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故事分享 列表

睡前故事

谁扼SHA了居民的消费欲望

2024-10-28 07:33:03

  我国的传统文化推崇勤劳致富,勤俭持家,消费往往与浪费等词联系在一起。这里有必要对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进行一下比较,在微观经济里认为正确的事情,在宏观经济里不一定正确。
  
  我们很多人都学过叶圣陶老先生的《多收了三五斗》,说农民们遇上了大丰收,本以为可以多卖点钱,结果发现大家都丰收之后,米行开始压低价格,使得农民的收入反而下降了。如果只有一个农民因为辛勤劳作,施肥除草,收成提高了,那么很自然,他的收入会上升;可是如果所有的农民产量都提高了,整个市场上的供给就增长了,结果价格就降下来了。这就是宏观和微观的差别。
  
  消费也是一样,从一个人的角度来看,消费了就把自己挣的钱花掉了,可是如果大家都不消费,那么生产出来的商品卖不出去,面包厂关门、酒店关门、餐厅关门这样,大家都失业了,就更不愿意也没能力消费了,然后再关掉更多的企业,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在中-国的消费人群里有三类人:一类是最低收入的人群,他们有消费的意愿,但是没有消费的能力;另一类是中产阶级,有消费的能力,但是消费的信心不足,因为上有老,下有小,自己有按揭,所以不敢随便消费;最后是最高收入的人群,他们既有消费能力,也有消费意愿,但市场上没有供他消费的产品,我认识一位高收入人士,她在北京郊区装修一套别墅,花了很多钱,买了所谓最环保的涂料、地板、壁纸,家具等等。结果房子装修完毕后,用检测甲醛的试剂一测,发现室内甲醛含量达到0。4毫克/立方米,而国家的标准是0。1毫克/立方米,大大地超标。如果她想买完全符合环保标准的装修材料,在市场上买得到这样的产品吗?想买而买不到就成了许多高收入人群的困境。
  
  居民收入低
  
  我们比较一下中-国与美--国一般居民家庭资产与工资收入的情况。
  
  2007年第二季度美--国的家庭资产约为64万亿美元,金融危机后家庭资产缩水为51。5万亿美元,美--国GDP(国内生产总值)是14万亿美元左右,家庭资产与GDP的比重是350%450%之间。据西方统计,我国此项比重小于25%。家庭资产少,很难有资本进行投资,所以绝大多数人是靠工资收入维持消费的。我们的GDP增长很快,但工资增长赶不上GDP增长,2010年两会时,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中-国老百姓劳动力收入占GDP的比重,在1995年时为51。4%,到2007年时却下降到39。7%,收入太低导致了中-国无法有效培育中产阶级,消费人群难以大面积形成。
  
  我们国家虽有13亿人口,但真正消费的人群只有1亿3亿人,剩余10亿人是糊口人群,刚吃饱饭而已。中-国人口虽多,但绝大多数人群仍是到处奔波维持生计。
  
  老百姓不消费是因为手边没钱。钱集中在哪里?中-国的财富主要在政府手里。在一个市场经济国家里,财富在每个家庭手里,那么就会形成消费水平高企业销售多经济增长高股价上升就业市场好工资也高可以进行更进一步的财富积累,又促进了消费,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如果财富积累都在政府手里,是支持不了居民消费的。我们现在这么依赖出口,主要也是由这个原因引起的。国内需求不足,我们的过剩产能只能出口到国外。但外国人也不乐意自己的消费带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所以给中-国制造很多苛刻的要求,和中-国打了很多贸易保护战。
  
  那么能不能提高老百姓的工资水平呢?很可惜,我们知道中-国劳动力过剩不是几年就能够解决的问题。人多工作机会少,决定了中-国不能仅指望提高工资水平带动消费。中-国需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但这个目标不是短期就能够实现的。
  
  收入差距大
  
  根据2010年两会中的调查数据显示,城镇家庭人均收入最高的10%的家庭和最低的10%的家庭收入之比,1988年是7。3倍,2007年则为23倍。城乡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社会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造成中-国的低收入者有消费欲望但没消费能力,而高收入群体有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但又无可消费的商品,最终就是国内消费不足。
  
  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不仅对社会公平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在宏观经济层面上产生了不良影响。2000年2008年期间,我国居消费占GDP的比重从46。4%降到35。3%,消费增长与经济增长的不同步,导致了内需不足。
  
  房地产价格高
  
  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是许多人平实的想法,但这些年来中-国大中城市房价的涨速,使许多家庭拥有一套房子的梦想变得遥不可及。为了买房,人们就要赶快攒钱,不敢进行其他消费。好不容易攒到钱可以支付首付,每个月还有按揭。所以没有买房子之前要存钱,买了房子之后仍要省钱,买房成为家庭很大的经济负担。
  
  房地产属于资本密集型的行业,技术层次低,耗能高,像建筑钢材、水泥等是国经济当中最没有竞争力、最原始、最底层的产业。过早过快发展房地产,不仅容易形成投资过热,而且容易形成泡沫。
  
  中-国购房者一方面抱怨房价飞涨,另一方面又恐慌地去购买,因为担心买晚了房子涨得更厉害,这更加促使房价上涨。开发商看到房价飙升,就会对未来盲目乐观,不顾高地价的风险,加入到投标行列,推高地价,形成地王;地价高了,房价也就更高了。地方政府是房地产交易中最大获利者,地方财政收入非常依赖土地的出让,再加上任期内的政绩压力,地方政府只能默许,甚至鼓励并帮助本地房地产开发商。据统计,2009年不少城市的土地出让金已占到地方财政收入的50%。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扬帆曾说,中-国进入利益--BO弈时期,房地产集团组织了完全独立的协会,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及思想理论,有效地抵制了国家的宏观调控,造成全国性的房地产泡沫。这是中-国最典型的利益集团干预政策的现象。
  
  高房价透支了中-国一般消费者的购买力,也摧毁了无数家庭的住房梦。到今天,地方政府与开发商绑架了整个住房体系,转而又绑架了年轻人的就业、买房、成家,这让无房群体感觉非常的无奈。
  
  房地产是否存在泡沫?我们用三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就可以衡量。
  
  第一个方法,是以一个家庭年收入的倍数来看一套普通房子的总价。联合国普遍认为,如果一个家庭用3倍于年收入的价钱能够买得起一套房子,就表示这个国家没有房地产泡沫。世界银行是按家庭年收入的4倍来衡量房价。中-国居民收入较低,可以放宽标准,用家庭年收入乘以6。举例来讲,夫妻两人一年收入12万元,12万乘以6倍,也就是72万元。在北京市区里买套90平方米的房子,72万元能买得到吗?不可能。美--国从1975年到2000年这25年当中,房价与家庭年收入的倍数一直是2。73,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数字范围内。而中-国许多一线城市的这一数字已达到10倍,甚至20倍以上了。
  
  第二个方法,就是用本地每平方米的房价除以家庭月收入。如数值在1左右就是比较合理的。举例来讲,中-国某二线城市每平方米房价是6000元,一个家庭月收入是6000元,6000除以6000等于l,这个地方就没有什么房地产泡沫:反过来,如果这个地方的房子已经涨到9000元/平方米,而你的收入还是6000元,这个时候9000除以6000等于1。5,那说明这个城市的房地产已经产生泡沫了。
  
  第三个方法,用房子的租(租金)价(价格)比进行衡量。
  
  这是西方不动产投资收益最为敏感的判断指标,也是衡量不动产市场健康程度的重要参考。即用房产年租金除以房价(不含税金),比值如果小于4。5%,则表示房产市场存在泡沫;这个比值如果大于5。5%,则表示房子仍有升值的空间。
  
  举例说,2010年初,北京三环附近一套价值550万元的公寓年租金10万元左右,此比值为1。8%,表示这么昂贵的房产,出租收入太低,自住尚可,不具备投资价值。
  
  房地产过快发展制约着消费者在其他领域的消费,老百姓住房、养老、教育等的刚性消费在计划经济时代占到总消费的25%50%之间,但现在却占到50%100%,在这些方面基本已经把钱都花完了,当然没有钱再去进行其他的消费。中-国大城市的房只有降价以后,老百姓才有消费能力。人们买了房子,就得买家具,还要买空调、冰箱、彩电等家庭必需用品,这样才能拉动内需,而不是只有一间空房子,把银行资金紧紧地套牢在里边。


上一篇:与父亲夜聊
下一篇:最后一件事

小故事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