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故事分享 列表

睡前故事

心理学书籍真的有用吗?

2024-10-28 07:33:03

问:现在心理籍很畅销,请问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答:心理类籍的畅销不是现在才开始的。从1980年代就开始了。当然了佛经也算心理类书籍的,那要这么算,心理类书籍畅销几千年了。80年代当时弗洛伊德、马斯洛等超级热销,但是大多数读者对心理类书籍的爱好还是停留在知识的满足上,那个时候愤青多,都是60年代一群,品味也高雅,你看人家崔健,人家王朔,人家张艺谋,现在这批年轻的比不了。到了90年代初期,易法健等人编著的心理医生开始卖的天翻地覆,这应该算是较早的一本热销的临床心理学科普著作。后来心理类读物就一路爆发式增长,很多出版社都竞相出版心理类书籍,无论是科普、译著、著作,不少城市的报纸都开辟了心理专栏,也出现了几本全国发行的杂志。不少治疗师就是通过读书学会做心理治疗的,也习惯在治疗中给来访者推荐书籍阅读。

在欧美一些国家,心理类书籍是一个专门的出版种类,每年都会有大量的书籍和音像制品推向市场,做得也比较规范和专业。而目前我国心理类书籍的出版还是一片混乱的,一看就知道外行在做这个市场。不但出版社的编辑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不太懂,很多作者、译者也是一知半解的。有些书出版纯粹是浪费精力和金钱,而有些好书又出版不了或者出版质量很差,甚至出版了也不知道怎么宣传。不过外行做也有外行做的好处,就是有些容易被忽视的书或者作者容易出头。

问:现在大家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心理书籍有用吗?看书能治好心理障碍吗?

答: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有用吗?读书当然有用了。说俗点,书中自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说雅点,“读书万卷不谋食,脱粟在傍书在前。要识从来会心处,曲肱饮水亦欣然。”读书是一种人生超然的境界。拿起本书就想着我读这本书能给我带来多少好处,这从人家儒家的观点来看,就叫做小人,这么功利干什么,有那么贫困吗?人家朱熹看完书,写首诗叫做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读书就是儒家的修行啊。现在满地跑的都是塞满一脑子写书赚钱买书赚钱此类邪念的小买卖人,自然不可能做不出几本好书来。刘向说,“书尤也,善读者可以医愚”。中-国人智能在下降,善读者少。

第二个问题,读书能治好心障碍吗?这个问题是有关疗效研究的评价问题了。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评定心咨询或者理治疗的疗效标准是什么。总共有五个等级来评定理治疗的疗效,我们今天只说最低和最高的两个等级。最低的第五等级的证据就是专家的经验。比方说有个专家叫老王,他说凭我的经验读书可以治疗心理障碍的作用。这样专家的话是很不可信的,因为这个论断“读书可以治疗心理障碍”可能是老王自己一厢情愿美好的想象,实际上读书对他的来访者没有起到效果,也有可能他治疗来访者的确是好了,但是其实不是读书起到了效果,而且其他因素起到了效果。即便来找老王的大部分来访者都是通过读书起到了心理治疗的效果,我们也只能说,“来找老王的大部分来访者通过读书得到了治疗的效果”,而不是说“读书有治疗效果”。因为来找老王的那些人可能恰好就是一批对阅读疗法敏感的人。

或者换个角度说,你说“读书有效”太笼统的,究竟阅读什么书,对什么样的心理障碍有效呢?所以要这些误差都避免掉的话,就需要很符合科学研究设计要求的试验来证实“阅读疗法对某某心理障碍有效”这样的命题。这种科研方法就叫做随机对照试验,简称RCT。某种方法随机对照试验数量越多,质量越好,就说明支持这种疗法有效性的科学证据越充足。那么现在在医学界和心理治疗界都兴起了一股潮流,叫做实证实践或者循证实践,Evidence-basedpractice,EBM,就是要根据最好的科学证据来寻找最佳的诊断治疗方法。循证实践的一个主要工作报告某种疗法有多少个RCT支持其有效性,这些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得如何,这种报告叫做荟萃分析,meta-analysis,荟萃分析是支持某种疗法有效的最强的科学证据,这里面用到很多统计学的技术。所以,你这第二个问题,读书可不可以治疗心理障碍?转换为专业语言就是,对于各种心理障碍,支持阅读疗法有效的循证实践证据如何,是否有荟萃分析?

问:噢,原来如此,那么证据如何呢?

答:证据不错。如有个荟萃分析就发现,认知性阅读治疗(Gregoryetal,2004)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很好,尤其对青少年和成年人效果特别好。另外对于性功能障碍,也有几个荟萃分析发现阅读治疗的效果特别不错(vanLankveldJJ,1998),所以阳萎者并不用急着去吃伟哥,买本书看看也不错。可惜研究中推荐使用的那几本书又没有翻译过来。人们对于物存在着普遍的迷信,总是觉得吃的效果好,打针的效果更好,其实不是那么一回事情,在很多种类的心理障碍中,心理治疗手段的效果和长期效益都超过了物。这是有非常充足的科研证据的,可是有不少所谓生物学派的精神科医生不信这个,这就没办法了,还有心理治疗者也跟着瞎起哄,也说什么好治的就用心理治疗,不好治的就要上。有关阅读治疗的研究现在加起来几百项,除了抑郁症和性功能障碍外,还有焦虑障碍,物质成瘾、失眠、摄食障碍等多种心理障碍都可以使用阅读疗法,有时候阅读疗法作为主要的治疗,有时候作为辅助治疗使用。JohnC.Norcross等作过调查,80%的心理治疗师会推荐图书给来访者们看。在英国的临床优质服务国立研究所(NationalInstitute for Clinical Excellence,NICE)撰写的循证医学指南手册中,阅读治疗(Bibliotherapy)也被推荐用于惊恐障碍,轻、中度抑郁障碍、摄食障碍的治疗,特别是早期阶段。(Frude,2005)

另外,值得说一下的是我们国家对阅读治疗研究的也可以,数据库里面也有100多篇文章,也有一本专著。宫梅玲等作了不少实证研究,王波对阅读疗法做的研究也很精深,还把中医理论和阅读疗法联系起来,比较前卫的。

问:那是不是只要读书就行了?

答:肯定不是啊。任何方法都是有限制的。阅读疗法一般是针对比较轻的障碍,而且并不是所有书都适合的。我们现在关注的问题是,是不是说书籍可以替代面对面咨询。Menchola和Arkowitz等人去年完成的一个研究表明,阅读疗法比不使用任何治疗干预的效果好,但是还是比不过心理治疗的效果的。(Arkowitzetc,2006)但是也有相反的意见,比如2003年Lewis和Anderson等人的研究发现,面对面和捧着本书看的效果差不多。(Lewisetal,2003)也有荟萃分析表明,阅读治疗合并面对面治疗效果超过其他方法。(Clum,1993)

问:读者们在接触心理类书籍的时候会出现的误区是什么?

答:这个问题我没见到过确切的研究结果。只能根据经验告诉你,有几种误区。一种是盲目相信书籍,谬误就是谬误,印成书也是谬误,希特勒的我的奋斗不也是书?现在的科普书特别乱,很多书是信口开河,误导读者,有些书是书商找写手胡拼乱凑出来的;另外一种误区是只看不做,很多自助书籍都有作业要求读者完成的作业,只看不做相当于你买个空调回去只看了说明书,然后问:“为什么不制冷啊?”

问:那么读者们应该如何选择好的心理类书籍呢?

答:我个人觉得,首先看作者,这个作者究竟是做什么的,研究什么的,这个人究竟是不是在做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工作。其次看这本书参考文献如何,参考文献意味着这个作者说话的根据在哪里,不是每种声音都可以称作音乐,不是两条腿无毛的动物都可以被称作人的,有的书作者虽然是专业界的,但是说的话很不专业。这种浮躁病和媒体相互传染吧?有些时候是出版界自己把人家写好的参考文献和主题词表删除了,外行指导内行。再者,那些煽动性太强,看起来像春的书名,一般都是骗人的,书商合同穷书生搞的。当然这一条也有例外,如伯恩斯写的10天改善自尊其实很好,但是书名很俗气。还有些书告诉你用一、两个方法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这也是片面的,辩证法没学好的就会说这类大而空的话。最后还要注意阅读疗法最好在心理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不过要是不幸遇到一个治疗师是文盲加法盲,那就是你倒霉了。

问:有这样的治疗师吗?

答:有,多了。有些除了文盲法盲外,还是个流氓。刚才不和你说了,不是两条腿的都是人,不是披上袈裟的都是和尚,现在什么时代,每个行业都有假冒伪劣。心理医生也算半个医生吧,医生讲究是“医术高超,医德高尚”,和艺术家德义双馨差不多,现在这行业技术高超就等等好了,先花大力气做好道德建设再说。我们搞心理的也要“以德服人”嘛。

问:阅读治疗为什么会起效呢?

答: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就说来话长了。先从阅读治疗的名字说起,我们说的阅读治疗的叫做Bibliotherapy,biblio是希腊语图书的意思,所以也有人把Bibliotherapy称为图书治疗。古希腊人相信阅读图书有治愈灵魂的力量,底比斯图书馆的门上写着一句话,“thehealing place of the soul”。

有不少人提出图书疗法是图书馆学的分支学科,很有道理,提供治愈灵魂的场所,这才是图书馆存在的意义。读书可以让人建立起对人生正确的见地,自然有疗愈的左右。我认识个哲学家,他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去读庄子逍遥游,这就是自发的图书治疗。当然这是形而上了,从老百姓的角度说,图书可以提供信息给来访者,帮助他们产生领悟,激发他们和别人讨论,提高对别人的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提供某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在治疗结束后使用书籍自助。具体的可以去看一本书,王万清写的读书治疗(王万清,2003)我觉得阅读治疗的过程中可以促进治疗师和来访者的治疗同盟,让来访者完成认同过程,书籍本身也可以作为过渡性客体存在,帮助来访者解决分离焦虑,当然这是从无意识的角度进行的分析了。

问:听说弗洛伊德不赞成接受分析者阅读精神分析的书籍的?

答:他一开始赞成的,后来不赞成了,弗洛伊德像我们中-国人――善变。荣格也不赞成心理分析师读书的,可是他老人家读书比谁都多。做人要厚道啊。

问:有些咨询师反应,有的来访者来访时,很牛地说,我读过很多心理学书籍,我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是什么问题……让咨询师很不舒服,咨询做下去。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答;这个问题超级专业,你太有才了。这是个移情-反移情的问题,面临这种情景的咨询师需要作督导。我也遇到过不少这样的情景,这种情景的心理机制有很多种――一个很自卑或者很自恋的人为了让别人尊重他,重视他的价值,就可能一开始显露自己的知识,也有可能没有安全感,对咨询不放心,所以要读很多书,关键的是咨询师为什么会不舒服呢?是自卑、嫉妒、心虚?这个问题的解决涉及到咨询师如何接受自己,包容自己。其实这个问题出现和读书本身关系不大,这是个如何建立和深化治疗关系的问题。

问:听说你读书也很多,是不是也是自卑?

答:是的。没其他本事,家里面又没有关系。只好读书解闷。所以我要是遇到来访者和我说,“我读过很多心理学书籍,我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是什么问题……”,我会比较喜欢他的。因为看到了当年的我。不过另外一方面,我也有超级不喜欢看书的一面,比如说考试书籍就很不喜欢看,所以我考试不够厉害。

问:但是有的人说好的心理治疗师不应该读书,而应该讲究感觉?

答:读书少的治疗师就喜欢说读书不重要,感觉重要;读书多的治疗师就喜欢说,还是要多读一点书。至于优秀治疗师需要什么样的素质,可以去看一些实证研究的报告。这方面研究我没看过。我只需要知道自己是个不错的治疗师,而且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就行了。

问:很多治疗师还会推荐文学类作品给来访者看,这是为什么?

答:文学类作品一般是用来帮助来访者认同其中的人物,提高理解他人的能力使用的。不过有关文学作品治疗作用的研究没有非文学类多。(Campbell Smith,2003)另外,我觉得如果治疗师老把自己喜欢看的书推荐给来访者看,如果这书和治疗关系不大的话,是不是也太没界限了?要是一咨询师喜欢看金瓶梅,见人就推荐,这是不是有些不对头?

问:请问你喜欢推荐什么书给来访者?

答:我个人好恶不重要。有些国外的研究报告会附上阅读疗法推荐的书单,但是很多没翻译过来。国内有个出版社组织一群人翻译了一套治疗指导计划,那里面提到了很多自助阅读的书,可是这些自助书也没有翻译出来。

我们国家王波列出过一个书目,不错,古今中外好几套书目,可以到数据库里面查找来看看。(王波,2004)

根据不同的患者,我会推荐不同的书,当然在每个种类中还是有个人偏爱,比如说抑郁情绪调节手册――十天改善自尊,策略性短期治疗手册,认知治疗技术指南是我对很多来访者都推荐的,另外根据具体问题会推荐具体的书,如婚恋问题一般推荐男人来自金星,女人来自火星,这是教我认知疗法的美--国老师告诉我可以推荐的,我自己还喜欢推荐弗洛姆和罗洛梅的书。我认识有位很优秀的治疗师,会推荐很多书和文章给来访者看,包括专业论文。不过我觉得读书太多了是不是也有问题,我们开玩笑就诊断一个“好学型人格障碍”,读书有时候的确是用来回避很多问题,我以前就是读书太多太杂了。不过和“读书型人格障碍”相对的也有另一个极端叫“学习恐惧症”或“厌学综合征”吧,有病不求,无聊才读书,这也不太好,还是应该有固定的阅读时间。阅读时间的消失和被压缩是现代人的悲哀,这就叫无间道啊,没有时间,就是活在地狱中。

科普:你照顾你的身体,我照顾你的心理。

欢迎投稿及勾搭:2944303170@


上一篇:你是个好人,却没有好爱情
下一篇:你为何难以断舍离?

小故事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