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睡前故事书 列表

睡前故事

女外交家这样炼成

2024-10-28 07:33:03

2011年8月17日,德国《明镜》周刊记者苏珊娜科--BO勒对外交部副部长傅莹进行了采访,涉及内容很广泛。在一个小时采访中,傅莹女士举止雅致、专业,思想锐利,始终以西方人固有的骄傲口吻同西方人平等交流。她的自信和雄辩,让我明显有一种中-国赢了的感觉。苏珊娜感叹道。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部第二位女性副部长的傅莹,2011年9月17日应邀与母校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师生进行交流,谈及自己此次采访前的准备时说:这是一次很严峻的较量,必须进行大量痛苦的练习。我先后进行过6轮演练,并一度感到非常挫败,但最终还是赢了。
第一次演练,傅莹让外交部欧洲司的20多个年轻人进行角色互换,分别扮演记者和被采访者。她在一旁发现,扮演记者的个个比《明镜》周刊的记者都狠du,一个小时提出30个问题,中间还常被打断,就是要压迫被采访者作出第一反应。而当提问者扮演被采访者时,却一个个败下阵来。
第二次演练,傅莹亲自上阵接受同事的采访,没有几个回合,她也败下阵来。
虽然在第三次用英文练习时,傅莹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但提问者准备的问题更多,结果自己非常混乱、挫败,完全被提问者牵着走,觉得很痛苦。
3次演练的失败,让傅莹找出一个窍门:必须掌握主动权,包括如何把握节奏、如何抓住听众注意力,以及如何利用尖锐问题表达自己的立场等,得有个筐子把众多问题装起来,不能被别人牵着走。虽然如此,在接下来的3轮演练中,她仍饱受同事的刁难,他们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好在每次她都准备了10倍于对方提的问题,6轮演练结束时已变得从容自信,完全掌控了局面。
坐在《明镜》周刊记者苏珊娜面前时,此前演练收到了成效。傅莹先发制人:记者的诉求就是要难倒被采访对象,这是你的职业。我接受采访是有风险的,但要表达我的观点,就得冒这个险。
傅莹的直白表露,让苏珊娜一时无语,讪笑道:您说得对,说得对。
其时,中-国第一艘航母正式海试,苏珊娜第一个问题便提出:中-国为什么需要把自己武装到如此地步?你们难道没有比增加军费预算更重要的花钱地方吗?这是傅莹意料之中的,她不卑不亢:中-国第一艘航母海试确实令人振奋,这是中-国人民的夙愿,也是中-国国防力量发展的自然结果。在我看来,你们对中-国军力的担心,是受到陈旧两大阵营意识形态对立思维的影响。你们对美--国、法国等盟友拥有航母就感到放心,而中-国拥有一艘航母你们就感到担心了?这是什么逻辑?
傅莹的强硬口气,虽让苏珊娜猝不及防,却仍不失逼人之气:最近中-国艺术艾未未被捕在德国被视为挑衅行为,而且他被捕就发生在德国外长韦斯特维勒访华并在北京出席德国启蒙艺术展之后不久,这是不是有意而为?傅莹反击道:你们确实太看重自己了。中-国为什么要将自己在一个内部事务上的处理与某位欧洲国外长访华联系在一起呢?我看不到二者之间有任何关联。你所提及的是一起进入司法调查的案件。我对此不感兴趣。但我想问你的是,你们德国人知道多少中-国艺术家、作家、歌星、影星?你们对中-国的看法太过狭隘和负面,这也是我们不喜欢和你们讨论人权问题的原因。
苏珊娜又接连提出了10多个尖锐问题,都被傅莹一一自如应对。采访结束后,苏珊娜由衷地对傅莹说:您是最能清晰传递中-国声音的使者之一,是一位炉火纯青的职业外家,应对媒体坚毅自信,表达不满时反应迅速。我敬佩您的直率,很高兴结识您。
傅莹对母校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师生说:如果没有采访前的6轮痛苦演练,就不会有后来的从容应对。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在和媒体锋时,观众才是最终的决定者。即使你把对方狠狠批一顿,占了上风也没用,因为最终要看观众是否站在你这边,赞同你的说法。一句话,只有以理服人才是真本事。


上一篇:那场名校换爱情血腥收场
下一篇:利比亚战火中的中国女孩

小故事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