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故事分享 列表

睡前故事

香港街头一泡尿引发的思考

导读:一个内地孩子在香港街头撒了泡尿,引发了孩子父母与港人的激烈冲突。今天的文章就要聊聊偏见的问题。 ——

一个内地孩子在香港街头撒了泡尿,引发了孩子父母与港人的激烈冲突。看似平常的“小事”,在经过一些媒体人的转述出现在互联网上时却变了味道。

不管各方媒体是无意还是刻意为之,都在挑逗着两地居民的对立情绪和地域偏见。

今天的文章就要聊聊偏见的问题。

什么是偏见呢?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篇中对于偏见的定义是:偏见是指根据一定表象或虚假的信息相互做出判断,从而出现判断失误或判断本身与判断对象的真实情况不相符合现象。

在维基百科中对于偏见的定义是:偏见(英文prejudice,源自“prejudge”,预先判断)指的是不给别人以公正的考查便贸然做出判断。这种判断没有任何证据,只凭先入为主的成见而然。

综合以上两种定义,我们可以得出关于偏见的关键点:

1. 忽视全面(公正)、真实的信息和证据。

2. 贸然判断。

3. 判断结果与真相不符。

下面是在网络上非常流行的另类地图,从中可以体会偏见的含义:

这幅图片不仅拿北京人的“首都心态”开了涮,还利用我们的偏见寻了乐子。全国各地的人们在看到这幅图片都会开心一笑吧?因为我们对这些省份的特征都不陌生。

其实,任何一个地方都少不了好人坏人、好景坏景。只是我们被一些个别的现象和社会的成见所影响,就想当然的给这些省份贴了标签。

这种用以偏概全的观点进行判断,其实就是一种偏见。

偏见是怎样产生的呢?

1. 个人的狭隘认知。

首先,我们每个人都不愿正视自己的偏见。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主动承认自己错误的意识和勇气,更何况去认知真相和事实往往更为复杂,同时需要打破自己的舒适。这些与人类的本性是不相符的。

其次,我们没有养成好思维习惯。这种思维习惯包括搜索信息的方式、包括论证证据的能力。

当我们在接受一个大众都认可的信息时,我们会习惯地默认这就是对的,因为多数人的选择总会比较保险。但是,真正的批判性思维者在接受这个信息前会询问如下的问题:还有别的信息或事实么?支持这个观点的论据合理么?是否还有相反的论据?这个信息背后的论证过程是什么样的?

而大部分人并没有批判性思维的这种思考习惯。

董毓老师在批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一书中写道(p366页):哥尔德(Tim van Gelder)说,人类天生不是批判性思维者,像跳芭蕾一样,人天生并不用足尖走路,这是学习来的技巧。获得批判性思维的能力需要学习理论,并且大量实践。特别地,诚实、公正的态度是关键。问题是,培育这样的精神更为艰难,一些人学会了使用批判性思维的词,但是既没有得到精神也没用得到技能(Gelder,2005)。我们天天都可以看到宣传理性、客观、真理的人的行为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2. 社会的观念与规则影响。

人若要更好的生活,需要接受社会中相应的观念和规则。但是,这些观念和规则有时会成为我们认知的障碍。

因为我们在认知其他信息的时候,会首先用这些观念和规则对它们进行筛选,符合的便保留,不符合的就放弃。但有时,作为筛选工具的观念和规则本身就是偏见。

让我们一起思考一个问题,请问:“性工作者是否应该合法”?

我们似乎从来没有考虑过上面的问题,或者,压根没有觉得这个问题值得考虑。性,在国人心中一直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而在我们的观念中,性工作者似乎总是跟不洁、无道德等词汇联想到一起。嫖娼都算违法,更何况**。

西北政法大学的谌洪果老师曾在**作为职业的正当性这篇文章中收录了如下的情节:

在凤凰卫视曾子墨主持的一期“全民相对论”节目中,电话连线了一个妓女,她与一位代表主流价值观的律师发生了激烈的辩论。她说,为了养活孩子家人,干这一行,有什么好挣扎的呢?她为此发表了一番控诉:

“这个职业不是现在才有,它存在肯定就有它的合理性,存在就是存在,不能说它不存在。不光是我一个人,千千万万的姐妹都存在,不能当我们是空气,我们就是存在的,是不是应该修改一下法律,难道我们跪在地上乞讨就应该吗?你们就觉得那是应该的,是吗?我们这么做就不光荣、不道德了吗?我们这么做没偷没抢,没抢你们家的,没偷任何人的。”

“那些民工,老婆不在身边,他们的性怎么解决?那些老年人,他的老婆已经死去了,他的性怎么解决?那么多未婚者的性怎么解决?找不到老婆的人,性怎么解决?我们满足了他们的性需求,就这么简单。法律规定的它保证就是正确的吗?那我问你让这些人去做**犯,那些法律就对了吗?要我们去偷,要我们去抢,要我们去大街上乞讨就对了吗?法律就对了吗?法律是从人性出发的吧?”

是的,在我们主流的社会价值观里面,从来没有将妓女的生活境遇与道德困境作为考量的对象,也从来不提倡对法律和道德本身提出任何的质疑。然而,就在这位性工作者者的质疑声中,我们窥见了自己偏狭的内心。

正如谌洪果老师随后继续写道:

无论占据怎样的道德制高点,面对这位妓女的质问,我们都只有无言以对。我们之所以没有资格拿起任何道德或法律的大棒来审判**者,是因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当中,有谁,能真正解决她们遇到的问题——生存的问题和生活的问题?

因观念和规则引起的偏狭并不少见:

来看一个选择题:

现在要选举一名领袖,而你这一票很关键,下面是关于3个候选人的的一些事实:

候选人A:跟一些不诚实的政客有往来,而且会星象占卜学。他有婚外情,是一个老烟枪,每天喝8到10杯的马丁尼。

候选人B:他过去有过2次被解雇的记录,睡觉睡到中午才起来,大学时吸**,而且每天傍晚会喝一大夸特威士忌。

候选人C:他是一位受勋的战争英雄,素食主义者,不抽烟,只偶尔喝一点啤酒。从没有发生婚外情。

请问你会在这些候选人中选择谁?

这三位候选人的真实信息分别是:候选人A是富兰克·林罗斯福,候选人B是温斯顿·丘吉尔,候选人C是亚道夫·希特勒。

但大部分人都将候选人C作为自己的选项。因为在我们的观念里,一位受过勋的战争英雄,又不抽烟,总该比有婚外情和有被解雇经历的人更有竞争力吧。

同样,万人迷约翰尼德普曾说过这样的话:“我12岁学会了抽烟,13岁就不再是处男,14岁品尝了大麻的滋味,15岁纹身,16岁敢在超市里顺手牵羊…但你能说我是个彻头彻尾的坏种吗?—不!”

是的,既定的价值观有时会成为禁锢我们想和判断的阻碍。

那么,小三是否就一定不道德呢?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慢慢考虑。

3. 民族主义及国家主义的盲目。

我们都应该热爱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并希望自己的民族和国家繁荣昌盛。但是,如果用无知和盲目去热爱的话,怕只能获得背道而驰的效果。

08年抵制家乐福事件中,虽然各大媒体和记者纷纷证明LV等被网民质疑的商家没有任何经济支持藏独的行为,但大部分网民和市民仍然选择抵制法国货。

10年世博会期间的“6.9圣战”事件里,网民们质疑韩国政府企图通过“端午节申遗”、“中国神话源于韩国”等行为和言论逐步盗取中国传统文化的成果。韩国政府多次强调上述事件纯属虚构,但针对韩国人的谩骂声不绝于耳。

12年的西安915反日事件,以宣扬“抵制日货”作为游行的起始,却再次以“打砸抢烧”作为事情的结尾。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会知道,这样的行为伤害的只有自己的国民,而无法影响到那些真正对中国有敌意的人。

上面的三个事例,是典型的因为民族主义及国家主义的偏见而引起的极端行为。

我无法相信通过轻信谣言、暴力违法、疯狂辱骂的方式表达爱国是理性的。我也无法相信一个出于爱国的目的,但随后的结果却是更多的伤害到国民自己的行为是理性的。

我们有不去购买他国货物的权利,但没有打砸他国货物和商铺的权利。不能因为情绪上的合理就可以触碰法律的底线。而且相信以爱国为目的就能够侵犯他人权利甚至违法的想法本身就是荒唐的。

当然,并不是只有我们才有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偏见。美国CNN的评论员卡佛蒂就曾在评论中国时发表极具偏见性的言论。但我想强调的是:一个拥有理性的民族和国家,应当允许他国有不同于我们的观点和价值观。即使这些价值观是让人感到气愤和侮辱的,我们也应当通过冷静、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而非选择暴力这一低级而无效的方式。

在此,我并没有将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做严格的区分。因为在我看来,无论是民族主义还是国家主义,本质上都是将民族和国家的价值和地位做了过多的放大和夸张。

虽然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民族主义来团结和鼓励国民。但如果这种想变成了老虎的屁股,摸都摸不得,甚至说都不能说,这才是我们应该真正静下来先反思自己的时候了。

只有怀有寻求公正和求真的精神,才能避免我们内心的偏见。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种思维工具或者是种技能,更是一种素质和精神。只有领会了这一点,才能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更好地研习它。


上一篇:学会提问才能学会思考
下一篇:恐惧基因,代代相传

小故事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