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心理咨询师能做到的你做不到呢?
这个道理就像我们在中学时代,明明都知道公式定律,可就是解不出那道题,但你可能不会承认那些能顺利解题的人比你聪明。因为数学虽然是考验智力,但是做题很多时候是考验经历,做得多了就会了。心理咨询也相类似,因为咨询本身就不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一门技能。
随着央视心理访谈和上海某台心灵花园的推出,心理咨询工作也越来越深入人们的观念之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增加了人们对于心理咨询工作的接受程度,也增加了人们自主解决问题的信心。
然而,凡事有利总也有弊。节目的播出让人们得以一窥心理咨询工作的神秘,但同时,也容易让人们误解这就是心理咨询得全部。这里存在两个潜在的问题:1.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是一个精细的系统,虽然你看到心理咨询师解剖了另一个人的系统,但是这种切入的方法并不完全适合于你,咨询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发现问题探讨问题,所以往往探索到最后,最初的咨询目的已经被一再纠正了。人们往往倾向于依赖固有的模式去生搬硬套,这是基于只看到皮毛的原因,因为没有看到更多的可能性,所以才可能陷入对一种形势的盲从之中。2.节目毕竟是节目,但是人们往往并不太清楚节目与现实的区别,毕竟,节目采用的是现实中的事例,也更增加了人们的信任度,造成了一种盲目学习的冲动。
然而,人们总是试图通过心理学书籍、心理学讲座以及其他的一些形式学到的东西来解决自己的问题,但却经常遭遇很大的困扰。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个体修复创伤的能力很强,然而也总是存有条件的。就像身体伤口的愈合跟你的体质有重大联系一样,精神伤口的恢复也跟你的精神能力有很大关系。只是,因为精神性的东西无法去直接感知与衡量,所以人们总是倾向于作出超过自己能力的尝试。比如一个不会修汽车的人基本上不会去考虑自己去修车,但是一个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的人却总会再不断尝试如何与人相处。因为精神上的事情很容易被一个人完全当成我应该做到的事情。
为什么心理咨询师能做到的你做不到呢?
其实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心理咨询师在不断实践,每天都在面对问题,处理问题。就像高中生学数学,那些题目做的又多又认真的总是考试考得最好的。为什么呢?因为咨询本身就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门技能。大家都同样学了相同的知识,知道了那些咨询方式,知道咨询中应该注意些什么,知道有哪些咨询流派……但是做多少实际的咨询工作才是起着决定作用的。就像你知道了数学公式,但如果你没有经过大量的练习的话,你解决问题的敏感性会非常低。心理咨询师每天在实践,并且每天都遇到很多的问题,每天都在探索,而且再不断学习更精细地技巧,在发掘自身的体会,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些先决条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具备的。
当然,人们总是说,我最了解我自己的问题,所以我应该比心理咨询师更知道怎么去处理。确实人们往往会抱怨,我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仅仅是坐在那里告诉心理咨询师一些我的事情?更有一些对咨询过程比较了解的人会说:我知道你们心理咨询师采用什么方法,我都试过了,没有用。所以,这其实也是上面提到的情况,仍旧用一道数学题做比较的话,你知道条件,知道公式,知道问题目标,可是你最最缺乏的是如何看到条件内部的联系,在恰当的地方采用恰当的公式来解决问题。而这种能力才是心理咨询师与外行人的区别。
当然,在上面已经说过了,因为心理咨询师有很多锻炼的先决条件,一般人没有,所以,这种差异的存在是可以理解的,并不是因为心理咨询师比外行人聪明。这个其实也体现了社会分工的作用。心理咨询师是以这个作为一门工作的而存在的,但你不是,所以,你无需为此感到自身的卑微和愚蠢,你的聪慧事实上表现在你自己的本职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