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故事分享 列表

睡前故事

关于状元的宝宝睡前故事40则

2024-10-28 07:33:03

关于状元的宝宝睡前故事_睡前小故事

40则关于状元的宝宝睡前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40则关于状元睡前小故事,供各位参考,同时还提供了古诗文、作文、组词、词语、故事、好词好句。点击查看更多睡前小故事


状元的睡前小故事:(1):

“状元”之于我消极多于积极

  我母亲是中学老师,小时候对我的管教多些。我9岁时母亲病逝,之后父亲忙于工作、家务,没什么时间管我。我属于那种谨小慎微不惹事的“好学生”,也不怎么让他操心。我不算是很用功的学生,功课会按时完成,印象中从未苦学到晚上10点以后。
  我小学四年级至初三都就读于东郊纺织城的西北电建四公司子校,学校离家很近,是普通的子弟学校,但有几位极好的老师。我家住在大院子里,伙伴很多,大家经常一起做游戏,过得很开心。
  高中就读于西安中学,属于省重点。每天来回要花两个小时坐公交车,功课也多些。生活单调,没留下多少美好回忆。我算是比较聪明的学生吧,考试成绩一直很好,但算不上顶尖的,各类竞赛从来都是二、三等奖。到了大学有机会接触到一些全国奥赛的获奖者,才见识了什么样的算是顶尖。
  实际上我在高考前已经被保送清华了。按说可以不参加高考,但学校要出成绩要求我考,把这作为能够保送的条件。我也因此感觉不到多大压力,只要考出一个过得去的成绩,不丢保送生的脸就行了。我们那一年理科考5门课。除了语文外,我数、理、化、英语的水平很平均,考前我想,只要正常发挥,得个高分不难,但却没想到能考个第一。
  很多事情其实就是运气,我认为当状元也是这样。现在回过头来看,“状元”这个头衔对我的影响消极多过积极。数不清的赞誉扑面而来,认识或不认识的在知道你是“状元”后都表情异样。那里你只有18岁,不谙世事,难以避免的,你会把握不住自己,会过高估计自己,这样下去,面对困难或挫折时就可能不够坚韧,甚至难以承受。实际上,高考的前十名,甚至前一百名,大家的智力相差无几。考第一无非是个运气,说明不了什么。据我所知,曾有一个理科状元上了北大,两三年后就退学了。我自己1997年生病住院,休学一年后回来读完本科也离开学校工作了。


状元的睡前小故事:(2):

张謇中状元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武科状元,大致还可理解,把别人都撂翻了,他还站着,就算他赢得了最后胜利。文科状元呢?进入殿试者,都是高手,万千篇锦绣文章中,如何分辨金银铜奖?有人偏爱梅,有人单爱菊,一篇文章的高下,往往是人言人殊,有人给打百分,有人则可能给打零分,文科这门学科,想来还真不怎么科学的,然则,状元又是如何产生的呢?看了张謇中状元的故事,我对所谓状元及第的心中敬意,顿减三分,不太以为然了。

  张謇的天质不怎么样,但其刻苦攻读精神,实可作为励志教材。十六岁那年,到县里考秀才,排名在一百以外,其老师嗤笑着说:假使一千人应考,取九百九十九名,只有一人不取,那人是谁?那人是你!不知道其老师用的是激将法还是真的看扁他,张謇听了这话,知耻近乎勇,从此悬梁刺股囊萤映雪,他在窗格子上、蚊帐顶上、床头柜上、天花板上,都写着五个字九百九十九,遍贴书屋,矢志读书。每夜规定自己必须点完两根蜡烛,方可入睡;为防睡意袭人,他在床头打了两个竹钉,辫子系于钉上,瞌睡来袭,头发就将他扯醒,夏天蚊子多,他用两只土坛子装满水,将脚伸入其中,脚泡得有如水肿,就像发酵的面条,他也不以为意,刻苦如一。

  张謇刻苦读书,与其中状元当然有关系,但不是必然因果。非常刻苦未必一定会中状元,张謇状元及第,读书刻苦是一大因果,关系则是更大因果。

  张謇是江苏人,那时江苏在清廷有两大权臣,一是翁同稣,一是潘祖荫,他们的宗派意识与老乡观念最为强烈,一心想弄个状元名额到江苏,看到张謇读书勤奋,文章功力也很过得去,一连几次,都想方设法背后运作,欲提张謇做状元,可几次阴差阳错,都让状元白白错过,送给他人了。

  1889年,张謇参加了会试,潘祖荫当主考,潘主考从万千卷子里寻啊寻啊,寻到了一份卷子,他从立论套路到行文风格,反复考量,拿不定主意。潘将卷子拿给翁同稣看,翁觉得有点不像,首二场皆佳,五策似稍短。旁边有位姓汪的说,那天最后那场考试,张謇感冒了,也许是他抱病作文,所以有些仓促行文吧。潘与翁想了一会,觉得有可能,于是认定这是张謇的,将其定为状元卷。及至开封,失算了,那卷子不是张謇的,而是刘葆真的。潘主考气得叹气不已,刘氏特地来拜恩师,潘主考干脆躲起来了,不见人。

  1892年,又是会试时节,尚未开考,主考官翁同觫就已内定张謇做状元,考完之后的问题是,如何在密封之卷里找出张謇的试卷出来。翁氏特地嘱咐阅卷者务必寻出,有房官袁氏者,找了一份比较出色者,翁同稣集合自己人一起研究判断,判来判去,觉得不像是张謇的,给否决了;另外有房官名施纪云者,又抽出一份试卷,大家又一起来研究,有说这一定是张謇的,翁同稣却否定,他说这篇文章文气跳跃,不像张謇,而这个施纪云却从卷子里找出一句话:历乎箕子之封,一口认定这是张謇的,因为张謇曾经到过朝鲜,参与平息朝鲜叛乱,朝鲜有箕子之称,没去过朝鲜的人,哪里会箕子箕子地喊呢?这话说得有道理,所以,这些主考副主考和阅卷老师,就把这份含有历乎箕子之封句子的卷子判为状元卷,结果一出来,又让大家傻了眼,哪是什么张謇,让陶端翼拣了便宜去了。

  慈禧满六十寿那年,即1894年,特地恩开了一场科考,张謇这一回,本是不想去考的,但老父亲霸蛮叫他去,他对张謇说:儿试诚苦,但儿年未老,可更试一回。张謇据说很孝顺,很听父亲的话,去了,终于中了状元。这回状元之中,当然有张謇文章做底,然则功夫亦在文章之外,这次主考官依然是翁同龠禾。幸运的是翁同稣这次没走眼了,从万千试卷中找出了一份,文气甚老,字亦雅,非常手也!擢为第一。这回总算是猜对了。

  其实,张謇这回中状元的故事之背后还有故事。

  张謇考完之后,走出考场,有个叫做黄思永的监考老师来收卷子,黄与张謇也算是旧相识,黄氏更知道张謇的背后有翁同龢与潘祖荫。所以,黄氏特地看了张謇的卷子,张交卷出,黄展阅其卷,发现有问题:一是张謇自己改卷的时候疏忽了,他把卷子挖了个空,却忘了补上,黄氏给补了;二是文章中屁拍得不到位,文章的抬头处,着了一个恩,这恩是谁给的?慈禧太后嘛,黄赶忙在恩字前面加了一个圣字。补成后,送翁叔平相国阅定,盖知张为翁所极赏之门生也。而若没这黄氏,使此卷不遇黄君成全,则置三甲末矣,而正因有黄君成全,以此,张遂大魁天下。


状元的睡前小故事:(3):

宁要朋友,不要状元

  名言提示

  志同而气合。韩愈

  快乐阅读

  唐朝时,白敏中与贺拔惎(ji)是一对挚友。两人同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经常携手上街游玩。

  那一年主考官叫王起,他知道白敏中出身贵族,文才又好,私下想录取他为状元。但白敏中与出身寒微的贺拔惎来往密切,这一点令王起心中不悦,他叹息说:白敏中怎么偏偏愿意同贺拔惎交往呢?太可惜啦!于是他叫人悄悄地对白敏中说;只要你不再同贺拔惎来往,便可夺取状元之位。

  白敏中听了,皱起眉头,没有答话。恰在此时,贺拔惎来了,看门人就pian*他说:我家主人不在,到朋友家去了,晚上也回不来。贺拔惎站了一会儿,转身就走了。白敏中听到这件事后,急忙从屋里跑出来,连连喊道:快把拔惎请回来,快点!幸好贺拔惎没有走远,待他回来后,白敏中把情况如实地向他说了一遍,并说:状元有什么稀奇的,更难得的是知心朋友啊!我无论如何不能丢掉你。说完,命人摆上酒席,二人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开怀畅饮,聊个痛快。

  王起派来的人把这些看在眼里,大为恼火,便一五一十地向王起回禀了。

  白敏中宁肯不当状元也要朋友的品德,反倒感动了王起,他说:我原来只想取白敏中,现在我却同时也想录取贺拔惎了。

  这一年,果然二者双双中了举。后来,白敏中在唐宣宗时还当了宰相。两人不论地位高低,一生都是好朋友。

  言行导航

  白敏中不因自己出身贵族而骄横跋扈,看不起出身寒微的贺拔惎;不因王起的赏识而疏远贺拔惎,而是宁要朋友,不要状元。这种品德不仅感动了主考官王起,也感动了我们。

  交朋友应该有所选择,但不是选择对方的钱,选择对方为你的付出,为你带来的好处。而应该是朋友之间有共同的志趣,能分享你的快乐,更能分担你的痛苦;在困难的时候能够帮你一把,在你成功的时候能够为你高兴。


状元的睡前小故事:(4):

养殖状元

  年末,村里要表彰養殖状元,除了奖状,还有奖金!这本来是件好事,村主任老杨却为难了:赖小凤和肖大花两个女人都是村里的养猪大户,每年的收入不分伯仲,这个状奖,颁给谁好呢?
  第二天,老杨召开了村民大会,把赖小凤和肖大花都请上台,他说:咱也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你俩都如实汇报一下今年养殖的收入情况吧,收入多的一家就当选为状了!
  赖小凤先开了口:我家今年养猪收入有80。48万。肖大花不甘落后:我家收入80。47万。赖小凤补充道:我家卖猪粪收入5800块。肖大花立马说:我家猪粪卖了5900块!
  老杨按着计算器,眉头一皱:两家养猪收入持平,现在难分高低,你们再想想,还有没有其他养殖收入?
  赖小凤正急得抓耳挠腮,一眼瞧见一个村民手里牵的狗,立刻笑了,说:我家养了一只金毛狗,今年生了八只小狗,卖了3200块,这应该算养殖收入吧?
  老杨想了想,说:算吧!接着,他转而看向肖大花,问:怎么样,你家还有没有?没有的话,这个养殖状元就是赖小凤了。
  肖大花想了半天,沮丧地说:没正说着,她瞧见人群中有人把孩子高高举起看热闹,立马话锋一转:有,当然有了!
  老杨说:有就快说嘛!
  肖大花笑着说:我今年生了个大胖小子,儿子的百日宴上,礼金收了6000多块,这算不算养殖收入?
  老杨一听,笑得前俯后仰:嘿,真有你的!


状元的睡前小故事:(5):

宋万大闹状元府

  读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梁山寨早期有个头领叫宋万。宋万是怎样上的梁山?有这样一个说法。
  宋万是东平北金山人,靠打鱼为生,练了一身好武艺,好打抱不平,他二十岁那年,为广交天下好汉,不打鱼啦,改为贩卖鱼。
  有一回,宋万带到东平城里四条鲜鲤鱼,每条三斤多重,还有一只三四斤的老鳖。他挑着鱼走到状元府门前,走出来一个管家。他问宋万:这老鳖要多少钱?宋万说:一吊钱!混蛋,恁贵呀!
  宋万有点生气:如意买卖,愿买愿卖,不要出口伤人。
  管家把眼一瞪:状元爷要喝老鳖汤,给你二百钱!丢下钱,提起要走。
  宋万上前抓住管家:不行,你得添钱!管家不但不添钱,反而大喊:来人!随手把那四条鱼也拿去啦,提起来进了状元府。宋万随后去赶,不料被众家丁围上了。宋万那里肯依,气上心来,一脚把管家踢倒,猛虎斗不过狼群,被家丁抓住,捆上。正在这危机之时,只见一人手持扁担,打进状元府来,家丁一时措手不及,来人给宋万解开了绳索,拉着就往外跑。状元府的家丁一齐撵出来。宋万和那人边打边跑,一口气跑了五六里,采才停了下来。
  你知道使扁担的这人是谁?他不是别人,正是杜迁。这杜迁家住东平城西杜家窑窝村。杜迁卖菜为生,和宋万十分要好。他今天进城卖菜,见宋万挨打,救了他。二人商量,咱闹了状元府,官兵必来抓人,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宋万说:我跟水泊梁山湖里的渔民很熟,先到梁山泊躲几天再说。
  二人到了王固店,找到了一家渔船,说明来意。船上的人一听很高兴,您俩不认识我们,我们可认识您俩,我们早想跟二位兄长上梁山聚义。宋万、杜迁一听心想:一不做、二不休。好!咱们上梁山聚义!宋万、杜迁成了梁山早期农民起义军的头领。


状元的睡前小故事:(6):

状元的故事七则

  状元,指在科举考试的殿试中拔得头筹之人。自科举考试创立以来的历代状元中,既有饱读诗书之士,也不乏侥幸取胜之徒,留下了种种轶闻。后来,百姓们也把在某个行业成就最高的人称为状元,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次,就为大家带来一组与状元有关的故事。
  得中是天意
  南宋时,有个叫张孝祥的书生上京赶考,晚上借宿在路边一家客栈。夜深人静,张孝祥在灯下看书时,传来了敲门声。他一开门,见门外站着一个女子,二十岁上下,十分标致。张孝祥问:夜已深了,请问娘子来这里有什么事?
  那女子不好意思,脸一扭,伸出左手心给张孝祥看。张孝祥一看,那手心里有欲觅人间种五个字,当即明白了她的来意,连忙说:小生是儒门子弟,幼读诗书。圣人说过非礼勿行,小生不敢违背圣人教导,不能从命。
  那女子赶紧解释:我家主人家财万贯,可就是膝下无子,没人继承家业。我想借相公的种子,顶住张家的门楼,并没有恶意。我是他家小妾,是受主人的差遣来的,如果相公不肯,奴家怎么向主人交差呢?
  张孝祥说:这个容易。然后请那女子伸出右手来,在她的右手心写了难欺天上神五个字,叫她回去交差。
  第二天天没亮,张孝祥就收拾好行囊,离开了这里。
  到了京城,张孝祥在考场中遇到一个对手,叫秦埙,是当朝宰相秦桧的孙子,他的文章是秦桧代作的。主考官有心推张孝祥为状元,又怕秦桧的权势,只好把这两篇文章都拿给宋高宗赵构看,请皇帝决断。皇帝就命主考官把两个学生带上金銮殿。
  宋高宗说:今日殿试是考对对子,我出一上联,看谁能对出下联。上联是欲觅人间种。张孝祥一听,这不是那晚女子手心里写的五个字吗?他想也不用想就答:难欺天上神。高宗一听,对得蛮好,又要张孝祥把这副对联的意思说说清楚,张孝祥就把赶考路上夜宿客栈的经过说了一遍。高宗听了,十分高兴地说:张孝祥不仅才华出众,品德也过人。于是决定选他为状元,并说,这是天意。
  原来,宋高宗昨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走在天街上,有人鸣锣开道,吆喝着迎接新科状元。鼓乐过后,两个仙童各人手里举一个幡,幡上有副对联,上联是欲觅人间种,下联是难欺天上神。幡后面,许多天神簇拥着一个人,那人身披大红官袍,骑着高头大马。高宗没想到这梦正应在张孝祥的身上,不是天意又是什么?
  高宗把他做的梦一说,文武百官都心悦诚服。就连满肚子意见的秦桧,嘴上也不敢不服了。
  插秧状元
  有个种庄稼的能手,秧插得又快又好,人送外号秧状元。
  这年新来了一个州官,刚一上任就遇上了连年大旱、民不聊生的当口,乡绅百姓都孝敬不起,所以他常常遇事生端,专找岔子。他一听说竟有什么秧状元,勃然大怒,骂道:哪里来的种田汉,胆敢自称状元,简直是大逆不道!赶快把他抓来见我!
  衙役们忙把秧状元抓来了。州官惊堂木一拍,喝道:你有什么本事,也敢叫状元!秧状元却理直气壮地答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插秧是天下能手,可称得上状元。大人不信,可当面考试。
  州官问道:你插秧有何妙法,能称状元?
  秧状元念了四句:撮撮都是八根秧,横直八寸对成行,大人绕田走一转,我能插秧一长趟。
  什么?州官惊得眼睛都鼓出来了,要是你真有这么大本事,我给你竖一座牌坊,做不到就sha头!现在马上试验!
  于是,州官到城外选了一丘大田,当场开考。
  考试开始了,州官撩袍端带,拿出全身力气,以最快的速度顺着田埂跑起来。等到他气喘吁吁地跑了三条半田埂,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了。再一看,秧状元的一趟秧已插到头了,正笑嘻嘻地在等着他哩!
  州官脸涨得红里泛青,连忙吩咐随员拿尺下田去量,量来量去,结果一点儿不差:行距株距都是八寸,横直成行,像线牵的一样。
  州官更急了,把秧拔起来当面点根数,每一撮都是八棵秧,一根不多,一根不少。
  此时,州官兴冲冲地高举起一撮秧:嘿!这个是九根!秧状元却神色自若地说:请州官大人再仔细看看,这九根里面有一根是稗子!
  州官窘得厉害,硬着头皮要继续数完。拔到最后一撮秧,州官又乐了:哈哈!这一撮又是九根,难道又有一根是稗子不成?
  秧状元看都没有看,说:大人,这虽然是九棵,可是其中一棵没有根,怎么活呢?
  州官呆了半晌,无话可说,只得兑现诺言,给秧状元建了一座石牌坊。
  饽饽状元
  李蟠是康熙年间的一位状元。他身材高大,特别能吃,加之思路、写字都很慢,所以在殿试时揣了三十六个馒头。意思是,今天无论如何,赖也要赖在考场里把文章写完,怕到时挨饿,所以要带足干粮。
  果然,天黑了,考生们都交了卷,李蟠才刚刚开了个头。监考官过来催他交卷,他急得满头大汗,声泪俱下地央求:学生毕生之业,在此一举。请千万不要催逼,容我慢慢写完。监考官见他可怜,就发给他几支蜡烛。
  这时,他带的三十六个馒头早已吃完,又厚着脸皮要了几个馒头,挑灯夜战,一直写到深夜才交卷。
  康熙帝知道这件事后,一点儿都没责怪他,反而认为这是一位难得的苦学之士,竟破例让他当上了状元。同榜的探花作诗一首调笑他:望重彭城郡,名高进士科。仪容好绛勃,刀笔似萧何。木下还生子,虫边还出番。一般难学处,三十六饽饽。此后,饽饽状元李蟠的名声便传遍了士林。
  白日敲更
  无锡有个叫孙继皋的书生,因为家里穷,只得边读书边做更夫。这年,孙继皋听说京城殿试招考状元,心里很高兴,但上京赶考要有人推荐提名,孙继皋出身低微,朝里既无人,手里又无钱,怎么办呢?
  无锡三里桥有个接官亭,官船来无锡都停泊在这里。一天,孙继皋看见接官亭前来往的官船特别多,就想出了一个办法。
  这天上午,孙继皋身背竹筒,手拿更棒,上身披件破棉袄,脚上踏双破草鞋,来这里敲更。他一边敲更一边喊:孙继皋,咯咯敲,锡金两县无主考!像老和尚念经似的。
  正好常州府台秦大人的官船停在这里,秦大人听了很奇怪:天下哪有白日敲更的,喊的话也不像敲更,于是就派人将孙继皋叫到船上,问明情由。
  了解了原委,秦大人不禁哈哈大笑道:看你这副腔调,哪像考状元的。这样吧,要上京殿试,先在我面前口试。我出题,你对答,对得上来,我给你引荐,对不上来,那只好怨你自己了!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状元的睡前小故事:(7):

秦埙中状元

  宋高宗绍兴年间,秦桧投降卖国,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岳飞,一手把持了朝中大权,满朝文武,一半是他的亲信。可秦桧仍不满足,担心自己死了以后,后人要给岳飞平反昭雪。于是,他绞尽脑汁,想把自己的子孙拉进朝廷里来,到时好接自己的班,让岳飞永世不得翻身可他的儿子秦火喜是个只知道吃喝嫖du*的花花公子,胸无点墨。无奈,秦桧只好把眼光落在孙子秦埙的身上。秦埙年方十八,聪明好学,秦桧想方设法为他弄了个类贡进士的头衔,这样,秦埙就有资格参加最高规格的科举贡举考试了。

 这年适逢大比,朝廷开科取士。主考官顿时成了肥缺。有个叫程子山的中书舍人,才学挺高,但品行不好,鞍前马后拼命巴结秦桧,希望秦桧能举荐他。秦桧一直懒得理会他,直到有一天散朝后,才眯着三角眼同他搭了腔,道:老夫欲举荐你为主考官,你意下如何程子山一听,心花怒放,当下说道:听说您的孙子今科参加考试,这头名状元自然是您孙子的秦桧不动声色,道:你怎么使老夫的孙子中状元呢程子山道:大人,只要您孙子在试卷上做这么一个记号秦桧的脸色一下子阴下来,程子山心知不妥,忙改口道:我我想法子把考题亲自送往府上不料没等他说完,秦桧已勃然大怒,一口唾沫啐在他脸上,骂道:你这可恶的东西,想陷老夫于不仁不义之境想让天下人嘲笑老夫龌龊无耻吗哼,老夫的孙子要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地中状元程子山被骂了个狗血喷头,愣呆呆地不知如何是好。秦桧最后甩了句:明天你到老夫府第来,老夫要好好开导开导你这个糊涂不晓事的东西说完,气冲冲地上轿走了。程子山如坠五里雾中,好半天回不过神来。

  第二天一大早,程子山胆战心惊地来到秦府,早已等着他的管家把他引进了东厢。这间屋子的陈设挺简单,桌椅之外只有一个书橱。桌子上端端正正放着一个淡青色锦盒,程子山以为里面放的是秦桧的机密要函,动也不敢动,便坐在桌子旁,斜欠着身子等着秦桧的召见。

  过了好长时间,秦府管家才来给他沏茶倒水。程子山哪有心思喝茶,忙问秦丞相何时召见他。那管家不冷不热地道:今天来拜访的客人分外多,全是朝中大臣,相爷正在客厅忙着呢。你就耐心等着吧。说完就走了。程子山一听,心凉了半截。不消说,这些人也是冲着主考官这顶乌纱帽来的但相爷让他在此等候,哪敢不从,无奈只好打起精神坐等。

  无意中,他往桌上一瞟,发现那个锦盒不知什么时候被打开了,里面没有什么机密要函,只有一篇誊写得工工整整的模拟应试文章。程子山不觉翻起来,看过之后,他觉得这篇文章虽说文采不错,但文理还显稚气,不够老练,笔法也不尽圆熟。刚看完,那个管家第二次来了,瞟了瞟翻开的文章,边续茶水边告诉程子山,他已通报了相爷,相爷说今天无论早晚都要同程子山见见面的。管家说完话,一转身又走了。这时,桌子上突然变戏法似的多了一支笔、一方砚台和一条墨。程子山本是科班出身,如今守着这文房三宝和那篇文章,不觉技痒,也不及细想,便自己磨好浓墨,掂起笔,在那篇文章上批改起来。改毕,又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

  终于,那个管家第三次来了,说相爷在客厅里等着呢。程子山不敢怠慢,忙整理衣冠,准备拜见。一出房门,发现天已正午,自己呆了整整一上午。

  进得客厅,见秦桧正同几位朝臣拜别呢。见了他,秦桧只略略客套两句,便把他同那几位朝臣一块儿打发出门了,连一句秘密话也没对他说

  程子山回来后凉透了心,心想主考官这顶乌纱帽是彻底没戏了,心里别提有多懊丧。第二天一上朝,秦桧出班,向宋高宗举荐主考官。他举荐的竟是程子山程子山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差点当堂向秦桧下跪。下朝时,他蹭到秦桧身旁,打算向他说几句感恩戴德的话。秦桧也没理他,只是翻了翻眼皮,别有深意地盯了程子山一眼,一言不发地上了轿。就算程子山再笨,此刻也把昨天和今天的两件事联系到一块儿了,顿时恍然大悟。

  程子山一上任,就奉命来到贡院负责出题。出题时,他想都没想就将考题定为在秦府所见那篇文章的题目。不久,贡举考试发榜,高中头名的果然是秦桧的孙子秦埙

  秦埙如此年轻就中了状元,消息传出,举朝哗然,连宋高宗也不太相信,下旨核审。反对秦桧的大臣趁机奏本,弹劾秦桧和程子山狼狈为jian,串通作弊,理由是程子山被任命为主考官的前一天曾到秦桧府第拜见秦桧。但是,没等秦桧开腔,马上就有几位朝臣出来为秦桧作证,说那天秦桧忙于会客,自始至终都没抽出工夫单独约见程子山,两人根本不可能有时间串通,而程子山是与他们一块出秦府的。

  高宗又叫人捧来秦埙的试卷,亲自审查,只见试卷弥封如初,整整洁洁,确是一篇花团锦簇的好文章至此,一场风波彻底平息了,秦埙也被留在朝廷担任要职。

  秦埙本人也没有想到自己会中状元。考前,秦桧出了道文章题目考问他,说是让他练练笔。他认认真真写好后,又工工整整地誊清呈给秦桧。过了两天,秦桧拿了改稿交给他,叫他回去细细揣摩。秦埙看了改稿,觉得改得很有见地,不由得读了又读,对此文早已烂熟于心。考试时,秦埙一看试题,不由得乐了:真巧,正是自己写过、改过的文章,自己的运气咋这么好呀他拿起笔来,不费吹灰之力,一挥而就。

  秦埙中状元后,秦桧为了灭口,先du死那个管家,又寻个借口将程子山发配到海南岛,永不赦回。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事情的真相不知怎么还是传到了秦埙耳朵里,他又羞又愧,说什么也不愿再在朝中助纣为虐,便一再请求外任,脱离了祖父的荫庇。

  秦桧费尽心机,瞒天过海让孙子中了状元,却没想到孙子不愿与他沆瀣一气。他知道自己千古罪人的骂名是怎么也揭不掉了,不多久就郁郁病死了。


状元的睡前小故事:(8):

状元瓜

1、戏台喊冤
清朝末年,陈州来了一个王家戏班子,在城里接连唱了半个月的戏。演出结束这天,按照在陈州唱戏的惯例,戏班子必须出演《下陈州》,唱完之后,众人八抬大轿抬上演包公的演员在陈州城里巡游一圈,以此来纪念包青天。要是途中碰上喊冤之人,演员就接了状子亲自送到衙门。官府为了笼络人心也予以秉公审理。
可这次出了意外,饰演包公的演员在台上刚刚落座,准备提审陈世美时,台下忽然冲出一个衣衫褴褛的老汉,踉踉跄跄扑到戏台上,口中凄凉地喊了一声:包大人,冤枉啊!然后扑通一下,跪倒在了演员跟前。顿时,台下看戏的人都被这一幕给惊呆了,纷纷瞪大双眼。
演员先是一愣,然后立刻起身,双手扶起老汉,命人搬来椅子,请老人坐下之后,对他说:老人家,你有何冤情,慢慢说给本府听!
看戏的人一下子被演员的机智所折服,都屏声息气,听那老汉究竟有啥冤案?老人一边抹泪,一边把他的冤情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
老汉姓刘,是凉州曹家村曹员外家的佃户。10年前,他的儿子刘富无意中吃到了村外才子坡上的状元瓜。相传,坡上葬着一位大才子,被人陷害致死后,坟旁就长出来一株瓜秧,60年才开一次花,并且只结一个瓜。谁要是吃到此瓜,一定能中状元。
刘老汉高兴之后,却不禁发起了愁,家中一贫如洗,哪有钱来供儿子读书?无奈之下,他想到了一个人曹员外。于是,他拉着儿子来到曹家,父子二人双双跪倒在地,恳求曹员外收刘富为义子,供他读书,长大后定会为曹家光宗耀祖!曹员外却担心刘富中不了状元,花费的银子打了水漂。刘富保证说,他愿以做一辈子长工还!刘老汉当场承诺,从今日起,他就离开曹家村,这辈子永远不再回来!曹员外听后,这才答应了下来。刘老汉含泪嘱咐了儿子一番后,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村子。
曹员外请了个先生教儿子曹发和刘富读书。十年寒窗,曹发连个童生都没考上。刘富聪明无比,再加上勤奋好学,先中解元后考会元,进京赶考,果然一举夺得了状元,被皇上钦点为甘州知府。衣锦还乡后,在家只住了一日,便匆匆赴甘州上任去了。
再说刘老汉,离开曹家村后,一路来到瓜州,靠给大户人家扛短工勉强糊口。闻知儿子中了状元,心里是又喜又悲,但他始终遵守许诺,没去甘州找过儿子。
这年,瓜州遭遇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刘老汉无处栖身,一路乞讨来到了甘州。他闻听刘富竟成了一个人人唾弃的贪官后,怒气冲冲来找他算账。谁知,知府却是曹员外的儿子曹发!刘老汉心中十分不解,曹发咋突然成了知府?为了弄明白其中的真相,他连夜赶回了曹家村,却听到一个意外的消息,曹发早已暴病身亡!
辗转见到曹员外后,从他口中才得知,刘富在衣锦还乡的路上染了伤寒,一病不起,回来第二日就死了,曹员外心疼白花的银子,就想出了个办法,对外声称死的是儿子曹发,暗中赶紧打发他代替刘富,赴甘州上任。刘老汉信以为真,在儿子的坟前痛哭了一场。曹员外安慰刘老汉说:以后曹发就是你的儿子,为你养老送终。并给了刘老汉不少银子。
一日,曹员外把一个年老体弱的老家丁赶了出来,刘老汉见他可怜,给了几两银子。老家丁非常感激,对他说出了一个秘密:刘富是在回村的当天夜里被曹家父子灌醉后,用绳子活活勒死的!刘老汉听后,两眼冒火,转身就去找曹员外算账!曹员外见事情败露,叫来一帮家丁,把刘老汉当场打得没了声息。天黑之后,扔到了几十里外的乱坟岗。
也是他命不该绝,被几个过路人发现后救了下来。其中一个黑脸人听了刘老汉的诉说后十分气愤,当即写了一份状子,要他上陈州道台衙门去告状。黑脸人再三交代,他们要是不管,让刘老汉到王家戏班子找他。
刘老汉来到陈州,找到道台府衙,拿起鼓槌就擂起了鸣冤鼓。这天,恰逢李道台六十大寿,各地官吏纷纷赶来祝寿,其中就有曹家父子。众星捧月之下,正在接受众官的贺拜,忽然听见鼓响,他不敢怠慢,赶紧换上官服升堂。李道台看过刘老汉的状子,脸色一沉,呵斥道:大胆刁民,竟敢污蔑当朝状元!来人哪,把他轰出大堂!几个如虎似狼的衙役冲过来,就把刘老汉轰出了衙门。
绝望之下,刘老汉只好一路打听,来到了王家戏班子,谁知,却没有找到那个黑脸人。他一下没了主意。此时,戏台上唱的正是《下陈州》,看到包公端坐堂上,想到儿子的冤案不能昭雪,刘老汉心中十分悲伤,看着看着,突然从人群中冲出来,一下子扑到戏台上


状元的睡前小故事:(9):

梦知状元

书生君自幼苦读诗书,最大的心愿就是考取状元。可屡次考取都无功而返,别说状元,连个秀才都没中过。祖宗留下的田产也被他变卖光了,都作了赶考的资费,生活日渐艰难起来。

  这一年年关将至,早上起来,妻子望着已见底的米缸,无奈地对君说道:你去我娘家借些米吧,要不这年都过不去了。一听去老丈人家借米,君的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老丈人看不上他,当初就不同意自己的女儿嫁给他。现在要他去老丈人家借米,怎么张得开口啊!见君不愿去,妻子哽咽着说:你不去就得我去,我回去了恐怕就回不来了,你自己怎么办呢?君一听,起身哀叹一声说: 还是我去吧,离了你我怎么活呀!
  老丈人家不算远,可君不愿去,磨磨蹭蹭,晃到老丈人家门口时都中午了。在门口站了一会儿,他硬着头皮推门进了屋。一家人正在吃饭,看君来了,丈母娘刚要起身招呼,被老丈人一声闷哼制止了,他冷冷地问道:干什么来了?君脸红红的,声音如蚊子哼:家里没米了,想借些米要米可以,你叫我女儿自己回来拿。老丈人依旧冷冷地说道。
  君想,看来妻子说得没错,老丈人到现在也不愿意自己的女儿跟着他吃苦。想到此,他就说:她脚崴了,走路费力,背不回去的。老丈人慢条斯理地说:那没关系,用我的毛驴驮嘛。说完,不再搭理君,端起碗来继续吃饭。君没办法,只好退出了老丈人家。
  君回到家,妻子一看他空着手就什么都明白了,禁不住落下泪来。君把来龙去脉说完,叹口气说:你还是回娘家吧,要饿死就饿死我一个人!妻子的眼泪止不住,抱住君说:要死咱俩也死在一起。正伤心呢,响起了敲门声,夫妻俩赶紧擦干眼泪,打开门,原来是邻居家走丢了一只鸡,问君夫妇见没见到。邻居一走,妻子一拍大腿说:有了,从我娘家能拿回米了。君不知道她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妻子说:我父亲的毛驴可是他的心肝呀,咱们今晚过去把它偷偷牵出来,找个地方藏起来,然后再帮他找回来,就不愁他不给咱们米了。君一听,脸都白了:不行,饿死也不能去偷啊!那不是君子所为呀!妻子忙解释说:咱不是去偷,只是使个小计谋,要些粮食回来,你还真想饿死呀!说着眼泪又下来了。君也不想饿死,只不过放不下读书人的面子,又想不出别的办法,只好听妻子的。
  半夜,君两口子偷偷来到老丈人家。老丈人家的狗熟识二人,没咬也没叫,还跑过来冲他们亲昵地晃着尾巴,看着他们把毛驴悄悄地牵出了家门。君两口子把毛驴牵到离村子两里地外的河套苇塘里,找了一个苇子茂密的地方,把毛驴缠在一墩柳毛子上。妻子说:明个儿一早咱就去我娘家,到时你听我的,米一定能拿回来。
  天一亮,君和妻子就朝老丈人家走去。刚进村,就看见老丈人满头大汗地到处转呢,俩人走到跟前问:爹,这是干什么呢?老丈人一看君,不高兴地说:毛驴丢了。是要米来了吧?没有。我女儿可以留下,我还养得起。君的脸又红了。妻子忙说:君不光会读书,还能梦知(古时候一种迷信的掐算行为)呢,毛驴丢了叫君给梦知一下,也许能找回来呢!老丈人半信半疑地看着君说:你真能梦知?君磕磕巴巴地说:有时准,有时不准。妻子在一旁忙说:十有八九。老丈人也是没别的办法,只好说:那好吧,你给梦知一下吧,看毛驴丢哪去了。
  两口子跟着老丈人回到家,君到拴毛驴的地方装模作样地走了两圈,张嘴打了一个哈欠说:困了。妻子赶紧把他扶到屋里。一进屋,君便一头倒在炕上,打起了呼噜。君的呼噜打了半个多时辰,突然一翻身,伸了个懒腰坐起来。大梦初醒,他睡眼迷离地叫道:岳父心如焦,毛驴走丢了。若问何处去,苇塘深处跑。老丈人一听,忙问道:你是说毛驴跑到苇塘里去了?君点点头说:去苇塘找找吧,好像是缠在苇塘里了。老丈人撒腿就跑了出去。不一会儿,老丈人就把毛驴牵了回来,一进院就高喊老伴:快,准备好酒好菜,我跟姑爷喝两口。再把米给装两袋子,一会儿叫姑爷拿回去。听到老丈人的喊声,坐在屋里的君抹了一下头上的汗,冲妻子感激地笑了笑。
  这天,君去赶集买纸墨,路过老丈人的村子,迎面碰见了老丈人和一个老头。一见君,老头一把拽住了他,把他吓了一跳。老丈人笑哈哈地说:我正要找你去呢,这是你王大爷,家里一头要下崽的母猪丢了,你快给梦知一下。君一听,头就大了,给老丈人找驴是事先做好的套,能梦知到,这猪上哪梦知去呀!又不能说破,说破了老丈人非得打他个头破血流不可,而且这事要是传出去,这辈子恐怕都要背着一个伪君子的名声了。王老头不知道君想啥,拽起他就走,一直把他拽到了家里。
  到了王老头家,王老头把君拽到猪圈,君也不知道该怎么做好,只得硬着头皮装模作样地在猪圈转了两圈,然后向屋里走去。进屋后,君拍拍脑袋说:不困啊!王老头一看,有些急了:怎么能不困呢?你岳父可说你梦知特准呢!你就帮帮忙吧!君真是有苦说不出,只好苦笑了一下说:你别着急,等我困了就睡,醒来也许就知道你家猪在哪了。一直挨到天黑,君也没困,把王老头急得眼睛都红了。君看外面暗下来了,打了个哈欠说:我困了,明天早上我告诉你猪在哪呢!王老头只好走开了。
  熬到半夜,一直没睡的君起身听听隔壁的动静,王老头和老伴的呼噜打得正欢呢,君连忙下炕,打开门向家跑去。君想跑回家问问妻子怎么办,给老丈人梦知毛驴是妻子出的主意,不行就让妻子回娘家把事明说了吧!跑到半路,突然肚子疼,内急,可君的书生本性又表现出来了,非得找一个背人的地方。抬头四下一望,借着月色看见远处有一所废弃的场院,连忙狂奔过去。跑到场院里,在墙角处解了内急,起身时突然听到一声猪崽的叫声。君精神一振,又细听听,声音好像是从院里的破屋子传出来的。君忙跑过去,借着月光往里一看,一头母猪躺卧在屋角处,一群小猪崽在母猪的身下拱奶呢!君揉揉眼睛,细看了看母猪,跟王老头丢的母猪一模一样。君禁不住心里一阵狂喜,数了一下猪崽,一共十二只,又把没有了门扇的门框用几块木板挡结实了,转身向王老头家跑去。跑回王老头家,悄悄进了屋,脱鞋上炕,踏踏实实地睡了起来。由于晚上跑累了,君一觉睡到大天亮,睁开眼睛一看,太阳都上房檐了。王老头正满脸焦急地坐在炕沿上候着他醒来呢。君一翻身坐了起来,眯着眼睛道:好梦一觉醒,心知肚又明。场院成猪圈,崽有十二头。王老头忙问道:你是说我的猪有下落了,还下了十二只小猪崽?君点点头说:两里外有一个破场院,你去找找看。王老头立刻飞跑了出去。没多久,王老头乐哈哈地赶着母猪和十二只小猪崽回来了。一进屋,王老头一把抓住君的手说:神了,神了,你梦知得太准了。又回头吩咐老伴,多准备礼物,让先生带回家。

  君拿着王老头给的一大堆礼物,乐哈哈地回到家,把事情的经过给妻子一说,妻子倒没乐,反而担心地说:这要是传开了,都认为你能梦知,丢东西的都来找你可怎么办呢!君一听,刚才的高兴劲也没了。
  提心吊胆地过了几天,没有人找君梦知,君的心才稍稍放松了些。可心还没安稳几天,这天,一群衙役闯进了他家,不容分说,架起君就走,把君一直架到了县衙。到了县衙君才知道,是知县请他来梦知的。知县的一匹良马跑丢了,找了两三天也没找到,听说君梦知找回毛驴和母猪的事,就派衙役把君给架来了。君一听,傻眼了。梦知毛驴不说了,梦知母猪是歪打正着,眼下给知县上哪儿找马去呀!如果找不到,知县能饶了他吗?坦白吧,不仅仅是面子的事,知县还不得治他个罪?思考一番后,君咬咬牙说:给我准备一间屋子,不要打搅我,明天早上我告诉你马在哪儿。知县立刻派人把君带到一间上好的房子,安顿下来。


状元的睡前小故事:(10):

状元粥传奇

  一
  闽南的秋天总是来的迟,而且与北方是截然不同的。当北国的秋风飒飒地横扫黄叶的时候,这里依旧满山苍翠。清风徐来,微微的夹带着从海峡那边吹来的咸味。
  三郎一大早起来,父亲已经帮母亲料理好一担青菜,准备挑到福兴镇上去赶早市。看见三郎出来,母亲亲切地吩咐道:三郎,妈妈要赶早市去,好好听爸爸的话,好好背诗,不要到寺庙去玩啊。知道了,妈妈。三郎爽快地答应。母亲挑起担子,竹扁担一颤一颤地走远了。
  父亲也带着儿子赶往南山的菜地去种菜。一路不忘考问昨日在菜地里教会他的诗词。
  父亲:三郎,把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背一遍。
  三郎随口念到:两个黄鹂鸣翠柳,三个小娃立树下。一丸石子打上去,无边落叶萧萧下。
  父亲一听大怒:你这孩子,看我不打死你!
  说着,扭住要打。三郎一转身挣脱,飞鸟投林一般向福光寺方向跑去,气的父亲一声叹息。却又远远地听见三郎一蹦一跳地高声背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听到这个,父亲才会心地笑了,这孩子是调皮,可是也真是聪明啊。真希望他有朝一日能得个一官半职,光耀我黄家门庭。
  福光寺。钟声袅袅。清晨,寺门已经打开。老和尚空一法师正在禅堂做早课。猛然,他睁开双眼,耳边传来快速的蹬蹬蹬的脚步声。一听就知道,一定是那个小状元捣蛋鬼来了。自从第一次见到三郎,空一和尚就觉得这孩子非同凡响,聪明绝伦,必是当今状元之才。因此之故,对三郎十分关爱。黄家贫穷,日子不好过,三郎常来庙里玩,空一就每每留几个馒头给他吃。可这小子十分玩虐,一则亲近,一则又时常戏弄寺里僧众,连自己也不例外。听见声音近了,空一支起身就要坐起,却已经晚了,三郎早把一只小青虫丢在了他的光脑门上,凉凉得,吓得他一哆嗦。
  空一:阿弥陀佛,善哉善哉。三郎,不要伤害虫子。万物皆有佛性,小虫子也不例外。说着,轻轻捻起虫子,送到庭院的草地边放下。
  三郎:师父,你说万物皆有佛性,为什么我看不见呢?
  空一:佛说,万法皆空,佛性亦是空,所以看不见。
  三郎:如何知道佛性?
  空一:佛性在心。
  三郎:在哪个心?前心还是后心?
  空一:前心后心只是一心。
  三郎:那虫子无心,自然也无佛性了。如何说万物皆有佛性呢?不通,不通!
  空一:这,这。
  三郎:你辩不过我,你输了,让我敲三十颗响头!
  空一一声叹息:老衲服输,请施主敲头。说罢伸头过去。
  三郎弯起中指,朝老和尚头上一顿乱敲,一边喊:我赢了,我赢了!
  空一不住地念阿弥陀佛。
  敲完了头,三郎意兴尽了,就叫饿。空一连忙招呼:僧一,快给小施主拿馒头吃。吃了好叫他到寺门打扫。
  是,师父。僧一答应着。
  日上三竿。
  值日僧到门前检查卫生。左看右看不见三郎。走出去几步再看,见三郎枕着扫帚在大石头上睡觉呢。
  僧一:你这小滑头。给你吃馒头,叫你干活你睡觉。看这门前的落叶灰尘,还不快点打扫!
  三郎:师哥,没有落叶啊,也不见灰土啊。
  僧一:怎么没有,当我眼瞎呀,只会狡辩。
  三郎:我没有狡辩,刚才师父讲课你没听吧?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师哥,你看见的落叶灰土是你心上的吧?
  僧一:阿弥陀佛,我告师父去。
  禅堂里,空一师傅正在打坐。
  僧一:师父!
  空一:算了,僧一,你自己打扫吧。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扶拭,莫使惹尘埃。这孩子非是池中之物,必有一日飞黄腾达。阿弥陀佛。
  二
  一年光阴荏苒,父亲平日在田间地头所的东西教三郎已经学完。眼看孩子这么聪明,自己不能供他读书,父亲心里很是难过。幸而镇上的私塾老师何先生怜惜,免费收为学生。因三郎本性聪慧,课堂上虽然顽皮好动,功课却十分出色,诗文俱佳,对对子尤其敏捷,每试必列前茅,才气名噪一乡,有神童之誉。
  然而好景不长。几年后,塾师去世,父母贫病,三郎只得缀学回家。无奈何,这年冬天,父母商量把孩子送到福兴镇福全老板的粥店帮工,补贴家用。
  福兴镇坐落在群山之间的盆地中央,街市繁华,人流如织。福全老板的粥铺开在菜市的一角,面朝大街,左右都是居民。每日清晨,粥铺早早地熬好了几大锅荤素粥点,佐以饼食、小吃,生意还算兴隆。

  自从三郎来到粥铺,风声传开,大家都知道粥铺来了为才子伙计,争睹一见。三郎本性不羁,如今虽落魄为伙计,却不卑不亢,端菜送饭,从容应对;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一日清早,粥铺正在营业,忽然吵吵闹闹来了几位富家子弟。为首阿相,身后是阿当、阿科二兄弟和阿连几个狐朋狗友。几人在书场考试中多次败给小他们五六岁的三郎,心中积怨已久。如今听说三郎在粥店当伙计,正好借机会羞辱他一番,痛痛快快地出口恶气。
  四人这回是有备而来,进了粥店,格外放肆。他们找了一张桌子桌下,开口就叫:那姓黄的伙计,过来!
  三郎见是四人,心知来者不善,上前招呼:四位客官,欢迎光临本店。不知要喝粥呢,还是吃些点心?
  阿相:黄三郎,你当垆卖粥,看在同窗的面子上我们怎能不来捧捧场呢?只是,要我们喝粥,也得有个小小的消遣。
  三郎:各位同学,有话直说。


状元的睡前小故事:(11):

状元房

  高考状元住过的酒店房间,俗称状元房,这样特别的房间里,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秦汉光在暖家酒店做了十年的经理。酒店坐落在市二中对面,平时生意普通,可到了高考的日子就一房难求。
  今年高考又要来了,秦汉光有两件大事:一件是酒店高层换人了,新老总姓吴,青年才俊,高考这几天会过来看看;第二件事,自己的宝贝儿子秦明越今年要在二中参加高考,秦汉光早就安排好了,将602房间留给了自己的儿子。他清楚地记得,602房间八年前出过一个全市高考状元。
  高考如期而至,酒店也人满为患。秦经理将房间价格翻了一番,还不断有考生家长来询问有没有空房间,特别是602那间状元房,即使标价888元四小时,来问的人还是络绎不绝。秦经理为了在吴总来检查时不给别人留下口实,自觉地交了两个中午的房费。
  上午秦經理送儿子去考场回来,前台说吴总来了,正在六楼巡视呢。秦经理赶紧上了六楼,看见一个西装笔挺的男人正站在602门口,抬头望着门上状元房三个字发呆。
  秦经理料想,这就是吴总了,赶紧奔过去向吴总做自我介绍,并跟他一一汇报了最近的酒店运营情况。讲到这几天高考的钟点房,秦经理很得意,将营销策略做了汇报。
  吴总听了,微微一笑,指了指602房门上的字,感兴趣地问:这间房真出过状元?你见过他吗?
  秦经理说:自从我担任这里的经理以来,每年都会特别留意市状元或者区状元,看有没有在咱们酒店住过。这位市状元是八年前住店的客人,我没见过,前台核实过住客身份信息,是货真价实的高考状元。吴总点点头,接着问:现在这间状元房价格是多少?秦经理说:中午四个小时,888元。
  吴总皱了下眉,不再问状元房的事,转身叫过一位正在忙碌的女服务员道:李姐,你过来一下!女服务员走了过来,秦经理看她四十多岁,有点面熟。李姐走过来笑着跟秦经理打了招呼。吴总说:这是我今天刚招进来的服务员,是你八年前高考那一天将她辞退出这个宾馆的。我找了好久才把她找回来,以后对她好点儿。
  吴总说完,转身走了。秦经理突然想起来了,八年前高考那天中午,自己打开储物间房门,有个疑似小偷的小伙突然从里面冲出来,自己追赶到电梯口,碰上李姐从电梯出来,她不但不帮自己抓小偷,还抱住自己不让追,说那个人不是小偷,是一个考生。虽然储物间没少东西,但秦经理还是以李姐不遵守规章制度为由将她赶走了。
  秦经理心里不安,他不明白吴总怎么知道此事,趁空当儿他跑到李姐身边,低声地向她赔礼道歉。李姐倒是挺大度地说:没啥,都过去了嘛!秦经理看她不计前嫌,又问道:吴总为啥清楚你被辞退的事,还专门找你回来?
  李姐说:你还不明白?他就是八年前被你当成小偷的那个考生呀!这小伙子年轻有为,当时穷得酒店也住不起,可毕业才四年,就成为了这家酒店的新老总。
  秦经理呆住了,头上冒出了冷汗,好一个穷学生逆袭的励志故事!吴总进入暖家酒店的高层,明显就是为了报当年之仇,看来,自己的饭碗是保不住了。
  第二天中午,吴总让秦经理通知住在这里的考生和家长,所有钟点房免费续四个小时,考生考完试后可慢慢退房。
  秦明越也顺利考完试了,秦经理让儿子在602房间等自己。
  没多久,吴总就叫上秦经理还有李姐,一同来到了602。秦经理不知吴总要干吗,忐忑地看着李姐敲开了602的门。儿子秦明越伸出脑袋来,秦经理赶紧给他使眼色。吴总对秦明越说:小伙子,考得怎样?住进这房间踏实多了吧!秦明越笑了笑,看了父亲一眼,说:我从不信这些。我爸非让我住这间房,拗不过他!
  吴总欣慰地点点头,他让秦经理将状元房三个字摘下来,对秦明越说:我想告诉你,这间状元房里并没有出过状元,你信吗?秦明越疑惑地摇摇头。吴总又笑了:我八年前也在二中参加高考,中午也来过这儿休息。想看看我当年的房间吗?李姐,带孩子去看看!
  李姐答应一声,带着秦明越去了,秦明越好奇地打听是怎么回事,李姐笑着给他讲起来
  八年前高考那天,暖家酒店被订满了。中午,考生都在房里休息,李姐在楼道搞卫生,她看见602房间门口有一个大男孩正坐在地上,背靠着墙打瞌睡,李姐过去说:你怎么睡在这里呀?大男孩睁开布满血丝的眼睛,讪讪一笑,说:大姐,我没钱住在这里,可以在过道休息一下吗?我下午还要考试呢!
  正说着,602的房门开了,一个胖子朝他们挥挥手,不耐烦地说:吵死啦,干吗在我们门口说话?我儿子下午还考试呢!一边去!
  大男孩站起来,压低嗓门说:大姐,我病了,昨晚没睡好,吃了些感冒药,头昏沉沉的,老想睡觉,现在困得眼睛都睁不开。
  这时,只见秦经理从电梯出来,老远就朝他俩喊:喂,你们俩干啥呢?客人都打电话投诉你们啦!李姐,你赶紧去打扫。小伙子,你回房间去休息,不能坐在过道里!
  李姐答应了一声,悄悄地把大男孩带到了储物间,她指着角落的一把躺椅说:这是我平常累了休息的地方,你就在上面睡一觉吧!我帮你把门关上,你放心睡,考试前半个小时我叫你。
  客人多,李姐忙前忙后,等她吃午饭了,猛然想起大男孩还在储物间睡觉呢,该迟到了吧?李姐吓出一身冷汗,丢下碗就冲向六楼,刚出电梯,就看见大男孩冲了过来,后面跟着秦经理。秦经理大喊:李姐,抓住这个小偷!他进储物间了!李姐扒开电梯,一把将大男孩塞进去,说:快走,迟到了!然后她伸出双手拦住了秦经理。
  秦明越听呆了,问道:后来呢?李姐说:后来我被开除了。那个男孩,就是吴总。随后,李姐又压低声音说:你知道吗,吴总就是那一年本市的高考状元,他很低调,还不让我往外说!
  秦明越惊讶万分,随即不满地说:我爸爸怎么能这样做呀!
  李姐惊讶道:你爸爸是谁?
  秦明越说:就是那个糊涂的秦经理呀!
  两人正说着,背后突然传来一声干咳,秦明越回头一看,秦经理陪着吴总站在身后,脸涨得像个茄子。吴总哈哈一笑,对秦明越说:我告诉你,当年我确实订了602房间。考场离家远,那几天我又生病,爸爸一咬牙帮我订了四个小时的钟点房。我考完第一场来这里问了问价格,心疼得不敢进房间。刚好,有个陪考的家长到处找房间,我私下里跟他做了交易,把房间卖给他了。当时我真的是困极啦,幸亏遇到李姐,要不然我可能会在考场上打瞌睡。
  秦经理一脸尴尬,说:吴总,我对不住您,我我辞职。吴总摆摆手,说:也不是你的错。再说,还要感谢你呢,当年要不是你闯进储物间,我差一点就赶不上考试了。老秦,赶紧去工作吧!记住,所有房间按照平时价格算,包括状元房,你现在去把差价退给考生家长。以后每逢高考,不接待外客,只住考生,尽可能周到地为考生提供各种服务。最主要的一点,再也不要弄什么状元房,搞噱头了!
  秦经理连连点头,内心五味杂陈  


状元的睡前小故事:(12):

张謇中状元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武科状元,大致还可理解,把别人都撂翻了,他还站着,就算他赢得了最后胜利。文科状元呢?进入殿试者,都是高手,万千篇锦绣文章中,如何分辨金银铜奖?有人偏爱梅,有人单爱菊,一篇文章的高下,往往是人言人殊,有人给打百分,有人则可能给打零分,文科这门学科,想来还真不怎么科学的,然则,状元又是如何产生的呢?看了张謇中状元的故事,我对所谓状元及第的心中敬意,顿减三分,不太以为然了。

  张謇的天质不怎么样,但其刻苦攻读精神,实可作为励志教材。十六岁那年,到县里考秀才,排名在一百以外,其老师嗤笑着说:假使一千人应考,取九百九十九名,只有一人不取,那人是谁?那人是你!不知道其老师用的是激将法还是真的看扁他,张謇听了这话,知耻近乎勇,从此悬梁刺股、囊萤映雪,他在窗格子上、蚊帐顶上、床头柜上、天花板上,都写着五个字九百九十九,遍贴书屋,矢志读书。每夜规定自己必须点完两根蜡烛,方可入睡;为防睡意袭人,他在床头打了两个竹钉,辫子系于钉上,瞌睡来袭,头发就将他扯醒,夏天蚊子多,他用两只土坛子装满水,将脚伸入其中,脚泡得有如水肿,就像发酵的面条,他也不以为意,刻苦如一。

  张謇刻苦读书,与其中状元当然有关系,但不是必然因果。非常刻苦未必一定会中状元,张謇状元及第,读书刻苦是一大因果,关系则是更大因果。

  张謇是江苏人,那时江苏在清廷有两大权臣,一是翁同稣,一是潘祖荫,他们的宗派意识与老乡观念最为强烈,一心想弄个状元名额到江苏,看到张謇读书勤奋,文章功力也很过得去,一连几次,都想方设法背后运作,欲提张謇做状元,可几次阴差阳错,都让状元白白错过,送给他人了。

  1889年,张謇参加了会试,潘祖荫当主考,潘主考从万千卷子里寻啊寻啊,寻到了一份卷子,他从立论套路到行文风格,反复考量,拿不定主意。潘将卷子拿给翁同稣看,翁觉得有点不像,首二场皆佳,五策似稍短。旁边有位姓汪的说,那天最后那场考试,张謇感冒了,也许是他抱病作文,所以有些仓促行文吧。潘与翁想了一会,觉得有可能,于是认定这是张謇的,将其定为状元卷。及至开封,失算了,那卷子不是张謇的,而是刘葆真的。潘主考气得叹气不已,刘氏特地来拜恩师,潘主考干脆躲起来了,不见人。

  1892年,又是会试时节,尚未开考,主考官翁同觫就已内定张謇做状元,考完之后的问题是,如何在密封之卷里找出张謇的试卷出来。翁氏特地嘱咐阅卷者务必寻出,有房官袁氏者,找了一份比较出色者,翁同稣集合自己人一起研究判断,判来判去,觉得不像是张謇的,给否决了;另外有房官名施纪云者,又抽出一份试卷,大家又一起来研究,有说这一定是张謇的,翁同稣却否定,他说这篇文章文气跳跃,不像张謇,而这个施纪云却从卷子里找出一句话:历乎箕子之封,一口认定这是张謇的,因为张謇曾经到过朝鲜,参与平息朝鲜叛乱,朝鲜有箕子之称,没去过朝鲜的人,哪里会箕子箕子地喊呢?这话说得有道理,所以,这些主考副主考和阅卷老师,就把这份含有历乎箕子之封句子的卷子判为状元卷,结果一出来,又让大家傻了眼,哪是什么张謇,让陶端翼拣了便宜去了。

  慈禧满六十寿那年,即1894年,特地恩开了一场科考,张謇这一回,本是不想去考的,但老父亲霸蛮叫他去,他对张謇说:儿试诚苦,但儿年未老,可更试一回。张謇据说很孝顺,很听父亲的话,去了,终于中了状元。这回状元之中,当然有张謇文章做底,然则功夫亦在文章之外,这次主考官依然是翁同龠禾。幸运的是翁同稣这次没走眼了,从万千试卷中找出了一份,文气甚老,字亦雅,非常手也!擢为第一。这回总算是猜对了。

  其实,张謇这回中状元的故事之背后还有故事。

  张謇考完之后,走出考场,有个叫做黄思永的监考老师来收卷子,黄与张謇也算是旧相识,黄氏更知道张謇的背后有翁同龢与潘祖荫。所以,黄氏特地看了张謇的卷子,张交卷出,黄展阅其卷,发现有问题:一是张謇自己改卷的时候疏忽了,他把卷子挖了个空,却忘了补上,黄氏给补了;二是文章中马屁拍得不到位,文章的抬头处,着了一个恩,这恩是谁给的?慈禧太后嘛,黄赶忙在恩字前面加了一个圣字。补成后,送翁叔平相国阅定,盖知张为翁所极赏之门生也。而若没这黄氏,使此卷不遇黄君成全,则置三甲末矣,而正因有黄君成全,以此,张遂大魁天下。


状元的睡前小故事:(13):

张謇(jiǎn)中状元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武科状元,大致还可理解,把别人都撂翻了,他还站着,就算他赢得了最后胜利。文科状元呢?进入殿试者,都是高手,万千篇锦绣文章中,如何分辨金银铜奖?有人偏爱梅,有人单爱菊,一篇文章的高下,往往是人言人殊,有人给打百分,有人则可能给打零分,文科这门学科,想来还真不怎么科学的,然则,状元又是如何产生的呢?看了张謇中状元的故事,我对所谓状元及第的心中敬意,顿减三分,不太以为然了。


  张謇的天质不怎么样,但其刻苦攻读精神,实可作为励志教材。十六岁那年,到县里考秀才,排名在一百以外,其老师嗤笑着说:假使一千人应考,取九百九十九名,只有一人不取,那人是谁?那人是你!不知道其老师用的是激将法还是真的看扁他,张謇听了这话,知耻近乎勇,从此悬梁刺股、囊萤映雪,他在窗格子上、蚊帐顶上、床头柜上、天花板上,都写着五个字九百九十九,遍贴书屋,矢志读书。每夜规定自己必须点完两根蜡烛,方可入睡;为防睡意袭人,他在床头打了两个竹钉,辫子系于钉上,瞌睡来袭,头发就将他扯醒,夏天蚊子多,他用两只土坛子装满水,将脚伸入其中,脚泡得有如水肿,就像发酵的面条,他也不以为意,刻苦如一。

  张謇刻苦读书,与其中状元当然有关系,但不是必然因果。非常刻苦未必一定会中状元,张謇状元及第,读书刻苦是一大因果,关系则是更大因果。

  张謇是江苏人,那时江苏在清廷有两大权臣,一是翁同稣,一是潘祖荫,他们的宗派意识与老乡观念最为强烈,一心想弄个状元名额到江苏,看到张謇读书勤奋,文章功力也很过得去,一连几次,都想方设法背后运作,欲提张謇做状元,可几次阴差阳错,都让状元白白错过,送给他人了。

  1889年,张謇参加了会试,潘祖荫当主考,潘主考从万千卷子里寻啊寻啊,寻到了一份卷子,他从立论套路到行文风格,反复考量,拿不定主意。潘将卷子拿给翁同稣看,翁觉得有点不像,首二场皆佳,五策似稍短。旁边有位姓汪的说,那天最后那场考试,张謇感冒了,也许是他抱病作文,所以有些仓促行文吧。潘与翁想了一会,觉得有可能,于是认定这是张謇的,将其定为状元卷。及至开封,失算了,那卷子不是张謇的,而是刘葆真的。潘主考气得叹气不已,刘氏特地来拜恩师,潘主考干脆躲起来了,不见人。

  1892年,又是会试时节,尚未开考,主考官翁同觫就已内定张謇做状元,考完之后的问题是,如何在密封之卷里找出张謇的试卷出来。翁氏特地嘱咐阅卷者务必寻出,有房官袁氏者,找了一份比较出色者,翁同稣集合自己人一起研究判断,判来判去,觉得不像是张謇的,给否决了;另外有房官名施纪云者,又抽出一份试卷,大家又一起来研究,有说这一定是张謇的,翁同稣却否定,他说这篇文章文气跳跃,不像张謇,而这个施纪云却从卷子里找出一句话:历乎箕子之封,一口认定这是张謇的,因为张謇曾经到过朝鲜,参与平息朝鲜叛乱,朝鲜有箕子之称,没去过朝鲜的人,哪里会箕子箕子地喊呢?这话说得有道理,所以,这些主考副主考和阅卷老师,就把这份含有历乎箕子之封句子的卷子判为状元卷,结果一出来,又让大家傻了眼,哪是什么张謇,让陶端翼拣了便宜去了。

  慈禧满六十寿那年,即1894年,特地恩开了一场科考,张謇这一回,本是不想去考的,但老父亲霸蛮叫他去,他对张謇说:儿试诚苦,但儿年未老,可更试一回。张謇据说很孝顺,很听父亲的话,去了,终于中了状元。这回状元之中,当然有张謇文章做底,然则功夫亦在文章之外,这次主考官依然是翁同龠禾。幸运的是翁同稣这次没走眼了,从万千试卷中找出了一份,文气甚老,字亦雅,非常手也!擢为第一。这回总算是猜对了。

  其实,张謇这回中状元的故事之背后还有故事。

  张謇考完之后,走出考场,有个叫做黄思永的监考老师来收卷子,黄与张謇也算是旧相识,黄氏更知道张謇的背后有翁同龢与潘祖荫。所以,黄氏特地看了张謇的卷子,张交卷出,黄展阅其卷,发现有问题:一是张謇自己改卷的时候疏忽了,他把卷子挖了个空,却忘了补上,黄氏给补了;二是文章中马屁拍得不到位,文章的抬头处,着了一个恩,这恩是谁给的?慈禧太后嘛,黄赶忙在恩字前面加了一个圣字。补成后,送翁叔平相国阅定,盖知张为翁所极赏之门生也。而若没这黄氏,使此卷不遇君成全,则置三甲末矣,而正因有君成全,以此,张遂大魁天下。

  状元就是这样产生的。

  与那些角力状元与白字状元相比,张謇这状元也并非完全不够格,他才气也是有的,骨气也有,诗文书法都卓然大家。尤其难得的是,张謇对当官不是很热衷,对官场的恶浊腐气有点看不惯。那次,慈禧太后从颐和园玩耍回皇宫,正碰上瓢泼大雨,张謇等人在泥雨之中长跪不起,群臣长跪雨中,冠服淋漓,无敢仰视,衰龄老臣,状尤狼狈。张謇等人跪了半天,水都漫到了膝盖上了。然而,慈禧从这里过,对臣子正眼都不瞧,辇既驰过,绝不顾视。这给张謇很大刺激,他长叹一声:为官若此,岂人能堪耶?就因这一回,张謇不以状元为意,自此乃决意隐退。

  张謇下海了,他去办实业去了,办得相当好。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过,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其商功比仕功大多了。以状元而经商,自有科考以来,张謇应是第一人吧,这个第一,倒不是别人给弄的,全是张謇自己挣的。


状元的睡前小故事:(14):

感动中学生·状元街上卖作文

PART.1高考失意

  状元街在县城非常有名,它只是县一中南侧的一条小街,原本不叫这名儿,后来,每年高考分数出来后,那些考上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的学生,为了筹措学费,就把自己的笔记和作业摆到这条街上卖,没想到都成了抢手货。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大学、进名校,宁肯出高价买这些高考状元的笔记和作业,每年高考放榜后的一段时间,这条街上就挤满了人,形成了一个集市,这条街也因此被叫作状元街。

  这么多年下来,从状元街走出了不少人才,县法院院长刘秋山,便是其中一个。当年,刘秋山家里很穷,他那年高考成绩又不好,整个人灰头土脸的,别提多狼狈了。这天,他来到状元街,把自己的听课笔记和作文本摆在一张破凳子上,其他摊位上都贴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数学满分、奥数金牌等显赫的标签,只有他的凳子上啥也没写。他呆呆地坐在凳子后面,从早上一直等到太阳要落山了,没有一个人在他的摊位前停留过。

  他正准备收摊走人,这时过来一位衣着朴素的中年男子,弯腰翻开刘秋山的笔记本看了看,又从作文簿中挑出一本,细细地看起来。这一来,刘秋山像是看到了希望,在他心目中,这一摞作文簿才是真东西,他高中三年写的每一篇作文,老师几乎都打了满分。

  男子看了刘秋山几篇作文,点了点头,说:你的作文写得很不错,你今年考上了哪所大学?

  刘秋山的脸腾一下红了,声音低得像蚊子叫,说:我分数不高,最多只能上二本,我放弃了。

  男子颇有些出乎意外,说:能上二本也不错,为什么要放弃?

  刘秋山说:因为我有一个梦想,我要读中国政法大学。

  男子又问:那你语文考了多少分?

  刘秋山的脸更红了,说:我的语文不高,因为作文是零分。

  零分?男子惊讶得张大了嘴巴,问,你怎么知道是零分?

  刘秋山从书包里拿出一张复印纸,说:这就是我的高考作文。

  男子接过复印纸,看了看,说:这篇作文最近一直在网上流传,据说因为思想倾向有严重问题,被判了零分。我还以为是假的,原来是你写的!

  刘秋山一脸沮丧,说:是啊,我对自己的作文能力太自信,得出的结论太草率

  男子看看刘秋山,问:你这些作文簿,想卖多少钱?

  刘秋山咬紧牙关,非常坚决地说:五千!

  男子直视着刘秋山,又问:你觉得会有人买吗?

  刘秋山摇了摇头,红着脸说:我不知道。但我需要五千块钱,再补习一年。

  男子又看了看刘秋山,说:好,我出五千块,买你的这些作文!

  刘秋山接过男子递过来的一沓钱,禁不住露出欣喜的神色,说:谢谢您,大叔,真的谢谢您!接着,他把自己家的地址抄给男子,又说,您是给您儿子买的吧?您儿子如果写作文遇到了困难,就过来找我吧,我愿意辅导他。

  男子接过刘秋山的地址,放进口袋,说:希望你明年考上理想的大学!

  刘秋山点点头,说:一定会的!我要当法官,我要梦想成真!

  一年后,刘秋山以全县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接到通知书那天,他拿着这一年新的听课笔记和作文簿,又来到状元街。这次,在他摊位前停留的人很多,但守了一天,却只卖出三千块钱。去年用五千块买走他作文簿的那个男子,却再也没有出现。

  第二天,他收到一张五千块钱的汇款单,汇款人的署名是两个字:助学。

PART.2重金寻人

  后来,刘秋山以优异成绩从政法大学毕业,顺利进入县法院工作,他勤勉尽职,最近当上了县法院院长,这时他突然冒出个想法:找到当年那个花五千块钱买他作文簿的男子。

  这些年,刘秋山一直非常感谢那位男子,这次想见那位男子,一方面是感谢他的慷慨;另一方面,还想亲口告诉他,当年他的眼光没有错!

  说干就干,刘秋山隐去自己的姓名身份,在当地的报纸上发了则启事:重金回收当年在状元街卖出的作文簿。

  启事发出后,一连几天都没反应,刘秋山又把这则启事发到了当地的电视台,连续播了三天。电视台的观众多,又是在黄金时段播出,但播出后还是没有任何动静,刘秋山有些坐不住了。

  这天,刘秋山突然接到王县长的电话,约他下班后喝茶。

  刘秋山跟王县长基本没有工作以外的交往,想不到会约自己喝茶。这天下班后,他跟王县长在一家小茶馆见了面,两人找了个僻静位子坐下,简单寒暄后,王县长问刘秋山:听说你是本地人,哪年高中毕业的?

  刘秋山说了毕业的年份,王县长点点头,说:比我晚了三年。

  接着,王县长又问:那年你是不是在状元街卖过自己的作文?

  刘秋山一听,惊得猛一下站起来,结结巴巴地问:你、你是

  王县长把手往下压一压,示意刘秋山坐下,接着从包里拿出一个精致的纸包,打开纸包,露出一摞颜色发黄的作文簿来。刘秋山远远瞅上一眼,便知道那些正是自己当年卖出的,他激动得又一次站了起来。
王县长又一次示意刘秋山坐下,拿出一张照片,递给刘秋山,说:这是我和父亲的合影。刘秋山接过照片,看到与王县长合影的,正是当年买自己作文簿的那位中年男子。他有些糊涂了,说:大叔买我作文簿时,你已经是大三的学生了,那他买去做什么?

  王县长笑了笑,说:那时,我父亲是县教育局局长,那年高考后,他特意到状元街去看看,想从侧面了解一些情况,结果在那里遇上了你。

  刘秋山大出意料,说:原来他买我的作文簿,是为了帮我!

  王县长点点头,说:我父亲后来跟我说过,他看了你的作文,觉得你有才气;通过跟你的交谈,又觉得你有志向,值得一帮。拉你一把,没准就是为国家拉上来一个人才。第二年高考,他知道你考了全县第一,非常高兴,知道你家里很困难,又匿名给你汇了一笔钱。

  刘秋山激动地说:他一下汇了五千块!

  王县长又点点头,说:你记得很清楚!

  刘秋山说:这些年我心里一直想着大叔,想找到他,但一点线索也没有。

  王县长叹了一口气,说:第二年他就得了重病,不久就去世了。那时你正在大学读书,后来自然就见不到他了。

  刘秋山忍不住流出了眼泪。王县长又说:他走的时候,还记挂着你呢。他把你的这摞作文簿交给我,让我一直关注你。如果你自甘平庸,或是走错了方向,就让我用这摞作文来提醒你、敲打你。
刘秋山疑惑地问:你一定是看到我发的那则启事了,可你怎么知道发启事的那个人就是我呢?
王县长拿起一本作文,指着上面的名字,说:这上面有你的姓名呀!这些年,我可没少注意你。在电视上看到启事后,一猜便是你,便约你出来聊聊。

  刘秋山跟着也笑了,说:幸亏这些年我没干啥坏事,不然,你亮出这些作文来,只怕我要羞死了。你看,这些作文是不是还给我呢?

  王县长哈哈大笑,说:我可不想把它们还给你。这些作文放我这儿,不光对你是个暗示,对我也是个提醒。如果你心里还记着我父亲,每年高考出榜时,也到状元街去看看吧。

  刘秋山郑重地点点头,说:一定!


状元的睡前小故事:(15):

状元碑

  北宋乾德三年,凉州城最大的绸缎商李员外老年得子,李家上下视若珍宝,员外给这个孩子取了个名字:李宝。这李宝自幼聪慧,七八岁熟读孔孟,十来岁写出锦绣文章,二十岁更是才名冠绝乡野。因为家中富有,李宝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每日里呼朋唤友,吟诗作对,过着好不逍遥自在的日子。

  然而这一天祸从天降,不知为何,李家藏有布帛的库房突然失火,虽然极力扑救,但由于火势凶猛,数以万计的绫罗绸缎还是在一夜间全部化为了灰烬,左邻右舍也无辜受到了牵连,被串烧去七家之多,已经六十多岁的李员外哪里承受得了这个打击,他一病不起,月余便撒手西去。

  李宝葬了老父,赔偿了邻里的损失,因为不懂得操持,家业很快败落,后来竟到了一贫如洗的地步。为了寡母和家里的生计,李宝在城门口摆了张桌子,靠卖字来维持,日子清苦自不在话下,这在当时一度引得街谈巷议。

  这天中午,李宝正暗暗地感叹着命运对自己的不公,有个行色匆匆的相面先生看到他,突然停下了脚步。先生把李宝上下打量了又打量,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说道:这位公子,我观你五行缺水,丙丁火旺,天生金体,头顶隐有紫气,虽然此生必定遭遇祝融火患,但却是一副万中无有的状元命格,你与其在此地卖字求生,不如去京城一试才华,若听老朽所言,他日披红挂花跨马游街,一生的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李宝听了先生的话,不禁哑然失笑,要说家里遭受火患那倒是不假,但要说自己是状元命格,这怎么可能呢?人的命运倘若真是有一个定数,世间人又何必去辛苦努力?再实际一点讲,自己虽有才名,但天下之大卧虎藏龙,要在万千学子中脱颖而出得御笔亲点为状元,这谈何容易?还有一个最大的困难在于,京城路途遥远,没个八九十两白花花的银子作盘缠何以抵达?现在他亲友离散,一日三餐难以为继,让他到哪里去筹措这近百十两银子?

  先生一眼看穿了他的心意,当下从肩上取下一个褡裢,语气诚恳地说道:公子,我知道你不相信老朽所说的话,但是老朽又怎么忍心一个状元郎埋没在这乡野之间?这样,老朽这里有一百两银子,愿借你作为赴京路上的盘缠,你若中不了状元,老朽就当这一百两银子打了水漂,再也不来向公子讨要,你看如何?

  李宝听先生说得这般肯定,不由得信了三分,心想,不中就不中,要是真中了,岂不是胜过此时千万倍?只是他正犹豫着接还是不接那银子,相面先生已缩手将褡裢收了回去,呵呵笑着说:老朽本想送你银两,好日后讨些好处,但现在已经用不着了,刚刚老朽暗地里起了一课,课里说,明日午时你会天降横财,数目只多不少,只是你得了这意外之财,一定要赴京赶考,因为今年的新科状元郎,真是非你莫属啊

  相面先生说罢,优哉游哉地去了,李宝半信半疑,也收了文房四宝,暂且回家不提。

  第二天中午,李宝正要去城门口干老本行,他那寡母说院子里有只白鸡在刨食,让他抓来下午炖了吃,家里早已连米面都所剩无几,怎么会有鸡呢?李宝以为老母眼花,谁知出门一抬眼,嘿,院子里还真有一只白鸡在扑棱着翅膀,他乐得伸手就逮,可那只白鸡机灵得很,看情形不对蹿出院门就往后面的山上跑了,瞧样子,是只野鸡也说不定。

  李宝穷追不舍,那只白鸡在前面三弯两绕地躲避着他,最后隐身在了一块大石头的后面,李宝以为这下可以得手,谁知轻手轻脚地摸到那块大石的后面,却赫然发现那只白鸡竟已经不见了!这真是一件奇怪的事,自己眼睁睁地看着它躲在石头的后面,怎么会不见了呢?难道它是藏到这石头的下面去了?李宝边想把那块石头移到旁边,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石头的下面竟有一个坛子,这下他的好奇心一下被勾上来了,扒出坛子揭开盖往里一看,李宝傻了眼,里面竟分明是白花花的一坛银子,李宝惊骇不已,先生说自己今日午时天降横财,现在正是午时啊,还真给他说中了那一刻,他对那相面先生佩服得五体投地,心道,此人相术神奇到这个地步,跟天上的神仙怕也不遑多让了吧?让他更加兴奋不已的是,自己被批天生金体顶隐紫气万中有一的状元命格,只怕也是十有八九,以前囊中羞涩不曾想过入仕,现在何不去搏上一搏?李宝说干就干,很快打点好行装赴京去了。

  一个月后,皇榜张贴,天下震动,李宝果然高中状元,只是,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那李宝再回凉州已是凉州知府,上任一月,前来道贺者数不胜数,就连鼎鼎有名的大豪绅罗七爷也送来了厚礼。这位罗七爷曾是李宝父亲的知交好友,算得上李宝的世伯,李宝自然少不了一番热情招呼,临走时,罗七爷从袖子里掏出了一张纸,说道:贤侄,我和你爹爹情同手足,生意上也互有照应,只是想不到一场大火竟弄得物是人非有件事,不知他在世的时候有没有给你交代过?当年,我们曾指腹为婚订下了你和小女的亲事,若贤侄不嫌弃小女粗陋

  李宝一愣:我爹给我订了一门亲事?

  罗七爷递过那张纸,乐呵呵地说:是啊,你看,这是我俩后来立的婚书。

  李宝接过一看,还真是一纸婚书,上面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正是他爹李员外的亲笔墨迹。早听说罗七爷有一个未出阁的闺女,名玉秀小*姐,人品端庄娴淑,而且花容月貌,李宝哪能不满心欢喜,他当场就认了岳父,并答应腊月初三这天迎娶玉秀小*姐过门。


状元的睡前小故事:(16):

救了状元中状元

  乾隆三十年春京中大开考场,陕州书生徐锡斗和周嘉禾两个同乡好友结伴进京赴试。跋山涉水晓行夜宿,这天,两个人来到一个小镇,看看天色已晚,便投宿到一家小客店。由于日间劳乏,用过晚餐两个人便睡了。徐锡斗闭上眼后,就恍恍惚惚地进了考场,三场考完后等候发榜,徐锡斗拉着周嘉禾到街上闲遛,观看京城的繁华景象。两个人正走着见前面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徐锡斗便凑了过去,近前一看原来是皇榜贴出来了!急于想看看考试结果的徐锡斗用力挤进人群中,抬头一看见榜首赫然写着徐锡斗三个字!自己中了头名状元,徐锡斗高兴得情不自禁地大声喊起来:考中了!考中了!这一喊把正在熟睡的周嘉禾惊醒了,周嘉禾就把徐锡斗摇醒,问他喊什么,是不是做了恶梦梦醒的徐锡斗依然在激动之中,对周嘉禾说:我刚才做了一个梦,梦见我中了头名状元!正要在榜上找你的名字,却被你摇醒了周嘉禾说:常言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徐兄功名心切故而才有此梦境。徐锡斗说:世间梦中事应验者不乏其例,故古人有解梦之著,说不定这是个好兆头!    

  第二天,结了店帐后,两个人走出店门正要翻身上马赶路,徐锡斗一抬头猛然瞧见街对面有一个算命的卦摊。徐锡斗立刻就想起昨晚自己做的梦,便对周嘉禾说让老先生算一卦。两个人来到卦摊前,徐锡斗对老者拱手一揖说:老先生,我弟兄进京赶考,请老先生为我弟兄占卜一下今科能否中榜老先生抬起头将徐锡斗和周嘉禾打量一番后说:你写一个字吧,我来测一下。徐锡斗拿起笔来,心里寻思着写个什么字呢?琢磨一会儿后,觉得他们是进京科考的,于是就写了一个科字。老先生接过字端详一会儿说:这个字左看像他,右看像你,说明二位各有半个状元命,就请你们弟兄俩在考场上各显身手吧两个人听了都觉得有些滑稽可笑,但仔细一琢磨又使他俩大感惊讶这个科字左半边是个禾字,右半边是个斗字,正是他俩名字的各一半!他俩并未报出自己的姓名,老先生竟测得如此神奇!两个人似信非信,想再探问又怕耽搁路程,于是便付了卦礼上马出了小镇。  

  走过几个村庄后两个人来到一处少有人烟的旷野。就在这时候,从右边的树林中传出小孩的哭喊声:救人呀!快救人呀!周嘉禾急忙勒住马头,对徐锡斗说:大哥,树林中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咱弟兄赶快去救人!徐锡斗说:兄弟,你不要多管闲事,求取功名要紧,万一遇上不测误了考期,咱弟兄就枉费了辛苦。这且不说,要是遇上越货的强盗,你我这样的文弱书生,岂不是白白送了性命?周嘉禾说:兄长此言差矣,人命关天,咱弟兄遇上了岂有躲避之理?徐锡斗说:要救人,你自己去吧!说着,便扬鞭催马自己走了。  

  周嘉禾赶到树林边,翻身下马直奔呼救声的方向,发现一个女子悬在一棵歪脖树上,手脚乱蹬,树下一个小男孩在呜呜哇哇的哭叫。周嘉禾一看心里就明白了,急忙上前将悬在树上的女人解了下来,平平稳稳的放在地上。周嘉禾一看那女人脖下勒出一道紫痕,已经奄奄一息了。周嘉禾心想,幸亏自己一步赶到,不然这女人就一命呜呼了过了好一阵,女人渐渐地苏醒过来,周嘉禾说:大嫂,什么事这么想不开?你自己一死了之,可你为什么不想想可怜的孩子?那女人呜呜咽咽地哭道:这位兄弟,不是我愿意走绝路,实在活不下去了。孩子他爹久病不愈一命归西,家里外债如山,又欠官粮地税,我母子无衣无食,看着孩子跟我一道受罪,不如死了心净听了女人的诉说,周嘉禾便劝慰道:常言说,天无绝人之路,大嫂不要如此轻生,看在孩子骨肉之情的份上,你无论如何也得活下去。我是进京赶考的举子,身上银两虽然不多,我可以紧省一些给你母子暂时度日,也许慢慢会好起来的周嘉禾说着,便从褡裢里拿出十两银子送给了女人。女人拉着小儿子跪在周嘉禾面前痛哭流涕地说:感谢恩人相救,我母子来生变驴变马也要报答恩人大德。就请恩人留下姓名吧周嘉禾把姓名告诉母子,又嘱咐母子俩多多保重,一定要撑着活下去,把孩子抚养成人。 

  周嘉禾辞别母子俩,晓行夜宿一路疾驰,终于在开考前赶到了京城。三场过后一个月发榜,周嘉禾名列榜首中了头名状元,而徐锡斗却榜上无名  

  周嘉禾放了几年外任,由于他为官清廉,爱护黎民百姓,又颇有政绩,后来被调任京中做了礼部侍郎。一转眼二十几年过去了,这一年又逢春帏开考,发榜后的第二天,周嘉禾正在家中阅读史书,突然家人禀报说新科状元前来参拜。周嘉禾感到很蹊跷,历来新科中举者都投在内阁中堂(宰相)和各部尚书、大学士的门下,以便出仕优位。这位新科状元为何来拜访我一个礼部侍郎?周嘉禾一边想着一边将客人迎至二堂,没想到这位年轻英俊的新科状元见了周嘉禾便扑通跪下了!周嘉禾急忙上前搀扶:状元公为何如此?我周嘉禾可消受不起呀!快快请起坐下叙话状元却连连叩头热泪盈眶地说:大人可曾记得当年进京赴试途中在树林中救下母子之事?小人就是那个孩子!若非恩人当日相救,小人哪里有今日  

  周嘉禾听了不由得大吃一惊,没承想当年无意中救了一位状元!周嘉禾感慨万端,回想起当年科考高榜得中也许正是救下了这位状元母子的善报。平心而论,好友徐锡斗的才学只在他之上不在他之下,可是,徐锡斗却名落孙山。也许徐锡斗虽有状元之才而无状元之德,因而后来几次赴考屡试不第


状元的睡前小故事:(17):

状元失踪案中案

01

大宋仁宗年间,新科状元范仲禹莫名其妙地失踪了。

朝廷派了好几批报录的人前去范仲禹的住处通报,可是房主却说,已经好几天不见状元公了。原来范仲禹带着妻子白氏和儿子金哥,两个月前来到京城,租了住房。每日专心读书准备应考,日子过得安宁。大考之后,范仲禹一家三口说是去寻亲,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包拯传来范仲禹住处的房主,查问范仲禹去何处寻亲。房主道:小人听状元公说,他岳母家就住在京城郊外,叫做什么万安山的地方。其他的小人就一概不知了。包大人即命张龙、赵虎带差人去万安山一带查访。

万安山在京城南郊,山深林密。张龙、赵虎带着人在山林里走了好久,一个人也没见到。忽然从对面山坳里走出两个人,抬着一个大木箱子,急匆匆地走着,还鬼鬼祟祟地东张西望。张龙、赵虎见他们行踪可疑,一声大喊:站住!你们是干什么的?那俩人听见声音,慌得扔下箱子,兔子一般地跑了。张龙等人来到箱子前,打开箱子,箱子里滚出一个人来。那人披头散发,衣襟凌乱,浑身血迹斑斑,口中兀自念着好狗贼,还我妻儿。见着差人,一把揪住,你这恶奴,打得我好惨!张龙一看,原来是一疯汉。于是命人将疯汉带上,一行人又查找了一回,最终还是一无所获,只得回府,向包大人交令。包大人听了张龙禀报,让人先安排疯汉住下,等查到状元下落后再作处置。

第二天,张龙等人正准备再去万安山查找,忽听大堂门外有人吵嚷着要告状。包大人立即升堂,两个告状人,一个细高个儿,一个身材矮壮。俩人你扯着我,我揪着你,同时紧抓着一根缰绳一头大花驴跟在他们身后。见了包大人,两个人跪倒行礼,诉说起了告状缘由。

细高个儿名叫屈良。原籍山西,现住在京城,经营着一家兴隆木器厂。昨天,他弟弟屈申出城买木材,到今天早上还未回来。屈良不放心,因为屈申身上带着四百两银子,而且又爱喝酒,性情鲁莽,怕有什么意外。所以一大早,屈良就到城外去找。正好就看见这个矮壮汉子牵着这头大花驴进城,屈良认识这是自家弟弟屈申骑出去的驴,于是便上前一把扯住他,要他交出弟弟和银两。

包拯问道:你缘何认定这就是你家的驴子?屈良道:这只花驴已在我家养了多年,再熟悉不过了。它耳后有一处白斑,因为拉木材受过伤,一只腿还微微有些瘸。屈良的话一点不错,差人果然在驴子耳后见到白斑。

包拯又问矮壮汉子:这驴子是如何到你手上的?从实招来。

矮壮汉子名叫白雄,家住京城南郊万安山西南的八宝村,其姐姐远嫁他乡,家中只剩一老母与他相依为命,平日以捕猎砍柴为生。昨天他正在山中打猎,忽然一阵腥风刮过,只见一只斑斓猛虎,口中叼着一个小孩子,白雄来不及多想,忙抬手一箭,正中老虎后腿,那虎负痛,松下口中小孩,窜入林中不见了。白雄忙上前看那孩子,已然吓得晕了过去。幸好伤得不重,便把他带回家中,细心照料。

晚上小孩醒了过来。白母问他家住哪里,年龄多大,父母姓氏,那小孩答得很伶俐:我名叫金哥,今年八岁,家住湖广府江夏县南安村,父亲姓范,母亲白氏。白母吃惊地问:你父亲是不是叫范仲禹?金哥诧异道:你怎知道我父亲的名字?白母抱着金哥,潸然泪下:我就是你的外祖母啊!原来当年范仲禹一家也在京城居住,范仲禹迎娶白氏后不久,就举家南迁,两家渐渐断了音信,没想到今日意外相逢。

02

包拯听到这里,心中暗自高兴,终于有了状元郎的消息了。那范仲禹夫妇现在何处?

白雄又说起后来的事情。原来大考一过,夫妇二人便带着金哥,骑着自家的一头毛驴,来到京城南郊,寻访岳母家。因年隔日久,一时未能找到,一家三口便在路边休息,范仲禹去找吃的,让母子二人留在原处。过不多久,林中出来一帮人,都骑着高头大马,为首的人看着白氏暗道:想不到深山之中,竟然有这样标致的妇人。一声令下,让人抢了白氏便走。白氏一边挣扎,一边呼叫金哥快跑。金哥便慌不择路地跑入山林之中,不想竟落入虎口,幸被白雄救下。白母听了,担心女儿、女婿,命白雄打听二人下落。白雄先来到万安山前,果见一头花驴在那儿啃草,只是不见人。便牵了驴儿进城,想打听消息。不想刚到城门前,就被这个叫屈良的人拉扯住。

包拯问白雄:你怎断定此乃你姐夫所骑之驴?白雄道:小人并不知道。但此驴正在金哥所说丢驴之处,自然认定这是姐夫家之驴。

听罢诉说,包拯思忖,俩人说的都是实话,此案还有许多有待查证之处。便命差人先将二人送回,查实情况,取保候审。

包拯退了堂,将张龙、赵虎叫到跟前:你二人分头行事,一路去打听,看有哪家富豪大户抢了贫家女子的,一路去查寻无主的驴子。此驴关系重大,能否破案全在它身上。记住,查到之后,不要惊动它,跟在它后面,且看它去往何处。二人领命而去。

赵虎带着人正走在街上,忽见前面乱成一团。还有人喊:这是谁家的驴子,怎么由着它在街上乱跑?赵虎听说是驴子,忙上前查看。只见一头大黑驴,在街上旁若无人地走着。赵虎正想上前拉走驴子,忽然想起包大人的话,便带着差人跟在驴子后面,看它往哪里跑。

那驴子不紧不慢地跑着,出了南城,径自往山林那边跑。赵虎记得,那正是往万安山的方向,心中不禁有些惊异。也不知跑出了多远,前面是一座寺院,院中正传出一阵吵闹之声。隔着院墙看过去,只见一个身材粗胖的人正揪着一个和尚大声吵叫着。赵虎一面命人跟定了驴子,一面推开院门,过去查问。


状元的睡前小故事:(18):

丢了姓名的状元

  堂堂三甲举子竟无名姓!难怪暴戾的朱皇帝要勃然大怒。
  
  洪武四年的一天早上,京城一家低档客栈里,几个等待发榜的举子正在大发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壮志,两个锦衣卫忽然冲进门来,不由分说捉住一个自称寒门书生的年轻人,连推带拉去了皇宫。
  
  俗话说,文能治国,武能安邦。朱元璋以武力夺取天下,但治理国家,他知道还要靠这些熟读四书五经的书生。于是国家政权刚刚稳定,朱元璋就下诏恢复科举制度,明令非科举者勿得与官。
  
  科考结束后,本地的举子们都已四散回乡,只剩下一些外地人滞留京城等待榜文。这些人在京城大多无亲无友,要么就是相聚喝酒谈天,指点江山;要么就是出入花街柳巷,打发无聊时光。只有个别家境贫寒的考生担心盘缠用完,就在附近的小店铺里做起了杂工。许多店铺也乐于雇这些学子,期盼他们哪个将来能够出将入相,也是店铺炫耀的资本。
  
  寒门书生便是这些留京举子中的一位。
  
  按照惯例,科举考试三甲考生的卷宗要呈皇帝御览,由皇帝钦点状元、榜眼和探花人选后再发榜公布。当时为防作弊,试卷上考生的名字都是密封的。主管科举考试的礼部尚书,亲手在皇帝面前打开三甲考生的试卷后,发现其中一名考生的考卷上没有名姓,只填有寒门书生四字。
  
  不仅考试院的那些大员们奇怪,就连皇帝老儿也困惑了,决定亲自见见这个举子。虽然没有姓名,但皇帝开了口,要找一个考生,自非难事。
  
  锦衣卫把寒门书生带进了大殿,朱元璋一看这年轻人,虽然衣着寒酸,倒是眉清目秀,便温和地问道:科举考试这等大事,怎么不写名姓?
  
  禀报万岁,不是小人不写名字,实乃小人无名无姓,无法填写。书生慌忙辩解。
  
  大胆,万岁问话,还不老实,当心治你欺君之罪!不待皇帝发话,一大臣就厉声呵斥。
  
  小人不敢,实乃因家里贫穷,没有姓名,还望万岁爷明察。
  
  朱元璋差点笑出声来,穷可以没有财产,不会没有姓名啊。想俺朱重八小时候给人家放牛,人家都说俺穷得只剩一个朱重八的名字了。都是娘生父养的,哪有没有姓名的人啊?
  
  那么你是哪里人士,父母姓甚名谁,他们该不会也没有名字吧?显然朱元璋今天心情不错,问话也很有耐心。
  
  可这书生只说自己是北方人士,对父母姓名也是守口如瓶。
  
  朱元璋有些恼怒,就是那些一起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功臣,如今也不敢这样对待自己的问话,一个小小举子竟然明目张胆欺pian*自己,皇家威严何在?
  
  这时,一个大臣到朱元璋身边提醒说,这书生不敢暴露身份,会不会是外国探子,或前朝犯臣之子?此时北方边界时有摩擦,大臣们对外域jian细之事都是心有余悸。朱元璋顿时脸色一沉,耐心全无,大喝道:国家大事如同儿戏,此人不可大用,革去功名,押入大牢,再不说实情,秋后问斩。
  
  书生就这样被押入大牢。


状元的睡前小故事:(19):

刘秀才中状元

  明朝洪武年间,下邳有个叫刘鹏举的秀才,其父早丧,家中只有母子二人相依为命。老母亲靠着几亩薄田,起早贪黑,忙种忙收,什么也不让儿子操心,一门心思让儿子专心读书,将来进京赶考,好搏个一官半职,也对得起早丧的爹。

  鹏举不负母望,十年寒窗,学得满腹经纶,童试考上了秀才,乡试又中了举人。可天不遂人愿,鹏举几次进京赶考,每次一到金殿面试都与三甲无缘。这年京城又开科考,鹏举早已心灰意冷,不愿再进京。可老母亲又劝又求,非得要鹏举再去试这最后一回。看着满头白发的慈母,鹏举不忍违背母意,只得收拾行装,拜别母亲,再次进京。

  这天,刘鹏举走到滁州境内,因贪赶路程,想翻山抄近路,谁知一下迷失了方向,不分东西南北,困在山里,怎么也找不着出山的路了。看看天色渐晚,又前不傍村后不靠店,这可急坏了刘鹏举,心想:如果天黑再出不了山,万一碰上野兽,自己的性命搭上不说,家中的老母要依靠何人鹏举越想越伤心,急得一屁股坐在地上放声大哭起来。正哭着,忽听一老者问:孩子,你遇到什么难事,为什么哭啊?鹏举忙擦干眼泪抬头一看,面前站着位五十多岁猎户模样的老汉,黑红脸膛,颌下一把山羊胡子,肩上背着打猎用的弓箭。

  鹏举忙起身深施一礼,说:老伯,俺乃进京赶考的举子,因在山中迷了路,想起家中老母,心中难过,让老伯见笑了。老汉忙还了一礼,说:相公,眼看这天要黑了,你就是出了山,也还得走二十多里夜路才能找到客栈投宿。我家就在前面不远,相公不如先到我家将就一晚,明早我再送你下山如何?鹏举正求之不得,忙施礼答谢,随后跟老汉一同回家。

  大约走了有半里路光景,望见山路边三间茅屋,用荆条扎着篱笆院。到了!没进门,老汉就喊道:秀娥,有客人来,快把咱家腌的野味拿出来做几个好菜,我要和这位相公喝几盅。来了!语音没落,茅屋中迎出位大姑娘,看样子也不过十七八岁,生得粉面桃腮,发乌眉秀,十分美丽。见爹领回一位二十多岁的白面书生,她羞得脸一红,一抿嘴转身跑进灶间做饭去了。

  不大会儿,饭菜做好摆上了桌。老汉满上了酒,说:相公,咱们相逢便是有缘,赶巧我傍晚出去查看逮野兽下的夹子便遇上了你,不知相公家住何处,姓啥名谁,可曾婚配?

  鹏举忙起身施礼说:俺家住下邳,姓刘名鹏举,家中有老母一人。学生今年二十有二,还不曾婚配。老汉一伸手让鹏举坐下,又问:相公以往可曾进京赶过考?鹏举不好意思地说:去过几次了,却屡试不中。今科要不是老母非劝俺再来,俺是绝不再进京了。这么说小相公文章考得不好?不瞒老伯,俺三场文章考得都好,就是殿试回答不合万岁的意。怎么讲?当今万岁每次都出些稀奇古怪的题目让俺答,可惜俺都答不对。老汉一仰头喝干杯中酒说:你可还记得题目?说给我听听,他都出的什么难题。

  鹏举想了想说:第一回,当今万岁用手往上指,问天作什么,星作什么,又用脚点地问地为什么,路为什么。俺一听愣了,天就是天,地就是地,它还能做什么?俺,俺没答上来。老汉没等鹏举说完,哈哈大笑说:想不到他还是那个德行,就那几下子,还老爱卖弄。

  鹏举一头雾水问:老伯,你为何发笑,莫非您知道答案?我当然知道,你喝干杯中酒我告诉你。鹏举干了杯中酒,又给老汉和自己满上。只听老汉说:这是一副对子,上联是:天作棋盘星作子。下联是:地为琵琶路为弦。鹏举哦了一声又说:还记得一回,当今万岁出的题是:有三兄弟,一个是做鞭炮的,一个是在粮行给人量斗的,还有一个是sha猪的,让俺根据这三人的营生写副对联,还得写得大气、霸气。那你写上来了吗?俺写是写了,万岁看了不满意。这个对联也好写,上联写惊天动地人家,下联写数一数二门户,横批是掌管生死。保你大气又霸气!

  哎呀!老伯,这可是大逆不道的话,万岁看了还不把俺sha了。他凭什么sha你?我问你,这鞭炮一响是不是惊天动地?确是惊天动地!老汉又喝口酒说:那在粮行量斗的整天数着一斗了,二斗了,这不是数一数二人家吗?还有那sha猪的,买回几头猪,想sha哪头sha哪头,不想sha就养着,这不是掌管生死又是什么?他怎么挑你的错?鹏举听得目瞪口呆,半天才回过神来,赶忙起身双手捧起酒杯敬老汉说:哎呀呀,想不到老伯有如此高深见解,真是深山藏俊才呀!老汉摆摆手:什么俊才,我老汉碗大的字认不了一口袋。我再问你,这木头有公母,水也有公母,你知道什么是公木头,什么是母木头,什么是公水,什么是母水吗?

  鹏举被问得一愣一愣的,想半天也答不上来,只得又请老汉指教。老汉捋捋山羊胡子笑道:这很简单,松树就是公木头,梅树就是母木头。你想这松字是木字这边加个公,所以说松是公木头,梅字是木字旁有个母字头上戴一钗,所以说梅是母木头。鹏举听得情不自禁一拍手说:老伯解得妙,那公水、母水怎么解?老汉夹一块腊肉放在鹏举碗里说:水嘛,浪为公,波为母。你看天下的男人和女人,总得说,男的高一些,女的矮一些,男的勇猛些,女的文静些。你看那江河湖海浪高波低,浪总是冲在前,波总是微动慢流,所以是浪为公,波为母,这就是水有公母。

  鹏举脸上红红地说:老伯,晚辈只恨自己学问太浅,不敢进京了。老汉说:相公,这只是民间闲扯的俗话,算不上什么学问,倒是老汉有事相求。老伯请讲。老汉又给鹏举倒上酒说:老汉只有一个女儿,发妻早丧,女儿是我的命根子,适才咱们聊了半天,老汉看你老实心善,你此次进京,不论中与不中,都要答应回来娶我女儿为妻,拜托了只要老伯不嫌晚辈才疏学浅,晚辈答应你就是。

  第二天,老汉和女儿把鹏举送出了山,又把女儿连夜为鹏举做的衣裳,还有几两纹银一并交给鹏举,嘱咐他中与不中都要早去早回。

  鹏举进京,三场考过,又要金殿面试。谁知巧了,这回洪武帝问的正是公木头和母木头,公水和母水之题。鹏举对答如流,洪武帝大喜,御笔钦点鹏举为新科状元。鹏举回滁州后与秀娥完婚,见了老岳父双膝下跪说:想不到俺十年寒窗苦读,却抵不上与老泰山一席话语,这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晚上入洞房,鹏举对秀娥说:俺想不明白,岳父那么深的学问,怎不赶考做官,为国效力?秀娥抿嘴一笑说:你进京赶考时,俺也曾这样问过爹。爹说,他和当今皇帝原来是发小,同住一个村子,都是穷人家的孩子,一起给财主家放牛,一起玩耍,都没进过学堂。俺爹所知道的都是小时候和当今皇帝一起放牛时,趴人家学窗底下听先生讲的,所以皇帝出的题俺爹都知道。后来皇帝坐了朝,俺爹也曾找过他,本来皇帝是想让爹做官的,谁知一次爹和皇帝一起喝酒,爹喝醉了,就喊了皇帝的乳名并说,重八,还记得小时候咱们一起放牛偷扒人家山芋烤了吃吗?皇帝当时就恼了,命人把爹赶了出来。从那以后,爹就在山中打猎,再没去找过他。爹说,他就那几下子,还是从前放牛时偷学来的学问!

  原来是这样。刘鹏举恍然大悟。


状元的睡前小故事:(20):

民间故事:状元孝子

乾隆在朝为政时,经常出京微服私访。有一天,他来到古蔡蓍城今河南上蔡县,见街市上生意兴隆,黎民安居乐业,颇感欣慰。“娘啊,我那苦命的亲娘啊……”突然一阵声嘶力竭的哭叫声,传进乾隆的耳鼓。他抬头一看,见前面围着一群人,于是三脚两步走近一看,只见街心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正捣蒜似的向着众人磕头。

此情此景打动了乾隆。他把小伙子领到一家客店,问他姓甚名谁,家住哪里,为何如此乞讨于大街。小伙子见面前这位五十多岁的老头,一身庶民打扮,满脸润气红光,心中暗暗盘算:这老头大概是个有钱的老财,我若讲得好了,或许能弄个千儿八百,就可再去du*博了。这样想着,就见他绿豆眼一转,泪水滚落下来,悲悲戚戚地说:”小的名叫胡编,家住本县城北街。三岁时死了父亲,靠母亲拉棍要饭,养我长到十岁。乌鸦羊羔尚知报母恩,长大后,我就学捕鱼捞虾报娘之恩。每天卖鱼回来,总要给娘捎点好吃的,可老娘于前夜骤逝,现停丧在家,我不堪用芦苇裹尸掩埋,因而大街乞求,想给老娘买口棺材,乞求老伯开恩。”说着连连磕头。

乾隆听了,感慨万千,脱口而出:“真乃孝子为埋老母,不惜将头磕破,皇上若见,必封你孝子状元,到那时你便不必在街头行乞了。”说完,乾隆皇帝取出白银五百两,交给胡编,叫他回家好好殡葬老娘。胡编扑通跪倒:“感谢老伯大恩大德敢问恩伯仙乡何处、尊姓大名,他日发迹,好上门报恩。”乾隆微微一笑,顺手执笔在一张纸上写了--孝子状元四字,又说道:你埋了老母,拿着这张纸条,到北京城一出示这个就找到我了。胡编把纸条装在怀里,连连磕了三个响头,辞别乾隆回家去了。

胡编掂着白花花、沉甸甸的银子,像旋风似的先跑到一家酒店打了一坛酒,又到肉店买了卤鸡烤鸭。走到家门口,正好与小马相撞,二人进屋喝着啃着,好一阵才说起话来。小马开口问:编哥,今天发大财啦,赢了多少银子胡编说:是发大财了,说着指了指身边的白银,又喝了一大口酒,拭拭嘴巴,这才把在大街乞讨,遇上富翁给他银子的经过一点不留倒个精光。小马听了,接过乾隆给胡编写的字一看,想了想惊喜道:编哥,你不但发财,还要做驸马官了。什么驸马官别瞎扯了。怎么瞎扯?这老头要么是阁老宰相,要么是万岁皇爷。你想想他叫你拿到北京出示这张纸条就找到他了,他在北京不是大名鼎鼎吗”胡编联想到老人的相貌举止,以及他说的配皇姑做驸马的话,也觉得小马说的有道理,于是抱起酒坛转了三圈,咕咚咕咚喝了几口酒,宛若范进中举,哈哈大笑,发疯似的狂叫:我是当朝驸马,皇姑是我老婆,哈哈……编哥,你别高兴得太早了。你听我慢慢说,你说伯母死了,可实际上她还活着,而且是你把她卖了。她如果知道你在北京当了驸马,必定会进京找你,那时你可就完了,你欺pian*了乾隆皇爷,皇爷非sha你不可。胡编一听,立时瘫倒在地呜呜地哭起来。光哭有啥用?还是想想办法吧!胡编一听,止住泪水不哭了,他搜肠刮肚地想了又想,好久,他一拍大腿,把小马抓得紧紧地说道:此事非你不可,不知贤弟肯否帮我救我,你且说来。我把老娘卖给了王楼村的王正心,他家的地址你也知道。你今夜去他家,设计将我老娘pian*出来,在偏僻之处把她sha了埋好,这事除我之外没人追究,你就放心。现有纹银二百两你先用去,等事成之后再给你二百两。说着双膝跪倒,苦苦哀求着小马。小马呵呵笑着扶起胡编,说:咱哥俩从小在一起,是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的好朋友,何必如此呢我一定两肋插刀,为编哥效劳。这时已是二更天。小马接过银子说:事不宜迟,说干就干。于是辞别胡编,回家收拾停当,带了一把刀,匆匆上路了。

小马行走如飞,不多一会儿,来到王楼村,找到王正心家,贴近王正心房檐下,见房里还点着灯,用舌尖舔破窗户纸,见胡编他娘正独自一人在灯下掉泪。伯母开门?谁?我是小马。你来作甚?编哥回心转意叫我请你回家,要好好侍奉你。胡编他娘一听,忙站起身来打开门。小马问:”、老头子呢,进城没回来。天赐良机,我背你快走。小马腰圆背阔,背个老婆子像背捆灯草,霎时便来到北关,忽而转身走进关帝庙,他一松手,把老婆子”咣”的扔在地上,老婆子被摔得哎哟大叫,小马当即抽出朴刀,大叫你拿命过来吧,老婆子趴在地上,双手拽着刀把,哭叫道:你我无仇无冤,sha我何故,你叫我死个明白。小马厉声道:自从编哥把你卖后,他假编慌言,说你死后没钱买棺材,因此大街上乞求恩舍,巧遇当今皇上,皇上念他孝心出众,封他为孝子状元,并要让他当驸马,编哥怕你进京认子,叫他落个欺君之罪,因而命我来sha你,他好太太平平享受荣华富贵。你快拿命来吧”老婆子吓得浑身打颤,眼泪簌簌,边哭边骂:小畜生,我拉棍要饭,把你抚养长大,你却胡作非为,终日du*博,儿媳被你气死,你卖了女儿又卖了娘,还要欺pian*当今皇上,如今又来sha娘,你简直禽兽不如,今夜我纵被sha死,阴曹地府也要把冤伸,到那时管叫你马小明也洗不清身。这一番话直说得小马那铁打的心软了下来,他把刀扔在地上,心想:胡编胡作非为,不仁不义,为当驸马sha他亲娘,良心何在我为虎作伥图财害命又良心何在常言说:sha一命不如救一命。我何不放她逃生,积点阴德于是,忙说:伯母请起,伯母请起一切都是我的不是。想那胡编做事确实怙恶不悛,你进京告状去吧,万岁爷知道后必会定他欺君之罪,宰了那个孬孙。老婆子说:进京千里迢迢,我老婆子这么大年纪,又没有路费,怎能去得了呀。小马心想:我何不好事做到底。就又说道:我愿认你为干娘,帮你进京告状,幸好胡编给了我二百两银子,咱做路费,不知伯母意下如何?老婆子听了忙道:我正求之不得,一百个愿意。小马和老婆子背-歇走-歇,日出三竿才到漯河,这样走法啥时才能到京城呢两人一合计就到骡马行买了两匹大马,各骑一匹奔京城而去。

这一天,来到北京西单,在一家客栈住下,喝罢汤,小马和店主人闲聊起来,询问附近有没有代写状子的。店主人道:在下就会写状子,愿为客官效劳。店主人说罢把小马让进套间,小马把义母冤情说了个一清二楚。店主人听了把小马夸奖一番,接着说:当今相爷刘大人刘青天刘墉,每次上下朝都从本店门前经过,明早又该他朝王见驾,我今夜一定把状子给你写好,明晨你们就跪在店门前拦道喊冤。小马连连致谢。

第二天天不亮,小马还在熟睡,店主人就来敲门,告诉他:刘大人快早朝了,你们快起来。小马穿衣起床,搀起母亲,拿着状子,跪在道旁,片刻,果见刘墉乘着轿子,随从打着灯笼由远而近过来了。小马母子连忙高呼:冤枉。刘墉听到有人喊冤立即落了轿子,小马母子跪在轿前道:”见过青天刘老爷,小民给大人叩头。”刘墉命手下举起灯笼,把他母子上下看了看,问道:下跪者姓甚名谁,家住哪里,有何冤枉,从实诉来。老婆子把冤枉之事细细说了一遍。小马趁势呈上了状子。刘墉看罢状子,怒气冲冲道:小子该sha。你们母子且随我上殿面见君主。且说小马走后,胡编想:小马sha一个老婆子,不费吹灰之力,定会干得干净利索,这下我进京享受荣华富贵就再无后顾之忧了,你小马回来再跟我要二百两银子,要个屁,你sha了人,绝不敢声张,你哑巴吃黄连就苦到心里边吧。于是,背上银子,兴致勃勃地连夜进京了。这日午时胡编进了京城,他先在店房宿了一夜,次日一早起来便寻到御街,恰巧碰见和宛鸟上朝,和宛鸟一见胡编递上的孝子状元字样,知道是乾隆爷的御笔,忙请胡状元上轿一同上朝。胡编也不客气,昂首挺胸,坐上了和宛鸟的八抬大轿。

文武百官到齐,金钟三声响过,乾隆皇帝登上了宝殿,众文武高呼万岁参拜已毕,太监公公传旨:有事早奏,无事散朝。刘墉高呼:臣刘墉有本奏。“刘爱卿有何本奏?”刘墉跪在金殿奏道:臣刘墉今日早朝,行至御街,接到河南上蔡县马小明和他义母刘氏,状告胡编花语巧言欺pian*圣上,为消踪灭迹又命人sha母的罪行,因此案涉及万岁,微臣不敢过问,请万岁裁审。公公将状子呈上龙案,乾隆阅过状子,问刘墉:告状人何在?“现在殿角。”马小明和刘氏很快被传上金殿,乾隆问了详细情况。这时和宛鸟在一旁早已气得不知所措,伸手把胡编搡出身后,胡编像死狗似的瘫在地上,瑟瑟发抖。和宛鸟奏道:臣和宛鸟今日早朝,在御街遇见这个胡编,见他手持万岁御笔,行踪可疑,就把他带上金殿来了。刘墉在一旁大声小气地说:你把轿都让给他坐了,真有眼力。满朝文武哄然大笑,和宛鸟满面通红,头摇得像个拨浪鼓。公公传上御笔纸条,乾隆气得怒发冲冠,大喝:把胡编拉下去斩首。刀斧手即刻把胡编斩了。

过了一会儿,公公宣旨:马小明行侠仗义,领义母刘氏进京告状,使刘氏冤情大白,精神可嘉,特封孝子状元令择配公主。钦此。马小明跪倒金殿高呼:谢父王隆恩。满朝文武交口赞颂:皇上圣明。

来自:中国民间故事网

/31%38x.**>


状元的睡前小故事:(21):

我的78年状元之路

  编者按:他们都曾是各地的高考状元,以傲人的高考成绩跨进名校门槛,令师长和家人引以为傲。然而,“状元”却仅是一顶外表光鲜的帽子,在理想与现实的拼搏中,成败滋味冷暖自知。“状元人生”讲述的不仅有“状元”高考的心路历程,也向我们展示了“状元”进入高校或社会后所遭遇的现实人生。或许正如一篇文章题目所言:“高考只是人生的一次跳跃”,高考之后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我是1978年山西省晋东南地区的文科状元,同年考入北京大学考古系。我曾获得荷兰计算机硕士学位,现在我在加拿大的温哥华从事计算机工作。
  我没有念完小学,因父亲的右派问题被学校“开除”。其后,我在一家工厂当了锻工。
  “文革”时的文化补习主要有两条途径:我父亲原来在北京有满满8书架的书,来山西后卖了一半,另外一半在“文革”期间被红卫兵烧毁,只剩下一槅,除了一本《康熙字典》以外,全是英文版、俄文版的马列著作了。有人说过最好的教材莫过于“大英百科全书”,而我的教材就是《康熙字典》。“文革”十多年,我看了十多年康熙字典,我几乎能把整个字典背下来了,扎实的语文功底正是得益于此。
  我父亲虽遭不幸,但把我们的学习抓得很紧,平时一有机会就给我们讲述中国的历史和文学。记得“文革”时我们家的春节过得很特殊,别人家“叮叮当当”剁馅包饺子,但我家却鸦雀无声,人人动笔写文章,每人一篇,体裁不限,自拟题目,父母任评委,奖品是几块水果糖和两毛钱。我认真,我妹妹娇气,得不上奖,耍赖,哭。我爸爸妈妈只有一个女儿,所以每每偏向她,让她获得“优秀奖”,我常为此和他们闹意见。
  1978年我参加高考前复习功课,我没有那么多时间,也没有老师,更没有课本。我父亲从北京给我买回一套18本的自学丛书,它成了我惟一的老师。我给自己订了一套学习计划,每天都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
  我是个锻工,整天不是抡18磅的大锤,就是操作“呼咚呼咚”的空气锤,别说热、累、苦、紧张了,就是想学习,也难得有时间。锻工车间里有个长长方方的放大铁钳、大铁锤的工具柜,它就是我“避难学习的黄金屋”。工闲时,我就躺在柜子里看书。开会了,班组长和师傅们怎么也找不到我。年轻的工友找我闲聊,也找不到我。有时下班,我也不知道,常常肚子饿了,才从柜子里爬出来,那时工房内已是一片漆黑,外面已是满天群星了。
  后来我成了状元,晋东南长治市教育局的领导来我家“参观学习”。他们问:“你是怎么学的,考得那么好?”当时我住的房子里挂满了历史、地理地图,我就给他们演示了一番,左手拿一本书,右手手里拿着小棍子,指到图中的任意一个地方,而后自言自语的叙述与那个地方有关的人文地理、政治文化,棍子指到哪里,我就讲到哪里,融会贯通,游刃有余,让参观的领导叹为观止。
  1978年上了考场,我一点都不紧张,虽然我没有上过正规的中学,但我的语文、地理、历史、数学的高考成绩几乎全是满分。
  现在的学生,包括那些高考状元,他们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招生录取的环境和我们那时相比,真是天地之别,比我们要强百倍、千倍。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凡是获得成功的人,都得自强不息,奋力拼搏!


状元的睡前小故事:(22):

状元亭

早年,楠溪江边,蛇山脚下,住着一个张秀才。一年秋里,他带着书僮上京去应考。
那日,走到一个山嘴岔路,张秀才勿晓得朝哪个方向走,就叫书僮去村里问路,自己在溪边路亭里等候。这时节,他看见路亭梁上倒挂着一只团鱼,头一伸一缩地挣扎着。他一时好奇,伸手捏牢穿在团鱼甲缘上的草藤,拿下团鱼,哪哓得一松手,那团鱼逃到溪里勿见了。
书僮去村里问路转来了。秀才将刚才团鱼的事情告诉了书僮,书僮说:“这是山里种田人捉来挂在梁上的,等做完农话要带回家sha了吃,他们若晓得是你把它弄逃走,一定会要你赔。”秀才听了,慌里慌张打开书箱,拿出一尾准备在路上当肴配的黄鱼鲞,挂在原来那根梁上,当作赔偿。随即催书僮担起行李赶快上路,免得人来了纠缠个勿歇。
黄昏边,山里人歇活回家,走到路亭里,见梁上团鱼换成黄鱼鲞,觉得奇怪,就把鱼鲞带回屋里去。邻居都晓得了,那些信神的人就讲,这尾鱼鲞一定是神化起来的,动勿得,要马上送转去。得罪神明,会招来祸水的!只恁一讲,这尾黄鱼鲞又被送回路亭挂起来。
第二日,这尾黄鱼鲞不晓得哪里去了,村里更加沸反盈天。有人讲:“我早就料到有缘故,还好送得快,免去许多麻烦!”事情果真是这样吗?当然不是。那日夜里,挂鱼鲞的稻草绳凑巧被老鼠咬断。掉下来被野狗吃了。
神变鱼鲞的消息一传开,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神,不多久,远近的人都晓得了,嗬,来这路亭烧香许愿的人多哩!早先的荒山冷岙一下儿热闹起来。几个财主牵头募来一大笔钱,拆去路亭,造起一座“鱼鲞神庙”,大殿正中塑了一尊鱼头人身,全身描金的鱼鲞爷神像。
再讲张秀才上京应试,得中头名状元。三年后,他回永嘉探望爹娘,路经那山口时,看勿到当年供人躲雨歇脚的路亭,只见一座新造的殿,匾额题着“鱼鲞神庙”四个大字。他奇怪了,一问,才晓得该庙兴建的缘由。状元哈哈大笑起来,就把三年前团鱼怎么逃和挂鱼鲞的经过向大家讲了。这些话是状元嘴里讲出来的,还有谁勿相信!从此再也无人来烧香点烛了。山里人索性把这座神庙重新改成路亭,取名“状元亭”。

/31/7o8/c.js


状元的睡前小故事:(23):

"状元红"与"元宝肉"

  清朝同治年间,苏州状元陆润庠的父亲早离人世,家里很穷,全靠寡母做针线活度日。陆润庠年轻有志,读书十分用功。他有一个癖好,喜欢喝绍兴黄酒。虽然家里穷,还是照喝不误。陆润庠住在阊门内荷叶街。不远的地方有一条都林巷,巷口有一座酒店。陆润庠天天要到这家店里去喝黄酒。酒店老板见他眉清目秀,一表人才,刻苦读书,满腹文章,相信他将来一定会发迹,所以,情愿把酒赊给他喝。后来,陆润庠上京赶考,没有路费。酒店老板还借给他一大笔路费。
  陆润庠中了状元以后奉旨衣锦还乡,在状元楼大摆宴席,宴请苏州的文人学士和官僚士绅。当然,也请了酒店老板。酒席上喝的仍然是绍兴黄酒。陆润庠不忘酒店老板的恩情,风趣地说:李白一斗诗百篇,我陆某能有今日,全凭这绍兴黄酒呀!接着,陆状元站起来,说道:陆某当时受益绍兴黄酒,多蒙这位店主老伯照应。今日,当众拜谢!众人称赞不已。
  在座的一班文人雅士,都晓得陆润庠喜欢喝绍兴黄酒。现在做了状元,名声显赫,红极一时。有人就拍马屁说:状元公喝了黄酒中状元,这黄酒也红了,就叫做状元红吧。
  后来,苏州城里的一班读书人,秀才啦、举人啦,喝酒都要喝状元红,图吉利,以期在殿试中一举及第,走上仕途,飞黄腾达。
  出身湖北监利的朱才哲,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在清乾道光年间出任台湾府宜蓝县令时,深得民心,后曾任台湾道台,台湾百姓称他为朱青天.他在台湾度过了三十二个春秋,于同治二年72岁时告老返乡。离台启程那一天,百姓送来大箱小包的礼品,可清廉刚直的朱才哲一一谢绝,最后只留下三十二口空木箱。开船启程那天,百姓搭起供帐,洒泪相送。船出发以后,发现有几条小船尾随而来,原来是新任道台带人来追查。新任道台以小人之心,度忖箱内一定装有朱才哲三十多年来的私房积蓄,不然船何以如此沉重!追上之后,对朱才哲讥笑说:有道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呀!朱才哲明白他的来意,说道:如果箱内不是金银怎么办?新任道台回答说:如不是金银,情愿开一箱赔两箱元宝。于是朱才哲命人把箱子当众打开,原来不是什么金银财宝,竟然全是大大小小的鹅卵石。新道台满脸惭愧地说:耳听是虚,眼见为实。朱大人果然是两袖清风,名不虚传哪!但不知装这么多鹅卵石回乡有什么用?朱才哲答道:船行大海常遇风浪,若是空船,易被风浪掀翻,因而以石压船,船才稳当。此外这些鹅卵石运回家乡又可以分给儿孙及乡邻学生用作镇纸之用,让他们刻苦攻读,也算我在台湾三十多年的纪念。新道台听后,脸越发烧得厉害,羞愧地说:我开了的箱子,愿实行诺言,赠装元宝。朱才哲答道:大人不必破财,你出钱赔偿,还不是出自台湾的民脂民膏!又说,我看不是道台失礼,是我辞行不周,今天你带人前来送行,我倒要向你道歉。说完即命家人把自己准备的鸡蛋煮肉送上,说这是家乡上等佳肴,名字叫元宝肉。新道台感动不已。从此元宝肉这一菜肴传遍台湾。台湾人民为怀念朱才哲的公德,还修建了一座朱公庙。


状元的睡前小故事:(24):

状元失踪案中案

01

大宋仁宗年间,新科状元范仲禹莫名其妙地失踪了。

朝廷派了好几批报录的人前去范仲禹的住处通报,可是房主却说,已经好几天不见状元公了。原来范仲禹带着妻子白氏和儿子金哥,两个月前来到京城,租了住房。每日专心读书准备应考,日子过得安宁。大考之后,范仲禹一家三口说是去寻亲,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包拯传来范仲禹住处的房主,查问范仲禹去何处寻亲。房主道:“小人听状元公说,他岳母家就住在京城郊外,叫做什么万安山的地方。其他的小人就一概不知了。”包大人即命张龙、赵虎带差人去万安山一带查访。

万安山在京城南郊,山深林密。张龙、赵虎带着人在山林里走了好久,一个人也没见到。忽然从对面山坳里走出两个人,抬着一个大木箱子,急匆匆地走着,还鬼鬼祟祟地东张西望。张龙、赵虎见他们行踪可疑,一声大喊:“站住!你们是干什么的?”那俩人听见声音,慌得扔下箱子,兔子一般地跑了。张龙等人来到箱子前,打开箱子,箱子里滚出一个人来。那人披头散发,衣襟凌乱,浑身血迹斑斑,口中兀自念着“好狗贼,还我妻儿。”见着差人,一把揪住,“你这恶奴,打得我好惨!”张龙一看,原来是一疯汉。于是命人将疯汉带上,一行人又查找了一回,最终还是一无所获,只得回府,向包大人交令。包大人听了张龙禀报,让人先安排疯汉住下,等查到状元下落后再作处置。

第二天,张龙等人正准备再去万安山查找,忽听大堂门外有人吵嚷着要告状。包大人立即升堂,两个告状人,一个细高个儿,一个身材矮壮。俩人你扯着我,我揪着你,同时紧抓着一根缰绳——一头大花驴跟在他们身后。见了包大人,两个人跪倒行礼,诉说起了告状缘由。

细高个儿名叫屈良。原籍山西,现住在京城,经营着一家兴隆木器厂。昨天,他弟弟屈申出城买木材,到今天早上还未回来。屈良不放心,因为屈申身上带着四百两银子,而且又爱喝酒,性情鲁莽,怕有什么意外。所以一大早,屈良就到城外去找。正好就看见这个矮壮汉子牵着这头大花驴进城,屈良认识这是自家弟弟屈申骑出去的驴,于是便上前一把扯住他,要他交出弟弟和银两。

包拯问道:“你缘何认定这就是你家的驴子?”屈良道:“这只花驴已在我家养了多年,再熟悉不过了。它耳后有一处白斑,因为拉木材受过伤,一只腿还微微有些瘸。”屈良的话一点不错,差人果然在驴子耳后见到白斑。

包拯又问矮壮汉子:“这驴子是如何到你手上的?从实招来。”

矮壮汉子名叫白雄,家住京城南郊万安山西南的八宝村,其姐姐远嫁他乡,家中只剩一老母与他相依为命,平日以捕猎砍柴为生。昨天他正在山中打猎,忽然一阵腥风刮过,只见一只斑斓猛虎,口中叼着一个小孩子,白雄来不及多想,忙抬手一箭,正中老虎后腿,那虎负痛,松下口中小孩,窜入林中不见了。白雄忙上前看那孩子,已然吓得晕了过去。幸好伤得不重,便把他带回家中,细心照料。

晚上小孩醒了过来。白母问他家住哪里,年龄多大,父母姓氏,那小孩答得很伶俐:“我名叫金哥,今年八岁,家住湖广府江夏县南安村,父亲姓范,母亲白氏。”白母吃惊地问:“你父亲是不是叫范仲禹?”金哥诧异道:“你怎知道我父亲的名字?”白母抱着金哥,潸然泪下:“我就是你的外祖母啊!”原来当年范仲禹一家也在京城居住,范仲禹迎娶白氏后不久,就举家南迁,两家渐渐断了音信,没想到今日意外相逢。

02

包拯听到这里,心中暗自高兴,终于有了状元郎的消息了。“那范仲禹夫妇现在何处?”

白雄又说起后来的事情。原来大考一过,夫妇二人便带着金哥,骑着自家的一头毛驴,来到京城南郊,寻访岳母家。因年隔日久,一时未能找到,一家三口便在路边休息,范仲禹去找吃的,让母子二人留在原处。过不多久,林中出来一帮人,都骑着高头大马,为首的人看着白氏暗道:“想不到深山之中,竟然有这样标致的妇人。”一声令下,让人抢了白氏便走。白氏一边挣扎,一边呼叫金哥快跑。金哥便慌不择路地跑入山林之中,不想竟落入虎口,幸被白雄救下。白母听了,担心女儿、女婿,命白雄打听二人下落。白雄先来到万安山前,果见一头花驴在那儿啃草,只是不见人。便牵了驴儿进城,想打听消息。不想刚到城门前,就被这个叫屈良的人拉扯住。

包拯问白雄:“你怎断定此乃你姐夫所骑之驴?”白雄道:“小人并不知道。但此驴正在金哥所说丢驴之处,自然认定这是姐夫家之驴。”

听罢诉说,包拯思忖,俩人说的都是实话,此案还有许多有待查证之处。便命差人先将二人送回,查实情况,取保候审。

包拯退了堂,将张龙、赵虎叫到跟前:“你二人分头行事,一路去打听,看有哪家富豪大户抢了贫家女子的,一路去查寻无主的驴子。此驴关系重大,能否破案全在它身上。记住,查到之后,不要惊动它,跟在它后面,且看它去往何处。”二人领命而去。

赵虎带着人正走在街上,忽见前面乱成一团。还有人喊:“这是谁家的驴子,怎么由着它在街上乱跑?”赵虎听说是驴子,忙上前查看。只见一头大黑驴,在街上旁若无人地走着。赵虎正想上前拉走驴子,忽然想起包大人的话,便带着差人跟在驴子后面,看它往哪里跑。

那驴子不紧不慢地跑着,出了南城,径自往山林那边跑。赵虎记得,那正是往万安山的方向,心中不禁有些惊异。也不知跑出了多远,前面是一座寺院,院中正传出一阵吵闹之声。隔着院墙看过去,只见一个身材粗胖的人正揪着一个和尚大声吵叫着。赵虎一面命人跟定了驴子,一面推开院门,过去查问。


状元的睡前小故事:(25):

白字状元

康熙年间,梅阳县出了个白字状元郎,坊间一时传为奇谈。白字状元郎名叫孙元昌,字维奇,小小年纪便智力过人,名震宇内。所以,他难免有些恃才傲物,不把旁人放在眼里。

这一年,本邑造了一座文昌楼,本县的王县令请他题匾,可没想到,揭牌的那一天,原本的文昌楼,却被他题成了自己的名字元昌楼!这让王县令尴尬万分。

王县令和孙元昌的父亲是同窗学友,关系甚笃。当年,他与孙父一同上京赶考,遇到强人剪径。孙父为了救他,拼死搏sha,死于途中。为报答孙父的救命之恩,王县令决定提携孙元昌一把,可眼看他这般张狂,不禁有些担忧。

俗话说响鼓不用重敲。此事以后,王县令便万分郑重地将一方祖传的澄泥砚送给了孙元昌。

孙元昌十分高兴,细看那砚,果然是好东西:石质细嫩,抚之如玉,研之如琼露。砚池有明月,月边有泪眼,眼边有几片荷叶、荷花相互映衬,花上落有一只蜻蜓,作翘尾欲飞之状,刻工细腻,栩栩如生,特别抢眼。砚边刻有君子之道,谨言慎行八字草书。

孙元昌虽然年轻,却知王县令送砚的良苦用心,自此心性便收敛了许多。

这天,他正研墨习文,梁上突然落下一只蜘蛛,把他吓了一大跳。原来,那只蜘蛛竟把砚上的蜻蜓当作了活物,从梁上俯冲下来进行捕食孙元昌越发觉得此砚珍奇。

几年研习,诗文大进,终于到了进京大比之时,孙元昌别过王县令,便前往京都赶考。这天天擦黑时,他正巧路过一座山庄,便上前敲门借宿。家主见孙元昌气宇轩昂,谈吐不俗,料其将来可为有用之才,便将之留宿,并让一位颇有风范的老者出面陪同。

用餐时,孙元昌见府中厅堂上有一副对子,上面写的是:家事每同国事办,小臣更比大臣劳。孙元昌见了,不禁又犯了卖弄的毛病,忍不住向那老者说道:我一看这副联子,就知道老先生定是诗书之家,簪缨之族

老先生微笑了一下:你果然很有眼力,不瞒你说,此处正是当朝文华殿大学士许三礼的老家府第。许大学士虽然在京,却有嘱告,凡是上京考生,过此求宿一律接待。我就是他的家庭塾师!

这下孙元昌更得意了,他想了想,说:我想将堂上的这个对子修改一下,为国事每同家事办,大臣当比小臣劳,不知老先生意下如何?

本来还很高兴的老塾师心下颇感不悦,冷笑道:你这一改,难道还有什么讲究吗?

孙元昌朗朗一笑:当然很有讲究,只有将国事当作家事来办,才能尽心;如果将家事当作国事来办,那岂不是自比君王?人家说你包藏祸心,量你也无话可说。那个下联嘛,许大学士是国家重臣,为国为民应当多吃辛劳,只有这样才会不负君王重望,如果不改,就有居功自傲,贪图安逸之嫌了。

尽管说得有理,但一介书生,敢在许大学士家庭塾师面前卖弄,显然是找死。可那塾师涵养不错,将不悦藏进心里,只是点头微笑,连说改得好!这让孙元昌益发不知天高地厚。

入夜,孙元昌要借烛温书,家庭塾师正想借机刁难他,便把孙元昌安排在藏书楼上,以书楼不便燃烛为由,也不给他烛火,只给了他一把线香,以作照明之用。

第二天清早,老塾师起来便去问孙元昌:先生昨夜看书辛劳,可看了哪些书目?

孙元昌笑答:虽无烛火,但燃香作烛,已遍览所藏。

出此狂言,塾师大惊。既而便从书堆中抽出一本极难的枚乘《七发》,而孙元昌竟倒背如流。又抽出先夏时期的《三坟》、《五典》,任挑其中一篇,孙元昌更是一字不挡,而这些古书都在必考的经书之外,这让塾师大为惊骇。

临行前,许家赠送给孙元昌十两盘缠,并送他一把线香,老塾师一再叮嘱,大比时点燃此香,一为驱邪避秽,二可思如泉涌,定可助他高中。

孙元昌哪里知道,这线香并不是昨夜所燃之香,而是许家夜晚作防盗护家之用,多掺有迷幻之剂的特制香。他更不知道,他前脚刚走,后脚那位老塾师就派人给许三礼送了一封家书,书上尽述孙元昌恃才狂傲,信口改联之事,并将此人的文采才华极力渲染,说此人若能得中,只怕将来的文华殿大学士就会是他的了,而如此狂生,恐对国家不利。

老塾师这样一说,倒把许大学士说出一身冷汗。他细想家中那一副对联,果真是有些经不起推敲,便回信告知老塾师,就按孙元昌改定的意思重新书写悬挂,以免将来招来祸殃。


状元的睡前小故事:(26):

状元郎与阿女

  很早以前的一天傍晚,有个状元郎考取了功名,正踌躇满志、想着自己的美好前程。忽然一阵敲门声,状元郎掌灯开门。仔细一看是一女子,便问:你是何人?为何敲门?
  你忘了吧!打比之年你去京城赶考,露宿一客栈时,不幸得下大病,盘缠花得一干二净,身无分文,举目无亲。命在旦夕,好在我也由此路过,看到你陷入绝境。便请来郎中给你把脉问诊。郎中说需要一副祖传秘方才能治愈你的病。也可能是你命不该黄泉丧失,遇到我这对医道略知一、二的好心女子,我听说后只好拿出祖传秘方,寻遍大山。硬是采齐了这几种药物。我给你熬药煎汤,对你尽心照料伺候。过了半个多月,你病愈身体恢复。考期已到,你不思进取,准备放弃功名。是我给你盘缠,督促你踏上了赶考之路。而今金榜显耀,考取功名,中举做官。没想到你,你,你,你却忘了阿女气愤之极说;
  你是阿女!状元郎走近阿女紧握抓阿女的双手问;
  正是!我找你找的好苦啊!阿女委屈地回答说;状元郎再仔细打量了阿女一番:布衣裙钗,平民之女。心想,自己身为状元郎,功名得手,前程锦绣。芳香吐艳争相笑,何愁秀女找不到。要与这布衣裙钗结为琴瑟,岂不是状元郎想到这里,脸色突变,厉声吼道:根本没有此事!休要胡言乱语。
  当初我父劝我,武夫耿直,文人势利。我也说你我不配做夫妻。你却山誓海盟。没想到你是一个忘恩负义、没心没肺的势利小人。阿女满腔悲愤说;
  你给我滚出去!状元郎狠狠地用力一下子把阿女推到了门外,将门猛地关闭。阿女悲愤万千,踉踉跄跄地向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走去。
  夜沉沉,秋风凉,阿女遇到负心郎,负心郎不吉祥,最终你看啥下场!
  状元郎实在于心不忍,从门缝里瞧着阿女在黑夜中消失了。
  没过多久,状元郎旧病复发,寻遍医,吃尽药,病情不见好转反而加重了。状元郎忽然想到了阿女,后悔万分,到处打听阿女的下落,丝毫没有阿女的踪迹。状元郎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后来人们便传着四句话:
  病愈牢记伤疤痕,
  忘恩负义万不能,
  怀揣良心大道走,
  老天在上看得明。


状元的睡前小故事:(27):

王八骨头状元牙

  在鲁东南地区有一座大山叫五莲山,山脚下有一个村子叫龙湾头,村里住着一户人家,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儿子叫王呈。
  王呈长到十二岁的时候,母亲把他送到邻村的一个私塾里上学,娘叮嘱儿子:你爹死得早,你一定好好用功读书,日后取得功名,也好光宗耀祖,对得起你死去的爹爹。王呈记住了娘的话,到了私塾,认真听老先生讲课,按时完成老先生布置的作业,成绩一直很好。
  在两个村子中间,隔着一条小河,每天早晨,王呈走到河边,总是挽起裤腿过河去。进入腊月,小河上结了一层薄薄的冰凌,让人感觉到一股寒意。
  这天早晨,王呈来到河边,挽好裤腿,正要下河,从身后走过来一个白胡子老汉,看上去慈眉善目的,他拍着王呈的肩膀说:孩子,腊月的河水像针尖一样凉,你赤脚过去会冻坏骨头的。从今往后,我背你过河。
  王呈摇摇头:谁不是爹娘所生,何况你这么大年纪了,我背你过河才对呀!
  白胡子老汉哈哈大笑:善良的孩子,我人老骨头硬,不怕冻的。说着,老汉走到王呈跟前,背起他噌噌走过河去。王呈只觉得耳边就像刮风一样,一会儿便到了对岸。老汉把王呈放下,王呈发现老汉的鞋子一点不湿,就像从水面上飘过去的一样。
  从此,不管王呈什么时候到河边,那个老汉总是守候在那里,把他送过河去。王呈挺纳闷,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母亲。母亲说:你小小年纪,怎么好意思让一个老人背你过河,我平日里是怎么教导你的?不是要你敬重老人吗?再说,人家背你过河这么长时间了,你也该去问问老人叫什么名字,向他表示感谢。
  王呈记住娘的话,第二天早早地来到河边,看到白胡子老汉又比自己提前到了,王呈便一边脱鞋子,一边说:我娘说了,不告诉我你到底是谁,往后我就再也不用你背过河了。
  老汉见王呈怎么也不用他背,急得在河边团团转,眼看王呈已经下水了,老汉喊道:你回来,我把实情告诉你。
  王呈回到岸上,老汉一边给他穿鞋,一边告诉他:天机不可泄露,可我如果不告诉你原委,你就不让我背你过河,要是冻坏了身子骨,我怎么向天庭交代?实话告诉你吧,我是这一方的山神,奉天命在这里伺候你,你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是咱大明朝的第八位状元,官至一品宰相,你可要保重呀!
  王呈一听,心里咯噔一下,原来自己的来头这么大,山神还得伺候自己,就心安理得地趴在山神背上让他背过河。到了对岸,放下王呈,山神一再叮嘱,千万不可告诉别人,以防不测!
  回家后,禁不住娘一再追问,再说自己的娘又不是外人,王呈就把老汉说的话告诉了娘。他娘一听,大吃一惊,念叨着:大明朝的第八位状元郎,山神爷都得背你过河,这以后得当多大的官呀!你看看那些当官的,坐着八抬大轿,鸣锣开道,前呼后拥的,多么体面呀!
  王呈的娘越想越激动,好像儿子已经成了当朝宰相,自己也成了宰相的娘,身穿绫罗绸缎,头戴珠翠首饰,想着想着,不禁想起自己孤儿寡母的,以前受过邻居、亲戚的那些欺负,不觉得怨从心中生,怒从胆边来。从这以后,她每天坐在灶门口烧火做饭的时候,就一边用烧火棍敲着灶门,一边数落着:某年某月,左邻老李家多占了她家几畦菜地,要是儿子当了宰相,一定让他们加倍偿还;某年某月,右舍老张家骂了他儿子一句,要是儿子当了宰相,得让老张亲自上门负荆请罪想着想着,王呈的娘不觉扬眉吐气,精神大振。
  可是,这灶门是灶王的脸呀,王呈的娘每天做饭烧火,都这样用烧火棍戳着灶王的脸数落,天长日久,灶王的脸被烧火棍戳得满脸凹坑,黑斑点点,可人家是未来的状元郎的娘,一品宰相的娘,灶王爷只好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
  王呈本来书读得很好,可自从他娘知道他是未来的状元后,每当上学的时候,娘就嘱咐儿子:反正你是状元的命,早晚是未来的宰相,到学堂里就不用像那些学子一样伺候师傅了,也不用那么用功学习,保养好身体才是根本!天长日久的,王呈的学业也就渐渐懈怠了。
  话说小年腊月二十三这天,灶王奉命上天庭述职,山神、地神、财神众多神灵都在玉皇大帝跟前一一禀报,唯独灶王用衣袖遮掩着脸庞,不好意思上前。玉皇大帝问:灶王,你半遮半掩的,有什么难言之隐吗?
  灶王唯唯诺诺不敢上前,玉皇大帝吩咐左右把灶王拉到跟前,扯下他的胳膊,玉皇大帝看到他满脸的麻子,大吃一惊:你的脸是怎么了?
  眼见瞒不住了,灶王只好一五一十地把缘由禀告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听后,大发雷霆:人家都说母贤子孝,这样的母亲能教育出什么好儿女?再说,听见风就是雨,只是听到几句传闻就这样嚣张,这以后她儿子真成了宰相,她一定会狐假虎威、狗仗人势,犯下逆天大罪!
  玉皇大帝随即一拍龙案:太上老君听命,你在三月三这天下凡,抽了王呈的状元骨头,换上太湖王八的鳖骨头,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过了年,学堂开学了,王呈照例过河上学。这天早晨,白胡子老汉早早等候在河边,见到王呈,一声不响地背起他走过小河,放下王呈,对他说道:这是我最后一次背你过河了接着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王呈,最后,山神嘱咐王呈:三月三那天子时,你会忽然感到全身剧痛,但是你一定要咬紧牙关,不要大喊,这还能保住你一口牙齿,日后还能吃一辈子好饭!看你也是个善良的孩子,我也就只能帮你这些了!说完,白胡子老汉一转身就不见了。
  三月三这天子时,王呈果然感觉全身剧痛,浑身的骨头关节咯咯直响,仿佛被人抽去一样,但他牢记白胡子老汉的嘱咐,咬紧牙关,豆大的汗珠从额头嘀嘀答答地落下,他就是一声不吭!
  一个时辰过后,剧痛消失,王呈感到身子一下子轻快了许多。王呈长大以后没有考取功名,只是当了一位私塾先生,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也是一辈子衣食无忧。
  一天下午学堂放学,王呈和一位路过的相面先生相遇,先生看了王呈一眼,纳闷地摇摇头,说:奇怪,好端端的一个教书先生,怎么会有一身王八骨头?王呈听后,不知这位先生说的是啥,只是张着嘴呆呆地看着他。相面先生随即又大吃一惊:可是怎么长了一口状元牙呢!


状元的睡前小故事:(28):

新科状元

  宋仁宗皇佑元春月,又值开科大比。一时间,卞京城里的青云客栈爆满,许多举子就是睡在过道、露宿天井,也愿入住这里。他们看中的是店招牌,图的是青云直上的彩头。
  这一日,青云客栈又来了个白面书生,虽青衫补缀,布履蒙尘,却也不减精神头儿。店老板问他姓名,来自何方,书生施礼道:小生姓柏名亘,象州人氏。老板一听,连忙婉拒:敝店已无插针之地,还请自便。柏亘只得遗憾地离去,但奇怪的是,后来找了好几家客栈,一通报姓名,都吃了闭门羹!无奈之下,他只好在街头屋檐下暂且栖身。
  第二天早上,又出了奇事,闹市中忽然飘下几幅红绫,都写着这么几个大字:今科状元属石桐!接着,街头巷尾盛传:护城河边的一块大石板上,密密麻麻的红丝蚂蚁牵线而来,也组成了这么几个大字!中午,许多举子卷起包袱,纷纷还乡。柏亘问了几位书生,为何弃考?他们说:今科状元非石桐莫属,考也白考,不如趁早走人,不但能從店老板那里领到退还的住宿费,还能领到打赏的5两银子盘缠呢!
  柏亘饱读诗书,史上记载,楚霸王项羽于乌江边自刎身亡时,也曾见过蚂蚁组字,那是刘邦使人暗中用蜜糖诱蚁而成,倒不足奇。让他茫然的是:天降红绫,从何而来?这石桐是什么人?想自己家道贫寒,苦苦攻读,实指望金榜题名,有个锦绣前程,难道天意已定,此番蟾宫折桂无望?不过,他还是不到黄河心不死,要去报考,一来想试试自己的学问,二来也练练胆识,哪怕是名落孙山也不枉此行!
  柏亘来到礼部登录处,只见来报名的考生稀稀拉拉,正中的太师椅上,坐着个满脸横肉的二品官员。一打听,方知此人是当朝的张国舅。今科督察主考的宰相富弼到河南赈灾放粮尚未回京,一应科考事务暂且由张国舅代理。
  柏亘在一旁候着。国舅在询问几个报考的书生,有胆小的一时嗫嗫嚅嚅,被他喝斥:这等口吃,如何为官处理公务?回家去吧!有长相差点儿的,被他羞辱:我大宋官员,仪表堂堂,像你等歪瓜裂枣之辈,怎能做官?免了!这时,又来了一位相貌英俊的书生,国舅问他:姓甚名谁?何方人氏?是否书香门第?书生口齿伶俐,回道:学生姓柳名知春,福州人氏。曾祖父曾做过七品县令,祖父、父亲亦是乡间秀才不待说完,国舅挥袖插道:柳生听着:张贵妃身怀六甲,不日将产下龙种。安国寺慧永大师上书皇上,小太子天命属水,凡杨、柳、柏、李等姓,皆属木,木吸水,木水相克。故皇上有旨,这四姓生员,一律不许报考。你趁早归去也罢!
  简直是一派胡言!自古五行中只有木生水,哪来木克水?柏亘不由得一阵心寒,再看那位柳姓仁兄,已垂头丧气地走了。他哪还敢报名,也悻悻离去。
  过了两日,柏亘又来到登录处,抬眼望去,正中坐的是一位白眉银须的老臣,想必是督察主考的宰相富弼回来了。他赶忙施礼,呈上州府解元文凭。国舅争着接过一瞧,见这文凭上写的是解元白桓,象州人氏,又见他一副穷书生模样,便鄙夷地将文凭一掷,道:这等穷酸书生,必定才疏学浅,何苦来凑热闹?回家安心喝粥也罢!那老臣制止道:国舅哪里话来!自古英雄不问出身,何况沙中埋金,璞中藏玉。待老夫试他才学。国舅这才收敛怒容,尴尬陪笑:富相爷所言极是。
  时下,正是桃红柳绿的季节,富相爷透过窗棂,瞧见院里一棵歪脖子桃树花开正盛,蜂飞蝶舞,便给白桓出了个上联:弯腰桃树倒开花,蜜蜂仰采。摇身成了白桓的柏亘也朝院子一看,正好有一对喜鹊飞落到一棵石榴树上,即开口应对:歪嘴石榴斜张口,喜鹊踏勘。喜得富相爷击掌叫绝,把张国舅气得差点没咬碎大牙!
  你道国舅为何气恨这些书香门第和柏姓举子?原来,他的外甥石桐也要参加今科大比,争夺头名状元。半月前,他做了一梦,梦见一株青翠柏树,披红挂绿,祥云缭绕,便请安国寺的慧永大师解梦,为外甥卜个凶吉。慧永大师说,此梦是不祥之兆,今科状元当是一位姓柏的举子。于是,他在代理富宰相主持科考报名期间,花费银两打点负责考试的官员;又暗中请工匠高手制作孔明灯,这些灯升上高空后,自行燃烧,将写有今科状元属石桐的红绫降下,以此蛊惑人心,并以打赏盘缠为诱饵,劝退了许多举子;为保万无一失,他坐镇登录处,趁举子来报名注册之时,用执掌之权,排斥柏姓和那些书香门第的考生,为外甥尽量扫清仕途障碍。柏亘因为国舅不让杨、柳、柏、李四姓举子报考,这才花了些银子,让坊间高手造了个假文凭,改名换姓,将柏字的木字旁移到亘字之前。也多亏了富弼宰相,他才得以报考注册。
  柏亘兴高采烈,住进了一家小客栈。翌日就要开考,当天夜里,他伴着青灯,在房内温书,不觉过了三更,上下眼皮子直**,便伏案睡着了。谁知道此时,一个蒙面黑衣人捅破窗纸,用竹管吹入迷药。五更时分,住店的考生都起了床,洗漱打点停当,忙去赶考,他还在沉沉入睡
  却说考生陆续入了考场,国舅没有看到白桓,心中暗自高兴。昨夜,他派人施放迷药,就是让柏亘弃考,这么个才华出众的举子,终是心腹之患。谁知,离考试前还有半个时辰,柏亘匆匆赶到多亏店老板查房发现,以为他暴病死在店中,一探鼻息,方知有气,急找隔壁的老郎中用针灸、解药救治,才没误事。国舅见了白桓,大吃一惊,只恨当初没有痛下sha手!他本想节外生枝,加以阻挠,恰巧富相爷的八抬大轿已到,只好放过柏亘,恭敬迎接。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状元的睡前小故事:(29):

拍卖“状元镜”

何小虎今年高考考了个全县文科第一名,成了人人羡慕的何状元,眼看这小小状元郎就要被名牌大学录取了,可他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他有桩心事放不下。
原来何小虎的妈妈去年去世后,整个家就是爸爸一个人撑着。最近,爸爸眼睛不太好,看东西越来越困难,可他一直拖着不愿去看病。
小虎咨询过,爸爸是得了急性白内障,只要动手术就可以恢复。现在正值暑期,省城大医院搞义诊,像爸爸这样的手术花费也就在1000块钱以内。如果能在义诊期间叫爸爸把手术做了,那就好了。可是,这笔钱从哪来?爸爸正为他那一笔昂贵的学费犯愁呢,怎么才能让爸爸早一天做上手术呢?小虎犯难了。
这天,小虎正走在街上,忽然听到街角一片叫嚷声。他走近一看,原来这里正在搞拍卖,什么进士靴状元帽,很是热闹。因为是摆地摊,所以大家都把这个叫做地摊拍卖.小虎平日忙功课,哪会知道这档子事,现在这片热闹的地摊忽然给了他灵感:自己不也是状元吗?为啥不挖掘一下状元资源,也拍卖点和状元有关的东西呢?
这么一想,小虎乐了,可乐过后他又发愁了:全身上下没啥值钱的呀?要说能上台面的,恐怕只有这副眼镜了这是高三时爸爸专门为他选配的眼镜,质量相当不错。眼下,卖掉眼镜怕是唯一的选择。
想法已定,小虎决定试一试,他把眼镜定名为状元镜.又找来一个盒子,把眼镜擦拭干净,摆进盒子里,学着别人的样子,也在盒上贴一张纸条:状元镜,起价500元。
小虎的状元镜一摆上地摊,立刻就引来很多围观者。可是待大家看清楚后,就又笑着散开了。一连两天,连个还价的人都没有。可是小虎并不气馁,他觉得凭着这状元招牌,应该会有人感兴趣的。
果然,这天,一个大胖子围着他的地摊翻来覆去看了个够,阴阳怪气地说:小伙子,你这玩意儿不就是个破玻璃镜吗?小虎点点头:你说得对,是个玻璃镜。
那你还狮子大开口,你以为人家都是傻子随你蒙吗?小虎寻思碰到找茬的了,忙说:大叔,买卖靠自愿,我不敢蒙任何人呀!
胖子摆开了架势:那好,我问你,这是哪朝哪代状元的状元镜,竟敢标价500元?
小虎正要解释,就见一个穿着挺朴素的中年妇女挤到跟前插话说:这位兄弟,你又不买,何必连盘问带教训的?
大胖子见有人横插一杠,顿时来了冲劲,他吆嘿一声,两手一插:你也不打听打听我是谁,就这样和我说话?
中年妇女正要开口,旁边一个人拉拉她的衣袖,小声说:这位大姐,快办你的事去,这一带谁不知道他是地摊王,专门在这样的地方淘货的,看谁不顺眼就有谁的好看哪知妇女偏偏长了一根犟筋,说:管他天摊王地摊王,不买人东西,干吗在那吆喝?
被中年妇女的话一激,大胖子沉下脸说:谁说我不买了?只要这孩子说出个道道儿来,我听着是那么回事,没准就买了。我到这地摊儿淘淘,不就是找个乐吗?
嘿,激将法起了作用,小虎感激地看了这位阿姨一眼,他才不管胖子找乐不找乐呢,只要能换钱给爸爸看病就行。小虎对大胖子说:大叔,这是今年高考文科状元的眼镜,它原本就戴在这里。说着小虎指指自己的有些印痕的眼眶。
胖子听得一愣,半天才反应过来:你就是何小虎?难怪有点眼熟,你前两天不是还上过县里的新闻吗?忽然,胖子得意地大笑起来,哈哈,这眼镜我要了,本县状元郎的眼镜我还真没有。500元,我买下了。
慢!只听中年妇女大声说,这孩子不简单,这个状元镜我也想要!我出800元!
你想跟我较劲?做梦吧你,我出1000元!
中年妇女微微一笑,说:我出1200!话音未落,人群里一片惊呼声,再看胖子,只见他涨红了脸,盯着妇女说:真想跟我斗狠?好1500!这个数字一报,人群里骚动起来。
小虎也颇感意外,他注意到这个妇女不像是有钱人的样子,可为什么要这么较劲,他诚恳地说:阿姨、大叔,你们别争了,谁把1000块的现金拿来,眼镜就给谁。再高,我就不卖了
不料中年妇女不慌不忙把提兜里的荷包取出来,对小虎说:既然是拍卖,就不该限制别人。我出2000,现金就在这里!
小虎惊得张大了嘴巴,周围也是一片寂静,胖子更是呆住了,他注意到那个妇女的提兜鼓鼓囊囊的,像是装了很多钱,看来是有备而来。他无奈地摇摇头,心想今天是遇上高人了,正要走,可又回过头心有不甘地说:一个破眼镜,你出2000,算你狠!不过在这地摊捞东西,我可从来不轻易丢手。你要让我丢个明白:你是哪路高人?为啥要和我较劲?
妇女又一笑:地摊拍卖,这些问题本不需要告诉别人的,可你既然这么问,我说说也无妨。我不是什么高手,我只是个保洁员
话音未落,周围一下子炸开了锅,胖子更没料到妇女是这样的高人,一下子弄了个大红脸。小虎呢,迷糊了一阵,拍拍脑门像是记起了什么,难怪这阿姨有几分面熟,原来是在自家旁边的清洁场所照过面的。
至于为什么要买这个状元镜,妇女指指小虎继续说,这孩子这么优秀,一定是遇上了什么困难才来卖眼镜的。我的孩子也在读书,他非常崇拜这位状元哥哥,今天我碰巧遇上了这一出,所以就想买下这个状元镜,好激励我的孩子。
原来是这样,胖子听后灰溜溜地走了,周围也是唏嘘一片。何小虎见看热闹的人散去,便诚恳地对中年妇女说:阿姨,谢谢你,可我不会收你那么多钱的,其实我只是想卖点钱,为我爸爸看眼病,只要费用凑够就行。
中年妇女笑了:说出的话总要算数的。你能想出这样的法子为你爸爸看眼病,说明你是个孝顺孩子。这点钱你拿去吧,希望你爸爸能早日康复。说着,就把钱取出来塞在小虎的怀里。
等小虎明白过来,中年妇女早不见了踪影,而那个状元镜还躺在地摊上。难道是那位阿姨有急事忘带走了?小虎收拾好眼镜,急忙去找那个阿姨。可是大街上人来人往,哪里找得到。小虎没办法,只好先回家。
回到家,只见屋里收拾得整整齐齐,可休假的爸爸却不在。他眼睛不好,一个人会上哪儿去呢?小虎着急了,正要去找,却发现桌上有张纸条,上面写道:
小虎,爸爸去医院了,是一位阿姨送爸爸去的,那位阿姨就是要买你眼镜的保洁员。小虎,别怪爸爸一直瞒着你,其实,那位阿姨爸爸是认识的,最早爸爸只是想在你妈妈去世后,找个保洁员偶尔来做做家务,可是后来怎么说呢?后来一些家务就是她主动来做的,爸爸和她都怕引起你的误会,更怕影响你高考,所以一直没有告诉你。
另外,你的那副眼镜也是这位阿姨专门为你选配的,她这次注意到你的行动后,就赶了过去,她想无论花多大的代价,都要把送你的状元镜保留下来,陪你完成今后的学业。现在,你就要出去上学了,这些事原本要当面给你说的,可爸爸心里还是没底,也就写了出来,爸爸希望轻轻松松去医院做手术啊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能理解爸爸吗?
看到这里,小虎眼里早已溢出了泪水。他把纸条攥在手心,急匆匆向医院赶去,他当然理解爸爸,他要和那位阿姨一起去守护爸爸。


状元的睡前小故事:(30):

状元的故事

  状元,指在科举考试的殿试中拔得头筹之人。自科举考试创立以来的历代状元中,既有饱读诗书之士,也不乏侥幸取胜之徒,留下了种种轶闻。后来,百姓们也把在某个行业成就最高的人称为状元,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次,就为大家带来一组与状元有关的故事。

得中是天意

  南宋时,有个叫张孝祥的书生上京赶考,晚上借宿在路边一家客栈。夜深人静,张孝祥在灯下看书时,传来了敲门声。他一开门,见门外站着一个女子,二十岁上下,十分标致。张孝祥问:夜已深了,请问娘子来这里有什么事?

  那女子不好意思,脸一扭,伸出左手心给张孝祥看。张孝祥一看,那手心里有欲觅人间种五个字,当即明白了她的来意,连忙说:小生是儒门子弟,幼读诗书。圣人说过非礼勿行,小生不敢违背圣人教导,不能从命。

  那女子赶紧解释:我家主人家财万贯,可就是膝下无子,没人继承家业。我想借相公的种子,顶住张家的门楼,并没有恶意。我是他家小妾,是受主人的差遣来的,如果相公不肯,奴家怎么向主人交差呢?

  张孝祥说:这个容易。然后请那女子伸出右手来,在她的右手心写了难欺天上神五个字,叫她回去交差。

  第二天天没亮,张孝祥就收拾好行囊,离开了这里。

  到了京城,张孝祥在考场中遇到一个对手,叫秦埙,是当朝宰相秦桧的孙子,他的文章是秦桧代作的。主考官有心推张孝祥为状元,又怕秦桧的权势,只好把这两篇文章都拿给宋高宗赵构看,请皇帝决断。皇帝就命主考官把两个学生带上金銮殿。

  宋高宗说:今日殿试是考对对子,我出一上联,看谁能对出下联。上联是欲觅人间种。张孝祥一听,这不是那晚女子手心里写的五个字吗?他想也不用想就答:难欺天上神。高宗一听,对得蛮好,又要张孝祥把这副对联的意思说说清楚,张孝祥就把赶考路上夜宿客栈的经过说了一遍。高宗听了,十分高兴地说:张孝祥不仅才华出众,品德也过人。于是决定选他为状元,并说,这是天意。

  原来,宋高宗昨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走在天街上,有人鸣锣开道,吆喝着迎接新科状元。鼓乐过后,两个仙童各人手里举一个幡,幡上有副对联,上联是欲觅人间种,下联是难欺天上神。幡后面,许多天神簇拥着一个人,那人身披大红官袍,骑着高头大马。高宗没想到这梦正应在张孝祥的身上,不是天意又是什么?

  高宗把他做的梦一说,文武百官都心悦诚服。就连满肚子意见的秦桧,嘴上也不敢不服了。

插秧状元

  有个种庄稼的能手,秧插得又快又好,人送外号秧状元。

  这年新来了一个州官,刚一上任就遇上了连年大旱、民不聊生的当口,乡绅百姓都孝敬不起,所以他常常遇事生端,专找岔子。他一听说竟有什么秧状元,勃然大怒,骂道:哪里来的种田汉,胆敢自称状元,简直是大逆不道!赶快把他抓来见我!

  衙役们忙把秧状元抓来了。州官惊堂木一拍,喝道:你有什么本事,也敢叫状元!秧状元却理直气壮地答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插秧是天下能手,可称得上状元。大人不信,可当面考试。

  州官问道:你插秧有何妙法,能称状元?

  秧状元念了四句:撮撮都是八根秧,横直八寸对成行,大人绕田走一转,我能插秧一长趟。

  什么?州官惊得眼睛都鼓出来了,要是你真有这么大本事,我给你竖一座牌坊,做不到就sha头!现在马上试验!

  于是,州官到城外选了一丘大田,当场开考。

  考试开始了,州官撩袍端带,拿出全身力气,以最快的速度顺着田埂跑起来。等到他气喘吁吁地跑了三条半田埂,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了。再一看,秧状元的一趟秧已插到头了,正笑嘻嘻地在等着他哩!

  州官脸涨得红里泛青,连忙吩咐随员拿尺下田去量,量来量去,结果一点儿不差:行距株距都是八寸,横直成行,像线牵的一样。

  州官更急了,把秧拔起来当面点根数,每一撮都是八棵秧,一根不多,一根不少。

  此时,州官兴冲冲地高举起一撮秧:嘿!这个是九根!秧状元却神色自若地说:请州官大人再仔细看看,这九根里面有一根是稗子!


状元的睡前小故事:(31):

和尚状元

明朝嘉靖年间,陕州有个寒门秀士姓李名文正,妻子赵氏名素月,夫妻俩恩爱非常。李文正寒窗苦读,盼望有朝一日蟾宫折桂。赵素月勤劳贤惠,为供丈夫读书日夜纺线织布,省吃俭用。这年正逢京城大开考场,赵素月把出嫁时陪送的簪环首饰变卖,加上平时积攒的银钱作为盘缠,送丈夫进京赴考。

岂料当时担任主考的正是jian臣严嵩,李文正在考场上虽然文思泉涌,因无钱送礼行贿,竟被严嵩除名。李文正落榜后,心情格外沉重,想起贤妻为自己求取功名日夜劳作,费尽千辛万苦,如今一番心血汗水全部付之东流,有何颜面回家去见妻子?何况水远山长又身无分文。山穷水尽的李文正决意了此残生,为了不给店家添麻烦,他一个人悄悄地出了京城来到东郊,在一棵柳树上上了吊。

也是李文正命不该绝,此时恰好白云山永福寺住持洞明长老云游路过此地,将气息未断的李文正救了过来。洞明长老问道:书生姓甚名谁家乡何处?为何如此轻生? 李文正跪倒在洞明长老面前,把自己的遭遇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然后哀求道:老禅师既然救下小生性命,小生也已绝了尘念,恳请老禅师将小生收归门下吧!

洞明长老叹道:今日相遇是你我的缘分,看你如此诚心,老衲收下你就是。

李文正跟随洞明长老来到京东白云山永福寺后,老禅师为李文正剃度受戒,取法号法正。法正从此一心向佛,每日虔诚诵念经文,抄写经卷。洞明长老见他天姿聪慧,十分厚爱,除了讲授佛理还经常与他谈古论今,师徒之间宛若挚友。

这永福寺已有百年历史,庙宇残破亟待修缮,洞明长老也早有此夙愿。于是提出要众弟子们化缘筹集修葺之资,众徒弟遵照师命各个捧着钵盂各奔东西,法正当然也在其中。

一转眼五年过去了,众弟子募化的财帛已足够庙宇修缮之用。洞明长老便请来精工巧匠,用了两年的时间将山门、大雄宝殿、两厢偏殿、经堂、钟鼓楼全部修整一新,又重新铸造了一口大铜钟,将原来那口缺耳掉牙的老钟换下。

修缮事毕,洞明长老便主持举行盛大的庆典法事。庆典的第一件事就是撞钟、奏佛乐。不料,那口新铸的大钟却连撞数次不响。众僧徒和铸造工匠面面相觑,惊诧不已。

洞明长老双手合十,口诵阿弥陀佛佛号,然后对众僧徒道:钟成不响,因尚有施主善缘未了,还需徒儿们辛苦一回再去募化,铜板不在多少,以响为足。

于是,众僧又二次下山化缘。法正下山后一个人走街串巷,手捧钵盂沿村庄乞求布施。这天,法正来到一个村庄,低头行走间忽听手中钵盂当啷一声响,一枚铜板落在钵中。法正抬头一看,原来是一位荆钗布裙的女子。女子两眼怔怔地望着法正,忽然泪流满面道:官人,我可把你找到了!

法正一愣原来这位女施主竟是他的妻子赵素月!法正心里一颤,突然想到了师父的话:难道说师父说的大钟不响因尚有施主善缘未了就应在素月的身上?方才赵素月将那铜板扔进钵盂中声音格外响亮,岂不是应了师父所说的以响为足吗?两件事都被自己遇上,莫非是佛祖有意安排赵素月见法正沉默不语,两眼的泪水如泉般涌了出来,一边哭一边倾诉离别之苦。丈夫进京赴考数年不归又音讯全无,赵素月日夜心神不宁,后来便离家寻夫。一个从未出过家门的妇人背井离乡,像大海捞针一般找寻丈夫,实在是件不可思议的事。赵素月身上的钱越来越少,最后不得不沿路乞讨,这样寻访了五六年都没有找到丈夫的踪影。这日她遇上一个好心的大嫂,不但让她吃了一顿饱饭,临走时还给了她一枚铜板。赵素月拿着铜板,正遇上这化缘的和尚,她想将铜板施舍给和尚结个善缘以求佛祖保佑丈夫,却没想到这和尚正是她苦苦寻找了五六年的丈夫李文正。

赵素月悲喜交加,也顾不得面前的丈夫已经是个和尚,拉住法正的手哭哭啼啼地说:官人,你我夫妻分别多年,蒙佛祖保佑在此奇逢巧遇,咱们回家去吧。法正急忙抽出手后退两步,哽咽着说:素月,我对不起你可是,我既入空门,便不想还俗了,你还是回去找个好人家安心过日子吧赵素月一听心中又气又痛,颤声说:你竟如此无情无义,不顾我这些年来的苦楚?也罢,你若不肯回家我便跟着你去,你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法正皱了皱眉头却又无计可施,就这样,一个和尚无奈地带着一个女人回了白云山。

洞明长老见法正带着一个女人回来,便问道:命你下山化缘,为何带来一位女菩萨?法正只好如实对师父说明原委,洞明长老微笑道:既然如此,女施主来了不可慢待,但我寺院佛规女施主也当明白。就请到寺外村庄暂住几日,待铸好铜钟,老衲自有道理。说罢便命法正将赵素月安排到山下一居士家中。

次日,洞明长老便派徒弟请来铸造工匠重新铸造铜钟。经过数日精心制模,然后升火化铜。铜水熔化后,洞明长老亲手将法正带回来的那枚铜板掷进铜水中。说也奇怪,那铜板落入铜水中后,立刻腾起一股耀眼的红光。洞明长老大喜,挥手道:浇铸!

大钟一次熔铸成功。

大钟悬挂在钟楼上,洞明长老亲自撞钟三下,咚咚咚响声浑厚、悠远、绵长,十里之外都听得见。

大铜钟铸造成功后,洞明长老命法正将赵素月接到寺中。长老对法正说:法正,现在你的佛缘已满,你妻子如此贤良,忠贞之心苍天可鉴。你还俗回乡夫妻团聚吧,日后必有善果。

法正跪在师父面前热泪盈眶:师父恩德无以报答,请受徒儿一拜!

临别时洞明长老又赠李文正夫妻文银五十两,以作安家之用。李文正与妻子赵素月回到故乡陕州后,将破败房屋重新修整,生活安定下来。

李文正本想与妻子安心地过男耕女织的日子,但赵素月却一定要李文正重新温习学业,将来再进京求取功名。李文正因前次科举受挫加上几年佛门清音洗涤,对功名利禄已视若浮云。赵素月却认为丈夫才气不凡,他日定会功成名就,不可埋没。在妻子苦苦劝导下,李文正也觉得不应辜负妻子的一片苦心,于是便又开始潜心读书。一晃,、三年过去了,又逢大比之年。赵素月为丈夫打点行囊,择吉日送他起身奔赴京城。这时jian臣严嵩已倒台,考场纪律整肃严明。大考后月余开榜,李文正独占鳌头名列榜首!

在金殿上,皇帝御笔钦点头名状元时,一位大臣出班奏道:万岁,查李文正本系还俗和尚,点和尚为头名状元从古至今尚无先例,望万岁斟酌嘉靖皇帝道:国家选拔人才当无论出身唯才是举,况且太祖当初亦曾入寺为僧,点和尚出身的李文正为状元有何不可?

众臣听了,齐称皇上不愧圣明天子,国运必然大兴。

因李文正是还俗和尚,世人便称其为和尚状元。后李文正出任知府、巡抚,为官清正,颇有政绩。


状元的睡前小故事:(32):

状元郎断案

  道光三十年,江苏太仓人陆增祥一举夺魁高中状元,被任命为福建龙岩知府。

  在陆增祥到任前的一个冬日,龙岩长汀县东山村锣鼓喧天,唢呐齐鸣,一户山民家中正在操办喜事。新郎宋茂恩迎娶南庄姑娘朱玥瑛,宋茂恩时近三旬才娶得一房妻室,因此虽家境清贫,但也办得风风光光,体体面面。

  宋茂恩的新房位于山麓北端,终年难见阳光,平常门可罗雀,但自从朱玥瑛上门后,村里的一些大姑娘小媳妇经常上门来找她唠嗑。一天上午,日上三竿,小媳妇慧姑闲来无事,又来找朱玥瑛,一到宋家却见大门紧闭,慧姑心中暗笑,两人新婚燕尔,缠绕到现在还不起床,想罢就只管敲起门来,但良久都无人应答。慧姑感到奇怪,舌舔手指捅穿窗户纸往里一看,床上帐内影影绰绰似有两人,当下感到不妙,急忙叫来别处另住的宋茂恩父母。几个人踹开门进入卧室,发现宋茂恩浑身发青,呼吸心跳皆无,而朱玥瑛却似乎睡得正香。两个老人顿时捶胸顿足号啕大哭,慧姑则使劲推搡着朱玥瑛。过了许久,朱玥瑛才醒过来,发现丈夫暴亡,惊得目瞪口呆。两个老人一把揪住朱玥瑛,哭道:你、你这个恶妇,竟然谋sha亲夫!走,我们见官去!

  长汀县令闻讯,迅速赶至现场,勘察半天未发现任何端倪。这时,地保悄悄对县令说道:大人,小人和村民都怀疑是朱玥瑛dusha亲夫!县令问:此话怎讲?地保道:朱玥瑛是宋家用一头肥猪换过来的,当时她死活不肯出嫁,还扬言要是被逼嫁来,就sha了宋茂恩。你说好端端的,屋子里也没人进来过,还有谁能下手呢?地保话音一落,村民们纷纷附和,尤其是宋茂恩父母,更是直指朱玥瑛就是凶手。

  县令随后审讯朱玥瑛,朱玥瑛对此竟然供认不讳,愿意受死。案子就这样轻而易举地结了,只待朝廷复奏批下,秋后问斩。

  不久,陆增祥到龙岩任职,一日翻阅案卷,发现了这起谋sha亲夫案。令他奇怪的是,罪犯在口供单的十字押下面,画了三个圈。他深感蹊跷,百思不解。最后,陆增祥决定亲自过堂复审此案。这时,师爷凑过来耳语道:前任知府已将此案申报刑部,大人还是不必干预此事!陆增祥道:人命关天,岂可不问?师爷道:大人,前任知府已晋升抚台,您若坚持复审,必会得罪抚台,还是不审为好啊!陆增祥正色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坚持要复审此案。师爷心里暗道这个状元公真是个书蠹虫,偏要顶着石臼做戏,无奈只得传令复审。

  不日,长汀县令带着朱玥瑛前来受审。

  堂上只见朱玥瑛泪水涟涟,似有万般委屈。审讯中,陆增祥问她可有冤屈?闻言,朱玥瑛的心猛然一颤,自从案发后,只有指责她行凶的,从来没有人问她是否有冤屈。她斗胆望了一眼陆增祥,觉得这个知府老爷浑然正气,立即失控,连连哭喊有冤。

  朱玥瑛的一番哭诉,让陆增祥了解到朱玥瑛虽然婚前不情愿嫁给宋茂恩,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婚后小两口夫唱妇随,倒也恩爱,宋茂恩暴亡那晚,朱玥瑛一直昏睡不醒,实不知夜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但大家一口咬定房里只有他们夫妻二人,而且门窗紧闭,没有第三人进入,必定是她dusha亲夫,她有口难辩,感到即使活着,一辈子做个寡妇,也没有什么意义,不如认罪一死了之。至于为什么要在十字押下画了三个圈,那是因为面对夫家、乡邻和地保三张嘴,她有冤难伸,心中不服,故而画了三个圈。

  退堂后,陆增祥先是传讯了南庄的地保及朱家乡邻,众人皆称朱玥瑛出嫁前一向老实规矩,既无相好,又无对头,宋茂恩暴亡,朱玥瑛认了罪,大家虽有所怀疑,但也不敢乱说。然后陆增祥又传问了验尸的仵作,仵作回禀称宋茂恩既非食物中du,也非du针du剂致命,尸体浑身发青,肺部中du最深,怀疑闻到了一种他也说不清道不明的du气。陆增祥听后不语,来回踱步,低头作沉思状,突然停下来问道:宋茂恩的新房是否在阴山背后?仵作点头答是。

  陆增祥一听眉头顿然一松,立即带着仵作等人赶赴东山村。新房是个石头房、泥涂墙,阴暗潮湿。走进房内,只见床紧靠着石墙,床底下有一只夜壶侧翻着,好似被人碰翻了一般。他命仵作用银针刺验夜壶周围的泥地。仵作莫名其妙,心道不验夜壶里的尿,反倒验夜壶外的地皮,弄啥名堂,但结果令他对陆增祥叹服不已,只见银针刺地后立即变色,显然土中有du。


状元的睡前小故事:(33):

独眼状元郎(外两篇)

独眼状元郎

清朝乾隆年间,曾出过一位独眼状元,名叫刘丰。按说五官不整的人,别说是当官,就是娶媳妇都会成问题,可为什么刘丰偏偏这么幸运?这话还要从头说起。

刘丰是江北芦苇村的人,从小酷爱读书,学识丰富。一天,他进城买书,乘摆渡回来,当船行至江心时,船家老汉手握木桨打量着他,慢悠悠的说道:看你是个读书人,想必腹内一定有才,我这有个上联,至今没有满意的下联,你若能对得出,这趟船费我给你免了,你看如何?刘丰一想,撑船老汉的对联,想必不难,对对无妨,就爽快地点点头。于是,老汉说道:南流水,北流水,南北流水流南北;刘丰听罢一愣,原来摆渡老汉出的上联并不简单。他四下打量,一低头,发现手里提的几本书,立即说道,有了:春读书,秋读书,春秋读书读春秋。

老汉听罢竖起大拇指:果然对得好!两人聊了一会儿,老汉见刘丰谈吐不凡,就说:看来小老弟是有才之人,何不去参加科举考试?也以此改变命运?刘丰一听苦笑着摇摇头,说:唉!就我这条件,哪敢有那非分之想啊!

老汉知道刘丰在顾虑自己是独眼,就说:当朝宰相刘墉是个罗锅,但人家是宰相了,小老弟没试过,怎么......

儿孙自有儿孙福

明朝宣德年间,江西省永丰县有个秀才名叫罗善平,因家境贫寒以及科场失意,只得远离家乡亲人到外地当私塾先生。罗秀才家有妻子和一个儿子。妻子是当地有名的大家闺秀,知书识理,十分贤慧。儿子叫罗伦,还很幼校由于山川阻隔,路途遥远,罗秀才平时很少回家探亲,家里一切事务,全由妻子料理。

有一年岁末,罗善平满怀喜悦的心情从外地回家过年。一天,他觉得儿子罗伦已经七岁了,个子也长高了,就想让他先学习对句子,开窃开窍头脑,再送他入村里的私塾读书,然后继续深造,将来求取功名,好光宗耀祖。因罗伦平日总是帮忙家务,从没学过对对子的的方法,结果对出来的句子不是离题万里,就是令人啼笑皆非。罗善平顿时感到心灰意冷,既怨恨自己与科举成名毫无缘份,又错误地责怪儿子是头脑不开窍的低能儿,眼见日后前途无望,经过再三思虑,终于抛妻别子,出家当和尚去了。

罗善平的离家出走,给这个原本就十分贫穷的家庭带来很大的打击。起初,妻子十分悲伤,成天以泪洗面,后来渐渐地想开了,就坚强起来,毅然挑起家庭重担。她除日夜辛勤地纺纱织布外,还千方百计教导儿子,开发他的智力。罗伦年纪虽小,却非常争气,每天上山砍柴放牛时,身边总带着书本,认真刻苦学习。长大后,由于得到名师的教诲与指点,进步很快。先在省试中考上举人,后来又往京都参加会试、殿试,终于高中状元,官拜翰林修撰之职,其时罗伦已经三十六岁。 有一次,罗状元衣锦还乡拜祖并为母亲做生日。消息传开,离家二十八载的罗善平喜出望外,迅速返家探访。其时,看门的人不认识他,便入内通报说:有一个和尚来化缘。罗伦的母亲便慷慨地吩咐拿一千钱捐给他。谁知那和尚一直摇手,口中念道:善哉,善哉,阿弥陀佛!看门人再进去禀报,罗伦母亲以为那和尚嫌少,又吩咐再加一斗米给他。那和尚仍然不肯接受,但求亲眼看看新科状元的模样。正当看门的人左右为难之时,恰好罗状元身穿官服从大厅里走出来,和尚便抓紧时机把他认真地端详了一番。接着,和尚又提出要求:有话想和罗太夫人当面说。看门的人认为男女授受不亲,这和尚也太不知理了,竟有如此非份之想,不予理睬。和尚无法,最后只得请求取文房四宝来让他留言。看门的人很不情愿地只拿出笔墨砚给他。和尚并不与其计较,随即磨好墨提笔在墙壁上端端正正地题了一首诗:一别家乡二八秋,

千钱斗米我不收。......

三女婿拜寿

很早以前,一个暴发户当家的要过六十大寿,三个女儿三个女婿都来贺寿。大女婿是举人和大女儿坐轿而来,二女婿是武秀才和二女儿骑马而来,三女婿是种地的,他借了头毛驴让三女儿骑上他牵着最后才来。

这暴发户岳父有点嫌贫爱富很看不上三女婿,一进门就横挑鼻子竖挑眼,让三女婿有点架不住。拜了寿,入了席,酒过三循,上来一只烤全鹅,色香诱人。这时,岳父说:今天,三位门婿前来贺寿,让老夫十分高兴,没什么好招待的,老夫特意请五省名厨做了一只烤全鹅,让贤婿们尝个鲜。不过老夫有个要求,过去是行酒令,今天是吃鹅令,老夫出题,你们对答,答对不上不能吃鹅。要以四字开头:天地案榻,作诗、顺口溜都可以。说完,岳父就眨眨眼,朝三女婿瞅两瞅,心想:这回让你满头高梁壳的家伙出丑吧!

大女婿答道:天出彩云凤凰飞

地暖草绿羊儿肥

案有笔墨写文章

榻坐佳人盼郎归

岳父、二女婿齐声道好,三女婿默然。

二女婿答道:天边飞来斑鸠

地里耕田牦牛

案上放的春秋

榻前站着丫头

岳父、大女婿点头称妙,三女婿默然。

三女婿答道:天上飞的是枪弹

地上跑的是老虎

案上搁的木炭火

榻上睡的是爷们

岳父、大女婿、二女婿互相看看还没言语。三女婿就说:岳父大人,我说的比他俩厉害,你想,天上飞的是枪弹,能打凤凰和斑鸠;地上跑的是老虎,能吃羊儿和牦牛;案上搁的木炭火,能烧文章和春秋;榻上睡的是爷们,娶了佳人娶丫头。说罢,三女婿没等其他三人明白,就撕了条鹅腿狠狠咬了两口


状元的睡前小故事:(34):

状元唱戏

  明朝时期,浙江一个戏班子里有一位小生,在一次演出时,表演真切动情,得到一位中年男子的赞赏。

  中年男子悄悄将那位小生请到自己家里,酒菜款待,并询问起表演的秘诀,那小生话未出口,就痛哭流泪,慢慢道出自己的悲惨遭遇

  小生说,自己原本是一位读书人,去年上省城参加乡试,落榜还乡,却遭到亲友离弃,无奈之下,以唱戏求生。听了小生的诉说,中年男子像记起了什么,忙问他姓甚名谁,家住哪里。

  小生答道:我姓钱名绍基,是浙江绍兴人氏。没等他说完,中年男子的脸色就变了,惊问:什么?你就是浙江绍兴的钱绍基?

  小生点了点头,然后反问中年男子:莫非先生听说过我的名字?

  中年男子身子一颤,慌忙答道:啊,不,不,我没听说过,只是随便问问而已。

  随后,中年男子又问小生今后有何打算,还想不想参加下次的乡试,小生说:我还没到黄河啊,心怎么死得了?我做梦都想参加乡试,可我现在连生存都成了问题,哪有钱去准备乡试的事?

  中年男子说:只要你有信心,我可以给你资助,我相信凭你的才学,下次一定会高中的。说罢,他叫家人拿出五百两银子送给小生。

  小生坚辞不受:古人说,无功不受禄,我和先生素昧平生,怎能要先生的银子?听他这么说,中年男子心里暗自高兴,这才是读书人的禀性啊!

  中年男子沉思了一会儿,对小生说:既然这样,那就算我借给你的好了,等你发达了再还给我就是。见他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小生也不好再推辞了,他拿起纸笔,要给中年男子写借据。

  中年男子忙笑着制止了:我相信你的学识,更相信你的人品,如果你是一个诚实守信之人,不要借据一样会还我钱的,反过来,我就是拿着你的借据又有何用?

  小生想想觉得有理,就收了纸笔,双膝跪地,流着泪说:得遇恩人,是我之大幸,但不知何日才能再次和恩人相见?

  中年男子急忙上前扶起小生,安慰他说:这个你无须担心,有缘自会再相见。

  得了中年男子的资助,小生回家后闭门苦读,待到下一年秋试之时,一举夺得了浙江乡试第一名,接着,又在会试上得了第一名,在殿试时,皇帝见了他那石破天惊、文采飞扬的试卷,赞不绝口,又钦点为状元,还招为东床驸马。

  就在钱绍基春风得意之时,有一个人却倒了大霉,连性命都丢了,这个人就是翰林学士、浙江乡试主考官周斗垣。

  这次乡试,周斗垣本来是被派往四川担任主考官的,可他私自与人调换,继续到浙江担任主考宫,这可是违抗圣命的事,果然事后有人告他欺君之罪,皇上听后,龙颜大怒,当即下令,将周斗垣推出午门斩首。

  钱绍基听到这个噩耗,有如五雷轰顶,他知道,他这次能从众多的考生中脱颖而出,能有今天的荣华富贵,全得益于周斗垣的慧眼识珠,因此,他将周斗垣视作自己的恩师,如今恩师人头落地,他哪有心思去享受荣华富贵?不过细细想来,钱绍基又觉得很奇怪:周斗垣应该是个公道正派之人,在这次乡试中,自己连周斗垣的面都没见过,却能得中第一名,这足以说明他的为人,可他为什么要冒着sha头的危险,和别人调换主考之地呢?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钱绍基暗暗展开了调查,他是新科状元,又是驸马,调查起来并非是什么难事,他很快查清了周斗垣调换主考之地的原因:周斗垣这次冒着sha头之罪和人调换主考之地,是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为国家选拔栋梁之材,而这栋梁之材不是别人,就是他钱绍基!

  事情是这样的;上次秋试,周斗垣被派往浙江担任主考官,在审阅试卷时,他发现一名考生文墨超群,才华出众,有意录为第一名,可再_想,卷子还未阅完,再说浙江自古就是出人才的地方,如果后面还有才华更出众者,岂不是屈了人才?于是,他就将那份试卷放在一边,另外保存,可等他阅完全部试卷后,竟将最先看的那份试卷给忘了,就这样,那位才华出众者便成了落榜者,直到第二年回乡省亲时,他和那位落榜者不期而遇,这才记起了这件事,可为时已晚,那位落榜者已成了一个戏班里的小生!

  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周斗垣拿出五百两银子,资助那小生,鼓励他准备参加下一年的乡试。到了下一年秋试之时,周斗垣又力争到浙江担任主考官,没想到圣旨下来后,他被派往了四川,他一时没了主意,幸好派往浙江的主考官是周斗垣的好友,他将这一情况告诉了好友,并要求和他调换主考之地。好友也很爱惜人才,同意和他调换,但担心这样做,会招来sha身之祸,劝他谨慎从事。周斗垣说,他已向上面作了请示,一切后果由他承担,只要能为国家选拔栋梁之材,就是sha了头他也不后悔。

  弄清事情的真相后,钱绍基恍然大悟,周斗垣原来就是给他资助的那位中年男子!想起周斗垣的大义之举,钱绍基再也坐不住了,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无论如何要帮恩人洗脱罪名,还他以清白。

  钱绍基将周斗垣私自调换主考之地的原因写成了奏章,他要当面呈给皇上,就在这时,公主知道了这事,说:父皇眼下正恼着这事,这次要不是母后出面,你这个新科状元也会被废掉,还是等待时机,另想办法为妙。

  钱绍基觉得公主的话有道理,但他一刻也不愿等下去,公主见他整天坐卧不安、痛苦不堪,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一天,公主将钱绍基带到后花园看戏,看完戏后,见他仍是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公主就逗他说:亏你还是一个状元郎呢,怎么这点事儿就难住了你?

  听公主这么说,钱绍基就缠着公主讨招儿,公主说:下月十五是父皇的寿辰,我正不知拿什么孝敬父皇呢,刚才看戏时我想到,父皇不是爱看戏吗?要是驸马能亲自上台,为父皇唱一出戏,父皇不知会怎样高兴呢!

  钱绍基摇着头说:这个不成,恩公含冤受屈,冤魂未散,我哪有心思上台演戏啊?

  公主说:你怎么就不开窍呢?你要是把你和周斗垣的事儿写成一出戏,然后上台演给父皇和母后看,只要你演得好,父皇看得高兴了,这事不就成了?

  一语点醒梦中人,钱绍基好不高兴,他真的坐下来开始写戏了。没几天的工夫,他就将自己和周斗垣的故事精心写成了一出《周公选才》的戏,戏写出来后,他就抓紧排练,等到皇上过生日那天,他又请公主出面,请来了皇上和皇后。

  御花园里,好戏正式开锣了,台下的观众只有皇上、皇后和公主三个人。钱绍基本来就有演戏的天赋,加上这次演得特别授入,皇上和皇后很快就被他的戏给迷住了,跟着他一起喜怒哀乐。待到戏演完了,皇上和皇后还沉浸在戏中,他们对周公不顾自己的生死、为国选才的大义之举赞不绝口,皇上问公主:不知这个周公出自哪朝。

  公主调皮地问:若是出在我朝呢?

  皇上说:若是出在我朝嘛,朕先恕他欺君之罪,再奖赏他。

  皇上话音一落,一身戏装的驸马就跪在了他的面前,说了声谢主龙恩,皇上不明白驸马为何跪拜,公主忙告诉皇上,刚才驸马戏里的周公,就是他的恩师周斗垣。

  皇上何等聪明,他马上明白了驸马唱戏的用心,也知道自己错sha了忠良,顿时追悔莫及,只好按照自己刚才所说,下旨为周斗垣平了反,追封他为文曲公,还赐给他一颗金头,并让钱绍基将周斗垣的棺木护送到家乡安葬。

  钱绍基将周斗垣的遗骨送到家乡张园后,再次登台,演了这出他自己写的《周公选才》,他要让恩师的家乡人民,永远记住这位忠义之士。

  这出戏很让当地人感动,因为这出戏,当地人记住了周斗垣,每年清明时节,人们都会上山给他祭坟。尽管人们知道他的坟里有一颗金头,但从没有人打过主意,坟墓至今保存完好。


状元的睡前小故事:(35):

宋万大闹状元府

  读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梁山寨早期有个头领叫宋万。宋万是怎样上的梁山?有这样一个说法。

  宋万是东平北金山人,靠打鱼为生,练了一身好武艺,好打抱不平,他二十岁那年,为广交天下好汉,不打鱼啦,改为贩卖鱼。

  有一回,宋万带到东平城里四条鲜鲤鱼,每条三斤多重,还有一只三四斤的老鳖。他挑着鱼走到状元府门前,走出来一个管家。

  他问宋万:这老鳖要多少钱?

  宋万说:一吊钱!混蛋,恁贵呀!

  宋万有点生气:如意买卖,愿买愿卖,不要出口伤人。

  管家把眼一瞪:状元爷要喝老鳖汤,给你二百钱!丢下钱,提起要走。

  宋万上前抓住管家:不行,你得添钱!管家不但不添钱,反而大喊:来人!随手把那四条鱼也拿去啦,提起来进了状元府。宋万随后去赶,不料被众家丁围上了。宋万那里肯依,气上心来,一脚把管家踢倒,猛虎斗不过狼群,被家丁抓住,捆上。正在这危机之时,只见一人手持扁担,打进状元府来,家丁一时措手不及,来人给宋万解开了绳索,拉着就往外跑。状元府的家丁一齐撵出来。宋万和那人边打边跑,一口气跑了五六里,采才停了下来。

  你知道使扁担的这人是谁?他不是别人,正是杜迁。这杜迁家住东平城西杜家窑窝村。杜迁卖菜为生,和宋万十分要好。他今天进城卖菜,见宋万挨打,救了他。二人商量,咱闹了状元府,官兵必来抓人,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宋万说:我跟水泊梁山湖里的渔民很熟,先到梁山泊躲几天再说。

  二人到了王固店,找到了一家渔船,说明来意。船上的人一听很高兴,您俩不认识我们,我们可认识您俩,我们早想跟二位兄长上梁山聚义。

  宋万、杜迁一听心想:一不做、二不休。

  好!咱们上梁山聚义!宋万、杜迁成了梁山早期农民起义军的头领。


状元的睡前小故事:(36):

神奇的状元

贞观元年,这一年田老万和老伴桂英老两口子都快五十岁了,一直也没有生个孩子,这让老两口子愁得是不得了,这可是大事,没有个孩子,将来谁给我们两口子养老送终?

求求您了,老天爷;求求您了,送子观音菩萨。哪怕让我们生个肉蛋也行!他们每天都这么虔诚的祭拜着,祈求着。

没想到神仙还真是显灵了,老伴桂英怀孕了。天大的喜事,我们老田家有后了,没有比这更让人高兴地的事了,他们是给各路神仙烧了三天高香, 感谢了三天,同时也庆祝了三天。

时间飞逝,日月如梭,眼看着算计着就到临产期了,可是桂英一点反应也没有,这让老两口子感到十分的纳闷,都这么大岁数了,还怀孕,这事也难以启齿,他们就这么瞒着。又过了有大半年的功夫,总算就要临产了,老两口沉浸在欢乐之中。

但等接生婆给他们接生下来的时候,他们却傻了眼了,除了有嘴有眼以外,分明就是一块肉蛋。

这是怎么搞的?难道我们向上天祈求过肉蛋儿,他们就真的送给我们个肉蛋?肉蛋就肉蛋吧,唉!这都是命。老两口这么想着。

爹,娘,你们就收下我吧,我会给你们带来好运的。肉蛋儿开始说话了。

老两口惊奇了,哪有刚来到人间就会说话的?莫非你是?

爹,娘,你们想多了,我就是你们的儿子,是上天送给你们二老的儿子。肉蛋儿肯定的说道。

这事慢慢的就这么过去了,老两口精心照顾着这么个肉蛋儿。也太辛苦了,光洗尿布就得用好多水,附近又没有,得到远处的山脚下去挑,很费力的,况且田老万年龄大了,腿脚不是太方便。

爹,您不用去挑水了,你用镢刨下三尺去,在咱家的院子里那块石头下就有个泉眼。肉蛋儿说道。

有这等好事?田老万照着儿子的话做,果然在三尺地下有个泉眼,水就这样哗哗的流了出来,这下可省大劲了。

没想到这消息不胫而走,村里的赵财主知道了,他跑来看了后就把田老汉两口子和他的肉蛋儿赶走了,他欺负田老万两口子年龄大, 还有个不成器的肉蛋儿子,认为他们家没有戏了。天下之大,莫非王土?村里的一切都是我的。就这样他把田老万的草房和这可口井都霸占了,送给了田老万家一口破敞篷, 算是能让他们遮风挡雨了。

赵财主霸占这口井他可不是为了给乡亲们提供方便,他是要收费的,你想从我这里打水,你得给我交钱,没有钱你就到外边挑去吧。

哪有这等事情?田有万咽不下这口气去,老两口在破敞棚里唉声叹气的。

爹,娘 ,你们二老放心,过不了三天,我们还会搬回去。肉蛋儿这样安慰着父母。

就这样当天晚上就雷声大作,一个个响雷就在田老万的老宅子上空炸开了,吓得赵财主老两口子钻在被窝里大半宿就没敢露头。

第二天,风停了,雨住了,赵财主的老伴说啥也要搬回去,这房子我们住不了,压不住。她对赵财主说。

扯蛋,他一个穷棒子都住得了,难道我赵财主还住不得?打雷下雨还不是正常现象?就这样在赵财主的一再坚持下,他们没有搬回去。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不半夜里又风雨交加,雷声大作了,这次老天爷可不再和他玩虚的了,咔嚓一声一个炸雷下去,赵财主可就趴下了,脑中枢不听使唤了,瘫痪在床上了。

这次赵老财的老伴再也不敢在此居住了,找人把赵财主抬回去了。就这样田老万和老伴带着肉蛋儿又回到了他们自己的家里,井水自然是和乡亲们同享了。

话说赵财主的儿子赵强,三十多岁的年纪,老子英雄儿好汉,平时也是个武愣青,在村里没敢惹他的,他心想,这一切都是田老万家那个肉蛋儿惹的祸,他们家要是不生这个肉蛋儿啥事也没有。冤有头债有主,我非把他这个肉蛋儿给结果了不可。

就这样没过几天,就在一天上午他就带着村里的一帮地痞流氓闯进了田老万的家,不容分说,抓起肉蛋儿来就往外走。田老万老两口子哪能拦住他们呢?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肉蛋儿被他们给抢走了。

完了,这回我们的肉蛋儿可是凶多吉少了。待他们老两口子缓过神来,追出大门口的时候,已早就没了踪影。

话说赵强抓着肉蛋儿一路来到了村头的空地上,他们要在这里把肉蛋儿给做了,只见赵强把肉蛋儿丢在地上,你这个妖怪,害人精,我让你再害人,再害人!说完,他照着肉蛋儿就砍去,其他的痞子们也纷纷效仿,看来今天他们不把肉蛋儿砍死他们是不罢休了,好残忍呀!

也不知是怎么搞的?赵强他们的刀就像是砍在了石头上,借着贯劲都弹了回去,都弹到他们自己身上去了,他们不但把自己的衣服割烂了,还一个个弄得血淋淋的,忽然间他们穿在身上的衣服也不知道弄到哪里去了,一个个赤身裸体的躺在那里哎吆。

也算是借力打力,赵强他们把肉蛋儿砍了以后,只是伤着了外表,就是把那层很厚的肉蛋皮给砍开了,就这样肉蛋儿借势出来了,也不知他从哪里弄得衣服,浑身穿得干干净净的。

谢谢了,多亏你们帮忙,我改天再去登门感谢。肉蛋儿对他们莞尔一笑。

啊,别谢了爷爷,你就饶命吧。我们再也不敢了。这帮混蛋们在哀求着。肉蛋儿才不再理他们呢,他一路快跑着向田老万家里跑去,他怕二老着急。

再说田老万老两口子没有找到肉蛋儿,以为这下完了,就这样两口子瘫坐在门口起不来了。忽然他们就像做梦一样,看着一个英俊少年向他们家里跑来,他们几次使劲的揉了揉眼,哎,这是谁家的孩子呢?他们正纳闷着呢。

爹,娘,我是你们的肉蛋儿。少年说话了。

啊?孩子你这是?田老万两口子弄不明白了。

是刚才的那帮混蛋们把我的外套给砍开了,我这才有机会出来了,其实我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呢。肉蛋儿说道。喜极而泣,悲喜交加,田老万老两口这回恣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肉蛋儿进京参加了考试,这回他一举中的,考取了状元,从此田老万和他老伴的命运可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了,你看这回他们确实可以真真正正快快乐乐的过一个幸福的晚年了。


状元的睡前小故事:(37):

乾隆状元秦大士就是秦桧后代

  夫子庙长乐桥头有一座300年的老宅,它的主人就是南京历史上最著名的状元之一秦大士。几百年来,这个秦大士是否是秦桧的后代一直是南京坊间谈论和地方志专家研究的热点话题。而近日在江宁秦桧家族祖坟区内发现的秦大士墓碑,则让这个300年的文史疑案有了结果尽管他本人讳莫如深,尽管野史记载他是秦桧大哥秦梓的后代,但考古事实证明秦大士就是秦桧的后代。

  秦大士本人讳莫如深

  史料记载,秦大士自幼聪明好学,10岁便能写诗作文。23岁时在江南贡院考中举人。乾隆十七年(1752)38岁时进京赶考大魁天下,成为清朝开国以来的第43位状元。官至侍读学士,诗、书、画人称三绝,为名重一时的硕儒,被乾隆皇帝任命为诸皇子的老师。当时社会上就传闻秦大士为秦桧的后代,这个消息不久传到乾隆皇帝的耳中,一日君臣闲坐,乾隆爷问他:你果真是秦桧的后代吗?秦大士回答: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个回答一来似乎在为秦桧辩解,他当时的所作所为都是奉宋高宗之命。二来则是暗示自己和秦桧是不一样的。可见其人对秦桧后裔传闻讳莫如深。

  野史记载是秦桧哥哥后代

  秦大士本人讳莫如深,更加激起了乾隆皇帝的好奇。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乾隆派人追查的结果是,秦大士是秦桧大哥秦梓的后代。秦梓和弟弟秦桧不同,是当时著名的主战派。南宋建立后,秦梓力主抗金北伐,作了名噪一时的《北伐之辞》奏本。当岳飞在安徽广德与金兵激战时,时任湖州知府的秦梓立即sha猪宰羊,亲到前线慰劳。秦桧死后,秦梓拒绝为秦桧撰写神道碑碑文。最终他因秦桧屈膝求和的耻辱而弃官隐居溧阳报恩寺。

  秦大士墓碑揭开历史真相

  江宁区博物馆馆长周维林对野史记载非常怀疑。如果秦大士真是秦梓的后代,他有必要在乾隆皇帝面前遮遮掩掩吗?此外秦大士曾在西湖岳飞墓前题诗一首曰;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如果真是秦梓的后代,他有必要愧姓秦吗?

  不久前在文物普查中发现的秦大士墓碑证实了周维林的怀疑。记者在博物馆库房中看到,这块碑长110厘米、宽72厘米。中间刻着一组竖排楷书大字:额题皇清;左列诰授/通议大夫/翰林院侍读学士/壬甲科状元及第,右列晋封/荣禄大夫/兵部侍郎/陕西巡抚,下为秦大士公墓。旁边落款可知,碑是由秦大士的三个儿子:陕西巡抚秦承恩、国子监司业秦承业和太学生秦承家共立的。周维林介绍,墓碑是在洪幕山林场发现的,当地人介绍,墓在文革期间林场平坟时给毁了,只留下了这块碑。洪幕山正在秦桧家族墓葬区范围之内。因此秦大士的祖先不言自明。

  周维林的观点得到了市博考古部副主任王志高的支持。2005年王志高主持的考古发现,江宁建中村南宋大墓是迄今为止最有可能的秦桧和王氏夫妇合葬墓。他向记者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考古人员在以铜井镇牧龙村为中心,北到清修、西至建中、南及洪幕,方圆二三十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发现了包括秦桧、秦桧儿子、秦桧孙子、孙女在内的多座秦桧家族墓葬,从而证明这个区域就是秦桧家族聚族而葬的墓葬区。秦大士葬在这个区域表明他也是秦桧后代。

  秦梓和秦桧是亲兄弟,秦梓后代会不会也葬在这片区域内呢?这不太可能。周维林说,史料记载,秦梓在溧阳隐居5年,于南宋绍兴十六年(1146年)逝世,葬于溧阳城南屏风山,后代皆葬在那里。如果秦大士是秦梓后代就不会葬在洪幕山。

  记者了解到,目前文物工作者正在对墓碑上的其他文字,以及洪幕山当地秦氏家族墓进行调查,以期得到更多秦大士身世的线索。本文来源于小精灵儿童网站


状元的睡前小故事:(38):

状元效应

  二姨买了新房后,原来的老房子就空了。她想把老房租出去,多少赚点钱。可老房子在郊外,位置较偏,虽然附近有所重点高中,每年租房冲刺高考的学生也不在少数,但由于二姨的老房离学校尚有较远一段距离,而且出路也不好,所以租房广告打出去老长时间,却鲜有人问津。偶尔有人来,一看那房子的位置,便打起了退堂鼓,更别提租金了。
  看来房子是租不出去了。空着也是空着,不住人房子反而会朽坏,所以二姨干脆决定做好事,打出广告让品学兼优的考生免费入住,冲刺高考这下自然有人来,特别是那些贫困而又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做最后冲刺的农家子弟,不断来打听。二姨经过认真物色,选了一个成绩不错的山区男孩入住,冲刺高考。
  那孩子也够争气的,来年高考,竟然上了重本。二姨很高兴,就像自己的孩子考上了好大学似的,逢人就夸,遇人就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高考揭晓没多久,就不断有人找来,或者给二姨打电话,要求租那房子,租金好商量。
  我问二姨怎么现在那房子就好租了呢?二姨说:我也没想到,估计大家听说住我那房子的学生考上了重点大学吧嗯,看来还有这个效果,二姨真是好心有好报。
  受此启发,有人给二姨出了个主意,租房广告上打上住此房的学生考上了重本。果然,来租房的人络绎不绝。
  到新学期开学时,我向二姨打听租房的事,她说早租出去了,房租是周围最高的。我听了很惊讶,那么偏僻的地方,竟然租出最高价,太不可思议了。我笑道:是那个学生考上重本的广告起了作用吧?二姨摇摇头道:不是,光那个广告还达不到那个效果。见我不解,二姨拿出租房广告单,上面一行大字立时吸引了我的眼球:此房风水非凡,住过高考状元。
  我惊讶地道:这也太离谱了吧,怎么可以这么吹牛!二姨道:不是吹牛,这是有人给我策划的,实事求是,因为考上重本的那个孩子的一个同学是今年全市的理科状元,他来我那房子里住过几晚上


状元的睡前小故事:(39):

错字丢状元

宋朝时,有个举子叫林思贤,在科举考试中诗赋文釆斐然,策论更是见解非凡,考官将其推荐为第一名,请皇帝钦定其功名。

皇帝读了林思贤的试卷,非常满意,又见他金殿对策思维敏捷,观点新颖,准备点他为状元。就决定试试林思贤的修养,就说:其他俱佳,但白璧微瑕,林爱卿答卷上有一个错字。

林思贤信心满满:我专心致志完卷,决无一个错字。

皇帝马上指出:你写的员字,上面该是口旁,却写成厶字。岂不错了。

圣上,口厶是相通的,例如兰亭集序里的或字,王羲之就把口作厶。林思贤又引各种古帖印证自己的说法。

林爱卿,如果口厶相通,和字与私字如何区别?

这,这,这……林思贤沉吟半晌,无法作答。

如果口厶通用,兄字能否写成允字?

林思贤只好回答:当然不能。

去和吉可以通用吗?句和勾是不是同一个字。

林思贤汗出如涌,急忙下跪:是我错了。

结果林思贤不仅没点为状元,连进士也没当上。他不好意思白手返乡,就流落京城,准备三年后东山再起。

京城米贵,他靠卖字画为生,惨淡经营,日子非常难熬。不觉一年多过去,那天正守摊子,来了个老者,看了半晌,问他:先生有才如此,如何科场失利呀?

林思贤把求功名的经过讲了,老者摇摇头:皇上甚是不明,国家求贤,要经世济民雄才,岂能因一错字就错失大贤。

林思贤急忙自责:圣上英明,只怪我,字句尚且不通,焉能称贤。

老者宽慰他:王公大臣,字句失误者多矣。唐朝李林甫,写帖贺人生子,将弄璋写成弄獐,时人戏称其为弄獐宰相,先生不必自责过深。先生打算将来怎么办?

我准备来科再考,不登科誓不返乡。

老者笑道:我看你再考也难如愿。

烦老先生指教。

皇上对你印象不好,既已罢你功名,你将难以及第。孟浩然在唐明皇面前吟诗: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惹恼唐皇,布衣终身。

皇上宽弘海量,只要我认真改过,会给我一条出路的。

老者摇摇手:皇上圣明,你也难展雄才。我想你成天卖诗鬻画,与升合小民无异,时间一久,必然荒废诗书,文字粗疏,还会科场失利。

林思贤一想也是道理,不觉泄气三分:老先生也见教得对。我的的确确为忙房钱饭钱久别诗书了。

此路艰难,先生不如不要这绳头功名,随我经商,以你的机巧,不出三载,必然腰缠万贯。

林思贤经过三思,概然作答:谢谢老先生美意。我既读圣贤书,当为国为民,经世济民。功名难成,矢志不改。

老者赞扬道:三军可夺帅,而匹夫不可夺志。小老儿佩服先生的志气。说罢离去。

过了段时间,那老者又来找林思贤:小老儿家在四川,想捎信回成都,麻烦你帮我跑一趟。

老先生,我去一趟四川,来回至少两月时间,岂不更误功课?恕难从命。

我知道你耽误不得,返回后酬谢你一年生活之资,供你用度,专心温习一年诗书后上科场,如何?

林思贤一想用两月换十二月时间,不觉大喜:如此,感谢老先生雪中送炭。

次日出发,跋山涉水,说不尽沿途艰难,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时月余,总算到达成都。照信封上地址找去,原来是知府衙门。

成都知府已空缺好多天了,上司通知新知府将到任,却杳无音信。

林思贤的信传进来,吏员打开一看,原来是皇帝任命林思贤为成都知府的圣旨。急忙迎出来接林思贤就职。

原来皇帝虽去了林思贤的功名,却暗地里派人了解其行踪,看他一年内靠卖字画求生,不坏名节,又令大臣扮老者与之交谈,觉得林思贤不怨天尤人,不改为国为民初衷,能自省不足,成熟多了,就直接任命他当了成都知府。


状元的睡前小故事:(40):

丢了姓名的状元

  堂堂三甲举子竟无名姓!难怪暴戾的朱皇帝要勃然大怒。
  洪武四年的一天早上,京城一家低档客栈里,几个等待发榜的举子正在大发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壮志,两个锦衣卫忽然冲进门来,不由分说捉住一个自称寒门书生的年轻人,连推带拉去了皇宫。
  俗话说,文能治国,武能安邦。朱元璋以武力夺取天下,但治理国家,他知道还要靠这些熟读四书五经的书生。于是国家政权刚刚稳定,朱元璋就下诏恢复科举制度,明令非科举者勿得与官。
  科考结束后,本地的举子们都已四散回乡,只剩下一些外地人滞留京城等待榜文。这些人在京城大多无亲无友,要么就是相聚喝酒谈天,指点江山;要么就是出入花街柳巷,打发无聊时光。只有个别家境贫寒的考生担心盘缠用完,就在附近的小店铺里做起了杂工。许多店铺也乐于雇这些学子,期盼他们哪个将来能够出将入相,也是店铺炫耀的资本。
  寒门书生便是这些留京举子中的一位。
  按照惯例,科举考试三甲考生的卷宗要呈皇帝御览,由皇帝钦点状元、榜眼和探花人选后再发榜公布。当时为防作弊,试卷上考生的名字都是密封的。主管科举考试的礼部尚书,亲手在皇帝面前打开三甲考生的试卷后,发现其中一名考生的考卷上没有名姓,只填有寒门书生四字。
  不仅考试院的那些大员们奇怪,就连皇帝老儿也困惑了,决定亲自见见这个举子。虽然没有姓名,但皇帝开了口,要找一个考生,自非难事。
  锦衣卫把寒门书生带进了大殿,朱元璋一看这年轻人,虽然衣着寒酸,倒是眉清目秀,便温和地问道:科举考试这等大事,怎么不写名姓?
  禀报万岁,不是小人不写名字,实乃小人无名无姓,无法填写。书生慌忙辩解。
  大胆,万岁问话,还不老实,当心治你欺君之罪!不待皇帝发话,一大臣就厉声呵斥。
  小人不敢,实乃因家里贫穷,没有姓名,还望万岁爷明察。
  朱元璋差点笑出声来,穷可以没有财产,不会没有姓名啊。想俺朱重八小时候给人家放牛,人家都说俺穷得只剩一个朱重八的名字了。都是娘生父养的,哪有没有姓名的人啊?
  那么你是哪里人士,父母姓甚名谁,他们该不会也没有名字吧?显然朱元璋今天心情不错,问话也很有耐心。
  可这书生只说自己是北方人士,对父母姓名也是守口如瓶。
  朱元璋有些恼怒,就是那些一起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功臣,如今也不敢这样对待自己的问话,一个小小举子竟然明目张胆欺pian*自己,皇家威严何在?
  这时,一个大臣到朱元璋身边提醒说,这书生不敢暴露身份,会不会是外国探子,或前朝犯臣之子?此时北方边界时有摩擦,大臣们对外域jian细之事都是心有余悸。朱元璋顿时脸色一沉,耐心全无,大喝道:国家大事如同儿戏,此人不可大用,革去功名,押入大牢,再不说实情,秋后问斩。
  书生就这样被押入大牢。
  朱元璋阅人无数,他自然明白这年轻人不会是探子,即使是个探子也翻不起什么大浪。他也是想吓吓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好让他乖乖说实话。
  哪知这书生进了牢狱后仍不改口。眼看到了发榜的日子,衙门请示皇上,让科举考试的第四名递补探花,匆匆给书生定了个藐视考试制度、欺pian*皇帝的罪名,打入死牢。
  朱元璋如麻,sha那些立下赫赫战功的大臣都不曾眨一下眼睛,要sha这样一个穷书生,自然也不会婆婆妈妈。
  转眼到了处决人犯的日子,这寒门书生也将被绑赴刑场,许多人都为书生惋惜,可这是皇帝金口玉言判的铁案,谁又敢说半个不字。正在这时,却有一衣衫褴褛的老人来到皇宫外,口口声声要告御状,为书生鸣冤。朱皇帝也还记挂着书生的事情,决定亲自审理此案。
  原来这书生不仅有名有姓,还出身于前朝大都的一个书香之家。由于战乱,书生家产被洗劫一空,父母连气带吓,双双离开人世。为糊口,书生在农村做了私塾教师。
  皇上恢复科举考试,书生背井离乡前来应试,怎奈天不从人愿,在一家客栈,书生一病不起,花光了所有的盘缠,病情也未见好转,被客店老板赶出门外,最后奄奄一息,倒在一家当铺的门前,是好心的当铺老板收留了他,为他抓药治病,养好了身体。老板还有心资助书生进京应试。
  书生心情沉重地说:我一介书生,自己朝不保夕,救命之恩,已无力报答,怎好再接受您的恩惠。当铺老板犹豫了一下,说:我是开当铺的,当然也不能做赔本生意,你就把身上最值钱的东西当给我吧。
  除了半箱子破书,我已身无长物,只剩父母给我的这副身板了。书生苦笑一声。
  老板微笑着说:除了你的身体,你还有名字啊,就把你的姓名当给我好了。
  老板本是玩笑,书生却认起真来,坚持把自己和父母的名字典当给当铺,并发誓,在赎回名字之前,任何场合任何地点,不提自己和父母的名姓,不提当铺的事情。
  这当铺老板本是前朝名士,元朝灭亡后,皇帝和地方官多次请他出山做官,只是他不愿为新朝做事,一直婉拒。后来听说当地官员要强行押他入朝,老人深知朱氏皇帝的秉性,如不配合,怕全家会有灭顶之灾,连夜收拾细软逃到偏远小城,隐姓埋名落户下来,担心坐吃山空,就开了家当铺。他从内心也确实害怕暴露自己身份,就一再要求书生在外不得透漏半点自己的事情,以免给家里带来灾难。
  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三甲中出了个无名举子,还被下了死牢,街谈巷议,这事很快就传遍了全国。当铺老板一听就明白了,这无名书生就是把姓名典当给自己的那个后生。
  自己本意助人,结果反害了人家。这后生倒是一诺千金,宁死也不失信,老人感到后生傻得可爱,也着实内心感动,于是不顾自身安危,亲自前来为书生请命。
  朱元璋听了当铺老板的陈述,也很感动。朱氏政权刚刚建立,正需要树立这类诚信典范治理国家,当即传旨,恢复书生功名,无罪释放,并亲封无名状元,委派出任地方官员。无名状元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到当铺赎回了自己和家人的名姓。  


上一篇:关于爱好的宝宝睡前故事10个
下一篇:关于独自的睡前故事6篇

小故事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