,只有鲨鱼没有鱼鳔,它要比别的鱼多承担多少压力和风险啊,可现在看来,鲨鱼无疑是鱼类中的佼佼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鲨鱼说:我们没有鱼鳔,就无时无刻不面对压力,因为没有鱼鳔,我们就一刻也不能停止游动,否则我们就会沉入海底,死无葬身之地。所以,亿万年来,我们从未停止过游动,没有停止过抗争,这就是我们的生存方式。
压力永远是前进的动力!
关于压力的儿童小故事(4):
压力
教授向他的听众讲述如何正确对待压力。他举起一杯水,问道:“这杯水有多重?”
从20克到500克,回答各异。
“其实具体多重并非关键,关键在于你举杯的时间。如果你举了一分钟,即便杯子重500克也不是问题,如果你举杯一个小时,20克的杯子也会让你手臂酸痛,如果举杯一天,恐怕就需叫救护车了。同一个杯子,举的时间越长,它会变得越重。”
“倘若我们总是将压力扛在肩上,压力就像水杯一样,会变得越来越重。早晚有一天,我们将不堪其重。正确的做法是,放下水杯,休息一下,以便再次举起它。”
生活的压力也需常常放下,使得我们有时间焕发精神,挑战压力。
工作了一天疲惫地回到家里,应当将工作中的压力抛到一边,千万不能再将它带回家里,因为你明天还要扛起它。
休息,放松……
为了明天。
——工作狂可服此良药
关于压力的儿童小故事(5):
南瓜承受大约500磅的压力
在美国麻省Amherst学院曾经进行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试验。试验人员用很多铁圈将一个小南瓜整个箍住,以观察当南瓜逐渐地长大时,对这个铁圈产生的压力有多大。最初他们估计南瓜最大能够承受大约500磅的压力。
在实验的第一个月,南瓜承受了500磅的压力;实验到第二个月时,这个南瓜承受了1500磅的压力,当它承受到2000磅的压力时,研究人员必须对铁圈加固,以免南瓜将铁圈撑开。
最后当研究结束时,整个南瓜承受了超过5000磅的压力后瓜皮才产生破裂。
他们打开南瓜并且发现它已经无法再食用,因为它的中间充满了坚韧牢固的层层纤维,试图想要突破包围它的铁圈。为了吸收充分的养分,以便于突破限制它成长的铁圈,它的根部甚至延展超过8万英尺,所有的根往不同的方向全方位地伸展,最后这个南瓜独自地接近控制了整个花园的土壤与资源。
由南瓜的成长想到人生。我们对于自己能够变成多么坚强常常毫无概念!假如南瓜能够承受如此庞大的压力,那么人类在相同的环境下又能够承受多少的压力?大多数的人能够承受超过我们所认为的压力。因为你拥有比你想像中大得多的潜能!只要像小南瓜一样将绑住你的铁圈挣脱,就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你!
关于压力的儿童小故事(6):
化解压力,调节自己
化解压力,调节自己
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这陡峭的山路就是在遇到挫折和失败之后遭遇的那种无形的压力。人活着就会感受到压力,没有人是可以免疫的。不管喜欢与否,压力每天都会陪伴着你,迫使你对生活中的人与事不断地作出反应。然而压力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不在于它的强弱或种类,而在于个人对其的反应和态度。 人们常因为自己的慵懒而埋怨周围的竞争太过激烈因为自己的能力不够而强调自己的压力太大。压力使人窒息和恐惧,也使人前进,关键在于怎样去调节。 在一所大学里,有一堂如何正确对待压力的教学课十分有意义教授举起一杯水,问同学们:大家猜猜,我手里的这杯水有多重?30克、50克、100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答着。教授笑了笑,说道:其实,这杯水有多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它放在手里,你能够举多久?教授接着说道:果你只举了一分钟,那么即使它重500克,也没什么问题;如果让你举一个小时,那么20克也会让你手臂酸痛;如果举一天,恐怕你就要去看医生了。 这就像我们承担着的压力一样,如果我们一直把压力放在身上,不管时间长短,到最后都会觉得它越来越沉重,直至最后无法承担。正确的做法是,我们必须适时地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下后再拿起它,如此才能拿得更长久。所以各位应该将承担的压力于一段时间后适时放下并好好地休息一下,然后再重新拿起来,如此才可承担更久。正所谓:张弛有道,一切方得长远。 创造性研究的结果指出,具有创意的人能够把所有的精力集中于手边的工作和解决手头的压力。每解决一个压力,就会让他增加一次经验,就给他的成功增加了一次机会。所以不要害怕压力,正确地认识压力,正确地调解压力,压力就会变成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