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曾经读过一篇励志短文,说是有一个人一直想成功,为此,他做过种种尝试,但到头来,都以失败而告终。他非常苦恼,就跑去问他的父亲。他父亲是一个老船员,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要想有船来,就必须修建自己的码头。儿子听了这话沉思良久。这之后,他不再四处尝试,而是静下心来,好好读书。后来,他不但考上大学,而且成了令人羡慕的博士后。不少公司打电话给他,希望他能加盟,而且待遇高得惊人。此例告诉我们,做人能够做到抛弃浮躁,在做事上踏实,在做人上诚实,锤炼自己,让自己发光,就不怕没有人发现。
我们这里就有一个很会修建自己码头的人,而且他还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他叫王钦峰,被媒体称之为:中国最富有的农民工。1992年,17岁的王钦峰初中毕业后,抱着学个一技之长,以后到哪里都不愁没饭吃的简单想法,来到当地一家企业的维修车间打工。在这家企业,他脚踏实地、虚心好学十几年,终于从一名农民工,成长为企业的核心技术主要研发者。近几年,他先后获得山东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2010年还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今年5月,他又被提名为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
人生就是这样有趣。人生的道路,看起来好像很曲折,但事实并非如此。王钦峰就是一个值得众多渴望成功的年轻人借鉴的榜样。王钦峰出生在山东高密农村,初中毕业后到一家企业做了学徒工。刚开始,他面对陌生的机械加工设备,整天跟着师傅勤学苦练,仅用3个月就掌握了多种技能。由于学历低,在学习时他连简单的图纸都看不懂,于是他就买来有关机械制图方面的书籍,通过做习题反复攻坚,下班回家后钻到屋里就照葫芦画瓢练习描图,父母一次次喊他吃饭都不出来。迷上学技术的王钦峰,渐渐从不会到入门,从开窍到精通,在学习的快乐中爱上了看似枯燥的机械设计技术。
有一次,公司聘请了两位工程师帮助解决疑难问题。参加调试安装的王钦峰当时连电气的专业术语都听不懂,于是他便买了一台小录音机,把工程师的讲解录下来,事后再对着机床,一边听一边琢磨。7个月下来,他解决了机床电气的所有质量稳定问题,成了这一行业的专家,同时还在艰苦自学中掌握了铁床、磨床、刨床等操作技能,成为闻名全公司的多面手。
就在王钦峰觉得自己小有成绩的时候,有一件事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刺激。那是一次同学聚会,看着昔日的同窗一个个步入大学校门,有的经商做生意成为老板,而自己仍是一个打工仔,他还是感觉到了彼此之间的差距。虽然我已经掌握了一门技艺,但终究只是一名普通的企业职工。在对比和感受中,王钦峰暗下决心:我输在了起跑线上,但要赢在终点线上,而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用诚实和实干为自己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此,王钦峰在理论与实践中执著而刻苦地学习起各种与机械设计相关的技术,一步步从学徒工做到电火花科研组组长。在自学的过程中,他22岁参与研发的轮胎模专用电火花机床,改写了绝大多数国内轮胎模具企业手工、半手工加工的现状;23岁试验成功了电火花防弧电路,破解了国内电火花机床烧结难题;27岁被授予山东省青年技术能手荣誉称号一个初中毕业生,17岁就进厂学徒的农民工,通过十年的艰苦自学和磨炼,在他年轻的人生履历上,留下了一连串的辉煌印记。
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让王钦峰在工作上有一股超乎常人的毅力。他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还体现在干一行爱一行上,入厂工作十几年,他先后调岗13次,他操作过机床,搞过机械、电气设计和售后服务,每一行都干得十分出色。
技能创造财富,汗水换来回报。目前,王钦峰已成为公司的股东之一,持股价值过千万,成为中国最富有的农民工。王钦峰只是一个农民工,在他身上,有很多东西值得初涉职场的人士学习。当然,人们从王钦峰身上可以学的,并不仅仅是可以成为股东,拥有千万身价,而是他的吃苦耐劳,乐于奉献,追求知识和技能的精神。
而王钦峰给我们的更深感悟则是:人不要总是抱怨自己不具备成就一番事业的条件,而是要脚踏实地通过努力修建自己的码头,只要建好码头,到时候何愁没有船来。人这一生,出身、地位、身份并不会影响自己所建的码头的质量,却会影响到停靠在码头上的船只。自己所建码头的质量越高,到这里停靠的船只就会越好越多,所以说,努力为自己修建一座高质量的码头,这是人生为自己提出的最好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