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睡前故事书 列表

睡前故事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70篇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70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70篇关于历史典故的故事,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微信截图_20211126090152.png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1):

划粥割齑的历史典故

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贡献,而且在文学军事方面也表现出非凡的才能著名的《岳阳楼记》就是出自他手,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深为后人喜爱,广为传诵

他在担任陕西西路安抚使期间,指挥过多次战役,成功抵御了外族的入侵,使当地人民的生活得以安定西夏的军官互相告诫说:小范老子(指范仲淹)胸中有数万甲兵话里对范仲淹充满敬畏之心这在北宋的历史上是罕见的

范仲淹之所以有这样杰出的才能,与他在青少年时期的刻苦努力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早年的辛勤耕耘,换来了日后的丰硕果实

范仲淹的祖籍原来是陕西影州,迁到江苏吴县是后来的事情他不到岁时,父亲因病故去他随着母亲改嫁到朱家十几岁时,范仲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便辞别母亲,只身来到应天府书院,拜当时著名学者感同文为师,学习经邦治国的知识,立志报国为民在应天府书院期间,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他把粥划成若干块,咸菜切成碎末(划粥割齑),当作一天的饭食

一天,范仲淹正在吃饭,他的同窗好友来看望他,发现他的伙食非常糟糕,于心不忍,便拿出钱来,让范仲淹改善一下伙食,范仲淹很委婉但十分坚决地推辞了他的朋友没办法,第二天送来许多美味佳肴,范仲淹这次接受了

过了几天,他的朋友又来拜访范仲淹他吃惊地发现,他上次送来的鸡鱼之类的佳肴都变质发霉了,范仲淹连一筷子都没动他的朋友有些不高兴地说:希文兄(范仲淹的字,古人称字,不称名,以示尊重),你也太清高了,一点吃的东西你都不肯接受,岂不让朋友太伤心了!

范仲淹笑了笑说:老兄误解了,我不是不吃,而是不敢吃我担心自己吃了鱼肉之后,咽不下去粥和咸菜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你千万别生气朋友听了范仲淹的话,更加佩服他的人品高尚

一次,有人问起范仲淹的志向,范仲淹说:不是当个好医生,就是当个好宰相好医生为人治病,好宰相治理国家这种不为个人升官发财而读书的伟大抱负,让周围的人非常敬佩后来,范仲淹当了参知政事,提出许多利民富国的措施,实现了自己当年的志向,成为一代名人


历史典故故事大全(2):

猎户失弓的历史典故

楚国有一个猎户,一天上山打猎回来,发现自己的弓丢了家人催促他赶快上山找回来,可猎户却若无其事地说:算了,楚人丢了,楚人捡,还去找什么?

这件事传到了鲁国,孔子说:如果去掉一个楚字,成为人丢了,人捡,就更有意义了

后来,老子也知道了这件事,他说:如果再去掉一个人字,成为丢了,捡了,其意义就更大了

素材解读:

猎户孔子和老子三人,表现了三个层次的胸襟,三个层次的胸襟体现了三种思想境界猎人面对损失,想到只要是国人能从自己的损失中获利就不是损失,这是胸怀全国的思想境界;儒家的祖师爷孔子的思想境界更高,他认为只要有人能从自己的损失中获得利益,都不是损失,这是胸怀世界的思想境界;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思想境界最高,他认为自己的损失无论能使任何东西获利都不算损失,这种境界已经超出人的范围了无论哪一种境界,这都启示我们:一事当前,应当抬高视野,尽量把目光投得更远些;拉宽心境,尽量把心胸放得更宽些这样,我们的内心也就更加宽松自由了

适用话题:

胸襟损失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3):

大材小用的历史典故

南宋末,金国不断南侵辛弃疾参加了抗金义军后来,他在南宋朝廷里,历任湖北江西湖南建安抚使

他不仅是个爱国英雄,还写了很多充满战斗激情的词文由于主和派的打击,他在上饶带湖旁,度过年退隐生活年,朝廷任命他为浙东安抚使兼绍兴知府他常与住在绍兴鉴湖旁的爱国诗人陆游议论国家大事第二年春,宋宁宗要他去京城,征询他对北伐金国的意见临行前,陆游送他一首长诗《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诗中说:辛弃疾是管仲萧何一流人物,做浙东安抚使大材小用了

辛弃疾到了京城,皇帝只安排他做镇江府知府不久,这位爱国英雄在忧愤中病逝

后来,人们以大材小用作成语,比喻才能高,职位低,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4):

猎户失弓的历史典故

楚国有一个猎户,一天上山打猎回来,发现自己的弓丢了家人催促他赶快上山找回来,可猎户却若无其事地说:算了,楚人丢了,楚人捡,还去找什么?

这件事传到了鲁国,孔子说:如果去掉一个楚字,成为人丢了,人捡,就更有意义了

后来,老子也知道了这件事,他说:如果再去掉一个人字,成为丢了,捡了,其意义就更大了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5):

问联思游的历史典故

乾隆微服私访,来到一个村庄,见家家门上贴着春联其中一有一付对联上联是家有万金不算富;下联是五个孩子是绝户横批是寡人在此乾隆看了很生气,心想:家有万金还不算富,有多少钱才算富呢?五个儿子还是绝户,简直是胡说八道再说,只有我才能称孤道寡,谁人敢?我要进去问个明白

乾隆刚进院,一个老太太走出来乾隆问:你家的门对子写着:家有万金不算富,你还想怎样再富呢?老太太笑笑说:都说姑娘是千金,我有十个姑娘,不是万金吗?我家本来就穷,姑娘们出嫁再陪送,还能富吗?乾隆一想也是又问下联:那五个儿子怎么能说是绝户呢?老太太说:俗话不是说吗,一个闺女半个儿,我有十个闺女,加在一起不就是五个儿吗?可我实际上一个儿也没有,这不叫绝户叫什么?乾隆又问:那横批上:寡人在此怎么说呢?老太太回答说:这很简单,姑娘都出嫁走了,老头子也死了,只剩我一个人,所以说是寡人乾隆听完点头说:说得有理,多多打搅了就走了出来

刚走几步,又见一家门上写着一付春联:惊天动地门户;数一数二人家横批上是:先斩后奏乾隆一看,啊!目无朝廷,这还了得!乾隆气愤地走进院子,见一个老头坐在屋门口吸烟,就问:你们能有多大的胆,敢写这样的对子?老头一笑说:这怕什么?怕也不写了乾隆想:胆子可真不小便问:这,惊天动地门户是什么意思?老头说:我大儿是个更夫,夜间一敲梆子,惊天动地,家家户户都听得见就是这个意思乾隆又问:那数一数二人家呢?老头又说:我二儿子是个量斗的行人,整天给人过斗,一二三地记数目,这就叫数一数二人家乾隆说:这与先斩后奏有什么关系呢?老头见他问得这样认真,便大笑说:我三儿子是厨师,先sha鸡,后做菜,你说算不算先斩后奏(做)?乾隆听罢,不禁哑然失笑于是对老头一拱手,高兴地说:听大伯一席话,胜读多年书?就兴冲冲地告辞走了

乾隆回到京城,想想天下之大,真是无奇不有!我整天关在紫禁城内,哪能见得到这些有趣的事情,于是就决意巡游江南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6):

不学无术的历史典故

汉武帝在位的时候,大将军霍光是朝廷举足轻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监死前,把幼子刘弗陵(昭帝)托付给霍光辅佐昭帝去世后,霍光立刘询做皇帝(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权四十多年,为西汉王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勋

刘询继承皇位以后,立许妃做皇后霍光的妻子霍显是个贪图富贵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儿成君嫁给刘询做皇后,就乘许娘娘有病的机会,买通女医下du害死了许后du计败露,女医下狱此事霍光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等事情出来了,霍显才告诉他霍光非常惊惧,指责妻子不该办这种事情他也想去告发,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后想,还是把这件伤天害理的事情隐瞒下来了霍光死后,有人向宣帝告发此案,宣帝派人去调查处理霍光的妻子听说了,与家人亲信商量对策,决定召集族人策划谋反,不想走漏了风声,宣帝派兵将霍家包围,满门抄斩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霍光传》中评论霍光的功过,说他不学无术,暗于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读书,没学识,因而不明关乎大局的道理成语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7):

大公无私的历史典故

春秋时,有一天,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县官缺额,你看派谁去最合适?祁黄羊想了想,说:派解狐去最合适!晋平公觉得很奇怪: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要推荐他?祁黄羊答道:你只问我什么人最适合这个职位,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晋平公采纳了祁黄羊的意见,派解狐到南阳县去上任果然,解狐很有作为,为当地百姓办了不少好事,受到人们的称颂

有一天,晋平公又问祁黄羊:现在朝廷里缺少一位法官,你看谁能胜任?祁黄羊回答:祁午最能胜任!晋平公说:祁午是你的儿子,你推荐自己的儿子,不怕人家讲你吗?祁黄羊说:你只问我谁可胜任法官,并没有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

祁午当了法官后,非常称职,深受人民的爱戴

孔子十分称赞祁黄羊,说他是个公正严明的人,称得上是大公无私

成语大公无私形容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也指处理事情公正,不偏向任何一方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8):

关于勤奋苦读的历史典故

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囊萤映雪: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苏廷吹火读书少不得父意,常与仆夫杂处,而好学不倦每欲读书,总无灯烛,尝于马厩中,借火照书诵焉,其苦如此

常林带经耕锄汉末常林,性好学,带经耕锄其妻常自馈饷之,林虽在田野,其相敬如宾

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9):

越王勾践剑的历史典故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历史故事,已经是尽人皆知了这个历史故事说的是:传说在春秋时期的一场战争中,吴国打败了越国,吴军把越王勾践包围在会稽山上,致使越王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忍辱求和从那以后,越国成为吴国的臣国,并受控于吴国越王勾践像奴隶一般在吴国宫中服役年,后来吴王免去了勾践的罪,让他回国去了为了不忘亡国之痛报仇雪恨,勾践在屋顶上面吊了一个苦胆,无论是出是进是坐是站,就连吃饭睡觉,也要尝一尝苦胆之味,用来激励自己的斗志;他还既不用床,也不用被褥,累了,便睡在硬柴堆砌的床上,以此锻炼自己的筋骨越国最终灭了吴国,就是因为勾践这十多年的磨炼并实行了各种得力措施

闻名于天下的不仅仅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还有年月出土于湖北省江陵望山的一号楚国贵族墓的越王勾践青铜剑考古工作者在挖掘的时候发现在墓主人身体的左手边,有一柄装在黑色漆木箱鞘内的名贵青铜剑青铜剑与剑鞘吻合得十分紧密拔剑出鞘,寒光耀目,而且毫无锈蚀,刃薄锋利试之以纸,余层一划而破剑全长为厘米,其中剑身长厘米,剑格宽厘米剑身满饰黑色菱形几何暗花纹,剑格正面和反面还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剑柄以丝绳缠缚,剑首向外形翻卷作圆箍,内铸有极其精细的道同心圆专家通过对剑身八个鸟篆铭文的解读,证明此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

现代的击剑运动用的剑则与中国古代的宝剑有很大区别,它比的不是剑的锋利程度,而是用剑技巧为了满足人们对击剑的爱好和需要,又不至于伤害生命,剑身一般较短,并且是呈菱形或长方形的钝头,分为重剑,花剑和佩剑三种运动员穿戴击剑服装和护具,在击剑场上以一手持剑互相刺击,被先击中身体有效部位的一方,为被击中一剑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10):

大义灭亲的历史典故

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sha死哥哥卫桓公,自立为国君

州吁驱使百姓去打仗,激起人民不满他担心自己的王位不稳定,就与心腹臣石厚商量办法

石厚就去问的父亲卫国的大臣石碏(que),怎样巩固州吁的统治地位石碏对儿子说:诸侯即位,应得到周天子的许可,他的地位就能巩固石厚说:州吁是sha死哥哥谋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许可,怎么办?石碏说:陈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陈卫又是友好邻邦石厚没等父亲把话说完,抢着说:你是说去请陈桓公帮忙?石碏连连点头

州吁和石厚备了许多礼物,却被陈桓公扣留了原来,这是石碏的安排

卫国派人去陈国,把州吁处死卫国的大臣们为石厚是石碏的儿子,应该从宽石碏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陈国去,把石厚sha了史官认为石碏sha了儿子是大义灭亲

成语大义灭亲现在指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11):

投笔从戎的历史典故

东汉名将班超小时候家境贫寒,靠给官府抄写文书维持生计每天从早抄到晚,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一天,班超抄着抄着,忽然把手中的笔一扔,大声叹息道:大丈夫应当效法傅介子和张骞,像他们那样到边疆去建功立业,争取封侯的功名,哪能才顷笔砚之间讨生活呢?班超弃文就武,发奋立功,被历代青年奉为学习的榜样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12):

齐桓公九合诸侯的历史典故

齐国虽然在长勺打了一次败仗,但是这并没有影响齐桓公后来的霸主地位过了十多年,北方的燕国(都城在今北京)派使者来讨救兵,说燕国被附近的一个部落山戎侵犯,打了败仗齐桓公就决定率领大军去救燕国

公元前年,齐国大军到了燕国,山戎已经抢了一批百姓和财宝逃回去了

齐国和燕国的军队联合起来,一直向北追去没想到他们被敌人引进了一个迷谷那迷谷就像大海一样,没边没沿,怎么也找不到原来的道儿

还是管仲想出一个主意来他对齐桓公说:马也许能认得路,不如找几匹当地的老马,让它们在头里走,也许能走出这个地方

齐桓公叫人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领路这几匹老马果然领着人马出了迷谷

齐桓公帮助燕国打败山戎以后,邢国也遭到另一个部落狄人的侵犯齐桓公又带着人马去赶跑了狄人,帮助邢国重筑了城墙接着,狄人又侵犯卫国,齐桓公帮助卫国在黄河南岸重建国都就因为这几件事,齐桓公的威望就提高了只有南方的楚国(都城在今湖北江陵西北),不但不服齐国,还跟齐国对立起来,要跟齐国比个高低

楚国在中国南部,向来不和中原诸侯来往那时候,中原诸侯把楚国当做蛮子看待但是,楚国人开垦南方的土地,逐步收服了附近的一些部落,慢慢地变成了大国后来,干脆自称楚王,不把周朝的天子放在眼里

公元前年,齐桓公约会了宋鲁陈卫郑曹许七国军队,联合进攻楚国

楚成王得知消息,也集合了人马准备抵抗他派了使者去见齐桓公,说:我们大王叫我来请问,齐国在北面,楚国在南面,两国素不往来,真叫做风马牛不相及为什么你们的兵马要跑到这儿来呢?

管仲责问说:我们两国虽然相隔很远,但都是周天子封的当初齐国太公受封的时候,曾经接受一个命令:谁要是不服从天子,齐国有权征讨你们楚国本来每年向天子进贡包茅(用来滤酒的一种青茅),为什么现在不进贡呢?使者说:没进贡包茅,这是我们的不是,以后一定进贡

使者走后,齐国和诸侯联军又拔营前进,一直到达召陵(今河南郾城县,召音sho)

楚成王又派屈完去探问齐桓公为了显示自己的军威,请屈完一起坐上车去看中原来的各路兵马屈完一看,果然军容整齐,兵强马壮

齐桓公趾高气扬地对屈完说:你瞧瞧,这样强大的兵马,谁能抵挡得了?

屈完淡淡地笑了笑,说:君侯协助天子,讲道义,扶助弱小,人家才佩服你要是光凭武力的话,那么,咱们国力虽不强,但是用方城(楚国所筑的长城,在今河南方城北至泌阳东北)作城墙,用汉水作壕沟您就是再多带些人马来,也未必能打得进去

齐桓公听屈完说得挺强硬,估计也未必能轻易打败楚国,而且楚国既然已经认了错,答应进贡包茅,也算有了面子就这样,中原八国诸侯和楚国一起在召陵订立了盟约,各自回国去了

后来,周王室发生纠纷,齐桓公又帮助太子姬郑巩固了地位太子即位后,就是周襄王周襄王为了报答齐桓公,特地派使者把祭祀太庙的祭肉送给齐桓公,算是一份厚礼

齐桓公趁此机会,又在宋国的葵丘(今河南兰考东)会合诸侯,招待天子使者并且订立了一个盟约,主要内容是:修水利,防水患,不准把邻国作为水坑;邻国有灾荒来买粮食,不应该禁止;凡是同盟的诸侯,在订立盟约以后,都要友好相待

这是齐桓公最后一次会合诸侯像这样大的会合,一共有许多次,历史上称做九合诸侯

公元前年,管仲病死过了两年,齐桓公也死去齐桓公一死,他的五个儿子抢夺君位,齐国发生了内乱,公子昭逃到宋国齐国的霸主地位也就结束了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13):

丑妇效颦的历史典故

春秋时代,越国有一位美女名叫西施她的美貌简直到了倾国倾城的程度无论是她的举手投足,还是她的音容笑貌,样样都惹人喜爱西施略用淡妆,衣着朴素,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礼,没有人不惊叹她的美貌

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见她手捂胸口,双眉皱起,流露出一种娇媚柔弱的女性美当她从乡间走过的时候,乡里人无不睁大眼睛注视

乡下有一个丑女子,不仅相貌难看,而且没有修养她平时动作粗俗,说话大声大气,却一天到晚做着当美女的梦今天穿这样的衣服,明天梳那样的发式,却仍然没有一个人说她漂亮

这一天,她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皱着双眉的样子竟博得这么多人的青睐,因此回去以后,她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手捂胸口紧皱眉头,在村里走来走去哪知这丑女的矫揉造作使她原本就丑陋的样子更难看了其结果,乡间的富人看见丑女的怪模样,马上把门紧紧关上;乡间的穷人看见丑女走过来,马上拉着妻带着孩子远远地躲开人们见了这个怪模怪样模仿西施心口疼在村里走来走去的丑女人简直像见了瘟神一般

这个丑女人只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知道她为什么很美,而去简单模仿她的样子,结果反被人讥笑看来,盲目模仿别人的做法是愚蠢的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14):

宝石不如草的历史典故

富商奥力姆和他的朋友玛迪,一起来到一座城市

奥力姆对玛迪说:你知道吗,这座城市曾经救过我年轻的性命那一年我从这里路过,突然急病发作,昏倒在路旁是这座城市里最善良的人们把我背到医院,又是这座城市里最高明的医生为我治好了病我不知道谁是我的救命恩人,因为他们都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后来我离开了这座城市,随着财富的增加,我越来越思念这座城市,越来越想报答我的救命恩人

那么,你准备为这座城市做点什么呢?

把我最珍贵的三颗宝石奉送给这里最善良的人们

他们在这座城市住了下来

第二天,奥力姆就在自己的门口摆了一个小摊,上面摆着三颗闪闪发光的宝石奥力姆还在摊位上写了一张告示:我愿将这三颗珍贵的宝石无偿送给善良的人们可是,过往的行人只是驻足观望了一会儿,然后又各走各的路去了

整整一天过去了,三颗宝石无人问津

整整两天过去了,三颗宝石仍遭冷落

整整三天过去了,三颗宝石还是寂寞无主

奥力姆大惑不解

玛迪笑了笑说:让我来做个试验吧

于是,玛迪找来一根稻草,将它装在一个精美的玻璃盒里,盒中铺上红丝绒布,标签上写着:稻草一根,售价一万美元

此举一出,立刻产生轰动效应,人们争先恐后,前来询问稻草的非凡来历玛迪说这根稻草乃某国国王所赠,系王室家中传家之物,保佑着主人的荣华富贵

结果,此稻草被人以美元买去

三颗宝石依然在熠熠发光,而在人们眼中,只是把他们当做假货,当做哄小孩子的东西而已

事后,玛迪对奥力姆说:人们总是对难以到手的东西垂涎三尺,哪怕它只是一根稻草

人们对越是轻易可以得到的东西,就越不知道珍惜,甚至把宝物看成废物,宝物放错地方成废物,废物放对地方成宝物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15):

晋文公退避三舍的历史典故

晋文公即位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把晋国治理得渐渐强盛起来他也想能像齐桓公那样,做个中原的霸主

这时候,正好周朝的天子周襄王派人来讨救兵周襄王有个异母兄弟叫太叔带,联合了一些大臣,向狄国借兵,夺了王位周襄王带着几十个随从逃到郑国他发出命令,要求各国诸侯护送他回洛邑去列国诸侯有派人去慰问天子的,也有送食物去的,可就是没有人愿意发兵打狄人

有人对周襄王说:现在诸侯当中,只有秦晋两国有力量打退狄人,别人恐怕不中用襄王才打发使者去请晋文公护送他回朝

晋文公马上发兵往东打过去,把狄人打败,又sha了太叔带和他那一帮人,护送天子回到京城

过了两年,又有宋襄公的儿子宋成公来讨救兵,说楚国派大将成得臣率领楚陈蔡郑许五国兵马攻打宋国大臣们都说:楚国老是欺负中原诸侯,主公要扶助有困难的国家,建立霸业,这可是时候啦

晋文公早就看出,要当上中原霸主,就得打败楚国他就扩充队伍,建立了三个军,浩浩荡荡去救宋国

公元前年,晋军打下了归附楚国的两个小国曹国和卫国,把两国国君都俘虏了

楚成王本来并不想同晋文公交战,听到晋国出兵,立刻派人下命令叫成得臣退兵可是成得臣以为宋国迟早可以拿下来,不肯半途而废他派部将去对楚成王说:我虽然不敢说一定打胜仗,也要拼一个死活

楚成王很不痛快,只派了少量兵力归成得臣指挥

成得臣先派人通知晋军,要他们释放卫曹两国国君晋文公却暗地通知这两国国君,答应恢复他们的君位,但是要他们先跟楚国断交曹卫两国真的按晋文公的意思办了

成得臣本想救这两个国家,不料他们倒先来跟楚国绝交这一来,真气得他双脚直跳他嚷着说:这分明是重耳这个老贼逼他们做的他立即下令,催动全军赶到晋军驻扎的地方去

楚军一进军,晋文公立刻命令往后撤晋军中有些将士可想不开啦,说:我们的统帅是国君,对方带兵的是臣子,哪有国君让臣子的理儿?

狐偃解释说:打仗先要凭个理,理直气就壮当初楚王曾经帮助过主公,主公在楚王面前答应过:要是两国交战,晋国情愿退避三舍今天后撤,就是为了实现这个诺言啊要是我们对楚国失了信,那么我们就理亏了我们退了兵,如果他们还不罢休,步步进逼,那就是他们输了理,我们再跟他们交手还不迟

晋军一口气后撤了九十里,到了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才停下来,布置好了阵势

楚国有些将军见晋军后撤,想停止进攻可是成得臣却不答应,一步盯一步地追到城濮,跟晋军遥遥相对

成得臣还派人向晋文公下战书,措词十分傲慢晋文公也派人回答说:贵国的恩惠,我们从来都不敢忘记,所以退让到这儿现在既然你们不肯谅解,那末只好在战场上比个高低啦

大战展开了才一交手,晋国的将军用两面大旗,指挥军队向后败退他们还在战车后面拖着伐下的树枝,战车后退时,地下扬起一阵阵的尘土,显出十分慌乱的模样

成得臣一向骄傲自大,不把晋人放在眼里他不顾前后地直追上去,正中了晋军的埋伏晋军的中军精锐,猛冲过来,把成得臣的军队拦腰切断原来假装败退的晋军又回过头来,前后夹击,把楚军sha得七零八落

晋文公连忙下令,吩咐将士们只要把楚军赶跑就是了,不再追sha成得臣带了败兵残将回到半路上,自己觉得没法向楚成王交代,就自sha了

晋军占领了楚国营地把楚军遗弃下来的粮食吃了三天,才凯旋回国

晋国打败楚国的消息传到周都洛邑,周襄王和大臣都认为晋文公立了大功周襄王还亲自到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践音jin)慰劳晋军晋文公趁此机会,在践土给天子造了一座新宫,还约了各国诸侯开个大会,订立盟约这样,晋文公就当上了中原的霸主

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16):

吴越争霸的历史典故

大国争霸是春秋时代的显著特征在齐桓公首霸之后,晋楚两国相继而起,逐鹿中原,争当盟主,但终因旗鼓相当,势均力敌,在春秋中叶以后,出现并霸的局面在这样的形势下,晋景公采纳申公巫臣的意见,开始联合吴国,企图利用吴国牵制楚国的右翼,使楚国不能腾出手来招驾晋国的攻势,从而谋利

吴国偏居东南沿海地区,与越国为邻,有断发文身之俗据《吴越春秋》记载,当时吴国险阻润湿,又有江海之害,君无守御,民无所依,仓库不设,田畴不垦严格地说,它还不能算是一个国家,只是一个部落群体在中原列国眼里,吴是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蛮夷之国公元前五八四年,晋景公派申公巫臣到吴国传授车战射御的技术,并唆使吴国背叛楚国于是吴国不断侵伐楚国,又攻打巢徐等吴楚之间的小国,弄得楚国忙于应战,疲于奔命在晋国的扶植下,吴国的军事力量发展得很快,国土日益扩展,声望日益提高中原诸侯国家和吴国开始建立了联系公元前五二二年,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做了相国他教给吴王阖闾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府库等安君治民,兴霸成王之道(《吴越春秋》),使吴国由极为落后的蛮夷之邦,一跃而成为军事强国公元五○六年,吴王阖闾以孙武为大将伍子胥为副将,联合蔡唐两国兴师伐楚孙武是杰出的军事家,为了切断楚国本部与方城之外的联系,他采取中间突破的战略,率领吴军从淮河流域西进,至淮汭舍舟登陆,翻越大别山,与此同时,唐军东进袭取大隧直辕冥厄三隘(在今武胜关一带),蔡军循汝水至淮河南下直取訾梁(在今固始县)这两支偏师堵住了楚军北上中原,东通齐鲁的要道,从侧翼牵制住楚军,使楚军不敢正面迎击吴军,而吴军却乘机扫荡楚国东境沿途的城镇,从容西进,跟蔡唐两路军队会师,将楚国拦腰截为两段,隔汉水同楚军对峙楚司马沈系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向令尹子常建议:请令尹封锁汉水,自己以方城外人毁掉吴军舍弃的舟船,回过头来封住大隧直辕冥厄三隘,然后夹击吴军,一定能胜利令尹子常接受了这个建议可惜,当他听楚大夫史皇说:现在楚国人都怨恶令尹,喜欢司马,假使采取司马的建议,那么战胜吴国的功绩就全归司马了就断然改变主意,轻率地领兵渡汉水,与吴军对阵于柏举(今湖水麻城),结果一败涂地吴军乘胜穷追猛打,五战五胜,攻古了楚国的郢都

楚国的惨败有内外两方面原因,外因是晋吴联合力量超过楚国;内因是楚国政治腐败而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楚国的政治腐败突出表现在用人问题上楚国出人才,可楚平王专信jian邪,加害贤良,后来楚昭王上台,也胸无大志,只勉强立国,致使大批人才有的消沉,有的流走象范蠡,出身于布衣之家,有匡世奇才,而时人尽以为狂(《越绝书》)他琢磨,楚国不用,自己不能直接报效于父母之邦,不如东去助越,以越制吴,消除楚国东顾之忧,将全部的才智曲折地贡献给生养自己的故国于是,他邀好友文种一起告别了家乡,踏上东去越国的道路

越国是古代越族建立的国家传说其先祖乃大禹的后裔,被封于会稽(今浙江绍兴),文身断发,被草莱而邑(《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历二十余世而至允常公元前五一○年,吴王阖闾攻越,正是允常在位时吴王阖闾攻占郢都后,庆功作乐,流连忘返,国内很空虚越王允常乘机袭吴国吴王阖闾之弟夫概也悄悄溜回吴国,自立为王恰巧这时,楚大夫申包胥哭秦庭七日,求来救兵,吴王阖闾被迫跟楚国讲和,匆忙回师,赶跑夫概,保住王位,而楚国也侥幸复活楚昭王接受了痛苦的教训,开始励精图治为了解除吴国对楚国的威胁,他采取联越制吴的策略

吴王阖闾决心打败越国公元前四九六年越王允常死,其子勾践继位吴国起兵攻越吴越两军战于檇李(今浙江嘉兴南)吴国的军队阵列整齐严肃,越王勾践派敢死队冲锋失败,就改用罪人在阵前集体自sha,吸引吴军的注意力,然后空袭吴军,越将灵姑浮挥戈刺伤吴王阖闾,吴军败退,阖闾死于途中,其子夫差继位夫差派专人侍立宫门,每逢夫差出入,便发问:夫差,越王sha害你父亲的仇恨你忘掉了吗?夫差则回答:是,不敢忘!过了两年,吴国出动精兵攻越国夫椒(古山名,在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一战,越军大败越王勾践仅剩五千人,被吴军包围于稽山文种范蠡说服勾践忍辱图存,厚赂吴王夫差的宠臣伯嚭,向吴王求和吴相国伍子胥表示反对,他举夏代少康中兴的故事,劝告吴王,消灭越国,以绝后患吴太宰伯嚭既贪图越王勾践的财货,又嫉妒相国伍子胥的功劳,极力怂恿吴王答应越国的请求吴王夫差终于允许求和,但条件是越国必须臣服于吴国,并要勾践到吴为奴三年勾践带范蠡来到吴国当马夫每天早上喂马擦车,以备夫差田猎,游玩;晚上栖身于石屋,守在阖闾的坟旁,期待三年一过,重返越国,最使勾践君臣提心吊胆的伍子胥,他常常劝吴王sha掉勾践因此,勾践必须装出万分忠于吴王的表现,而且不能让吴王发觉半点矫饰做作范蠡为此煞费苦心,他听到夫差病了,就动员勾践为吴王尝溲辨疾,以感动他这招果然灵验,夫差误以为勾践确实屈服了,便如期放他回国勾践回国后,身边总放着一个苦胆,坐卧饮食不忘先尝苦胆,借以牢记会稽之辱范蠡为勾践制定一套保民富国强兵的方针勾践亲自耕田,夫人亲自织布,食不加肉,衣不重彩,礼贤下士,赈贫恤死,深得民心,越国很快富起来相反,吴王夫差因胜利而骄傲自满,腐化堕落,偏信jian佞术宰伯嚭,sha害忠诚的相国子胥,政治日趋腐败吴王夫差看不到越国是自己的心腹之患,一心想北上争霸公元前四八年,他乘齐景公新死之机,伐齐,在艾陵打败齐军公元前四八二年,吴王夫差通知中原诸侯到黄池(今河南封丘县西南)开会会上,吴晋两国争当盟主,结果歃血时,先吴后晋,鲁邾等小国也分别赋于吴八百乘和六百乘(《国语楚语》)黄池之会使吴国达到了北上称霸的目的,但也标志着吴国霸业的终结就在吴王夫差参加黄池之会的时候越王勾践率兵攻进吴都,俘虏了太子友夫差闻讯后,急忙从北方撤军回国但吴军长途跋涉,疲劳不堪,无法抵抗越军的进攻夫差只得派伯嚭携带丰厚的礼物去越国求和越王勾践估量眼下还不能灭掉吴国,就答应同吴国讲和公元前四七八年,越国再次攻吴国两国军队在笠泽夹水对阵夜里,越军左右两小队兵卒或左或右,击鼓呐喊,佯攻吴军两翼吴军分兵防御,而越国三军主力暗暗涉水,猛攻吴国中军,吴国大败公元前四七三年,越军第三次大规模进攻吴国,将夫差包围在姑苏山上吴正派公孙雄肉袒膝行,向越王勾践求和勾践想答应,范蠡说:过去天意叫吴国灭掉越国,可吴国偏偏不干;现在天意叫越国灭掉吴国,难道大王要违背天意吗?吴使闻听泪如雨下勾践遂说:请夫差迁到甬江以东,让他管理一百户人家夫差羞愧交集,对勾践说:我老了,不能服侍大王了我真没脸见子胥呀!说罢,蒙面自sha越灭吴后,范蠡就逃跑了这时,越国已成为地跨江淮的东方大国起王勾践率领军队北渡淮河,在徐州(今山东滕县)与齐宋晋鲁等国诸侯会盟各国都听越的号令周元王正式派人赐给勾践祭肉,命他为霸主此后,勾践为长期称霸中原,迁都琅琊(今山东诸城县)直到战国中期,越国才被楚国打败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17):

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典故

在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贴邻的魏国就比秦国强,还从秦国夺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

公元前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奋图强,首先搜罗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谁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他做官

秦孝公这样一号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有一个卫国的贵族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在卫国得不到重用,跑到秦国,托人引见,得到秦孝公的接见

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注意农业,奖励将士;要打算把国家治好,必须有赏有罚有赏有罚,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进行了

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张可是秦国的一些贵族和大臣却竭力反对秦孝公一看反对的人这么多,自己刚刚即位,怕闹出乱子来,就把改革的事暂时搁了下来

过了两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稳了,就拜商鞅为左庶长(秦国的官名),说:从今天起,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长拿主意

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子

不一会,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有的说:这大概是左庶长成心开玩笑吧

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

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

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

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没少

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一下子轰动了秦国老百姓说:

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

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经起了作用,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新法令赏罚分明,规定官职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为标准贵族没有军功的就没有爵位;多生产粮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凡是为了做买卖和因为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妻子儿女都罚做官府的奴婢

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后,农业生产增加了,军事力量也强大了不久,秦国进攻魏国的西部,从河西打到河东,把魏国的都城安邑也打了下来

公元前年,商鞅又实行了第二次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一废井田,开阡陌(阡陌就是田间的大路)秦国把这些宽阔的阡陌铲平,也种上庄稼,还把以前作为划分疆界用的土堆荒地树林沟地等,也开垦起

来谁开垦荒地,就归谁所有土地可以买卖

二建立县的组织,把市镇和乡村合并起来,组织成县,由国家派官吏直接管理这样,中央政权的权力更集中了

三迁都咸阳为了便于向东发展,把国都从原来的雍城(今陕西凤翔县)迁移到渭河北面的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

这样大规模的改革,当然要引起激烈的斗争许多贵族大臣都反对新法有一次,秦国的太子犯了法商鞅对秦孝公说:国家的法令必须上下一律遵守要是上头的人不能遵守,下面的人就不信任朝廷了太子犯法,他的师傅应当受罚

结果,商鞅把太子的两个师傅公子虚和公孙贾都办了罪,一个割掉了鼻子,一个在脸上刺上字这一来,一些贵族大臣都不敢触犯新法了

这样过了十年,秦国果然越来越富强,周天子打发使者送祭肉来给秦孝公,封他为方伯(一方诸侯的首领),中原的诸侯国也纷纷向秦国道贺魏国不得不割让河西土地,把国都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18):

才高八斗的历史典故

南朝谢灵运,是一位写了大量山水诗的文学家他聪明好学,读过许多书,从小受到祖父谢玄的厚爱

他出身于东晋大士族,因他袭封康乐公的爵位,世人称他谢康乐他身为公侯,却并无实权,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谢灵运自叹怀才不遇,常常丢下公务不管,却去游山玩水后来,他辞官移居会稽,常常与友人酗酒作乐当地太守派人劝他节制一些,却被他怒斥了一顿可是,谢灵运写的山水诗,却深受人们的喜爱他每写出一首新诗,立刻就会被人争相抄录,很快流传开去

宋文帝接位后,将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诗作和书法赞为两宝谢灵运更加骄傲了,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成语才高八斗由此而来,形容人的文才极高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19):

江郎才尽的历史典故

传说南朝江淹少年时梦见有人送给他一支五色斑斓的笔,从此写诗作文文采斐然,进步特快数年后,江淹奉旨出京办事,在冶亭住宿,梦见一个自称郭璞的人对他说:我有一支笔在你那里多年,应该还给我了江淹便掏出怀中的五色笔交还给他此后,江淹写的诗文大不如前,清词丽句全无当时的人十分婉惜,称之为江郎才尽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20):

赵括纸上谈兵的历史典故

公元前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截断了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和韩都的联系,上党形势危急上党的韩军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打发使者带着地图把上党献给赵国

赵孝成王(赵惠文王的儿子)派军队接收了上党过了两年,秦国又派王龁(音h)围住上党

赵孝成王听到消息,连忙派廉颇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去救上党他们才到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上党已经被秦军攻占了

王龁还想向长平进攻廉颇连忙守住阵地,叫兵士们修筑堡垒,深挖壕沟,跟远来的秦军对峙,准备作长期抵抗的打算

王龁几次三番向赵军挑战,廉颇说什么也不跟他们交战王龁想不出什么法子,只好派人回报秦昭襄王,说:廉颇是个富有经验的老将,不轻易出来交战我军老远到这儿,长期下去,就怕粮草接济不上,怎么好呢?

秦昭襄王请范雎出主意范雎说:要打败赵国,必须先叫赵国把廉颇调回去

秦昭襄王说:这哪儿办得到呢?

范雎说:让我来想办法

过了几天,赵孝成王听到左右纷纷议论,说:秦国就是怕让年轻力强的赵括带兵;廉颇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

他们所说的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小时爱学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免费范文网免费范文网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在他眼里

赵王听信了左右的议论,立刻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退秦军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不在话下

赵王听了很高兴,就拜赵括为大将,去接替廉颇

蔺相如对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父亲的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可是赵王对蔺相如的劝告听不进去

赵括的母亲也向赵王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赵王别派他儿子去赵王把她召了来,问她什么理由赵母说:他父亲临终的时候再三嘱咐我说,赵括这孩子把用兵打仗看作儿戏似的,谈起兵法来,就眼空四海,目中无人将来大王不用他还好,如果用他为大将的话,只怕赵军断送在他手里所以我请求大王千万别让他当大将

赵王说:我已经决定了,你就别管吧

公元前年,赵括领兵二十万到了长平,请廉颇验过兵符廉颇办了移交,回邯郸去了

赵括统率着四十万大车,声势十分浩大他把廉颇规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废除,下了命令说:秦国再来挑战,必须迎头打回去敌人打败了,就得追下去,非sha得他们片甲不留不算完

那边范雎得到赵括替换廉颇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间计成功,就秘密派白起为上将军,去指挥秦军白起一到长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几阵败仗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出精兵二万五千人,切断赵军的后路;另派五千骑兵,直冲赵军大营,把四十万赵军切成两段赵括这才知道秦军的厉害,只好筑起营垒坚守,等待救兵

秦国又发兵把赵国救兵和运粮的道路切断了

赵括的军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连天,无心作战赵括带兵想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把赵括射死了赵军听到主将被sha,也纷纷扔了武器投降四十万赵军,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部覆没了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21):

负荆请罪的历史典故

秦昭襄王一心要使赵国屈服,接连侵入赵国边境,占了一些地方公元前年,他又耍了个花招,请赵惠文王到秦地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渑音miǎn)去会见赵惠文王开始怕被秦国扣留,不敢去大将廉颇和蔺相如都认为如果不去,反倒向秦国示弱

赵惠文王决定硬着头皮去冒一趟险他叫蔺相如随同他一块儿去,让廉颇留在本国辅助太子留守

为了防备意外赵惠文王又派大将李牧带兵五千人护送,相国平原君带兵几万人,在边境接应

到了预定会见的日期,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并且举行了宴会,高兴地喝酒谈天

秦昭襄王喝了几盅酒,带着醉意对赵惠文王说:听说赵王弹得一手好瑟请赵王弹个曲儿,给大伙儿凑个热闹说罢,真的吩咐左右把瑟拿上来

赵惠文王不好推辞,只好勉强弹一个曲儿

秦国的史官当场就把这事记了下来,并且念着说: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秦王令赵王弹瑟

赵惠文王气得脸都发紫了正在这时候,蔺相如拿了一个缶(音fǒu,一种瓦器,可以打击配乐),突然跪到秦昭襄王跟前,说:赵王听说秦王挺会秦国的乐器我这里有个瓦盆,也请大王赏脸敲几下助兴吧

秦昭襄王勃然变色,不去理他

蔺相如的眼睛射出愤怒的光,说:大王未免太欺负人了秦国的兵力虽然强大,可是在这五步之内,我可以把我的血溅到大王身上去!

秦昭襄王见蔺相如这股势头,十分吃惊,只好拿起击棒在缶上胡乱敲了几下

蔺相如回过头来叫赵国的史官也把这件事记下来,说:某年某月某日,赵王和秦王在渑池相会秦王给赵王击缶

秦国的大臣见蔺相如竟敢这样伤秦王的体面,很不服气

有人站起来说:请赵王割让十五座城给秦王上寿

蔺相如也站起来说:请秦王把咸阳城割让给赵国,为赵王上寿

秦昭襄王眼看这个局面十分紧张他事先已探知赵国派大军驻扎在临近地方,真的动起武来,恐怕也得不到便宜,就喝住秦国大臣,说:今天是两国君王欢会的日子,诸位不必多说

这样,两国渑池之会总算圆满而散

蔺相如两次出使,保全赵国不受屈辱,立了大功赵惠文王十分信任蔺相如,拜他为上聊,地位在大将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私下对自己的门客说:我是赵国大将,立了多少汗马功劳蔺相如有什么了不起?倒爬到我头上来了哼!我见到蔺相如,总要给他个颜色看看

这句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装病不去上朝

有一天,蔺相如带着门客坐车出门,正是冤家路窄,老远就瞧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而来他叫赶车的退到小巷里去躲一躲让廉颇的车马先过去

这件事可把蔺相如手下的门客气坏了,他们责怪蔺相如不该这样胆小怕事

蔺相如对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比,哪一个势力大?

他们说:当然是秦王势力大

蔺相如说:对呀!天下的诸侯都怕秦王为了保卫赵国,我就敢当面责备他怎么我见了廉将军倒反怕了呢因为我想过,强大的秦国不敢来侵犯赵国,就因为有我和廉将军两人在要是我们两人不和,秦国知道了,就会趁机来侵犯赵国就为了这个,我宁愿容让点儿

有人把这件事传给廉颇听,廉颇感到十分惭愧他就裸着上身,背着荆条,跑到蔺相如的家里去请罪他见了蔺相如说:我是个粗鲁人,见识少,气量窄哪儿知道您竟这么容让我,我实在没脸来见您请您责打我吧

蔺相如连忙扶起廉颇,说:咱们两个人都是赵国的大臣将军能体谅我,我已经万分感激了,怎么还来给我赔礼呢

两个人都激动得流了眼泪打这以后,两人就做了知心朋友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22):

闭门羹的历史典故

有时候,人们为了办一件事情,需要朋友帮忙,如果对方不表态或者拒绝相见,这样的情况,你常常会听到求助者笑着说:吃了闭门羹啦!

我们知道,羹在古代是指羊肉制成的糊状食品后来慢慢的素食也作羹凡是将粮食果品和蔬菜煮成有浓汁的食品,都可以称为羹,如我们吃过的粟米羹莲子羹等,到如今人们连普通的浓汁食品也称为羹了

闭门羹是什么样的羹呢?其实,这不是什么特殊种类的食品,而是从古代闭门拒客的一个故事中流传下来的掌故

相传在我国唐代,宣城女子史夙长得如花似玉,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于是好多年轻的男子,便慕名纷纷来拜访她,希望与她成为朋友,但是是不少人却因为很难见到她,而不能如愿

为什么很难见到她呢?因为她会客时,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她首先要求客人献上一首诗,她看中诗文后,才愿意与客人一见,然后才有可能谈到交朋友

如果客人不会作诗,或者献上的诗文不被她看中,她就叫家里人在门口以一碗羹相待,婉言拒绝会客

天长日久,来访的客人们见了羹,也就心领神会,便主动地告辞了

以羹待客就是拒绝会见的意思,所以人们便把这羹,称为史夙的闭门羹这个故事流传下来之后,人们便把闭门羹作为拒绝的代名词,只取闭门之意而无羹招待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23):

邯郸学步的历史典故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认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很美他一听,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24):

狗猛酒酸的历史典故

宋国有个卖酒的人,为了招徕生意,他总是将店堂打扫得干干净净,将酒壶酒坛酒杯之类的盛酒器皿收拾得清清爽爽,而且在门外还要高高挂起一面长长的酒幌子,上书天下第一酒几个大字远远看去,这里的确像个会做生意的酒家然而奇怪的是,他家的酒却很少有人问津,常常因卖不出去而使整坛整坛的酒搁酸了,变质了,十分可惜

这个卖酒的宋国人百思不得其解,他于是向左邻右舍请教这好的酒竟然卖不出去的原因邻居们告诉他:这是因为你家养的狗太凶猛了的缘故我们都亲眼看到过,有的人高高兴兴地提着酒壶准备到你家去买酒,可是还没等走到店门口,你家的狗就跳将出来狂吠不止,甚至还要扑上去撕咬人家这样一来,又有谁还敢到你家去买酒呢?因此,你家的酒就只好放在家里等着发酸变质啊

您看,一匹恶狗看门,就能把一个好端端的酒店弄得门庭冷落,客不敢入;如果一个国家让坏人控制了某些要害部门,其后果必然是忠jian颠倒,社会腐败,百姓遭殃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25):

曹操焚牍的历史典故

曹操讨伐袁绍时,曾被陈琳一纸檄文骂得狗血淋头,辱及祖宗但是,他爱惜陈琳的才华,事后不但不sha,反而委以重任打败袁绍后,曹操的手下在整理缴获的文书时发现了一些曹操部下和袁绍暗通的书信有人劝曹操把这些人都sha了,曹操却说:尚绍之强,孤亦不能果,况他人乎?意思是说:正当袁绍强大的时候,连我自己都不知道结果将会怎样,更何况别人呢?于是,曹操下令焚毁这些书信,对当事人概不追究

素材解读:

不管历史对曹操做出怎样的评价,在他身上表现出来的对人才的怜惜对下属的宽容都说明他这一军之帅一方霸主是当之无愧的!在此,我们也可以联系自身实际来进一步分析他的作为在许多时候,我们如果能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那么,别人的过错可能有许多都是情有可原的原谅产生宽容,宽容比处罚更能震撼人心!所谓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成大事者,往往都有宽广的气度,称得上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在这里还可以把宽容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对一个领导人来说,气度是领导素质的重要内容只有拥有包容属下过失的气度,领导才能够得到属下的真心拥戴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26):

窃符救赵的历史典故

秦昭襄王听到魏国和楚国发兵去救赵国,就派人去对魏安王说:邯郸早晚得给秦国打下来谁要去救,我就先打谁!

魏安王吓得连忙派使者去追晋鄙,叫他在当地安营晋鄙把魏国的十万兵马驻扎在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春申君也不再前进,在武关驻扎下来秦王叫大将王加紧攻打邯郸赵孝成王只好再打发使者偷偷地跑到魏国,催魏安王快点进兵救赵

魏安王想要进兵,怕得罪秦国;不进兵吧,又怕得罪赵国他只好不进不退地耗着平原君也派人上邺城请魏国大将晋鄙进兵晋鄙回答,不敢自作主张平原君又给魏公子信陵君写信,大意说:邯郸万分危急,敝国眼看快要亡了您姐姐(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黑天白日地哭着,公子也得替您姐姐想一想啊!

信陵君接到了这封信,再三央告魏安王叫晋鄙进兵魏安王始终不答应信陵君对门客们说:大王不愿意进兵,我自己上赵国去,要死就跟他们死在一起他预备了车马,决计去跟秦军拼命有一千多个门客也愿意跟着他一块儿去

路过东门,信陵君下车去跟他的朋友守门人侯生辞别侯生冷淡地说:公子保重我老了,不能跟您一块儿去信陵君向他告别后就走了走不多远,信陵君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儿,侯生连一句体贴的话都没有,忍不住再回去问问

侯生见信陵君回来了,就说:我料定公子准得回来!

信陵君说:我想我一定有得罪先生的地方,特地回来请先生指教

侯生说:公子收养了几十年的门客,你这么上秦国的兵营里去,正像绵羊去跟狼拼命,不是白白去送死吗?

侯生接着对信陵君说:咱们大王最宠爱的是如姬当初如姬的父亲被人害死,她请大王给她报仇,后来还是公子叫门客去给如姬报的仇,把仇人的脑袋给她送了去如姬为了这件事非常感激公子她就是替公子死,也甘心情愿公子只要请她把兵符偷出来,拿了兵符去夺取晋鄙的军队,才能跟秦国打仗

信陵君被侯生提醒了,就去跟如姬商量如姬当晚就把兵符偷了出来交给信陵君信陵君拿着兵符再上东门去跟侯生辞别侯生说:我的朋友朱亥,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大勇士要是晋鄙不把兵权交出来,公子就叫朱亥sha了他

信陵君带着朱亥和一千多个门客到了邺城见了晋鄙,对他说:大王特地派无忌来接替将军说着,就拿出兵符验过

可晋鄙起了疑心说:这军机大事,我还得奏明大王他的话还没说完,朱亥从袖子里拿出一个四十斤重的铁锤,冲着晋鄙的脑袋一砸,晋鄙的脑袋被打得粉碎

信陵君拿着兵符给将士们下令:父亲和儿子都在军队里的,父亲可以回去;哥哥和弟弟都在军队里的,哥哥可以回去;独子可以回去养活老人;有病的或者身子弱的,也可以回去其余的人都跟我去救赵国

信陵君重新编排队伍,总共有八万精兵他指挥这八万将士向秦国的兵营冲sha秦将王没想到魏国的军队突然会来攻打,手忙脚乱地抵抗了一阵平原君也开了城门,带着赵国的军队sha了出来两边夹攻,打得秦国的军队就像山崩似的倒了下来

多少年来,秦国没打过这么一个大败仗秦昭襄王赶紧下令退兵,已经死伤了一半人马郑安平的两万人给魏国的军队切断了退路,变成了孤军,他带领两万人投降了信陵君

赵孝成王亲自到魏国兵营来给信陵君道谢,说:全仗公子救了赵国!信陵君也谦逊了一番,他不敢回国,就把兵符和军队交给魏国的将军带回去,自己留在赵国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27):

后来居上的历史典故

汲黯是西汉武帝时代人,以刚直正义敢讲真话而受人尊重他为人和做官都不拘小节,讲求实效虽然表面上不那么轰轰烈烈,却能把一个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因此,朝廷把他从东海太守调到朝廷当主爵都尉一种主管地方吏任免的官职

有一次,汉武帝说要实行儒家的仁义之政,为老百姓办好事没等皇帝把话说完,汲黯就说:陛下内心里那么贪婪多欲,表面上却要装得实行仁政,这是何苦呢?一句话把皇帝噎了回去汉武帝登时脸色大变,宣布罢朝,满朝文武都为汲黯捏着一把汗,担心他会因此招来大祸武帝回到宫里以后,对身边的人说,汲黯这个人也未免太粗太直了

从此以后,汲黯的官职再也没有提升他当主爵都尉的时候,公孙弘张汤都还是不起眼的小官,后来,他们一个劲儿住上升,公孙弘当上了丞相,张汤做上了御史大夫,可他汲黯还蹲在原地没动窝有一天,汲黯对武帝说,陛下使用群臣,跟码劈柴一样,是后来者居上啊!汉武帝当然听得出这是发牢骚于是,转脸对臣下们说:人真是不能不学习啊!你们听汲黯说话,越来越离谱了!

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28):

闻鸡起舞的历史典故

祖逖曾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你听见鸡叫了吗?刘琨说: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

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了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29):

商鞅立木取信的历史典故

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实施

分析: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家都是一样的,言而无信则自取灭亡

话题:人无信不立诚信证明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30):

刻牛伐蜀的历史典故

《艺文类聚》卷九十四引《蜀王本记》(汉扬雄撰):秦惠王欲伐蜀,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大便金,牛下有养卒,以为此天牛也,能便金蜀王以为然,即发卒千人,使五丁力士,拖牛成道,致三枚于成都秦得道通,石牛力也后遣丞相张仪等,随石牛道伐蜀

秦惠王知道蜀王杜宇贪财好色,一方面以献石牛打开蜀道;另一方面又献五美女给蜀王秦惠王更元九年(公元前年),派丞相张仪等伐蜀蜀灭

唐,刘禹锡《和令狐相公见示题洋州崔侍郎宅双木爪花,倾接侍郎同舍,陪宴树下,吟玩来什,辄成和章》诗金牛蜀道远,玉树帝城春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31):

杯弓蛇影的历史典故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32):

勾践卧薪尝胆的历史典故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吴国跟附近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素来不和公元前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吴王趁越国刚刚遭到丧事,就发兵打越国吴越两国在槜李(今浙江嘉兴西南,槜音zu)地方,发生一场大战

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了个败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上了年纪,回到吴国,就咽了气

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

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

夫差记住这个嘱咐,叫人经常提醒他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sha你父亲的仇吗?

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

他叫伍子胥和另一个大臣伯嚭(音pǐ)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吴王夫差亲自率领大军去打越国越国有两个很能干的大夫,一个叫文种,一个叫范蠡(音l)范蠡对勾践说:吴国练兵快三年了这回决心报仇,来势凶猛咱们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们作战

勾践不同意,也发大军去跟吴国人拼个死活两国的军队在大湖一带打上了越军果然大败

越王勾践带了五千个残兵败将逃到会稽,被吴军围困起来

勾践弄得一点办法都没有了他跟范蠡说:懊悔没有听你的话,弄到这步田地现在该怎么办?

范蠡说:咱们赶快去求和吧

勾践派文种到吴王营里去求和文种在夫差面前把勾践愿意投降的意思说了一遍吴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坚决反对

文种回去后,打听到吴国的伯嚭是个贪财好色的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宝,私下送给伯嚭,请伯嚭在夫差面前讲好话

经过伯嚭在夫差面前一番劝说,吴王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反对,答应了越国的求和,但是要勾践亲自到吴国去

文种回去向勾践报告了勾践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文种,自己带着夫人和范蠡到吴国去

勾践到了吴国,夫差让他们夫妇俩住在阖闾的大坟旁边一间石屋里,叫勾践给他喂马范蠡跟着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车出去,勾践就给他拉马,这样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自己问: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卧薪尝胆

勾践决定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叫他的夫人自己织布,来鼓励生产因为越国遭到亡国的灾难,人口大大减少,他订出奖励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种管理国家大事,叫范蠡训练人马,自己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救济贫苦的百姓全国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劲,好叫这个受欺压的国家改变成为强国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33):

草木皆兵的历史典故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sha,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sha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34):

不可多得的历史典故

东汉末年,有个名士祢衡,才华出众当时,太中大夫孔融对他特别赏识,把他推荐给汉献帝他写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汉献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荐表交给曹操曹操爱才,就召见祢衡哪知祢衡蔑视曹操,对他很不礼貌曹操就派祢衡当鼓吏,在大宴宾客时,命他击鼓助兴谁知祢衡一边击鼓,一边大骂曹操,使曹操十分难堪曹操派祢衡去荆州劝降刘表,想借刘表之手sha他想不到刘表把祢衡当作上宾,每次议事或发布文告,都得由祢衡表态后来祢衡又对刘表不恭刘表就派他到部将黄祖那里当书记祢衡恃才傲慢,非常狂妄,后来,终于被黄祖所sha

成语不可多得由此而来,形容非常稀少非常难得多用于赞扬有才能的人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35):

王昭君出塞的历史典故

王昭君,名嫱,汉元帝时宫女,封为昭君,晋因避司马昭讳,改称为明君或明妃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兴山)人

元帝(公元前-前年在位),王昭君以良家子被选入宫她相貌出众,品格高贵可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正当此时,竟宁元年(前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请求和亲,昭君自愿请求嫁于匈奴得到同意,她嫁到匈奴,被单于封为宁胡阏氏生育有一男孩,名伊屠智牙师,后为右日逐王成帝建始二年(前)呼韩邪死,成帝命她遵从匈奴风俗,昭君继为复株累若鞮单于阏氏又生二女,长女名云,为须卜居次,次女为当于居次

昭君死后,匈奴为其建宫立碑它就是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城南公里的青冢,即昭君墓墓总高米,占地约公顷上有青松翠柏,繁花环绕墓前有凉亭墓园内姹紫嫣红,花团锦簇之中,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的塑像巍然屹立,威武雄健,又不乏温情秭归县城也立有汉昭君王嫱故里的石碑

昭君出塞和亲,为汉匈之间结束战争,安定边陲,对加强汉与匈奴和好关系,使呼韩邪后裔长期亲汉作出了重要贡献

她的故事成为后来诗词戏曲小说说唱等的流行题材如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其实,早在杜甫之前,对王昭君身世的悲叹,就已经成为不少诗歌乐曲的主题宋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卷五十九琴曲歌辞有托名汉王嫱的《昭君怨》一首卷二十九相和歌辞更收有以《王明君》《王昭君》《明君词》《昭君叹》等为题的多首吟叹曲唐李白白居易,宋苏轼王安石等诗人均有吟咏昭君的诗作元曲四大家之一马致远创了的著名的杂剧《汉宫秋》

但也有很多诗词是歌颂昭君出塞的如董必武参观昭君墓后,作诗赞道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剧作家曹禺剧本《王昭君》中,表现了昭君义无反顾地担当民族友好使者的重任,歌颂了她高尚的情怀史学家翦伯赞也在《游昭君墓》的长诗中,赞美昭君的功绩,指出和亲政策的重要意义自她出塞后的六十多年内,汉匈相安无事,长城内外出现了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的祥和景象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36):

沈括出使的历史典故

自从宋真宗以后,宋朝一直依靠每年送大量银绢,维持了几十年跟辽朝暂时妥协的局面,但是辽朝欺宋朝软弱,想进一步侵占宋朝土地

公元年,辽朝派大臣萧禧到东京,要求划定边界

宋神宗派大臣跟萧禧谈判,双方争论了几天,没有结果萧禧一定说黄嵬山(在今山西原平西南,嵬音wi)一带三十里地方应该属于辽朝宋神宗派去谈判的大臣不了解那里的地形,明知萧禧提出的是无理要求,又没法反驳他宋神宗就另派沈括去谈判

沈括,原是支持王安石新法的官员沈括不但办事认真细致,而且精通地理他先到枢密院,从档案资料中把过去议定边界的文件都查清楚了,证明那块土地应该是属于宋朝的他向宋神宗报告,宋神宗听了很高兴,就要沈括画成地图送给萧禧看,萧禧才没话说

宋神宗又派沈括出使上京(辽朝的京城,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南)沈括首先收集了许多地理资料,并且叫随从的官员都背熟到了上京,辽朝派宰相杨益戒跟沈括谈判边界,辽方提出的问题,沈括和官员们对答如流,有凭有据杨益戒一看没有空子好钻,就板起脸来蛮横地说:你们连这点土地都斤斤计较,难道想跟我们断绝友好关系吗?

沈括理直气壮地说:你们背弃过去的盟约,想用武力来胁迫我们真要闹翻了,我看你们也得不到便宜

辽朝官员说不服沈括,又怕闹僵了,对他们没好处,只好放弃了他们的无理要求

沈括带着随员从辽朝回来,一路上,每经过一个地方,把那里的大山河流,险要关口,画成地图,还把当地的风俗人情,调查得清清楚楚回到东京以后,他把这些资料整理起来,献给宋神宗宋神宗认为沈括立了功,拜他为翰林学士

沈括为了维护宋朝边境的安全,十分重视地形勘察有一次,宋神宗派他到定州(今河北定县)去巡视他假装在那里打猎,花了二十多天时间,详细考察了定州边境的地形,还用木屑和融化的蜡捏制成一个立体模型回到定州后,沈括要木工用木板根据他的模型,雕刻出木制的模型,献给宋神宗这种立体地图模型当然比绘制在纸上的地图更清楚了

宋神宗对沈括画的地图和制作的地图模型很感兴趣第二年,就叫沈括编制一份全国地图但是不久,沈括受人诬告,被朝廷贬谪到随州(今湖北随县)去在那里,环境虽然很困难,但是他坚持绘制没有画完的地图;后来,他换了几个地方的官职,也是一面考察地理,一面修订地图,坚持了十二年,终于完成了当时最准确的一本全国地图《天下郡国图》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37):

曾国藩读书的历史典故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但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曾国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不知道反复诵读了多少遍,还在继续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进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儿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还读什么书?然后将那篇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贼的记忆力很好,听过几遍文章就能背下来,而且也很勇敢,见别人不睡觉居然可以跳出来大怒,教训曾先生之后,还要背一遍书,再扬长而去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见经传曾先生后来启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说这位贼人与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虽有天赋却没有勤奋,还是落了个不知所终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38):

唐玄宗亲试李泌的历史典故

公元年,京城长安举行了一次全国神童选拔,唐玄宗李隆基亲自登台观看城楼下设有高坐,供神童们登台答辩只见一位叫员俶的九岁孩子率先登台,舌战群童,击败了所有的对手

唐玄宗非常高兴,将员俶叫到身边问:还有比你更聪明的孩子吗?员俶回答说他的表弟李泌年方七岁,才学比自己更高玄宗立刻派人飞马把李泌接来这时玄宗正与燕公张说对弈,便让张说以象棋为题,试试李泌的才学张说出句道:方若棋盘,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

李泌稍假思索即对: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

玄宗听后觉得答得别致,寓意深刻,连忙把李泌抱在怀里说:因为你年纪还小,如果七岁封官,不利于才智的发展接着又嘱咐李泌的父母要用心教子,使其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后来,李泌确实不负众望,大展经纶,成为肃宗代宗德宗三个朝代实际上的宰相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39):

晁错削地的历史典故

汉景帝也像文帝一样,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决心把国家治理好景帝当太子的时候,有个管家的官员叫晁错(音choAcu),才能挺不错,大家把他叫做智囊,汉景帝即位以后,把他提升为御史大夫

汉朝实行的是郡县制,但是同时又有二十二个诸侯国这些诸侯都是汉高祖的子孙,也就是所谓同姓王到了汉景帝那时候,诸侯的势力很大,土地又多,像齐国有七十多座城,吴国有五十多座城,楚国有四十多座城有些诸侯不受朝廷的约束,特别是吴王刘濞(音b),更是骄横他的封国靠海,还有铜矿,自己煮盐采铜,跟汉皇帝一样富有他自己从来不到长安朝见皇帝,简直使吴国成为一个独立王国

晁错眼看这样下去,对巩固中央集权不利,就对汉景帝说:吴王一直不来朝见,按理早该把他办罪先帝(指文帝)在世时对他很宽大,他反倒越来越狂妄自大他还私自开铜山铸钱,煮海水产盐,招兵买马,准备叛乱不如趁早削减他们的封地

汉景帝还有点犹豫,说:好是好,只怕削地会激起他们造反

晁错说:诸侯存心造反的话,削地要反,不削地将来也要造反现在造反,祸患还小;将来他们势力雄厚了,再反起来,祸患就更大了

汉景帝觉得晁错的话很有道理,决心削减诸侯的封地诸侯大多不是荒*yin*无度,就是横行不法,要抓住他们的罪恶,作为削减封地的理由,还不容易!过了不久,有的被削去一个郡,有的被削掉几个县

晁错的父亲听到这个消息,从家乡颍川(今河南禹县)特地赶了出来他对晁错说:你当了御史大夫,地位已经够高的了怎么不安分守己,硬管闲事?你想想,诸侯王都是皇室的骨肉至亲,你管得着?你把他们的封地削了,他们哪一个不怨你,恨你,你这样做究竟是为的什么?

晁错说:不这样做,皇上就没法行使权力,国家也一定要乱起来

他父亲叹了口气说:你这样做,刘家的天下安定,我们晁家却危险了我老了,不愿意看到大祸临头

晁错又劝了他父亲一阵可是老人不体贴晁错的心意,回到颍川老家,服du自sha了

晁错正跟汉景帝商议要削吴王濞的封地,吴王濞先造起反来了他打着惩办jian臣晁错,救护刘氏天下的幌子煽动别的诸侯一同起兵叛乱

公元前年,吴楚赵胶西胶东甾川(甾音zī)济南等七个诸侯王发动叛乱历史上称为七国之乱

叛军声势很大,汉景帝有点吓了他想起汉文帝临终的嘱咐,拜善于治军的周亚夫为太尉,统率三十六名将军去讨伐叛军

那时候,朝廷上有个妒忌晁错的人就说七国发兵完全是晁错引起的他劝汉景帝说:只要答应七国的要求,sha了晁错,免了诸候起兵的罪,恢复他们原来的封地,他们就会撤兵回去

汉景帝听信了这番话,说:如果他们真能够撤兵,我又何必舍不得晁错一个人呢

接着,就有一批大臣上奏章弹劾晁错,说他大逆不道,应该腰斩汉景帝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竟昧着良心,批准了这个奏章

一天,中尉来到晁错家,传达皇帝的命令,要他上朝议事晁错还完全蒙在鼓里,立刻穿上朝服,跟着中尉上车走了

车马经过长安东市,中尉忽然拿出诏书,要晁错下车听诏中尉宣布了汉景帝的命令,后面一群武士就一拥而上,把晁错绑起来这个一心想维护汉家天下的晁错,竟这样莫名其妙地被腰斩了

汉景帝sha了晁错,派人下诏书要七国退兵这时候吴王濞已经打了几个胜仗,夺得了不少地盘他听说要他拜受汉景帝的诏书,冷笑说:现在我也是个皇帝,为什么要下拜?

汉军营里有个官员名叫邓公,到长安向景帝报告军事情况汉景帝问他说:你从军营里来,知不知道晁错已经死了?

吴楚愿不愿意退兵?

邓公说:吴王为了造反已经准备了几十年了这次借削地的因头发兵,哪里是为了晁错呢?陛下把晁错错sha了,恐怕以后谁也不敢替朝廷出主意了

汉景帝这才知道自己做错了事,但后悔已来不及亏得周亚夫很能用兵他先不跟吴楚两国的叛军正面作战,却派一队轻骑兵抄了他们的后路,断绝了叛军的粮道吴楚两国军队没有粮食,自己先乱起来周亚夫才发动精兵出击,把吴楚两国的兵马打得一败涂地

吴楚两国是带头叛乱的,两国一败,其余五个国家也很快地垮了不到三个月时间,汉军就把七国的叛乱平定了

汉景帝平定了叛乱,虽然仍旧封了七国的后代继承王位,但是打那以后,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国里征收租税,不许干预地方的行政,权力大大削弱,汉朝的中央政权才巩固下来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40):

纪昌学箭的历史典故

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名叫飞卫他射箭的本领十分高明,能够百发百中,是远近闻名的神箭手

有个叫纪昌的青年,很想学得射箭的本领,就来到飞卫家拜他为师飞卫说:练射箭不能怕困难,首先要练好眼力,能够盯着一个目标后,眼睛一眨也不眨才行你回去练吧,练好了再来见我

纪昌回到家里,认真地练起了眼力他躺在妻子的织布机下面,用眼睛盯着穿来穿去的梭子,一练就是一天就这样日复一日地练了两年,就是有人用针扎向他的眼睛,他也能一眨不眨了

纪昌高高兴兴地去见飞卫,告诉他自己的眼力已经练得差不多了,可以学习射箭的技术了飞卫却说:这还不够,你还要继续练眼力,直到能把小的东西看大了,再来见我

纪昌又回到家里,用一根头发拴住一只蚂蚁,把它挂在窗口,每天站在窗前,紧紧地盯着那只蚂蚁看日复一日地看了三年,那只蚂蚁在纪昌的眼睛里,简直就象车轮那么大了

纪昌又去找飞卫飞卫点点头说:现在可以教你射箭的本领了

从此,飞卫开始教纪昌怎样拉弓,怎样放箭纪昌又苦苦地练了好几年,终于成了一位百发百中的好射手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41):

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典故

在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贴邻的魏国就比秦国强,还从秦国夺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

公元前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奋图强,首先搜罗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谁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他做官

秦孝公这样一号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有一个卫国的贵族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在卫国得不到重用,跑到秦国,托人引见,得到秦孝公的接见

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注意农业,奖励将士;要打算把国家治好,必须有赏有罚有赏有罚,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进行了

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张可是秦国的一些贵族和大臣却竭力反对秦孝公一看反对的人这么多,自己刚刚即位,怕闹出乱子来,就把改革的事暂时搁了下来

过了两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稳了,就拜商鞅为左庶长(秦国的官名),说:从今天起,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长拿主意

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子

不一会,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有的说:这大概是左庶长成心开玩笑吧

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

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

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

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没少

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一下子轰动了秦国老百姓说:

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

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经起了作用,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新法令赏罚分明,规定官职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为标准贵族没有军功的就没有爵位;多生产粮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凡是为了做买卖和因为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妻子儿女都罚做官府的奴婢

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后,农业生产增加了,军事力量也强大了不久,秦国进攻魏国的西部,从河西打到河东,把魏国的都城安邑也打了下来

公元前年,商鞅又实行了第二次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一废井田,开阡陌(阡陌就是田间的大路)秦国把这些宽阔的阡陌铲平,也种上庄稼,还把以前作为划分疆界用的土堆荒地树林沟地等,也开垦起来谁开垦荒地,就归谁所有土地可以买卖

二建立县的组织,把市镇和乡村合并起来,组织成县,由国家派官吏直接管理这样,中央政权的权力更集中了

三迁都咸阳为了便于向东发展,把国都从原来的雍城(今陕西凤翔县)迁移到渭河北面的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

这样大规模的改革,当然要引起激烈的斗争许多贵族大臣都反对新法有一次,秦国的太子犯了法商鞅对秦孝公说:国家的法令必须上下一律遵守要是上头的人不能遵守,下面的人就不信任朝廷了太子犯法,他的师傅应当受罚

结果,商鞅把太子的两个师傅公子虚和公孙贾都办了罪,一个割掉了鼻子,一个在脸上刺上字这一来,一些贵族大臣都不敢触犯新法了

这样过了十年,秦国果然越来越富强,周天子打发使者送祭肉来给秦孝公,封他为方伯(一方诸侯的首领),中原的诸侯国也纷纷向秦国道贺魏国不得不割让河西土地,把国都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42):

朱元璋一字斩知州的历史典故

洪武年间,有个叫卢熊的读书人,人品文品都很好,被吏部推荐到朝廷做官朱元璋就批准委任他到山东兖州当知州

卢熊走马上任过去说私凭文书官凭印,他到兖州后首先要启用官印,发布文告当他把皇帝授给他的官印取出一看傻了眼,原来,朱元璋笔下的诏书是授卢熊为山东衮州知州,这官印是根据皇帝的诏书刻制的,这兖州自然变成衮州了可是山东历来只有兖州而没有衮州

卢熊当时要是将错就错,衮州就衮州,这是皇帝改的,谁还敢怎么的,也就没事了可是卢熊是个搞学问的,办事就是认真,他认为兖州就是兖州,怎么能改成衮州呢?于是,他就向皇上写了一份奏章,要求皇上更正,把官印重新刻制过来

朱元璋一见奏章,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他的确是写错了,他是亲自打天下的人,对全国地理州名县名还是比较熟悉的,他应该知道兖州不是衮州,这衮字的读音是gǔn,而不是yǎn但是,想要皇帝认错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朱元璋出身卑微,自尊心很强,他的泼皮脾气上来了,就大骂道:卢熊好大胆,竟然在朕头上咬文嚼字,朕还不知道山东有个兖州,朕受他衮州知州就是兖州知州,这兖和衮就是同一个字,就是因为文人多事写法不同,这卢熊竟敢将它念成滚州,这不是要朕滚蛋吗?混账东西,刑部尚书听旨,将卢熊斩首可怜卢熊为了一个字,竟然送了一条命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43):

涿鹿大战的历史典故

大约在公元前三千多年的时候,中华大地上的原始部落已十分兴盛它们之间,或者因通婚而互相融合,或者因争夺生存地域而互相征战慢慢地,一些实力较强的部落便吞并较弱的部落,一些大的部落集团就形成了

当时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大地上,形成了两个强大的部落它们的首领一个就是神农氏炎帝,另一个就是轩辕氏黄帝据说他们两人都是少典氏部落和有氏部落通婚后生的,因此还是近亲呢开始时,炎帝的部落在姜水流域,而黄帝则在姬水流域后来,炎帝率部落向黄河中原地区扩展,并且一心带领部族人从游猎生活向农耕生活过渡;而此时黄帝族则也随之向中原迁移而来他们来到炎帝的地盘涿鹿(今河北张家口东南),想在这里定居下来

两个大部族为了争夺土地和资源,终于不顾亲情打了起来他们在涿鹿东南的阪泉地方打了三仗头两仗,因为炎帝的人数众多,而且还用火攻,因此将黄帝打败了可是到第三仗的时候,黄帝联络了原先与自己在一起的西北部的许多部落,一同对付炎帝;而且正当作战的时候,又天降大雨,使炎帝的火攻失去了威力,因此,炎帝战败被俘不过,黄帝顾念亲情,并没有sha死炎帝,而是仍旧让他当自己部族的首领,只让他迁移到了南方

紧接着,黄帝又把不听他号令的荤粥(xūny)驱逐出了中原于是黄帝便成了中原大地上部落联盟的首领部落的统一与融合,促使了生产和文化的发展黄帝不但让自己的部族在涿鹿定居下来,还鼓励包括自己部族在内的各部族推广炎帝的农业耕作技术和用草药治病的方法,同时传说他还让自己的妻子嫘(li)祖教人们养蚕缫(sāo)丝,织成绢和帛做衣服;让仓颉(ji)总结了人们在实践中应用的记事符号,创造了文字;还命封宁制陶器雍父做臼舂米共鼓和货狄造舟船;命容成制定历法羲和推算凶吉伶伦制造乐器规定音律

这时,还有一个部族越来越强大起来它名叫九黎族九黎族的首领叫蚩(chī)尤据说这个部族是由他们的九九八十一个兄弟部落组成的虽然他们这时仍以游猎为主,但已学会了炼铜技术他们已会使用铜制的长矛和大刀,武器十分精良九黎族原本是归炎帝统属的一个部落炎帝战败后,他们被放逐到了中原的东部,在今天的安徽河南山东的东部直至沿海一带蚩尤见自己的力量已经可以与黄帝抗衡,就去与炎帝联络,准备共同起兵夺回中原但炎帝见黄帝将中原各部落治理得很不错,因此不愿再让百姓遭受战争之苦,所以拒绝参予于是,蚩尤便联络了南方的苗人起兵向中原进军

蚩尤的军队勇敢强悍,传说他们都是铜头铁臂,刀枪不入;而且还会呼风唤雨,将南方山林水泽中的瘴气du雾带来一同攻击敌人蚩尤的军队开始时势如破竹,一直打到了黄帝的老巢涿鹿

这时黄帝一面调集了忠于自己的各部落的援军,在涿鹿附近集结,一面又召集自己的部下仔细研究了蚩尤军的特点和破敌的办法决战开始了蚩尤军猛烈进攻,并且摆开了du雾阵一时间战场上天昏地暗阴云密布飞沙走石,弄得人晕头转向黄帝立刻下令推出指南车,让自己的军队在指南车的指引下冲出du雾,向敌军反击蚩尤见du雾阵被破,又出动他的特种军队士兵们一个个牛头马面青面獠牙铜头铁臂面目狰狞地狂叫着sha来黄帝见了,就命令放出他早已训练好的一大批虎豹熊罴(p)等猛兽这些猛兽见了蚩尤的那些装扮成野兽的士兵,以为见了同类中的弱者,便扑上去猛咬起来再凶悍的士兵也经不住猛兽的扑咬袭击,一个个吓得抱头逃窜,逃得慢的,就当了这些猛兽的点心蚩尤军的前队吃了败仗,黄帝的主力便排山倒海似的向前压来蚩尤军抵挡不住,纷纷败退蚩尤在逃到冀州中部时,被黄帝的军队俘获黄帝下令砍下了他的头颅

黄帝战胜了蚩尤,接着又打败了当时不肯听他号令企图与他争夺部落联盟领导权的夸父和刑天从此,他牢牢地掌握了中原大地的统治权

由于炎帝不但不肯参加蚩尤的叛乱,而且一直到老年仍然兢兢业业地为百姓操劳,黄帝十分感动他觉得,自己过去对炎帝的处置太过分了于是,他下令将炎帝和他的部族人接回中原,与自己的部族共同生活就这样,炎黄两个部族便在中原地区和睦相处互相融合共同劳动和繁衍下来他们就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44):

贵妃醉酒的历史典故

~年,唐代蒲州永乐人(陜西华阴县人)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最初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寿王的王妃,唐玄宗见杨玉环的姿色后,欲选入宫中,着为女道士,号太真天宝四年()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时玄宗年六十一,贵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至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于是,百官竟相仿效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后安史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sha杨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安史治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羞花,说的是杨贵妃唐朝开元年间,唐明皇骄奢*yin*逸,派出人马,四处搜寻美女当时寿邸县的宏农杨元琰,有一美貌女儿叫杨玉环,被选进宫来杨玉环进宫后,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这时,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这件事传到明皇耳朵里,便喜出望外,当即选场玉环来见驾,杨玉环浓装艳抹,梳洗打扮后进见,明皇一见,果然美貌无比,便将杨玉环留在身旁侍候由于杨善于献媚取宠,深得明皇欢心,不久就升为贵妃杨贵妃得势后,与其兄杨国忠串通一气,玩弄权术,陷害忠良安史之乱发生以后,明皇携着贵妃和文武大臣西逃,安禄山率兵追赶,不仅要唐朝的江山还要美女杨贵妃西逃路上,大臣们质问明皇,国破家亡,国破家记,社稷难存,你要江山还是要贵妃,贵妃不死,我们各奔西东万般无奈,明皇赐贵妃一死,自缢于梨园的梨花树下后来,大诗人白居易写了一首《长恨歌》,记叙的就是这段历史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45):

判笔断案的历史典故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杭州通判任内,曾受理了一桩民事纠纷案原告指控对方欠了他两万绫绢钱逾期不还苏轼将被告传来一问,才知道欠债人是做扇子的,因父亲病故加上连续阴雨后天气转凉,扇子卖不出去,并非故意拖欠债款东坡先生思索片刻,让欠债人从家里拿来二十把白绢团扇,取过案头签署公文用的判笔在扇面上挥毫作画,画完后吩咐欠债人拿去卖了还债要知道苏东坡是当时的书画大家,人们往往不惜重金寻求他的墨宝所以扇子刚拿出府门便抢购一空受民如子的苏轼用判笔巧断扇子案,赢得了杭州百姓的衷心爱戴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46):

不可救药的历史典故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jian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jian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jian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jian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47):

不合时宜的历史典故

不合时宜这则成语的时宜是:当时的需要不符合时势的需要,与世情不相投合

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哀帝纪》,待诏夏贺良等建言改元易号,增益漏刻,可以永安国家朕过听贺良等言,冀为海内获福,卒亡嘉应皆违经背古,不合时宜

汉哀帝刘欣是汉成帝的养子,二十岁即位做了皇帝,定年号为建平自做皇帝以后,哀帝经常生病建平二年六月,哀帝的母亲丁太后得病去世担任黄门待诏的顾问官夏贺良向汉哀帝上奏说:

汉朝的历法已经衰落,应当重新接受天命成帝当时没有顺应天命,所以他没有亲生儿子现在,皇上您生病的时间已很长了,天下又多次发生各种变异,这些都是上天的警告皇上只有马上改变年号,才可以延年益寿,生养皇子,平息灾祸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而不照着做,各种灾祸都会发生,人民就要遭受灾难哀帝听了夏贺良的一番话,也盼自己身体健康,就在建平二年六月甲子日,即丁太后死后的第四天,发布诏书,大赦天下,改建平三年为太初元年,改帝号为陈圣刘太平皇帝,把计时的漏上的刻度从一百度改为一百二十度

改变年号以后,哀帝还是照样生病夏贺良等人想趁机干预朝政,遭到朝中大臣的反对哀帝也因夏贺良的话没有应验,派人对他们的所作所为作了调查,知道他们实际上是一伙pian*子,于是在八月间又下诏书,说道:黄门待诏夏贺良等建议改变年号和帝号,说增加漏的刻度可以使国家永远安定,我误听了他们的话,希望给天下带来安定,但是并没有应验夏贺良等所说的所做的,都违经背古,不合时宜六月甲子日的诏书,除了大赦一项之外,全部废除

这次改元不到两个月就结束了夏贺良等人因妖言惑众,被处以死刑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48):

贾人渡河的历史典故

现代人看来,商和贾的语意无大差别,都是贸易的意思;但在古时候,商和贾在经营方式上却有所不同,所谓少卖为商走卖为贾从一个地方买进,到另一个地方卖出,用这种方式做生意的人叫贾人

从前有个贾人,在河南办了一批货,取水路贩往外地销售船在河中顺风行驶,忽然浓云密布,狂风骤起,大雨倾盆,河水陡涨贾人走出船仓查看货物,一股大浪袭向船头,把贾人拍落水中贾人在水中挣扎呼喊:救命呀!

一个渔夫听到喊声,急急忙忙把船摇过来救人贾人看到渔夫,大声喊道:快来救我,我给你一百两白银

渔夫把贾人救起来,送进船仓,贾人换好了衣服,拿出十两银子送给渔夫,说:拿去吧,这十两银子够你辛苦半年了

渔夫不接银子,看着贾人说:刚才你在水中许诺说给一百两银子,而不是十两

贾人满脸不高兴地说:你这人也太不知足了,你一天打鱼能挣几文钱?现在一下子捞了十两银子,不少了

渔夫说:事是这么回事,理却不是这个理你刚才不许诺给一百两银子,我也会救你一命,但你既然说给一百两,我希望你不要失信

贾人摇摇头,踱进船仓,不再理会渔夫,渔夫长长叹口气,回到渔船

一年后,贾人又办了批货,碰巧在河中与渔夫相遇两个人都想起了去年那次不愉快的分手贾人说:我给了你十两银子,你为什么不用来当本钱,做点小生意,何苦风里雨里挣这份辛苦钱?

渔夫来不及答话,贾人的船触上礁石,船仓进水,船渐渐下沉贾人急得团团转,大声对渔夫说:快来救我,这次我给你三百两银子,保证不失信

渔夫摇橹从贾人旁边划过去,回头不紧不慢地说:喊信得过你的人来救命吧,我不要你的银子,可也不救你这种无信无义人的命

很快,贾人随着沉船在滔滔河水中消失了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49):

联讽洪承畴的历史典故

洪承畴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到崇祯时已是兵部尚书,同时封为蓟辽总督,崇祯把一个朝廷的命运都交到了他身上他也感戴崇祯知遇之恩,素以忠节自命,在自家客厅上悬挂了自撰的对联一副:

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

崇祯十五年,督师与清军死战于松山,兵败被俘,消息传到京师,说洪承畴已经殉国,崇祯大痛,亲自设灵祭悼洪的亡灵,不知此时洪承畴被俘已经降清,并为清廷筹划开国规划,一时京城士人大哗,洪承畴后来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七省经略,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及抗清活动

有一年春节早上,洪府大门上贴起了副新联,上下联均是当年洪承畴旧句,不过后面各添了一个字,两句成了:

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

两个虚词眼,一叹一问,极尽讥讽洪承看着也是无可奈何

这年,正好洪承畴生日,这一天洪府车水马龙宾客盈门,正这时忽然闯进来一个披麻带孝的人,人们看时却是洪经略的门生,到大厅之后号啕大哭,边哭边大声朗读当年崇祯祭洪诔文,一个大厅顿时鸦雀无声,洪承畴被弄得无地自容,那门生哭罢,把手中一副对联在桌上摊开,扬长而去,大家偷眼看那对联,见上面写的是:

史鉴流传真可法洪恩未报反成仇

上联嵌抗清名将史可法姓名,下联成仇谐音承畴,一褒一贬,跃然纸上,洪承畴面红耳赤,呆若木鸡

洪承畴以先朝重臣降清,又死心塌地做了清廷鹰太,连他的家乡人也很看不起他,他致仕回到福建南安老家,一年谷雨日,他寂寞难耐,拉了一位氏族弟子下棋,洪承畴难得高兴,棋子下得很顺手,一时想起今日谷雨,便拈须吟道:

一局妙棋,今日几乎忘谷雨!

他那位小辈把他看看,缓缓对道:

两朝领袖,他年何以别清明?

洪承畴听了,一张脸胀得绯红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50):

奥运与中国历史典故

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时期,赛马是当时最受齐国贵族欢迎的娱乐项目上至国王,下到大臣,常常以赛马取乐,并以重金du*输赢齐国的大将军田忌多次与国王及其他大臣du*输赢,屡du*屡输一天他赛马又输了,回家后闷闷不乐他的知己孙膑安慰他说:下次有机会带我到马场看看,也许我能帮你

当又一次赛马时,孙膑随田忌来到赛马场,满朝文武官员和城里的平民也都来看热闹孙膑了解到,大家的马按奔跑的速度分为上中下三等,等次不同装饰不同,各家的马依等次比赛,比赛为三赛二胜制孙膑仔细观察后发现,田忌的马和其他人的马相差并不远,只是策略运用不当,以致失败孙膑告诉田忌:大将军,请放心,我有办法让你获胜田忌听后非常高兴,随即以千金作du*注约请国王与他赛马国王在赛马中从没输过,所以欣然答应了田忌的邀请

比赛前田忌按照孙膑的主意,用上等马鞍将下等马装饰起来,冒充上等马,与齐王的上等马比赛比赛开始,只见齐王的好马飞快地冲在前面,而田忌的马远远落在后面,国王得意地开怀大笑第二场比赛,还是按照孙膑的安排,田忌用自己的上等马与国王的中等马比赛,在一片喝彩中,只见田忌的马竟然冲到齐王的马前面,赢了第二场关键的第三场,田忌的中等马和国王的下等马比赛,田忌的马又一次冲到国王的马前面,结果二比一,田忌赢了国王在双方条件相当时,对策得当可以战胜对方,在双方条件相差很远时,对策得当也可将损失减低到最低程度

在现代的奥运比赛中也需要运用相应的策略才能取得成功许多项目的比赛都需要经过数次小组赛,才能最后开始金牌的争夺如果在预赛中成绩出得太好,作为运动员来说很难在接下来决赛中马上达到另一个巅峰在体操跳水等项目中,以何种动作来迎战对手也是需要经过仔细考量,再比如一些团体项目,往往教练的策略和指导决定一个团队的命运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51):

丁秀才充军的历史典故

有一年,久旱不雨,每天烈日当空,田野禾苗枯萎百姓请知县老爷为民祈雨却仍旧万里无云有个丁秀才爱做诗他写了一首十七字诗:知县求雨泽,万民皆欢说,夜半推窗望明月

此诗一传二传,传到县官耳朵,不觉恼火,把秀才传来审问这时县官太太刚好从后堂走过,秀才一见是个大脚丫,又诗兴大发,吟道:

夫人出华堂,罗裙响叮噹金莲三寸小,横量

知县见酸秀才还要揭太太的短,火上加油,拔签令衙役责打十八大板打完,秀才又吟

做诗一十七,打板一十八,做诗千万首,打煞

县官对他没办法,就判他充军辽阳路上他的亲娘舅来送行甥舅相见,抱头大哭,秀才触景生情,又做起诗来:

发配到辽阳,见舅如见娘,两人同流泪,三行

原来舅舅是个独只眼听了只会摇头,连声大骂:该死畜生,该死畜生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52):

王珣梦笔的历史典故

东晋大臣王珣曾梦见一个人将一支椽木般粗细的大笔送给他,醒来后王珣告诉别人说:大概要有大手笔之事落在我身上了不久皇帝驾崩,朝廷果然要王珣负责起草重要文告后人就用如椽笔大手笔来称誉著名的文章家及其作品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53):

乘风破浪的历史典故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54):

孟母三迁的历史典故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今山东邹县)人,是孔子思想和政治主张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也是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能成长为一个大学问家首先得归功于孟母

孟轲三岁时死了父亲,养育的责任就全部落在母亲的身上孟母是一位勤劳善良又有见识的妇女,丈夫死后,她靠织布帮人浆洗过活

孟轲小时候贪玩不好好念书,当时他住的地方有一些坟墓他常常和小朋友到坟场玩耍,看到人家埋葬死人,他就和小朋友们学着样子玩抬棺材挖坑这类游戏孟母见了,认为这个地方对小孩子的影响不好,就搬了家

孟家搬到城里街上住,家附近是集市和商店孟轲住在那里后,又和小朋友玩起做买卖的游戏来孟母见了很不高兴,决定再搬家

孟母第三次搬到了学宫旁边,学宫就是学校的校舍学宫里进进出出的都是些读书人,文质彬彬,有时学宫里还举行祭祀,纪念那些逝去的著名学者孟轲耳濡目染,受其影响,也带着小朋友玩

行礼的游戏孟母见了,这才放下心来从此孟家就居住在那里可见孟母在教育儿子上是多么煞费苦心,同对又表现出孟母的远见卓识,她虽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却懂得环境在小孩子成长中潜移默化的影响

孟母还很懂得教育方法孟轲长大一点,便就学于子思门下,但读书不用功,有一次竟逃学提前回了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早回来,诧异地问:你已经学好了吗?

孟轲回答:没有!

孟母拿起剪刀把织的布剪断了孟轲紧张地问母亲为什么要剪断布母亲说:你中途停学,和我中途断织是一样的事君子只有经过学和问才能有广博的知识,以后一生做的事情才能顺利,避免祸患现在你没到放学就跑回来,将来怎么能有出息?好比我们家是靠我织布生活的,现在我把布机上的布剪断了,吃饭和穿衣的来源也就都断了

母亲的教育方式给孟轲很深的印象,从此,他下决心刻苦读书,后来成为著名的儒家学者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55):

闭门羹的历史典故

有时候,人们为了办一件事情,需要朋友帮忙,如果对方不表态或者拒绝相见,这样的情况,你常常会听到求助者笑着说:吃了闭门羹啦!

我们知道,羹在古代是指羊肉制成的糊状食品后来慢慢的素食也作羹凡是将粮食果品和蔬菜煮成有浓汁的食品,都可以称为羹,如我们吃过的粟米羹莲子羹等,到如今人们连普通的浓汁食品也称为羹了

闭门羹是什么样的羹呢?其实,这不是什么特殊种类的食品,而是从古代闭门拒客的一个故事中流传下来的掌故

相传在我国唐代,宣城女子史夙长得如花似玉,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于是很多年轻的男子,便慕名纷纷来拜访她,希望与她成为朋友,但是不少人却因为很难见到她,而不能如愿

为什么很难见到她呢?因为她会客时,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她首先要求客人献上一首诗,她看中诗文后,才愿意与客人一见,然后才有可能谈到交朋友

如果客人不会作诗,或者献上的诗文不被她看中,她就叫家里人在门口以一碗羹相待,婉言拒绝会客

天长日久,来访的客人们见了羹,也就心领神会,便主动地告辞了

以羹待客就是拒绝会见的意思,所以人们便把这羹,称为史夙的闭门羹这个故事流传下来之后,人们便把闭门羹作为拒绝的代名词,只取闭门之意而无羹招待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56):

萧何追韩信历史典故

项羽进了咸阳,sha了秦王子婴和秦国贵族八百多人,还下命令烧阿房宫跟随项羽进关的五十多万兵士,谁没受过秦朝的压迫?他们见了豪华的阿房宫,想到他们过去受的罪,心里燃烧起报仇的火苗项羽一声令下,大伙儿就放起火来

这场火一直烧了三个月,把阿房宫烧成一堆瓦砾

项羽原来是楚国的贵族,趁着农民起义的机会,参加了反秦战争灭了秦朝以后,他不可能为广大农民着想他决定重新划分封地,把统一了的中国又弄得四分五裂

当时名义上的首领还是楚怀王项羽把他改称为义帝,表面上承认他是帝,实际上只让义帝顶个虚名,一切分封的事,都得听他主张他把六国旧贵族和有功的将领一共封了十八个王,自称为西楚霸王春秋时期不是有霸主吗?项羽自称霸主,等于宣布他有权号令别的诸侯,诸侯都得由他指挥到了第二年,项羽干脆把挂名的义帝sha了

分封诸侯以后,各国诸侯就都分别带兵回自己的封国去,项羽也回到他的封国西楚的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市)

在十八个诸侯中,项羽最忌的是刘邦他把刘邦封在偏远的巴蜀和汉中,称为汉王;又把关中地区封给秦国的三名降将章邯等人,让他们挡住刘邦,不让刘邦出来

汉王刘邦对他的封地很不满意,但是自己兵力弱小,没法跟项羽计较,只好带着人马到封国的都城南郑(今陕西汉中东)去

汉王到了南郑,拜萧何为丞相,曹参樊哙周勃等为将军,养精蓄锐,准备再和项羽争夺天下但是他手下的兵士们却都想回老家,差不多每天有人开小差逃走,急得汉王连饭也吃不下

有一天,忽然有人来报告:丞相逃走了

汉王急坏了,真像突然被人斩掉了左右手一样难过

到了第三天早晨,萧何才回来汉王见了他,又气又高兴,责问萧何说:你怎么也逃走?

萧何说:我怎么会逃走呢?我是去追逃走的人呀

汉王又问他:你追谁呢?

萧何说:韩信

萧何所说的韩信,本来是淮阴人项梁起兵以后,路过淮阴,韩信去投奔他,在楚营里当个小兵项梁死了,又跟项羽,项羽见他比一般兵士强,就让他做个小军官

韩信好几回向项羽献计策,项羽都没有采用韩信感到十分失望赶到汉王刘邦到南郑去的时候,韩信就投奔汉王

韩信到了南郑,汉王也只给他当个小官有一次,韩信犯了法被抓了起来,差不多快要被砍头了幸亏汉王部下一个将军夏侯婴经过,韩信高声呼喊,向他求救,说:汉王难道不想打天下了吗,为什么要斩壮土?

夏侯婴看韩信的模样,真是一条好汉,把他放了,还向汉王推荐汉王派韩信做个管粮食的官

后来,丞相萧何见到了韩信,跟他谈了谈,认为韩信的能耐不小,很器重他,还几次三番劝汉王重用他,但汉王总是不听

韩信知道汉王不肯重用他,趁着将士纷纷开小差的时候,也找个机会走了

萧何得到韩信逃走的消息,急得跺脚,立即亲自骑上快马追赶上去,追了两天,才把韩信找了回来

汉王听说萧何追的是韩信,生气地骂萧何说:逃走的将军有十来个,没听说你追过谁,单单去追韩信,是什么道理?

萧何说:一般的将军有的是,像韩信那样的人才,简直是举世无双大王要是准备在汉中呆一辈子,那就用不到韩信;要是准备打天下,就非用他不可大王到底准备怎么样?

汉王说:我当然要回东边去哪能老呆在这儿呢?

萧何说:大王一定要争天下,就赶快重用韩信;不重用他,韩信早晚还是要走的

汉王说:好吧,我就依着你的意思,让他做个将军

萧何说:叫他做将军,还是留不住他

汉王说:那就拜他为大将吧!

萧何很高兴地说:这是大王的英明

汉王叫萧何把韩信找来,想马上拜他为大将萧何直爽地说:大王平日不大注意礼貌拜大将可是件大事,不能像跟小孩闹着玩似地叫他来就来大王决心拜他为大将,要择个好日子,还得隆重地举行拜将的仪式才好

汉王说:好,我都依你

汉营里传出消息,汉王要择日子拜大将啦几个跟随汉王多年的将军个个兴奋得睡不着觉,认为这次自己一定能当上大将

赶到拜大将的日子,大家知道拜的大将竟是平日被他们瞧不起的韩信,一下子都楞了

汉王举行拜将仪式以后,再接见韩信,说:丞相多次推荐将军,将军一定有好计策,请将军指教

韩信谢过汉王,向汉王详详细细分析了楚(项羽)汉双方的条件,认为汉王发兵东征,一定能战胜项羽汉王越听越高兴,只后悔没早点发现这个人才

打那以后,韩信就指挥将士,操练兵马,东征项羽的条件渐渐成熟了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57):

抱瓮老人的历史典故

孔子的学生子贡到南边的楚国旅游他在返回晋国经过汉水南边时,看到一位老人正在给菜园里的蔬菜浇水那位老人挖了一条渠道,一直通到井边老人抱着一个大水罐,从井里汲水水沿着渠道一直流到菜园子里他不停地用水罐汲水,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虽然他费了很大的力气,但是工效却很低

于是,子贡走过去对老人说:老人家,现在有一种机械,用它来浇地,一天可以浇一百畦呢,用不着费很大的力气但工效却很高,您不想使用它吗?

浇水的老人抬起头,看了看子贡说:你说的是什么东西?

子贡十分认真地对老人说:将木头砍凿加工,做成一种机械,让它的后面重,前面轻,用它来提水,就像把水从井里连续不断地抽吸出来一样,水流得很快,哗哗地卷起的浪花简直像开水翻滚一样这种机械名字叫做橰(gao)

浇水的老人听了子贡的话却愤愤然变了脸色他不以为然地讥笑说:我听师傅说过,世上如果有取巧的机械,就一定会有投机取巧的事情;有投机取巧的事情,就一定会有投机取巧的思想一个人一旦有了投机取巧的思想,就会丧失纯洁的做人的美德;丧失了纯洁的美德,人就会性情反常;而一个人要是性情反常的话,他就会和社会自然不合拍,成为一个与天地自然社会不相容的人你所说的那一种机械我并不是不知道,只是因为我觉得使用它,就是在于投机取巧的事,而做投机取巧的事是很可耻的

子贡听了这个老人的一番话,像自己做了什么错事一样,难为情地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个抱瓮老人所说的一番道理,看起来有一些逻辑推理的正确性,然而他在机械效用上借题发挥,把刁钻险恶与机敏智慧混为一谈的做法则是错误的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在新事物面前抱残守缺的人,做起事来不但吃力不讨好,而且还会被后人笑话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58):

请君入瓮的历史典故

【发音】qǐngjūnrwng

【解释】或:有人通:串通谋:谋反鞫:审问方:正在推:推究索:索取文昌右丞:官职名,主管司法周兴与丘神绩:二人是武则天时期的官员通谋:联络谋反

太后:武则天来俊臣:武则天时期的官员鞠:通鞫,审讯推事:议论公务承:供认翁:坛子炙:烤内状;皇帝的诉状推:起诉伏:承认

【出处】

①唐张鷟《朝野佥载周兴》:即索大瓮,以火围之,起谓兴曰:有内状勘老兄,请兄入此瓮

②《资治通鉴唐纪则天皇后天授二年》:兴曰:此甚易尔!取大瓮,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典故】

唐朝的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一位女皇帝她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用严刑峻法,消除异己因此,她手下的一些酷吏,便借机想方设法诬陷自己的政敌,并绞尽脑汁制造酷刑逼供朝廷上下,笼罩着高压的恐怖气氛

武则天的两名大臣周兴和来俊臣,是当时有名的酷吏,成千上万的人冤死在他们手下有一次,周兴被人密告伙同丘神绩谋反武则天便派来俊臣去审理这宗案件,并且定下期限审出结果来俊臣和周兴平时关系不错,感到很棘手他苦思冥想,生出一计

一天,来俊臣故意请来周兴,两人饮酒聊天来俊臣装出满脸愁容,对周兴说:唉!最近审问犯人老是没有结果,请教老兄,不知可有什么新绝招?周兴一向对刑具很有研究,便很得意地说:我最近才发明一种新方法,不怕犯人不招用一个大瓮,四周堆满烧红的炭火,再把犯人放进去再顽固不化的人,也受不了这个滋味

来俊臣听了,便吩咐手下人抬来一个大瓮,照着刚才周兴所说的方法,用炭火把大瓮烧得通红来俊臣突然站起来,把脸一沉,对周兴说:有人告你谋反,太后命我来审问你,如果你不老老实实供认的话,那我只好请你进这个大瓮了!

周兴听了惊恐失色,知道自己在劫难逃,只好俯首认罪

【用法】兼语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①鲁迅《坟论费厄泼赖》:我可以立刻回答:当然是要的,然而尚早这就是~法

②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席方平》:掬西江之水,为尔洗肠,即烧东壁之床,~

【近义词】

以du攻du以牙还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歇后语】来俊臣的高招请君入瓮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59):

管鲍之交的历史典故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管仲传》: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从前,齐国有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一个叫管仲,另外一个叫鲍叔牙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投资的,可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却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说: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管仲听到之后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鲍叔牙呀!后来,齐国的国王死掉了,大王子诸当上了国王,诸每天吃喝玩乐不做事,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就带着小王子小白逃到莒国,管仲则带着小王子纠逃到鲁国

不久之后,大王子诸被人sha死,齐国真的发生了内乱,管仲想sha掉小白,让纠能顺利当上国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没死,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还早回到齐国,小白就当上了齐国的国王小白当上国王以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小白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小白一听:管仲要sha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纠才这么做的呀!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帮小白把齐国治理的非常好呢!

后来,大家在称赞朋友之间有很好的友谊时,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60):

雄关虎牢的历史典故

在荥阳市区西北约公里的汜水镇,有个虎牢关村说起这个虎牢关可是大大有名从周朝到现在,历朝历代发生在这里的重要事件是数不胜数,虎牢关南连嵩岳,北依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自古就有虎牢雄关之称

那么虎牢的名字是由何而来的呢?据史书记载,在公元前世纪,也就是年前,周穆王在郑州东边的圃田打猎,突然遇到了一只猛虎,禁卫军的勇士高奔戎生擒了猛虎,周穆王非常高兴,命令把这只猛虎,关到东虞,也就是今天荥阳汜水镇西,养起来因此这个地方也被称为虎牢从这个记载我们也可以想见当初我们郑州这一带也是林木茂盛,水草丰美野生动物出没其中的富庶之地,想必景色也是十分优美的

周灵王元年,也就是多年前,诸侯国里的晋国多次侵略郑国,并且在虎牢修建城池,长期驻军以威胁郑国

在虎牢建城也就从这个时候开始秦朝的时候在这里设置虎牢关,汉朝设县,以后的封建王朝,也无不在此设防现在这里还有有三义庙(三义指的是刘关张)张飞寨华雄岭玉门古渡等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61):

不可救药的历史典故

不可救药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用来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这个成语来源于《诗大雅板》,天之方谑,无然谑谑老夫灌灌,小子巩巩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缴缴,不可救药

西周王朝到了后期,奴隶主贵族日益腐朽,不断搜括钱财,发动战争,压迫百姓和奴隶周厉王即位后,对百姓和奴隶的剥削压迫更重他贪财好利,独占山林川泽,不许百姓打猎砍柴捕鱼,还派人监视他们的言行;谁议论他,他就把谁sha死人民忍无可忍,到处都有人起来反抗,周王朝的统治越来越不稳固

眼看周王朝政权摇摇欲坠,关心国家的大臣都很痛心忠心耿耿的老臣凡伯,极力劝谏周厉王改变暴虐的政治,力修德政,挽救国家可是周厉王不听,一些权臣也嘲笑凡伯,说他昏庸无能,不识时务凡伯非常气愤,挥笔写了一首长诗,表达自己焦急的心情这首诗很长,其中有一节是这样的:

上天正在逞威肆虐,

不要这样盲目快乐

我这老夫一片诚意,

小子们却是骄傲自得

我进谏的并非老昏之言

你们反倒拿来取笑戏谑

你们的气焰炽盛如火,

真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这首诗的内容,是劝说周厉王和那些权臣千万别把忧患当作儿戏,应趁它还没有到来的时候尽力防止它若是忧患越积越多,就像病重一样无法治愈了果然不出凡伯所料,公元前年发生暴动,平民和奴隶们拿起武器,冲进王宫,周厉王仓皇逃走西周从此哀落下去,出现了分崩离析的局面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62):

三顾茅庐的历史典故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豫州长社人,为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豫洲阳翟人,也是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63):

火树银花的历史典故

睿宗是唐代君主中最会享乐的一位皇帝,虽然他只当了三年的皇帝,但不管什么佳节,

他总要用很多的物力人力去铺张一番,供他游玩他每年逢正月元宵的夜晚,一定扎起二

十丈高的灯树,点起五万多盏灯,号为火树后来诗人苏味道就拿这个做题目,写了一首

诗,描绘它的情形他的元夕诗写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四季,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这首诗把当时热闹的情况,毫无隐瞒地描写出来,好像活跃在我们读者的眼前

这句成语是形容灯火盛的地方,望上去好像是火树银花的样子所以现在凡是繁盛的都市,或有盛大的集会在夜间举行,灯光灿烂,都可以用这句话去形容它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64):

大鹏与焦冥的历史典故

晏子是齐国有名的贤相晏子很有学问,足智多谋,善于讽喻又敢于直谏,他经常跟齐王一起议论国家大事或谈论学问

有一天,齐景公和晏子坐在一起聊天齐景公问晏子说:天下有极大的东西吗?晏子回答说:有哇大王想要我说给您听吗?齐景公说:我想知道天底下最大的生灵是什么?

晏子说:在北方的大海上,有个叫大鹏的鸟,它的脚游动在云彩之中,背部高耸入青天,而尾巴则横卧在天边大鹏在北海中跳跃着啄食,它的头和尾就充塞在天和地之问它的两个阔大的翅膀一伸展,就无边无际看不到尽头

齐景公惊奇地说:真是不可想象!不可想象!那么,天下有没有极小的生灵呢?

晏子回答说:当然有东海边有一种小虫,它小到可以在蚊子的眼睫毛上筑巢这种小虫子在巢里一代一代地繁衍生息它们经常在蚊子的眼皮底下飞来飞去,可是蚊子连丝毫的感觉也没有

齐景公说:太妙了,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新奇的事,那是什么虫子呀?

晏子说:我也不知道它确切的名字叫什么,只听说东海边有些渔民称这种虫子为焦冥

齐景公十分感慨地说:世界之大,真是无奇不有啊!

大鹏和焦冥,是先人们想象中的极大和极小的生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和运动,形式是极其复杂多样的,因此,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对知识的追求也是永无止境的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65):

高山流水的历史典故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66):

曹操焚牍的历史典故

曹操讨伐袁绍时,曾被陈琳一纸檄文骂得狗血淋头,辱及祖宗但是,他爱惜陈琳的才华,事后不但不sha,反而委以重任打败袁绍后,曹操的手下在整理缴获的文书时发现了一些曹操部下和袁绍暗通的书信有人劝曹操把这些人都sha了,曹操却说:尚绍之强,孤亦不能果,况他人乎?意思是说:正当袁绍强大的时候,连我自己都不知道结果将会怎样,更何况别人呢?于是,曹操下令焚毁这些书信,对当事人概不追究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67):

好好先生的历史典故

东汉时期,有个名叫司马徽的人,很善于识别人才但由于当时政治斗争十分尖锐复杂,他就装糊涂,别人无论和他讲什么事,不管是好是坏,他都回答好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一位熟人那人问他身体怎样,一向安好吗?他回答:好

又有一天,有个老朋友到他家里来,十分伤心地谈起自己的儿子死了谁知司马徽也回答:好!那个朋友走后,司马徽的妻子就责备他说:人家以为你是讲道德的人,所以相信你,把心里话讲给你听可是你听人家儿子死了,反而说好,这算什么?司马徽不紧不慢地说:好!你的话太好了!他的妻子又好气又好恼,哭笑不得

后来人们常用好好先生来形容那些是非不分,不敢得罪人,只求平安无事的人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68):

姜太公钓鱼的历史典故

公元前十一世纪时,八十老人姜子牙曾任商朝下大夫,因见纣王荒*yin*无道,便弃官逃往西岐本想自投西伯姬昌,又怕被人耻笑,所以暂时隐居在渭水河边的小村庄里,以待时机一天,

他正在渭河边钓鱼解闷,有一樵夫武吉担柴路过,,见他竟用直钩钓鱼,还离着水面三尺远,鱼钩上也没挂香饵,便问长者贵姓姜尚答道:姓姜名尚,字子牙,号正熊武吉叹了口气说:真是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象你这样愚拙的人,还自号正熊,实不相称!姜尚微微一笑:老夫钓鱼是假待机进取是真然而要钓王与侯,宁在直中取,不可曲中求!武吉道:你哪像王侯倒像活猴说罢,就担起柴担进城去了不料武吉进城失手打死了守门的军士招来sha身大祸,巧逢西伯姬昌路过,得知武吉是个孝子,家中有老母无人奉养,便赠与黄金十两,命他回去安顿好老母再来领罪老母绝望,便带武吉来向姜尚求教解救之法姜教他如此这般,从此武吉只在乡中干活,不再进城去了

光阴似箭,不觉又是一个春天一日,西伯来到渭河边踏青打猎忽听有人唱道:凤非乏兮麟非无,但嗟治世有污龙兴云出虎生风,世人慢惜寻贤路姬昌命人将歌者找来,见是武吉,大喝道:你怎敢欺我,不来领罪,反在此唱歌?武吉便照实说了,并说这歌也是姜尚所作,姬昌认为姜尚必是贤者,便当即赦免了武吉的死罪,命他带路来河边寻访姜尚姜尚为试姬昌的诚心,未理采而避入芦苇丛中姬昌求贤心切,三日后,又封武吉为武德将军,再次带路,亲率百官一同再访姜尚,封为太公后来太公辅佐文王,随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69):

飞鸟惊蛇的历史典故

释亚楼是唐代一位和尚他久居寺庙,烧香念经别的和尚空闲时就偷偷下棋睡觉,释亚楼却买了砚墨笔纸练习书法有时深更半夜,他还在苦苦练习一年年过去,他写字的功夫越来越深许多烧香拜佛的人,也来请他写字他都一一答应

他的草书,写得尤其飘逸奔放有人问他:草书怎样算好?释亚楼写了八个字:飞鸟出林,惊蛇入草!

飞鸟惊蛇形容字体飘逸像小鸟飞翔,笔势遒劲连蛇也受惊吓


历史典故的故事大全(70):

退避三舍的历史典故

晋文公即位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把晋国治理得渐渐强盛起来他也想能像齐桓公那样,做个中原的霸主

这时候,正好周朝的天子周襄王派人来讨救兵周襄王有个异母兄弟叫太叔带,联合了一些大臣,向狄国借兵,夺了王位周襄王带着几十个随从逃到郑国他发出命令,要求各国诸侯护送他回洛邑去列国诸侯有派人去慰问天子的,也有送食物去的,可就是没有人愿意发兵打狄人

有人对周襄王说:现在诸侯当中,只有秦晋两国有力量打退狄人,别人恐怕不中用襄王才打发使者去请晋文公护送他回朝

晋文公马上发兵往东打过去,把狄人打败,又sha了太叔带和他那一帮人,护送天子回到京城

过了两年,又有宋襄公的儿子宋成公来讨救兵,说楚国派大将成得臣率领楚陈蔡郑许五国兵马攻打宋国大臣们都说:楚国老是欺负中原诸侯,主公要扶助有困难的国家,建立霸业,这可是时候啦

晋文公早就看出,要当上中原霸主,就得打败楚国他就扩充队伍,建立了三个军,浩浩荡荡去救宋国

公元前年,晋军打下了归附楚国的两个小国曹国和卫国,把两国国君都俘虏了

楚成王本来并不想同晋文公交战,听到晋国出兵,立刻派人下命令叫成得臣退兵可是成得臣以为宋国迟早可以拿下来,不肯半途而废他派部将去对楚成王说

免费范文网免费范文网

:我虽然不敢说一定打胜仗,也要拼一个死活

楚成王很不痛快,只派了少量兵力归成得臣指挥

成得臣先派人通知晋军,要他们释放卫曹两国国君晋文公却暗地通知这两国国君,答应恢复他们的君位,但是要他们先跟楚国断交曹卫两国真的按晋文公的意思办了

成得臣本想救这两个国家,不料他们倒先来跟楚国绝交这一来,真气得他双脚直跳他嚷着说:这分明是重耳这个老贼逼他们做的他立即下令,催动全军赶到晋军驻扎的地方去

楚军一进军,晋文公立刻命令往后撤晋军中有些将士可想不开啦,说:我们的统帅是国君,对方带兵的是臣子,哪有国君让臣子的理儿?

狐偃解释说:打仗先要凭个理,理直气就壮当初楚王曾经帮助过主公,主公在楚王面前答应过:要是两国交战,晋国情愿退避三舍今天后撤,就是为了实现这个诺言啊要是我们对楚国失了信,那么我们就理亏了我们退了兵,如果他们还不罢休,步步进逼,那就是他们输了理,我们再跟他们交手还不迟

晋军一口气后撤了九十里,到了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才停下来,布置好了阵势

楚国有些将军见晋军后撤,想停止进攻可是成得臣却不答应,一步盯一步地追到城濮,跟晋军遥遥相对

成得臣还派人向晋文公下战书,措词十分傲慢晋文公也派人回答说:贵国的恩惠,我们从来都不敢忘记,所以退让到这儿现在既然你们不肯谅解,那末只好在战场上比个高低啦

大战展开了才一交手,晋国的将军用两面大旗,指挥军队向后败退他们还在战车后面拖着伐下的树枝,战车后退时,地下扬起一阵阵的尘土,显出十分慌乱的模样

成得臣一向骄傲自大,不把晋人放在眼里他不顾前后地直追上去,正中了晋军的埋伏晋军的中军精锐,猛冲过来,把成得臣的军队拦腰切断原来假装败退的晋军又回过头来,前后夹击,把楚军sha得七零八落

晋文公连忙下令,吩咐将士们只要把楚军赶跑就是了,不再追sha成得臣带了败兵残将回到半路上,自己觉得没法向楚成王交代,就自sha了

晋军占领了楚国营地把楚军遗弃下来的粮食吃了三天,才凯旋回国

晋国打败楚国的消息传到周都洛邑,周襄王和大臣都认为晋文公立了大功周襄王还亲自到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践音jin)慰劳晋军晋文公趁此机会,在践土给天子造了一座新宫,还约了各国诸侯开个大会,订立盟约这样,晋文公就当上了中原的霸主



上一篇:初恋的故事大全27篇
下一篇:小树的故事大全61篇

小故事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