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士亲王弗雷德和王妃奥古斯塔所生的长子乔治·威廉。弗雷德里克刚12岁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由于小乔治的父亲弗雷德和爷爷乔治二世的关系相当紧张,小乔治是在圣詹姆靳广场边的一所住房里诞生的,因为国王把他的父母从王宫中驱逐出去了。
小乔治在学校时功课较差,他显得比他的真实年龄要小。然而,从很小时候起,他就懂得自己是帝王的后代。常和他一起玩的小朋友之一是未来的诺思勋爵。诺思的父母对儿子说:“诺思,见到小乔治王子时要向他鞠躬,称呼他陛下。与他玩游戏时,要想法让他赢,千万不要动手打他。儿子,只要你讨他喜欢,天知道,有朝一日,你就可以谋得一个挂名好差事。你的父亲也就可以从男爵升为伯爵了。”
十分奇怪,在这种环境下,小乔治竟具有一种招人喜欢的性格。他被描述成“沉默寡言,谦虚谨慎,动辄害羞”的孩子。对小乔治一生影响最大的是他那位占有欲颇强的母亲,以及母亲的好友布特怕爵。小乔治把布特伯爵看成自己生身的父亲,有什么事,总是去征求他的意见。
1759年,当小乔治知道自己不久即将成为国王时,他爱上了萨拉·伦诺克斯郡主。她是前朝的国王查理二世的后裔。小乔治写信给布特伯爵说:“我想,有朝一日,您会同意我将她立为王后。”而布特伯爵却劝小乔治放弃与自己臣民结婚的想法,而到德国的公主们中物色合格的人选。
小乔治在祖父去世后立即登基。这位22岁的乔治三世好像有很多长处。
乔治二世的首相沃波尔说他“身材魁梧,气宇轩昂,红光满面,笑容可掬”。
乔治三世还继承了家族那种两眼凸出、肤色白皙的生理特征。尽管他不算十分漂亮,但按照日尔曼人的看法就很不错了。
由于欧洲各王室之间通婚频繁,本朝开国之君乔治一世的父亲是德国人,母亲是安妮女王,所以乔治三世的祖父和父亲都有较重的德国口音。而乔治三世却是在英国出生并接受教育的。他完全与英国人息息相通,从未去过祖籍德国汉诺威,他是安妮女王去世以来,能说一口纯正英语的君主。憎恨和畏惧外国人的英国人,是很在乎这些事情的。
乔治三世的书读得并不好,但他却不辞辛苦,竭尽一切努力去完成国王的职责。很少有像他那样自觉到对上帝、对臣民应尽职责的君主。国王是个笃信宗教的年轻人,不像乔治二世半心半意做样子,他的宗教信仰是非常虔诚的。乔治三世一辈子每做一次祈祷总要花去大量的时间。
乔治三世上台后的当务之急,是整顿祖父宫廷中声名狼藉的骄奢*yin*逸风气。登基一个月后,他就发表了一篇文告,鼓励孝梯忠信、礼义廉耻。国王一紧张话就说得很快,而且有些口吃,并在说话的停顿声中发出嗒嗒声。为此,曾有人诽谤国王,说他已显出神志不清的迹象。与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相比,乔治三世似乎是有点迟钝,有点死板。尽管他的所作所为遭到歪曲,比任何一代英国君主都要严重得多,尽管他也犯过错误,但他是汉诺威王朝中唯一可以称为正直高尚的人。
选取了一位门当户对的德国夏洛蒂公主做王后以后,乔治三世便着手摧毁辉格集团的权力。这个集团自1714年以后一直控制着政府。过去,乔治二世亲自遴选大臣,但只限于在狭小的职业政客这个特权阶层中遴选。乔治三世拒不接受这种限制,这并不违犯宪法。这时候,欧洲大陆各国已建立了君主开明专制,但乔治三世并不想仿效,而是亲自过问国事。他不像他的祖父乔治二世,长期住在汉诺威过着安逸的生活,而国王的大权却旁落了。乔治三世先后免去了皮特和纽卡斯尔的首相职务,起用他的恩师布特伯爵掌权。
布特伯爵与詹姆士二世保王党人有过瓜葛,后来虽然加入了代表新兴地主、资产阶级利益的辉格党,但并没有担任党内要职,而且他来自仍被英国人视为化外之地的苏格兰,这些情况都对布特不利,因此乔治三世自然就遇到了不小的阻力。乔治三世为了保住布特的权位,采用了一些连他自己也痛恨的手法。布特费尽心机通过议会与法国缔结和约后,接着就辞职了,他不愿面对全面的攻击。
乔治三世不停地撤换首相,先后撤换了4个。大臣们议论纷纷,说国王未对自己的大臣给以应有的支持,遇事独裁专断不与他们商量,而是去征求“潜入幕后”的布特的意见。和乔冶三世关系最恶化的要数首相格伦维尔了,他在国会长篇大论地责备乔治二世忘恩负义。国王回击他说:“当他使我厌倦了两个小时以后,我看一看表,看他能不能使我再厌倦一个小时。”在国王和首相产生矛盾带来政治危机期间,国王只好听任迎台低级趣味的街头小报诋毁自己。
乔治三世和首相的矛盾使人看清,得不到国王充分信任的政府寿命不长。然而,同样地,首相如果得不到议会的尊重和支持,也立足不住。
1770年,乔治三世认为他找到了一个国王与议会都可以双双接受的理想人物,就是前面提到的国王童年时的朋友诺思勋爵。
诺思首相在议会里得到多数人的支持长达10年之久。从英国的政治背景上看,乔治三世的判断是正确的。尽管有的报纸议论说,选中诺思证明国王愚蠢——一个笨蛋被另一个笨蛋选中。甚至后来的历史学家还认为诺恩是“英国历史上最坏的一个首相”。其实,这位在1760年还是“没有经验的娃娃”,现在已经成了一位机警的政治家。诺思是一位优秀的议会会员,一位能干的演说家,也完全可以说是一位出色的和平时期的首相。
诺思任首相期间,美国人民在华盛顿领导下,开展了独立战争,从而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为此,诺恩首相和乔治三世受到了保守势力的攻击,他们称诺思是“失掉美洲的那个人”。其实,首相也好,国王也好,只是在战争事实上已经打败的最后一刻才改变态度,承认美洲独立的。俄罗斯的凯瑟琳女王曾说:“与其像英国乔治三世那样允许美洲独立,我不如对自己的脑袋开枪。”
诺思政府在一片谴责声中下台了。查理·福克斯与刚下台的诺恩携起手来,成立了福克斯——诺思内阁。这个福克斯是英国著名的政治家和演说家,他在议会里把乔冶三世描绘成一个独裁的暴君,他疯狂地追求报复,耗尽了臣民的血汗和财富。福克斯要求给国王权力加上更多的限制和羞辱。令人吃惊的是,正是这位大骂同王的政治家,却被乔治三世遴选为首相,这足以说明国王的精明过人之处和宽容态度。
1783年12月8日凌晨1时,议会上院拒绝了政府的东印度法案。国王于是下令解散福克斯——诺思内阁。乔治三世精心选择了这样一个时刻,因为国家不允许非法扩大国王的权力,也不允许政府反对国王的权力。有影响的人民感到福克斯走得太远了,又回过头来支持国王。
下一任首相是小威廉·皮特,当时仅24岁。皮特是乔治三世一手遴选的。
几个月来,皮特这个新组成的政府总是在议会里遭到失败,但国王却拒不接受皮特的辞呈。后来大选的时机来到了,国王拿出自己的大量财力支持皮特,结果皮特的竟选对手福克斯惨败。乔治三世选中皮特大概是国王知人善任的绝好证明。皮特一直当首相掌权达21年之久。在这种危险的时刻,幸亏是皮特而不是那个放荡的福克斯治理国家。
18世纪80年代,是乔治三世在位期间的最好岁月。在皮特首相的领导下,英国很快恢复了繁荣和自信。乔治三世处在风华正茂的中年,由于膳食简朴和锻炼身体,显得十分英武、年轻。除1765年害了一场病外,国王的健康状况始终良好。
乔治三世是一个善良而忠实的丈夫。尽管在女人眼中不算很英俊,夏洛蒂王后己十分知足了。她曾说,她与国王的婚姻是幸福的,结婚以来,她从没感到一时一刻的悲哀。他俩一共生了15个孩子,无人能说国王的天下不是继位有人。宫廷中的气氛是轻松的。国王不像刚即位时那样故作正经,在欣赏歌舞或听朗诵诗歌时,会和大家一样禁不住朗朗大笑。
由于能干的首相皮特把国事治理得井井有条,乔治三世没有政治压力,他就能钻研他的植物学了。他曾用拉尔夫·鲁滨逊的笔名写作论改进农业的小册子。从智力上说,国王起步较慢,但他赶上来了。在18世纪80年代,与欧洲大多数君主相比,他毫不逊色。
但乔治三世也有头疼的问题:他与其长子即未来的摄政王之间,敌对日益严重。汉诺威王朝似乎有父子间不和的“传统”。乔治一世和奥古斯塔斯不和、乔治二世和“可怜的弗雷德”之间有冲突,现在又在乔治三世和王太子之间出现了分裂。应该说,他们双方都有错误。乔治三世的弱点是他太呵护孩子了,他真爱自己的儿子,但却要王子永远像一个孩子。宫廷中那种“脱脂棉”空气对一位充满了活力的青年王太子来说,太沉闷和拘束了,而为了突破这些束缚,导致他干出种种坏事。然而,乔治三世对儿子的愚蠢行为,反应是难过多于愤怒。不过比起先前那位可怜的弗雷德来,现在的王太子幸运多了。他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1788年夏天,国王生了一场病。
10月16日这天,乔治三世雨中骑马以后,突然痉挛,随后国王的言行举止失常,他不停他讲话。大概就在此时,据说发生了有名的橡树事件,说国王与一棵橡树交谈,好像这棵橡树是普鲁土国王,这个故事是一名被王家开除的小厮散布的,对此人们半信半疑。
然而,1788年11月5日,乔治三世的确出现过神经失常的举止。在温莎城堡就餐时,他揍王太子,并企图把王太子的脑袋往墙上猛撞。国王喃喃自语个不停,嘴里冒白沫,两眼充血,看起来像两颗紫葡萄。
当知道国土能活下去但不能恢复理智时,王后下令把他转移出温莎城堡,送到伦敦市郊一个名叫丘的村镇休养。御医们用残酷得令人发指的方法来为国王治疗。乔治三世的主治医生是林肯郡一家私立疯人院的老板,一个名叫弗朗西斯·威利斯的大夫。治疗主要是训斥、威吓、穿紧身拘束衣。假若国王拒不吃饭或吵闹不休,就把他的两腿绑在床上,再用一条宽布带沿着他周身捆扎起来。后来,又用一种特殊的椅子限制他的行动。具有十足讽刺意味的是,乔治三世把这个可怕的玩艺儿称作“加冕椅”。真正的加冕椅给他带来的是至高无上的威严,这个玩艺儿带来的只是羞辱。
庸医不止威利斯大夫一个。还有一个叫沃伦的大夫,他坚持要把一种du虫和芥茉敷料涂遍国王全身。他说这样引起的水泡苦痛难熬,就会把国王身上的“坏液体”吸引出来。庸医们的治疗方法只能延缓病人的康复。但不管怎么搞,乔治三世居然慢慢地重新恢复了理智,并且恢复到能参加1789年4月23日为他康复举行的庆祝会。
自那时以来,医生和历史学家对乔治三世的病争论不休。一派认为国王的病最好用心理学解释,另一派则认为他患的是一种少见的内科病。假若第二种解释正确,那么,严格说来,乔治没有患什么“精神失常”病。另有人认为,国王操劳太重,而失掉美洲殖民地是一种外伤性的诱发因素。
乔治三世似乎本来应做一名德高望重的乡绅,而实在当不了什么国王。
后来研究人员在分析当年乔治三世的疾病时,从伴随疾病而出现的症状上,如脉搏过速,严重皮疹,两眼充血,两脚浮肿,尿带红色等,认为患者得的是一种不常见的、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搞清楚的卟啉病。
卟啉病是给卟啉新陈代谢混乱所起的一种疾病的名字。这个新陈代谢过程产生血液中的红色素。假若这种红色素过多,尿就变色,包括大脑在内的整个神经系统都要中du。这种解释听起来很离奇,但完全符合乔治三世的病情。
乔治三世生病时英国人民还是爱戴他、尊重他的。1788年11月,人们认为国王即将死去而由王子即位时,股票市场一片混乱。国王的及时康复,大多数人民互相拱手庆贺。1789年国王英格兰南部之行获得巨大成功,每个村庄都搭起牌楼,全村出来欢迎。国王洗海水浴时,当地乐队站在海水中演奏《上帝保佑吾王》。
然而,并不是各阶层人民都支持和拥戴乔治三世。
1793年爆发的对法战争,给英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英国的新兴资产阶级和劳苦大众,形成了要求取消君主制、实现共和的思想。由于阶级矛盾激化,国王成了许多暗sha阴谋的目标。1800年5月15日,乔治三世站在一家剧院的王家包厢中时,有个人站在乐池的木箱上,朝国王开了两枪。子弹未打中,嵌入包厢的板壁上。乔治三世命令演出继续进行。他非常镇静,中间休息时他还打了会儿瞌睡。
1801年和1804年,乔治三世有两次旧病复发。直到超过70岁,国王“精神失常”总共不到6个月。只是到了1810年,那不治的精神病才又降临到他的身上。
乔治三世一生中的最后10年很悲惨。他又老又瞎,白胡须很长,穿一身紫色的晨衣,在温莎城堡一套与世隔绝的房间里,蹒跚地踱来踱去。只有胸前佩带的嘉德勋章提醒人们,这个病得不成样子的老人是英国国王。1820年1月29日,乔治三世安息了,享年82。他老来像莎士比亚笔下的李尔王那样仍然受人尊敬。人们知道他是一个好人,一个好国王。关于君主制为什么在法国失败而在英国幸存下来,人们写了不少书加以解释。历史学家应该考虑:国王乔治三世为人正直可能与这很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