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晚年的儿童小故事5个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5个关于晚年的故事,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晚年相遇
这天,我把“俄语奶奶”推出病房,走向电梯,对她说:“奶奶,我今天领你到三楼转一转。”
奶奶的手交叉在胸前,胳膊架在轮椅上,表情仍是那么有范儿,说了句“去吧”。我就推她进电梯,上了三楼,又出电梯,向着胡奶奶的病房走去……
车子推进病房,直接推到胡奶奶病床前,两个奶奶本能地对视了一下……
两三秒后,“俄语奶奶”大喊了一句:“你,你在这啊!”
下一句是更大的聲音:“你,你怎么病成这样了?”话一说完,她的眼泪夺眶而出。
再看胡奶奶,她的胸脯起伏着,眼泪已经流了下来,她的嘴唇蠕动着,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
此时,“俄语奶奶”拼命地往前推轮椅,想与胡奶奶更近些,我赶快把她推向前,让她的轮椅紧靠着床,只见她一把抓住胡奶奶的手,举起来,一下贴在自己脸上,贴在满脸的热泪上……
那一刻,我看呆了。一个92岁的老人与一个90岁的老人在这样一个温暖的下午手手相握,泪流满面,却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啊!
我当时那么遗憾地没带相机,如果拍下这一幕,该是多么动人啊!
接下来,我就开始充当翻译,胡奶奶耳朵背,我就把“俄语奶奶”的话大声喊给她,我喊的话是:“奶奶说了,你别住这里了,到她那里去,和她一起住。”
“她还说,和她在一起,她会照顾你。”
听着这话,胡奶奶只是点头,眼泪流得更凶了……
我替两人传了会儿话,就准备推着“俄语奶奶”往回走了,毕竟不能让她太激动,毕竟以后有许多见面的机会。
临走时,“俄语奶奶”又一次把胡奶奶的手贴在脸上,然后对我说:“你告诉她,以后来看她,来看她……”
而胡奶奶此时终于说出了一句话:“让她……好好的……我替她祈祷。”
我把这话告诉“俄语奶奶”,奶奶点了一下头,眼泪又流出来了。
就这样,两人告别,我推着“俄语奶奶”走了。
齐白石晚年自省
齐白石是著名的书画大师。1952年的一天,诗人艾青前来拜访已是88岁高龄的齐白石,艾青还带来了一幅画,请他鉴别真伪,齐白石拿出放大镜,仔细看了看,对艾青说:我用刚创作好的两幅画跟你换这幅,行吗?
艾青听后,赶紧收起这幅画,笑笑应道:您就是拿20幅,我也不跟你换。齐白石见换画无望,不禁叹了一口气:我年轻时画画多认真呀,现在退步了。原来,艾青所带来的这幅画正是齐白石数十年前的作品。艾青走后,齐白石一直愁眉不展,一天夜里,儿子起来上厕所,发现父亲没在房间,正要四处寻找时,却发现书房里的灯是亮着的,走进一看,原来父亲正坐在书桌前,一笔一画地描红。儿子不解,便问道:您都这么大年纪了,早就盛名于世了,怎么会突然想起来要描红,而且还描这般初级的东西?谁知齐白石却摇了摇头,不紧不慢地回答道:现在我的声望高,很多人说我画得好,觉得我随便抹一笔都是好的,我也被这些赞誉弄得有些飘飘然了,无形之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直到前几天,我看见年轻时画的一幅画,才猛然惊醒我不能再被外界的那些不实之词蒙蔽了,所以还要重新认真练习,要自己管住自己。此后,即便是年龄越来越大,齐白石依然坚持每天必画画,从不敢慢怠,甚至有时为了画一幅画,往往要花上好几个月的时间。不被赞誉冲昏头脑,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也许正是这位书画大师成功的原因。大老金的幸福晚年
大老金八十七岁,年纪大了,人一会儿糊涂一会儿明白,脾气还大得不得了。大老金的老伴早在十几年前就去世了,他们只有一个女儿金玲,今年也五十多岁了。金玲儿孙满堂,哪有时间来照顾老父亲?于是她就张罗着给父亲请个保姆。
但是,大老金这样的情况,保姆换了不知多少个,都没能留住。就在这时,她婆家的村主任來走亲戚,听金玲的婆婆一说,笑了,说:请个保姆,这有什么难的?赶明儿我把我们村的老寡妇刘老太太叫来就是了。
金玲摇摇头,苦笑着说:保姆市场的人都留不住,您村里的一个老村妇就能愿意?
村主任哈哈笑着说:这刘老太太一个人,在家还得喂猪,一年到头累死了。现在进城,一个月给她五千,她能乐得冒鼻涕泡!
刘老太太第三天就来了,一听说只是伺候一个老头,把头点得如同鸡啄米。她没把自己当外人,脱下外套,撸起袖子就干了起来,扫地,擦桌子,洗衣服,又忙着给大老金熬粥。这下子,金玲终于放心了。
半年后的一天,金玲去探望父亲,大老金突然冒出一个事儿。什么事儿?他要和刘老太太结婚。金玲眨巴眨巴眼,盯着大老金,问:爸,这是谁的主意?
大老金吼道:我!然后用拐杖敲着地板说:怎么,你是怕她分我的财产?
金玲摇摇头说:爸,您的钱物怎么处理我都没意见,只是这事是不是太匆忙了?
你看我还有时间等吗?父亲都这么说了,金玲也不再坚持什么。
大老金也真行,快刀斩乱麻,三天后就和刘老太太扯了证。金玲寻思,这样也好,刘老太太这下吃了定心丸,会更好地照顾老爸了。有了新母亲,金玲去大老金那儿的次数就少了。
转眼春节临近,金玲买了许多年货给老爸送去,一开门,就不由皱起了眉头,屋子里弥漫着一股酸臭的气味儿。她再进屋一看,愣了,那刘老太太坐在沙发上聚精会神地在看电视,老爸躺在卧室的床上,头发胡子老长,脏兮兮的。金玲拉开老爸的被子一看,差点背过气去,褥子上有一大摊尿。
金玲火了,冲到客厅,对刘老太太吼道:阿姨,我爸这是怎么搞的?你怎么不给他清理清理呀?
刘老太太无动于衷,翻了翻眼皮说:你爸添毛病了,床上吃,床上拉。谁有那么多闲工夫,一天到晚给他换洗呀?
你是他老伴儿,你不应该管他吗?
一听这话,刘老太太噌地跳起来说:对呀,我是他老伴儿,你跑这儿多什么嘴?你爸还没说什么呢,用得着你管吗?
金玲气得浑身打哆嗦,说不出一句话。从此她心里有了疙瘩,隔三差五地往大老金那儿跑,但看到的仍是老样子。有次还赶上刘老太太正在打老爸,金玲气得火冒三丈,报了警。警察来了后,也只能批评教育,因为刘老太太虽然动了手,可大老金身上也没伤。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警察能怎么样?
好嘛,本想能给老爸找个保姆,让他安度晚年,谁知这事闹的,赔本赚吆喝,花钱买罪受!
这个春节,金玲过得没滋没味儿的。春节过后,村主任又来金玲婆家,金玲就将老爸的遭遇一五一十地说了。村主任不信,说:刘老太太这是掉进福窝里了,怎么会呢?再说,她是个善良人啊。
善良?金玲冷笑着说,这年头,人都是会变的。
村主任脸上挂不住,饭也不吃了,拉着金玲就去了大老金家,结果看到的和金玲说的一样。村主任立时火了,把刘老太太叫到一边质问。刘老太太满脸委屈:我本想找个老伴儿,好好过日子,可谁承想他现在这样,脾气大不说,还故意在床上屙屎屙尿,晚上是半夜不睡,白天是不让你睡。天长日久,谁受得了呀?照这样,我得死在他前边!
金玲听了,暗暗叹息,这刘老太太说得也有点道理。她把村主任叫到屋外,诚心地说:村主任,难为你了,这事不怪你,也不能全怪刘老太太。我爸这样,唉罢罢罢,你让刘老太太回去算了。当然,我不会亏她的,该给她的,一分不会少的。
村主任在楼道里踱来踱去,忽然说:我能把这老家伙摆平了,让她好好地伺候你爸!他转身进了屋,问刘老太太:老刘家的,你在家时,一年喂几头猪?
两头呀。
你那三亩地谁伺弄?
我呀。
你一年收入多少?
村主任你不知道呀?一年到头,累死累活也就五千块到头了。
那你现在一个月拿多少?
刘老太太压低声音说:这老家伙,一个月开一万多呢。
村主任呸了一口,骂道:你这个老东西,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这金老爷子,一个月的收入就顶你两年的收入,一年就等于你养了五十头猪。你还不知足!
我、我、我
我什么我?你就把金老爷子当成一头猪来伺弄行不行?难道他比猪还难弄、比猪的气味还难闻?而且,老爷子明白时不是还能和你唠唠家常话吗?你要是不愿干,好办,你现在就跟我回村!
一句话惊醒梦中人。刘老太太一寻思,是这么个理呀,赶紧说:村主任,别、别介呀。我错了还不行吗?打现在起,我要是再这样,你就骂我、打我,行不?说着,她走到金玲面前,诚恳地说:闺女,我错了,我不该这样对待你爸。你再给我一次机会,就一次。
金玲看着刘老太太憨憨的样子,差点笑出来,忙点点头。
苏东坡晚年流放中的春节
限于篇幅的局限,我们的目光不得不越过东坡在元期间八年的仕宦生涯,而将目光继续凝聚于东坡的苦难的流放,因为,诗人总是在苦难中更能闪耀人性的光辉,更能闪耀艺术的魅力,也就更为具有文学以及历史文化考索的意义。绍圣元年(1094),年届六旬的苏轼被他昔日的学生而今的皇帝哲宗贬谪惠州,九月度大庾岭,十月到达惠州贬所。两个月后,苏轼度过了他在惠州贬所的第一个春节。追思往事,东坡老人难免感伤:“前年侍玉辇,端门万枝灯。……牙旗穿夜市,铁马响春冰。今年江海上,云房寄山僧。亦复举膏火,松间见层层。”去年还在陪侍玉辇,何等荣耀,牙旗仪仗穿行繁华的夜市,铁马踏响在冰河之上,而今年的春节,却在江海之上漂泊,是禅房寄身的一个山僧。虽然也有膏火可举,却只见层层的松木、松木的层层。如同纪昀所评:“两两相形,不着一语,寄慨自深。”
在贬谪惠州的第三年,东坡更是一气做了《新年五首》,先试举其一:“晓雨暗人日,春愁连上元。水生挑菜煮,烟湿落梅村。小市人归尽,孤舟鹤踏翻。犹堪慰寂寞,渔火乱江村。” 首句涉及古代的一些民俗,那就是以人日的阴晴来占卜新年的是否丰收。杜甫也有《人日》诗:“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所以,东坡的“春愁连上元”,也就有了超脱个人的意思。第三句的“挑菜”,也是一种民俗,《苏轼诗集》在此诗句下合注:“何焯曰:挑菜乃人日事。唐子西诗:挑菜年年俗。”如果说组诗“其一”重在个人心境的寂寥,“其二”则显示了更多的不平之气,矛头指向占据朝廷巢枝的当道群小:“北渚集群鹭,新年何所之。尽归乔木寺,分占结巢枝。……”“其三”则表达自己随遇而安的心境和对于光明前景的希冀:“冰溪结瘴雨,先催冻笋生。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在瘴雨冰溪中,东坡看到了冻笋催生的信息。晋代的张翰思念家乡的莼菜羹而辞官还乡,苏轼却说,惠州丰湖所产的藤菜,足可与莼菜羹媲美,何必非要还乡呢?因此,东坡在“其五”中说:“荔子几时熟,花头今已繁。……居士常携客,参军许叩门。明年更有味,怀抱带诸孙。” 正当东坡欲终老惠州,“已买白鹤峰,规作终老计”(《迁居》)“不辞长作岭南人”(《食荔枝二首·其二》)的时候,绍圣四年(1097)四月,六十多岁的东坡再贬海南。只因为东坡写了“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纵笔》)的诗句,让执政者不快,说苏子瞻尚如此快活?于是,根据子瞻的“瞻”字,去目而贬儋州。不过有人占卜,说儋字有人,子瞻无碍。绍圣五年,东坡在海南儋州度过了他的第一个春节,上元灯节的时候,儋州的地方长官,为了表达对于东坡老人的敬意,邀请了陪同乃父过海的苏过共度佳节——与苏轼一生有缘的三位女性此时都已去世,最后一位陪伴苏轼的王朝云也在惠州去世,此次渡海,只有儿子苏过陪伴。现在,苏过也被邀过上元,只有东坡老人独自度过这个贬谪海外的第一个春节。他静静地凝视着一轮孤月,月光照射进来,他惊讶地发现竟然有一只蜥蜴盘在窗上:“静看月窗盘蜥蜴”,这在岭北的中原地区是很少见到的现象,这使苏轼更为清醒地感觉着身在异乡、而且是万里之遥的海外。东坡老人独坐凝视着盘窗的蜥蜴,心中想着什么呢,他也许在盼望着惦记着儿子苏过,“灯花结尽吾犹梦,香篆消时汝欲归”(同上),寂寞的心境跃然纸上,他也许还想了许多,回忆着他的坎坷的一生:“搔首凄凉十年事”呀! 元符三年(1100)正月,苏轼在海南度过了第二个春节,他在人日做了《庚辰岁人日作,时闻黄河已复北流,老臣旧数论此,今斯言乃验,二首》,从诗题上就可以看出,在这垂暮之年的春节里,东坡老人心中想念的、惦记着的还是国家之事。北宋时期,黄河决口的问题始终困扰朝廷,神宗时期一些朝臣不顾黄河“东行河道已填淤,不可复”的事实和“水之就下者性也”的规律,一定要“回河东流”,“其役遂兴”,苏轼当时任侍读,提出:“黄河势方北流,而强之使东”的批评,遭到“当轴者恨之”。此事与现代的一些违背自然规律的事件有着惊人的相似。苏轼此诗说:“老去仍栖隔海村,梦中时见作诗孙。天涯已惯逢人日,归路犹欣过鬼门。三策已应思贾让,孤忠终未赦虞翻。典衣剩买何源米,屈指新蒭作上元。”(其一)说自己耄耋之年,仍然独栖海村,只有在梦中才能与在大陆的作诗孙苏符相会。在天涯海角度过了多少个人日,已经记忆不清,如果要返回大陆,会高兴地经过鬼门关。(《山水志》:“广西容、牢二州有鬼门关。谚云:若度鬼门关,十去九不回。言多炎瘴也。”)我当年如同贾让的三策已经应验,证明是正确的,但是,我就如同当年孙权手下因耿直而死在交州的虞翻(《三国志》:虞翻性疏直,数有酒失,孙权积怒,放之交州,在南十余年,卒。)那样不被赦免。海南米贵,我只能典卖衣物来买惠州何源海运来的稻米,屈指计算一下,新滤好的酒大概可以用到上元灯节吧! 五个月后,苏轼终于返回大陆。(贬谪海南是苏轼第一次远离生他长他的大陆,元祐时期,朝廷曾经想派他出使高丽国,未能成行)他的心情是愉悦的:“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儋耳》)。 宋徽宗建中建国元年(1101)正月,苏轼度过了他平生最后的一个春节,当时他正在北归的路上。此时,东坡老人名满天下,不仅仅是诗名的传播,他的胸襟气度、做人风范,以及六十多岁的老人贬谪海南蛮荒瘴痍之地居然能够生还,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在东坡返归北上的沿路,出现万人空巷的奇观:“拓得龙光竹两杆,持归岭北万人看。”(《东坡居士过龙光,求大竹作肩舆……》)东坡也不无自豪地说:“问翁大庾岭上住,曾见南迁几个回”(《赠岭上老人》)“竹中一滴曹溪水,涨起西江十八滩”(《东坡居士过龙光,求大竹作肩舆……》),东坡老人在其人生最后一个春节的这两句富于哲理禅思的诗句,似乎可以作为令后人永远玩味的遗言吧!x.c%6fm>空姐的“晚年”
近年越来越多地被人问起,你们空姐可以飞到多大年龄啊?我镇定兼正面地回答这个问题:50岁。
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这个数字太遥远了,就像我16岁时觉得50岁的人还有什么活头啊。只有长到我这么大,才会明白,所谓光阴似箭,就是你永远别不把老年人当你自己。而面对一些年长的咨询者,我也能体谅他们那种居然不是吃青春饭的,早知道我也来一个的心情。
你在合同期内没漏飞、没睡昏在航班上,一般来说,会顺利过渡到下一轮合同。这样,十天一排班,一月一长线,一年千把小时,几年一续约,不知不觉,就由新乘走向了新乘的师傅。直到有一天,全体员工都在叫你姐,整个航班加上机长都唯你独尊,你就会意识到,一个空姐的晚年,正在逐渐向你走来。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有权堕落。我见到的即将退休的前辈,大多已然成为同龄人的楷模,不仅是在皮肤上,而且还在骨子里。该吃的话梅照吃,不该涂的唇彩照涂,最新款的手机照用,听到呼唤铃,立即把年龄置之度外地飞奔到客舱。一时间,连旅客也没把她当姐看,来个穿工装的,头也不抬就是小姑娘,帮忙倒杯水来。
然而,当面临年轻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只有年老来解决了。有些旅客确实保持着中华民族尊老的习俗,同样一句话,小女孩说他就要控告,我们的老乘一说,他就会觉得说得有理,并立刻降服在道理面前。曾经遇到过一位貌似贵妇的乘客,飞美国时,坚持要坐机组休息位,谁也不能打动她,我们的主任乘务长走上前,声都没吭,只用了一个眼神,该客人就起身走了。过后,我悄悄躲到洗手间对着镜子演练此眼神,终于还是以失败告终。
那时候我不知道,有些东西是不能超越年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