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境界的睡前故事6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6条关于境界的故事,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关于境界的睡前故事(1):
平视是一种境界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目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童年》的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他。
屠格涅夫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是由姑母一手抚养长大的。屠格涅夫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了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并对他姑母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我们这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便称赞你。”
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欣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寂寥的,由于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具有世界声誉和世界意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作为俄国现实主义小说家、诗人和剧作家的屠格涅夫,他虽然有着非凡的成就,却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没有目中无人的狂妄,而是以一种平凡人的心态,以一种豁达的心境,对一位初出茅庐的作者给予鼓励和鞭策,从而让对方走上了成功之路。而下面的这则故事,则给予我们另一种启示。
有一位女作家被邀请参加笔会,坐在她身边的是一位匈牙利的年轻男作家。
女作家衣着简朴,沉默寡言,态度谦虚。男作家不知道她是谁,他认为她只是一位不入流的作家而已。
于是,他用居高临下的心态问女作家:“你有什么大作发表呢?是否能让我拜读一两部?”
女作家回答说:“我只是写写小说而已,谈不上什么大作。”
男作家更加证明自己的判断了。他说:“你也是写小说的,那么我们算是同行了,我已经出版了339部小说了,请问你出版了几部?”
“我只写了一部。”
男作家有些鄙夷,问:“噢,你只写了一部小说。那能否告诉我这本小说叫什么名字?”
“《飘》。”女作家平静地说。那位狂妄的男作家顿时目瞪口呆。
女作家的名字叫玛格丽特米切尔,她的一生只写了一本小说。现在,我们都知道她的名字。而那位自称出版了339部小说的作家的名字,已经无从考证了。
可以想象得到,文中的这位已经出版339部小说的男作家,还是有一定的文学造诣的。遗憾的是,在待人处事中,他缺少一种谦虚待人的态度,有的只是目中无人,高高在上的高姿态。因此,到了最后,未能取得更大的成就,未能给后人留下好作品也就不足为奇了。怀着一颗浮躁的心灵,注定他的思想走不了多远。
关于境界的睡前故事(2):
忘我境界禅理小故事
佛光禅师是一位修为卓著的高僧,修行参禅专心致志,四方僧人禅客纷纷前来拜访请教。可是,每当弟子前来通报有人向禅师学道时,他总是反问:谁是禅师?
佛光禅师专注禅理,就连吃饭时,也不停地在思考。弟子见他手拿碗筷不动,就提醒他:师父,吃饱了吗?
他竟然忘了自己是在吃饭,反问弟子:谁在吃饭?由此可见他聚精会神的程度!
参禅是当时修炼的重要方法,佛光禅师身体力行,从不分心。
有一次,弟子担心他太累,提醒他:师父,您真是太辛苦了!
佛光禅师却反问道:谁太辛苦了?
一天,佛光禅师的弟子大智赴外地参学回来,向师父汇报了自己的见问体会。接着问道:师父,我在外二十年,您生活的怎样?
佛光禅师轻松地答道:好,好,天天诵经修道,说法著述,犹如在广阔的海洋里遨游,心旷神怡。
两人谈到半夜,佛光禅师让大智休息,天亮后再谈。可是到了天亮,大智醒来,却听见师父的阵阵诵读声,看来师父又是通宵达旦。到了白天,佛光禅师更忙,没有一丝空闲。不是接待前来拜佛参禅的禅客,就是在禅房里执笔阅改弟子的习卷和撰述讲稿。
大智问道:师父,您二十年来都这么紧张地生活吗?怎么不见您衰老呢?
佛光禅师笑了笑说:大智,我可没有时间想到老啊!
禅理小故事、佛理小故事感悟:能够在学习的领域中达到忘我的境界,便能够使自己闪烁永恒的光芒。
关于境界的睡前故事(3):
境界
那位先生就是一个懂行的玩家,他对一块石头的价值不是看表面,而是测其内。他的检测方法很简单,用手掂一掂石头重量、举起石头用眼对着阳光望一望和使劲摔一摔,综合考评石头价值的内在含量。
石头和人一样,识表易,识内难。识别其内难,石头如此,人亦如此。所以,这个世界上确实藏着数不清的金山和银山,只不过大多数的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极少数的人可以发现和拥有。
这是石头层次的价值,也是玩家境界层次。所以,有的人只是普通的石头,而有的成了幸运的奇石人,亦是如此。
关于境界的睡前故事(4):
经营的最高境界
1984年,稻盛和夫决定投资电信事业之前,他每天晚上都会问自己:我为什么要投资电信事业,是为了个人出风头,还是为了降低日*-本国民的通讯费用?这样经过了半年时间的思考,他终于确信,自己是动机至善、私心了无,于是坚决投入这项事业。这家公司就是后来的kddi。
2001年,它一跃成为世界500强企业,客观上,也帮助稻盛先生实现了成为世界第一的梦想。动机至善、私心了无,这是一种大公忘私的境界,那有没有比大公忘私更高的境界呢?2010年2月1日,稻盛和夫临危受命,担任破产重组的日*-本航空董事长兼ceo。此时的他已近80岁高龄,而且脱离经营一线已经十几年了。关键是对于航空业而言,他纯粹是个门外汉,而且当时日*-本航空已是病入膏肓、积重难返,此前已经空降过几位高人执掌,均是无功而返。如果从一己之私考量,稻盛和夫没有任何出山的理由。没有人会指责一个80岁的老人,为什么不去收拾这个烂摊子。一旦接手,如果不成功,那么稻盛和夫经营之圣的美誉,势必受损。而且在当时看来,不成功的概率远高于成功的概率。但是稻盛和夫恪守为世人、为社会鞠躬尽瘁的信条,毅然决定出山。如此损私的做法,很显然已经超越动机至善,私心了无的大公忘私境界,达到为了大家而牺牲自我的大公灭私的境界了。那么,在稻盛和夫投资电信事业之前,他是什么样的境界呢?1959年,刚刚开始创业的稻盛和夫,和大多数经营者一样,目的很简单,为了证明自己,为了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好的生活。也就是说,是属于自我奋斗的境界。但是,创业第三年发生的一件事情,让他得以重新审视自己办企业的目的。 此前同一年加入公司的11名高中毕业生,经过一年时间的锻炼,已经成为公司的骨干。但这帮人,却联名上书稻盛和夫,要求他签字承诺保障他们的未来。如果稻盛和夫不答应,他们就集体辞职,而且为了表示决心,每个人都按了血印。面对这一局面,稻盛和夫非常纠结。公司刚刚创业,还很弱小,断无实力答应他们的要求;但如果不答应,11名骨干集体辞职,公司势必元气大伤。于是,他跟这帮人进行了三天三夜艰难的谈判。到后来,稻盛和夫说:你们既然有辞职的勇气,为何就没有相信我的勇气?我下定决心把公司办成大家认可的好企业,如果有违此誓,你们到时候就拿刀把我捅了!最终,这帮人留了下来。此事过后好几个星期,稻盛和夫陷入痛苦的思考:办企业,到底是为了什么?随后他领悟到,办企业绝不是为了满足经营者的一己之私,而是要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幸福。同时,做企业还应该有更高的追求,那就是为人类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所谓的全体员工,当然也包括经营者本身。因为身份的关系,当公司经营成功,无论是个人名誉还是财富,经营者自身都是最大的受益者。事实上,京瓷1979年成功上市,稻盛和夫本人不仅受到广泛的社会认可,而且还拥有了巨额的个人财富。所以,这一境界,可以称为大公有私的境界。稻盛和夫的境界,分为四个阶段:经营前期是自我奋斗,经营初期是大公有私,经营中期是大公忘私,经营晚期是大公灭私。对绝大多数的经营者来说,他们希望从一个自我奋斗者升级为一个大公有私者,从一个让人佩服的人,蜕变为一个让人尊敬的人。因为,一个人只有让人尊敬了,才能获得更广泛的认同、更大力的支持,进而获得更大的成功。关于境界的睡前故事(5):
赢的最高境界
2007年1月22日凌晨5点40分,中国台球“神童”丁俊晖和“火箭人”罗尼·奥沙利文再次在斯诺克温布利大师赛决赛中相遇。在去年8月的北爱尔兰杯台球比赛中,丁俊晖第一次赢得了“火箭人”,如愿以偿地赢得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三个世界冠军。奥沙利文也松了一口气,报了仇。这一次,可以说是“敌人”相遇了,尤其是嫉妒。比赛开始后,丁俊晖很快以2比0领先。当时,一个不和谐的场景出现了:每当丁俊晖开始拍摄时,奥沙利文的“粉丝”就大声咒骂,这让这个台球少年很不舒服。也许是由于责骂的影响,丁俊晖的心理开始波动。他在关键局经常出错,很快就落后了一大截。因为没有安全管理,“粉丝”骂得更起劲了。完全糊涂的丁俊晖一直无法专心比赛,甚至不知道如何打球。第12局,奥沙利文赢了,丁俊晖伸手向奥沙利文祝贺。“火箭人”起初很震惊。他知道他的对手在比赛系统中犯了一个错误。然后他感觉到了法庭上的变化,立即说了几次“不,不,不”。然后他拥抱丁俊晖说:“比赛还没有结束。跟我玩下面的比赛怎么样?”在休息室里,奥沙利文一直陪着他的弟弟对手,并打电话给他训练室的主人,一个四五十岁的香港男人,安慰他。奥沙利文说,“我也听到了责备你的声音。当我第一次来到伦敦,我也学会了这样的责骂,但我坚持。你必须记住这不是一场比赛。竞争属于我们俩。”在最后一轮比赛之前,奥沙利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裁判,要求那个辱骂性的“粉丝”离开。然后在欢呼声中,双方进入第13局。当机会球再次落到丁俊晖身上时,奥沙利文主动接近了球迷。请他们帮忙和欢呼。获胜后,奥沙利文把与对手的礼貌握手变成了拥抱:“没关系,未来还有机会。请随时来伦敦找我。我非常喜欢和你一起玩。”此刻,丁俊晖已经泪流满面:“我落泪不是因为我输掉了比赛,而是因为我遇到了一个绅士对手。”看到这里,观众的感受不再是面对令人窒息的高水平竞争,而是更像欣赏一种艺术,一种闪耀着人类光环的美。赢得比赛有许多方法。尤其是实力相当的比赛,在赢得比赛的同时,赢得尊重和友谊,赢得对手的心和赢得观众的心是获胜的最高境界。
关于境界的睡前故事(6):
一毫米的境界
电视里直播着一场国际比赛。对手分别是中国乒乓球骁将刘国正和德国选手波尔。两强相遇,胜负难分,经过六局的艰苦打拼,仍然不分高低,这让观众的心都提到嗓门上,到了第七局也就是决定胜输的关键一局,刘国正以12:13落后,如果再输一分就将被淘汰。观众心里都为他默默捏一把汗。
在这关键的时刻,刘国正的一个回球出界。波尔的教练见状后立即起身狂欢,并准备冲进场内拥抱自己的弟子。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在这一瞬间,波尔立即举手示意,指向台边这是一个擦边球,应该是刘国正的分!
教练很惊讶,观众也很惊讶,怎么可能呢?就这样,刘国正被自己的对手从即将被淘汰的深渊救了回来,最终转败为胜。
让我们来听听波尔的解释。这个球是否擦边只有一毫米之间,观众看不见,对面的刘国正更看不清楚,即便裁判也不可能精确到毫米,但是,波尔看见了,毫不犹豫地主动示意,将到手的胜利相让对手。记者采访他时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波尔的回答是:公正让我别无选择!
你能不感动吗?作为观众的我为一个素不相识的外国球员肃然起敬。依我们世俗狭隘自私的心理,在决定胜负的时候举手向对方投降呢,还是昧着良心为一毫米的胜利而沾沾自喜?这是一个十分现实而又沉重的话题。
尽管波尔输了比赛,但是我觉得他赢了,赢得光明磊落,赢得无私坦荡,赢得无愧良心。很不起眼的一毫米,在我眼里却成为一个至高的海拔,需要仰视才能看到光芒。
有时候在竞争的道路上,我们不是输在比分上,更多的是输在境界和风度上。一个能够在一毫米中直面良心和公正的人是战无不胜的人,未来不可限量的人。
细节彰显境界,境界成就未来。为人处世,最好处处有这样的一毫米;发展进步,最好人人都尊重这一毫米。
当这肉眼看不清楚的一毫米在人生道路上矗立成一种海拔时,我们就离成功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