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儿童小故事6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6条关于皇帝的故事,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皇帝的儿童小故事(1):
皇帝的御膳
在封建王朝,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这“万岁爷”吃些什么?远的不说,近代的满清王朝统治近三百年间,他们在高高的紫禁宫内吃什么?是什么人间奇珍佳肴维持他们的“龙颜玉体”?是什么仙丹奇果绵衍他们的年华寿命?是什么高级营养支撑他们日以继夜的*yin*威作乐?这些问题和疑问的解答当时人们(除了宫内外)是不可能知晓的。直至今天,这些问题对很多人而言仍然带着迷离的色彩。
今天,20世纪80年代的中外游客,每天以几万人次,拥进这座紫禁宫内。然而,“御膳房”没有了,慈禧的餐桌没有了,上百史侍候皇上用膳的御厨、太监们没有了。游人们仍然不知“皇帝吃些什么”。也许未来的紫禁宫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会以生动的形式,或布出模型、展出腊人和塑料仿真膳食来形象地展示昔日皇帝的饮食原貌,但是,从现实出发,我们只好以文字资料帮助网友解答一些迷幻。 首先请看皇帝溥仪,他在《我的前半生》中写道:皇帝吃饭,另有一套太语,是绝对不准别人说错的,饭不叫饭而叫“膳”,吃饭叫“进膳”,厨房叫“御膳房”。到了吃饭时间——并无固定时间,完全由皇帝自己决定——我吩咐吩咐一声“传膳”!跟前的御前小太监便照样的向守在养心殿上的殿上太监说一声“传膳”!殿上太监又把这话传给鹄立在养心门外的太监。他再传给候在西长街的御膳房太监……这样一直传进御膳房里。不等回声消失,一个犹如过嫁妆的行列已经出了御膳房。这是由几十名穿戴齐整的太监们组成的队伍,抬着大小七张膳桌,捧着几十个绘有金龙的朱漆盒,浩浩荡荡地直奔养心殿而来。进到明殿里,由套上白袖的小太监接过,在东暖阁摆好。平日菜肴两桌,冬天另一桌火锅,此外有各种点心、米膳、粥品三桌、咸菜一小桌。食具是绘着龙纹和写着“万寿无疆”字样的明黄色的瓷器,冬天则是银器,下托以盛有热水的瓷罐。每个菜碟或菜碗都有一个银牌,这是为了戒备下du而设的。并且为同样的原因,菜送来之前都要经过一个太监尝守,叫做“尝膳”。在这些尝过的东西摆好之后,我入座之前,一个小太监叫了一声“打碗盖”!其余四个小太监便动手把每个菜上的银盖取下,放到一个大盒子里拿走。于是我就开始了“用膳”了。 所谓食前方丈都是些什么东西呢?隆裕太后每餐的菜肴有百样左右,要用六张膳桌陈放。这是她从慈禧那里继承下来的排场,我的比她少,按例也有三十种上下。我现在找到了一份“宣统四年二月糙卷单”(即民国元年三月的一份菜单草稿),上面记载一次“早膳”的内容如下。 口蘑肥鸡、三鲜鸭子、五绺鸡丝、炖肉、炖肚柿、肉片炖白菜、黄焖羊肉、羊肉炖菠菜豆腐、樱桃肉山药。 驴肉炖白菜、羊肉片川小萝卜、鸭条溜海参、鸭丁溜葛仙米、烧茨菇、肉片焖玉兰片、羊肉丝焖跑、炸春卷、黄韭菜炒肉、熏肘花小肚、卤煮豆腐、熏干丝烹掐菜、花椒油炒白菜丝、五香干、祭神肉片汤、白煮塞勒、烹白肉。 这些菜肴经过种种手续摆上来之后,除了表示排场之外,并无任何用处。它之所以能够有一声传膳之下,迅速摆在桌子上,是因为御膳房早在半天或一天以前就已做好,煨在火上等候着的。他们知道,反正从光绪起,皇帝并不靠这些早已过了火候的东西充饥。我每餐实际吃的是太后送的菜肴,太后死后由四位太妃接着送。因为太后或太妃们都有各自的膳房,而且用的都是高级厨师,做的菜肴味美可口,每餐总有二十来样。这是放在我面前的菜,御膳房的都远远摆在一边,不过做个样而已。 太妃们为了表示对我的疼爱和关心,除了每餐送菜之外,还规定在我每餐之后,要有一名领班太监去禀报一次我的进膳情况。这同样是公式文章。不管我吃了什么,领班太监到了太妃那里双膝跑倒,说的总是这一套: “奴才禀老主子:万岁爷进了一碗老米膳。(或者白米膳),一个馒头(或者一个烧饼)和一碗粥。进得香”! 每逢年节或太妃的生日(这叫做千秋),为了表示应有的孝顺,我的膳房也要做出一批菜肴送给太妃。这些菜肴可用这四句话给予以鉴定:华而不实,费而不惠,营而不养,淡而无味。 这种吃法,一个月要花多少钱呢?我找到了一本《宣统二年九月初一至三十日内外膳房及各等处每日分例肉斤鸡鸭清册》,那上面记载如下: 皇上前分例菜肉二十二斤计三十日分例共六百六十斤。 汤肉五斤共一百五十斤猪油一斤共三十斤肥鸡二只共六十只肥鸭三只共九十只菜鸡三只共九十只。 下面还有太后和几位妃的分例,为省目力,现在把它并成一统计表(皆全月分例)如下: 太后--肉1860斤鸡30只鸭30只瑾贵妃--肉285斤鸡7只鸭7只瑜皇贵妇--肉360斤鸡15只鸭15只贵妃--肉285斤鸡7只鸭7只合计:肉3150斤鸡74只鸭74只。 我这一家六口,总计一个月用三千九百六十斤肉,三百八十只鸡鸭,其中八百一十斤肉,二百四十只鸡鸭是我这五岁孩子用的。此外,宫中每天有大批为这六口之家效劳的军机大臣、御前侍卫、师傅、翰林、画师、勾字匠、有身分的太监,以每天来祭神的萨满等等,也各有分例。连我们六口之家共吃猪肉一万四千六百四十二斤,合计用银二千三百四十二两七钱二分。加上杂费支出三百四十八两,连同分例一共是一万四千七百九十四两一钱九分。显而易见,这些银子除了**中饱之外,差不多全为表示帝王之尊而糟蹋了。这还不算一年到头不断的点心、果品、糖食、饮料这些消耗。 掌管皇帝的饮食机构叫御膳房。御膳房设有劳局、素局、挂炉局、点心局、饭局等五局。荤局主管鱼、肉、海味菜;素局主管青菜、干菜、植物油料等,挂炉局主管烧、烤菜点;点心局主管包子、饺子、烧饼、饼类,以及宫中独特糕点等;饭局则主管粥、饭。 以上各级分为两班,各班一名主任,下设厨师6名司操作。各局设内监7名(监视和防卫投du)。另外还有5名官吏专司供应材料。总计75人。 这75人专为皇帝一个人做饭,想像当是相当豪华高贵的,但是结果呢?正如溥仪皇帝的评价是: 华而不实,费而不惠,营而不养,淡而无味。来自:中国经济网7o8./7o
皇帝的儿童小故事(2):
民间俗语:沙村佬皇帝
相传新塘沙村有个农民叫陈华仁,他为人忠厚、憨直。每天只会早出晚归,勤恳耕种。可是,每造收成以后,粮食除了交租,就所剩无几了。因此,他经常要挨饿。
有一天,众人在凉棚谈天说地,大家谈到皇帝时,都议论纷纷。有个讲如果我做皇帝,要良田万顷;有人讲如果我做皇帝,要珠宝满堂;有人讲如果我做皇帝,要挑几十个如花似玉的妃子。大家议论纷纷,只有华仁正饿着肚子,静静地挨坐在一条木杉上。 “华仁,如果你做皇帝怎样呀?”有人问他。华仁肚子咕咕响,一心想吃饭,管你什么良田珠宝,妃子宫娥。便说:“如果我做了皇帝,就天天煲饭食。 那年月,农民有几家不挨饿?华仁的话,正说中大家心里。大家觉得他的话最实际。于是大家都说:“对,如果我们做皇帝,都天天煲饭食。” 渐渐,这句话传到外村去了。从此,大家都把“沙村佬皇帝”当作食饭俗语了。 搜集整理:陈成国 流传地区:增城新塘一带ht皇帝的儿童小故事(3):
皇帝下棋
象棋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先秦时期已有记载,到唐朝时发展到鼎盛时期,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头百姓,闲着没事都喜欢下上几盘。传说在唐朝时期,象棋中的车[ jū ] 并没有那么大的威力,一次只能走三步,为什么后来变得威力无比了呢?这还要从唐肃宗李亨说起。
唐肃宗李亨是一个象棋迷,每天宁可不吃饭、不上朝,也要过足棋瘾。朝中只要会下点棋的大臣都被唐肃宗招进宣政殿下过棋。怕大臣糊弄他,每次下棋之前,唐肃宗总要先说上一句:爱卿只管尽力下,朕不會责怪你们,要是让朕发现你糊弄朕,一定会重责不饶!可即便是这样,还是没有大臣赢过唐肃宗。
高手的世界总是寂寞的,唐肃宗没有对手,心里很郁闷。他的宠妃张良娣善于察言观色,就对唐肃宗说:皇上,您可是为了找不到对手而忧烦?唐肃宗说:是呀,想我泱泱大唐,人才济济,竟无一人棋艺能胜过朕,朕心里怎不郁闷!张良娣闻言,就上前献出一计,唐肃宗听罢眼睛一亮,连连称妙,说就照你说的去办。
张良娣的主意就是,举办象棋大赛,先在县里选拔,胜出者可以去州府参赛这样层层选拔,最后产生一名胜出者,不光授予其一品爵位,赏给一万两银子,还将入宫和唐肃宗下棋。
象棋大赛就这样轰轰烈烈地在全国举行了,下个棋就可能做一品大员,这是何等的荣耀!于是民间的棋手纷纷前去参赛。
河南莒州(今山东莒县)刘家庄有一个地主名叫刘崇,家中有土地千亩,膝下却只有一个宝贝儿子叫刘韬。刘崇原本指望儿子好好读书,将来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可是事与愿违,这刘韬看见书本就头疼。他只喜欢下象棋,而且下得很好,整个莒州城都没有对手。刘崇想尽办法也不能唤起儿子读书的兴趣,只得罢了。
这天,刘韬正在和一个高手下棋,刘崇急匆匆从外边跑来,说:韬儿,好消息呀,咱终于可以不靠读书也能光宗耀祖了!
原来,刘崇得知象棋大赛的消息,喜出望外,赶紧来告诉儿子。刘韬听说后,自信地说:爹,儿子肯定是大唐第一,您就等着享福吧。
经过层层选拔,刘韬被河南巡抚用自己的轿子和卫兵护送到长安参加决赛。
来到长安的棋手个个都是一等一的高手,他们对黄毛小子李韬都显出不屑一顾的样子,但经过几天的鏖战,这些高手们竟然都败在了李韬手中。
唐肃宗听闻象棋高手已经选出,非常高兴,在宣政殿接见了李韬。李韬上了殿,只见棋局已经摆开,棋盘是紫檀木雕刻,棋子则用蓝田玉做成,不由得赞叹了一句。
唐肃宗说:今天咱们下三盘,如若李爱卿三局两胜,朕就把这棋盘、棋子赏给李爱卿!李韬问:万岁爷所言当真?唐肃宗说:朕金口玉言,绝无反悔!
两个人大战起来,双方sha得好不热闹,横马跳卒,车攻炮轰,你来我往,难解难分。唐肃宗刚开始还觉得对方不过是个黄口小儿,即便在全国大赛中取胜,又岂能战胜久经沙场的自己。可没想到这李韬果然棋艺了得,没走几步,唐肃宗的一个车就被吃掉了,接着又是一个马半个时辰后,唐肃宗被sha得落花流水,只得认输。唐肃宗朝李韬竖起大拇指,夸道:后生可畏!
第二局开始,唐肃宗不敢再掉以轻心,用尽全身解数终于扳回一局。第三局,李韬突然改变棋路,唐肃宗措手不及,眼见着对方步步紧逼,自己的棋子一个个被吃,即将落败。唐肃宗急了,突然拿起一个车来,一下跳过了七个格,直接sha向李韬的老帅,同时喊了一声:将 [jiāng] !
这叫什么路数?殿上殿下所有的人都蒙了,旁边监赛的张良娣刚开始也有些懵,不过她很快就反应过来,说:万岁爷赢了。
李韬当然不服气,刚想反驳点什么,张良娣暗暗踩了一下他的脚。李韬猛然醒悟过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说:万岁爷棋艺出神入化,草民自叹不如,甘拜下风。
唐肃宗故作大度地一摆手,说:你下得也不错,朕是大唐第一,你也能算得上大唐第二,这个棋盘和棋子就作为见面礼送给你了。
唐肃宗用这招赢了李韬,为了防民之口,宣布象棋的车改变路数,只要直行,就可以横行无忌,威力无比。
皇帝的儿童小故事(4):
木头惊醒开国皇帝
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全靠给人扛长工、打短工过日子。他结交了三个穷兄弟:张二、王三、李四。兄弟四人中朱元璋是老大,大家都叫他大哥。
这天清晨,他们在庄稼地里锄草,到了吃早饭的时候,东家送来一罐豆粥放在地头就走了。谁知等到兄弟四人锄到地头,看见一只狐狸把头伸进罐里正在吃豆粥。朱元璋挥舞锄头打狐狸,狐狸被吓跑了,瓦罐也被打破了,豆粥撒了一地。没有办法,他们三人只好把撒在地上的豆子检起来吃了。几粒豆子怎么能填饱几个人的肚子?众兄弟都说朱元璋肚肠大,争着把少得可怜的豆子让给大哥吃。朱元璋非常感动,激动地对众兄弟发下宏誓大愿:将来一定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后来,朱元璋打下了江山,在南京城当上了洪武皇帝。三位穷兄弟知道后,激动得几夜合不上眼。他们高高兴兴来到南京城,暂时住进客栈,想有机会找朱元璋弄个事儿干干。张二自告奋勇,第一个来找朱元璋。他在午朝门外炸炸呼呼地让人向里通报:幼时的结拜兄弟前来看望大哥。张二被人领到便殿里,一见朱元璋就大呼小叫:大哥,想当年我们兄弟在南坡锄草,饿得头晕眼花这话让朱元璋听了很没面子,贵为一国皇帝,咋能提起那段下贱的历史?没等张二说完,朱元璋袍袖一甩,哼了一声,手下人便把张二赶了出去。第二天,王三说,昨天二哥去碰了一鼻子灰,一定是二哥话没有说清楚,我就不信大哥会忘了咱们兄弟的情分!说着就小心翼翼地也来到午朝门外,让人们向里通报:同乡友人前来拜见皇帝。朱元璋又在便殿里召见王三,王三陪着笑脸,恭恭敬敬地对朱元璋说:大哥,我二哥说你忘了兄弟们,难道你真的就不记得兄弟们在南坡拣豆子的事吗?朱元璋听得满脸通红,浑身不自在。他把身子一扭,背朝着王三。手下人一见,也把王三赶出宫来。第三天,李四要二位哥哥不要烦恼,说让自己再去碰碰运气。他穿戴整齐、斯斯文文地站在午朝门外,让人向里通报:从小在一起打拼的老友前来求见圣上。李四被人带进便殿见到朱元璋后,先向朱元璋行三跪九叩的大礼,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朱元璋满脸堆笑,客气地让他坐下。李四没有坐下,站在地上继续说道:万岁爷,您可记得相当年咱们兄弟四人,南征北战、东挡西闯的事儿吗?朱元璋又一次让他坐下,并点点头说:愿闻其详。李四还是没有坐下,仍旧站着对朱元璋侃侃而谈:想当年,咱们兄弟四人保苗王、除(锄)草王、打破罐州(粥)城,赶走胡(狐)元帅,活捉窦(豆)将军,除尽草王子孙,方得胜而归。那情景至今想起来,真是让人怀念!朱元璋听了心里快活得像熨斗儿烫似地哈哈大笑。他又忆起当年扛长工的苦日子,想起弟兄们对自己的好处,也记得自己当年说过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话,连忙让人唤来还在客店里傻等的张二、王三,设宴款待旧时的穷兄弟们。宴席上,朱元璋推说自己才打下江山,事儿忒多,也没有顾上招呼兄弟们。现在江山已经稳固,既然弟兄们找来,就是有事求助大哥,大哥一定帮忙。那兄弟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你推我让谁都不肯先说。最后还是李四脑子活泛,他红着脸说,眼见元朝官吏凶恶腐败,不管百姓死活,自己想给老百姓办点事儿,让大哥大小随便给弄个官儿当当,也好为咱老百姓做主。朱元璋看了看李四,当即封他为七品知县。李四有点发怵地说:我当知县镇不住人咋办?朱元璋拿出一块大方木说:镇不住人时,你可把方木在公案上猛地一拍,人们又惊又怕,事情就好办了。李四求皇上给这方木起个名字,朱元璋说,就叫它惊堂木吧。李四高高兴兴地把方木揣在怀里。问到王三,王三吭吭哧哧地说:我想出家当和尚,走遍天下,云游四方。只是出门在外,人地生疏,引不起人们注意,吃住不方便咋办?朱元璋笑着交给王三一样东西说,你拿上这物件儿,到有人的地方敲着,嘴里唱着:乒乒乓、来化缘,或化米、或化面,或化银子或化钱。云游天下时自然吃住不愁。王三问这东西叫什么名字?朱元璋说就叫它木鱼吧。王三接过木鱼,对朱元璋千恩万谢。最后只剩下张二了,张二想了半天才说自己想当个说书卖唱的,走乡串镇,逍遥自在。就是不知道在说书时,生啥办法才能让人们打起精神?朱元璋又拿起一块小方木交给张二。张二连声说自己不当知县,不要惊堂木。朱元璋笑笑说,这不是惊堂木,是专供说书艺人用的木块,当听书的人想打瞌睡时,你用它在书案上重重一敲,人们马上就惊醒过来,因此就叫它醒木吧。从此,世上就有了惊堂木、木鱼、醒木这三种皇帝钦奉的物件儿。张二、王三、李四兄弟三人高兴得不得了,当着朱元璋的面摆弄着各自的宝贝玩意儿,啪啪啪、乒乒乓、梆梆梆地敲个不停。朱元璋看着弟兄们的高兴劲儿,心里也非常欢畅。他听着木头发出的震天响声,心里猛然惊醒:自己略施恩惠,就换来三位弟兄的极大欢愉,想到一开始自己对张二、王三二位兄弟的态度,心里好不是滋味。自己对李四态度为什么就转变呢?还不是李四会说好听的奉承话,听着入耳!自己贵为天子、君临天下尚且如此,更何况普天之下之的芸芸众生!他又想到当今朝中有多少巧舌如簧、善说奉承话的大臣?以后自己还能听到利国利民的真话么?从此以后,朱元璋洗心改面、更显易辙,把别人奉承的话当成耳旁风,喜欢倾听忠言直谏。他几十年励精图治,身体力行,终于成了明朝一位大有作为的开国皇帝。被x,动弹不得,昏迷过去。很长时间,才慢慢苏醒过来,此时四周漆黑一片,寂静无声,他浑身痛疼,如万箭穿心。想到堂堂大清国之主,竟受辱于这群贪官手下,岂不让天下人耻笑想到此不由仰天长叹:失察啊,今朕命绝也,谁来救驾
皇帝的儿童小故事(5):
买不来皇帝买得来龙袍
高价货确实有品位,问题是你有与之相配的气质吗?
大z同学折腾了一段时间,发现左转,左转,左转,再左转。自己好像转悠了—个圈,又回到了原地。
事情从一块豪雅的女表起源,由瑞士同学捎回,价值在人民币6万左右。此品牌是大z亲自指定,并为它的到来欢呼雀跃,以为从此腕间多出一道亮丽的风景。可是豪雅表多是正装表,对于摄影师兼户外爱好者大z来说,休闲和运动装束才是她生活里的常态,搭配在一起有着不伦不类的感觉。
为伺候这块表,大z不惜开始改换行头。运动休闲通通退居二线,宝姿、朗雯走上台前。如此不久,大z就感觉到这番做派出门,浑身上下莫名其妙的难受,似乎把自己都搞丢了。对着镜子就开始发晕迷惑,里面那个人到底是不是自己。
直到一场时尚发布会的拍摄任务中,大z奋勇地挤到台前,蹲身选择最佳拍摄角度时,听到微微的“刺啦”声响。顿时花容失色,工装不是牛仔裤,抗深蹲能力实在对不起它昂贵的价格。
豪雅被扔在抽屉里搁置,运动休闲再度出山。大z手腕上多出一块卡西欧的运动塑壳表,市场价2000块不到,不过却引来身边人啧啧称赞:“这行头,跟你很搭!”
某媒体的老总,忽有一日迷恋上硬木家具。当时高碑店硬木家具街人潮涌动,电视里层出不穷的历史剧,让硬木家具成了富贵、有派的代名词。老总来去N次,陷入到淘硬木家具的乐趣之中。
最后,来家中拜访的老同学一语惊醒梦中人:“你家怎么摆设得不伦不类的,宜家与黄花梨齐飞,欧简和明古典一色。”
这些硬木家具不得不被他硬挂到我们单位这个“东南枝”。来来往往的业务单位人员都为之侧目。“你们单位真有钱,办公室里都放酸枝木的沙发”之类的话时常听到,不过语气不是羡慕,而是调侃。
年会的时候,邀请一些合作伙伴到单位参观。有人郑重其事地对老总说:“你看,办公室门口你得弄个屏风!”此话一出,这些富贵有派的硬木家具,从年假后不知去向。
流行天后麦当娜首次到达蒙塔涅大道的时候,遭遇到的是冷冰冰的拒绝和不欢迎。她固然是个金主,但蒙塔涅大道甚至欢迎乞丐,但拒绝一个自己当家做主的人。
他们提供的是服务,有自己的要求和尊严。当麦姐坚持要某个色系的布料,指定做成中意的时装款式时,她已经触犯了这些手艺人的逆鳞。
“这已经不是定制。”拒绝麦姐的剪裁师说,“定制是选择最适合你的东西,而不是选择最时髦的款式。如果这样,被定制的不是衣服,而是你。”
中国有两句俗话,可以放到最后让人玩味。一句是削足适履,尽管如今各大品牌的广告塑造出的产品形象引人入胜,可是它未必适合你,如果一味追求,那你就等于被它定制,需要为它的形象而改变自己,甚至是彻头彻尾地改变。
另外一句叫穿上龙袍,也当不了皇帝。狠咬俩月的后槽牙,你买得来龙袍,但是,问题是你先得弄清楚,你身上有没有皇帝的特质。
皇帝的儿童小故事(6):
嘉庆皇帝受pian*
乾隆皇帝死后,嘉庆皇帝①即位。这时,嘉庆的老师徐铎已经六十岁了,他一心想在离职前大捞一把,便递上奏章告老还乡,还提出回乡后要为皇上办三件大事:一是开一条西接运河、东连大海的大河,二是造一座御庙,三是造一座御石桥。嘉庆看完徐铎的奏章,心想自己初登宝位,正要办几件大事,好让人们为他歌功颂德,现在自己的老师出面为他代劳,这是再好没有的事。于是,立即准了老徐铎的奏本,批银拨饷,送他衣锦还乡。
得到皇帝拨给他的巨款后,老徐铎立即打起了鬼主意。他欺上瞒下,改变了原方案。他回到老家江苏盐城南乡徐马庄以后,在徐马庄背后开了一条河,西通冈沟,东通马沟,东西不过十几里长;他在徐马庄东南角造了一座四合头的和尚庙,总共不到五十间;他又在庄子东头大马沟河上造了一座木桥,连车马都没法通过。工程结束,银饷用不到百分之一,其余都被他揣进腰包。然后,他具本复奏,声称三件大事都已办完,准备就此安度晚年。
嘉庆皇帝接到徐铎的奏章非常高兴,他想,父皇曾经三次下江南,我何不借此一游呢?于是,他立即安排御驾,从北京登程,一路浩浩荡荡,朝盐城而来,徐铎忽听皇上御驾亲临,大吃一惊:我的天呀,这个玩笑可不是好开的啊!那辰光,犯了欺君之罪,轻者脑袋搬家,重者要诛灭九族。老徐铎三天三夜睡不着觉,连大小老婆一齐都慌了神,忙叫家人把老头子带出去散散心。他在新开的河堤上踱了九九八十一步,又走到和尚庙里歇了二九一十八个时辰,最后来到新造的木桥上望着河水发呆。真是好人自有好福,忽然桥下一条水蛇咬住一只青蛙,他在桥上一挥手,那条水蛇便仓惶逃走了。老徐铎看着水蛇渐渐远去,忽然把脑门一拍,连声说:“有了!有了!”也不待家院发问,他连忙带人去五里亭前侯驾。
果然,嘉庆皇帝一落轿就问他:“这庙宇、桥梁、河道可曾有名号?”
徐铎答道:“庙叫化龙庙,桥叫乌龙桥,河的工程浩大,老臣想取名飞龙河,正求皇上恩准哩!”
那嘉庆开始听到“化龙”、“乌龙”两个名字,一肚子不高兴。后来听说河的名字叫“飞龙”,很开心,就说:“这庙和桥,就不去看了。河的工程浩大,让孤家去赏见赏见吧。”
徐铎一听,正中下怀,看看天色将晚,便领驾南行。不上三里路,就到了新开的大河边,那里徐铎早已命人张灯结彩,从东到西,十几里的河岸上,一眼望不到头。徐铎又将嘉庆和随行人员请到一条大船上,大摆筵席,吹吹打打,好不热闹。刚吃到一半,忽然一个家院急匆匆地走上船头,向徐铎耳语。徐铎立即改变了脸色,喝令来人退出船舱,再去打探。
嘉庆问徐铎出了什么事,徐铎连忙跪下来说:“盐城地方偏僻,古来就不安宁,元末卖私盐的张士诚就是在这里造反的,现在又有许多卖私盐的听说圣驾到来,正要造反劫驾哩!”
嘉庆一听,吓得胆颤心惊,酒也顾不得饮了,河也顾不得看了,随即乔装起驾,仓惶离去。他哪里知道,这些都是老徐铎事先设下的圈套呢!
①嘉庆皇帝,即清仁宗(1760一1820)爱新觉罗·颙琰,年号嘉庆,公元1796一1820年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