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篇民族的睡前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12篇关于民族的睡前小故事,供各位参考,同时还提供了古诗文、作文、组词、词语、故事、好词好句。点击查看更多睡前小故事民族的睡前小故事:(1):
在民族的空白处栽种的人
(一)
在飞机上看书,无意中翻到一张照片。这个人我不认识,却在看到时愣了一下:很少能见到这样恬静沉毅的脸,真好看。
看完才知道,我们这些知道李政道、钱学森、钱三强、王淦昌等的人,原本都应该知道他——他,是他们的老师。
是他,破格选送年仅19岁的李政道去美国。李政道后来回忆说:“他决定了我的命运。”也是他,让还是初中生的华罗庚在清华算学系任职,然后又将他送去英国深造,华罗庚说,“我一生得他爱护无尽”。
那是烽火四起的年代,但后来重要科学发展所依仗的这些人,都是他在满地的焦土上栽下的桃李。可是,我为什么不知道他?
(二)
他生在上海,父亲是旧式文人,让他从小读经史子集。他幼年已经以君子慎独之道要求自己,修身自省。他讷于言,但一生都保持着温润如玉的君子之风。
1915年,他在清华上学的时候,成立清华校史上第一个学生团体——科学会。每两周一次的科学报告会,涉及的范围极广:苹果选种、无线电报之设备、测绘法……他当时不过17岁。
(三)
那点学术的嫩芽,是石头底下顶上来的!
(四)
他终生未娶,唯与学生亲厚,当中有一人叫熊大缜,与他有深厚情谊。可就是这个最亲的学生,给他带来了无尽的灾难。“文革”时期,已年近古稀的他,因为熊大缜涉嫌与g*-党特务有瓜葛而受牵连。他在狱中一年半,出来时已身患重病,小便失禁,双腿肿胀难以站立,整个身子弓成九十度。当时中关村一带,有不少人都见过他。他穿着一双帮裂头缺的破棉鞋,向一些摊主伸手索要一两个苹果,边走边嚼。
后来他渐渐恢复一些神智。有一次,钱三强在中关村的马路上碰到他,就上前跟他打招呼。老师一看到他,马上就说:“以后见到我,躲得远远的!”钱三强深知老师的用意,他当时是二机部的副部长,负责原子弹工程,这么重要的工作,最忌讳同那些政治上有问题的人来往。老师是怕他受牵连啊!
(五)
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没有自然科学的民族,决不能在现代立得住脚。几十年过去了,他在空白处栽种的一切,让我这样的后代得以生活在一个浓荫蔽头的世界上。然而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叶企孙先生的存在。
照片还在眼前,他是如此温和地看着我,不求理解,不加责问,却那么沉重地压在我心头……
民族的睡前小故事:(2):
少数民族的五月五习俗
满族的端午节
满族过五月端五是为了忻福禳灾相传很久以前,天帝派人下凡体察民情五月初五,天帝的使臣扮成卖油翁吆喝道:一葫芦二斤,二葫芦三斤大家争先抢购,只有一个老头不仅不买,还告诉老翁账算错了等油卖完,者翁尾随那个不买油的老头,说:你是好人,今天晚上瘟神降瘟灾,你在自己房檐上插上艾蒿,可以躲过瘟灾老头听后就挨家挨户告诉所有的人,家家插上艾蒿,瘟神无法降瘟灾,人们都得救了五月端五满族讲究房檐上插艾蒿以防病,还讲究到郊外踏露水,据说用这天的露水洗脸头和服,可以避免生疮疖闹眼病
水族端五节
水族有吃素的习俗据传水族的远祖从江西迁到贵州三都地区,在此开荒种地,创家立业某一年的秋后,远祖的四个儿子来探望,远祖上楼取肉款待他们时,不慎失足坠楼而身亡自此以后,水族从端节的第一天开始,只准吃素,直至端节结束后才能吃荤
纳西族端午节
纳西族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清晨,家家要吃糖枣糯米饭,喝雄黄酒门前插白篙三根葛蒲及两根大麦穗长辈要给十五岁以下的孩子绕扎五色棉线,称续命线男孩绕左腕,女孩绕右肮续命线需戴一月的时间,等到六月二十七日火把节最后一天才解下烧掉节日里,集市上还摆设药摊,出售各类名贵药材妇女们则绣织小香包小钱包布娃娃扇套笔套等手工艺品
傣族粽包节
傣族民间节日流行于今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部分地区夏历五月初五日举行节日里,未婚青年男女身着盛装,在村边树下围成一圈唱情歌然后,小伙子把粽包掷给自己所看中的姑娘,若姑娘也有意,就拾起粽包,双双到附近僻静处谈情说爱,至日落西天时才离去
藏族采花节
藏族传统节日流行于甘肃与四川交界的博峪一带时在农历五月初五,节期两天也叫女儿节俗传很久以前当地荒芜一片,是一位莲芝姑娘教会了人们种地,教会了人们采花治病后来,莲芝姑娘在五月初五上山采花时失足摔死人们为了纪念她,就逐渐形成了采花节采花节的主要活动是抢水采花和祝福节日的早晨,人们要抢泉水洗身饮用,俗说这一天太阳未照的泉水洗浴可以得到吉祥饮用可祛除疾病接着,青年男女身着盛装,带上美味佳肴,到四十里外的阿里坎山上去采花出发时,全村男女老幼欢歌送行,采花者则表达采花的决心和愿望到达采花坪,姑娘采花,小伙砍柴支锅搭棚,傍晚开始歌舞,直到半夜方休第二天返回村寨时,姑娘头上插鲜花戴花环,背满筐鲜花草药到村口时,全村齐聚村头,鸣枪致意,送酒送馍,祝贺采花青年归来;采花姑娘则向各户赠送礼物(葱花稠香柏),并祝福
民族的睡前小故事:(3):
不该忘却的民族英雄
1936年,代表中国参赛的奥运选手王润兰参加第11届柏林奥运会拳击比赛,先后击败日*-本、英国等国选手闯入决赛,后被无故取消了决赛权。归国后他参加了国民政府的军队,奔赴战场抗日。1937年,王润兰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身绑集束手榴弹冲向并炸毁日军坦克,血洒疆场,他被誉为中国抗战史上第一个壮烈殉国的奥运英雄。
(一)王润兰1913年出生于河北饶阳县留楚村一个富裕的乡绅之家。在旧中国军阀混战的动荡年代里,当地许多村落为了保境安民,纷纷设坛练武,使武术在民国初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受这种环境熏染,王润兰自小热爱武术,上小学时,他每天都跟着村里会武术的大人学习拳脚功夫,久而久之,他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小拳王。
然而,随着王润兰步入成年,父亲很快就给他下达了禁武令:你应该学习如何经商,这才是正路,不要整天舞枪弄棒,不学无术!但王润兰没有遵从父亲为他做出的命运安排,这位有着远大抱负的热血青年最后选择了离家出走。1934年,王润兰报考时任第32军军长的商震将军在北平举办的河北军事政治学校第二期,决心用枪杆子保卫千年文明古国不受倭寇欺辱。(二)入学后,王润兰刻苦学习军事理论和战略技术,为他后来的军事指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35年年底,随着日军侵华步伐的加快,华北的局势日益紧张。王润兰所在部队的官兵,每天在吃饭睡觉前都要高呼宁做战死鬼,不当亡国奴!表达自己誓死抗敌的决心。
为全身心地投入抗战,离家两年的王润兰于1936年初请假回家探亲,准备在血洒疆场前与父亲和解。虽然他的出走在那个家规极严、崇尚孝道的旧式家庭看来无异于大逆不道,但深明大义的父亲看到一身戎装、英姿飒爽的儿子回家看望自己,还是十分大度地原谅了他,并为儿子弃商从军、保家卫国的选择从内心感到高兴。也就在这一年,第11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德国柏林举行,处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夜的中国派出了由69名运动员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这届奥运会,王润兰凭借自己出色的拳击功底,在参奥选拔中被选入了只有4个人的拳击项目代表队。在奥运会正式比赛中,由商震资助的两名来自第32军的拳击手王润兰和靳贵第,分别参加了中量级和重量级的拳击比赛。在拳击赛预赛中,第一场由王润兰出场对战日*-本选手,他以三局全胜的出色战绩,将蔑视中国的日*-本选手连续三次打倒在地,使其心服口服地甘拜下风。在迎战荷兰选手福特时,王润兰与这个强劲对手打得十分艰难,他在最后一局被对手打得血流满面、几乎站立不稳的情况下,依然以顽强的意志支撑自己,一直坚持到终局仍然屹立不倒,此局比赛,王润兰被媒体赞誉为中国硬汉,虽败犹荣!在争夺决赛权的最后一场和英国选手的对打中,王润兰在第一、第二局均以1:1打成平局。从第三局开始,王润兰在熟悉了对手的拳路套数后,很快发现了对方的破绽,他迅速抓住战机,连续出拳猛击对方头部,最后以重重一击将对手打倒在地,整整10秒钟对手也未能站起来。于是,裁判判定王润兰以2:1取胜,获得了拳击赛的决赛权。他是第一个取得决赛权的中国奥运选手,中国运动员为之兴奋不已。意想不到的是在三天后决赛即将开始时,中国代表团领队竟突然接到奥运会组委会的通知,说王润兰在预赛时已被裁判组判定失败,不能参加最后的决赛。闻此通知,中国全体参赛选手和代表团成员无不义愤填膺,纷纷表示抗议:王润兰明明在预赛中打败了英国选手,裁判当时已做了明确裁定,怎么三天后又突然变成失败?明眼人自然能看出其中的猫腻。中国领队跟组委会进行了多次交涉,一些主持正义的外国代表队闻知此事后也纷纷表示声援。但对此事却一拖再拖,几经来往毫无结果。就这样,由于一些人对贫弱落后中国的歧视和某些政治的需要,组委会公然颠倒黑白,在众目睽睽之下剥夺了中国运动员的决赛权!尽管如此,王润兰在奥运会期间的出色表现还是受到很多国内外媒体的关注,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愤愤不平的王润兰决心一定要在下届奥运会上一雪此辱,打出中华拳王的威风,给中国人争一口气。(三)然而,王润兰的梦想很快就被侵略者的枪炮击碎了。中国奥运参赛代表团回到祖国后不久,日*-本军国主义就发动了七七事变,用全面侵华战争的隆隆炮声把中国人民推向了有史以来最为血腥苦难的深渊。不少奥运健儿纷纷脱下运动装,毫不犹豫地参加到这场气壮山河的反侵略战争之中。王润兰在参赛回国后担任了第32军补3团3营排长,在国破河山碎的生死存亡关头,他所在部队在全国抗日高潮的推动下,积极投入了抗击日寇的战斗,与法西斯侵略者展开殊死的拼sha。
1937年9月14日,为掩护主力部队向新战场转进,王润兰所在的补3团奉命在漳河阻击来犯之敌。次日上午,前出到漳河上游附近的日军抓到5名青年农民,逼迫他们涉水领渡向我军进攻。5名爱国青年相约都以立式泅法,齐露胸部诱pian*日军渡河。日军信以为真,立即派两个尖刀小队(排)跟随渡河,但顷刻间就陷入了灭顶的深渊,无一生还。而5名中国青年却不见了踪影。随后大批日军在汉jian的带领下再次渡河,严阵以待的补3团官兵等到满河蠕动的日军进入火力网后,立刻以狂风暴雨般的枪弹将敌人成片射倒,整个漳河到处漂浮着鬼子的尸体。民族的睡前小故事:(4):
【阿诗玛的传说】阿诗玛是哪个民族
阿诗玛的传说故事:阿诗玛简介阿诗玛是哪个民族的呢?《阿诗玛》是流传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彝族支系撒尼人的叙事长诗。它使用口传诗体语言,讲述或演唱阿诗玛的故事。阿诗玛不屈不挠地同强权势力作斗争的故事,揭示了光明终将代替黑暗、善美终将代替丑恶、自由终将代替压迫与禁锢的人类理想,这反映了彝族撒尼人“断得弯不得”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而且在2006年,阿诗玛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哟。
2阿诗玛的传说故事:阿诗玛的故乡阿诗玛的故乡在哪里?是阿着底村,它位于石林县东南部,距县城约20公里,“阿着底”是彝族撒尼语,意思是“青山绿水环绕的富饶美丽的地方”。村子虽然不大,却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还有错落有致的屋舍,宛若世外桃源。传说中美丽、聪明、勤劳的阿诗玛就诞生和生长在这里。
阿着底村虽小,却有绝世美景,更有勤劳善良美丽的撒尼姑娘。
撒尼是彝族的一个支系,撒尼姑娘的花包头,是她们服饰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花包头是以红、绿、蓝、紫、黄、白、青7种颜色的丝绸配制成的圆筒帽,边沿钉有银泡泡,两侧插着一对三角形彩色绣花图案的角,如同一对“彩蝶”落在头上。传说这种头饰是为纪念一对投火殉情的恋人,这对恋人死后化作七彩长虹。撒尼人模仿彩虹做出头饰,把它视为忠贞爱情的象征。
花包头上的这对“彩蝶”也是很有讲究的,那是她们定情的信物。若是姑娘看上了哪个小伙子,就将头上的彩蝶取下一只送给他。因此,头饰上两只“彩蝶”竖起的是未婚的姑娘,结了婚的只有一个平平地放在头上。撒尼姑娘很忌讳阿黑用手触摸两只“彩蝶”,一旦触摸则表示向姑娘示爱求婚,这在当地可是要负责任的。轻则痛打一顿,重则要罚做三年苦力呢。
3阿诗玛的传说故事一从前有个叫阿着底的地方,贫苦的格路日明家生下了一个美丽的姑娘,阿爹阿妈希望女儿像金子一样发光,因此给她起名阿诗玛。她渐渐地长大了,像一朵艳丽的美伊花。阿诗玛"绣花包头头上戴,美丽的姑娘惹人爱,绣花围腰亮闪闪,小伙子看她看花了眼"。她能歌善舞,那清脆响亮的歌声,经常把小伙子招进公房。她绣花、织麻样样能干,在小伙子身旁像石竹花一样清香。在这年的火把节,阿诗玛向阿黑吐露了真情,愿以终身相许,立誓不嫁他人。
阿黑是个勇敢智慧的撒尼小伙子。他的父母在他12岁时,被土司虐待,相继死去。他被财主热布巴拉抓去服劳役。一天,他为主人上山采摘鲜果迷了路,在密林大管申挨冻受饿,受尽了惊骇,因怕主人责骂,不敢回去。正在这时,他遇到了放羊的小姑娘阿诗玛,她把阿黑领回家,阿黑被阿诗玛的阿爹、阿妈收养为义子。从此,阿黑和阿诗玛,两小无猜,相亲相爱。渐渐地,阿黑长成了大小伙子,他的性格像高山上的青松---断得弯不得,成了周围撤尼小伙子的榜样。人们唱歌夸赞他道:
圭山的树木青松高,
撒尼小伙子阿黑最好,
万丈青松不怕寒,
勇敢的阿黑吃过虎胆。
阿黑十分勤劳,很会种庄稼。他在石子地上开荒种包谷,包谷比别人家的长得旺,包谷穗也比别人家的长得长。他上山砍柴,比别的小伙子砍得多。他从小爱骑光背马。他调理的马,骑起来矫健如飞。他挽弓射箭,百发百中。他的义父格路日明,把神箭传给了他,使他如虎添翼。阿黑喜欢唱歌,他的歌声特别嘹亮。他喜欢吹笛子和弹三弦,他吹的笛声格外悠扬,他弹的弦子格外动听,不知吸引过多少姑娘。这年火把节,阿诗玛与阿黑互相倾吐了爱慕之情以后,这对义兄妹便双双订了亲。
一个街子天,阿诗玛前去赶街,被阿着底财主热布巴拉的儿子阿支看中了,他要娶阿诗玛做媳妇。他回家央求父亲热布巴拉,要父亲请媒人为他堤亲。热布巴拉早就听说过阿诗玛的美名,他马上答应了儿子的请求,请了有权有势的媒人海热,立即到阿诗玛家说亲。
海热到了阿诗玛家,用他那麻蛇般的舌头,夸热布巴拉家如何如何好,怎么怎么富,阿诗玛嫁过去怎样怎样享福……阿诗玛听了之后说:"热布巴拉家不是好人家,他家就是栽起鲜花引蜜蜂,蜜蜂也不理他,清水不和浑水一起蹬,绵羊不能伴豺狼。"阿诗玛的回答,惹恼了海热,他威胁道:"热布巴拉家是阿着底有钱有势的人家,热布巴拉的脚跺两跺,阿着底的山都要摇三摇,阿诗玛要是不嫁过去,当心丢了家。"阿诗玛不管海热怎样威胁利诱,就是不嫁。
转眼间,秋天到了,阿着底水冷草枯,羊儿吃不饱肚子,阿黑要赶着羊群到很远的滇南热地方去放牧。临走时,阿黑向阿诗玛告别,他们互相勉励,互相嘱咐,依依不舍。阿黑走后,热布巴拉便起了歹心,派打手和家丁如狼似虎地抢走了阿诗玛。想让阿诗玛磕了头,吃了酒,来了客,生米做成熟饭,不嫁也得嫁。阿诗玛忠于她与阿黑的爱情,她被抢到热布巴拉家以后,在热布巴拉夫妇的威逼利诱面前,始终不从,拒绝与阿支成亲。财主捧出金银财宝,指着谷仓和牛羊对阿诗玛说:"你只要依了阿支,这些都是你的。"阿诗玛瞧也不瞧,轻蔑地说:"这些我不稀罕,我就是不嫁你们家。"阿支绷着瘦猴似的脸,眨巴眨巴眼晴,恶狠狠地骂道:"你不答应嫁给我,就把你家赶出阿着底!"阿诗玛毫不畏惧地说:"大话吓不了人,阿着底不属于你一家的。"热布巴拉见阿诗玛软硬不吃,恼羞成怒,他命令家丁用皮鞭狠狠地抽打阿诗玛,把她打得遍体鳞伤。热布巴拉的老婆诅咒阿诗玛是"生来的贱薄命,有福不会享"。阿诗玛被关进了黑牢,但她坚信,只要阿黑知道她被关在热布巴拉家,一定会来救她。
一天,阿黑正在牧羊,阿着底报信的人找到了他,向他报告了阿诗玛被抢的消息。阿黑闻讯后,很为阿诗玛的安危担心,他立刻跃马扬鞭,日夜兼程,跨山涧,过险崖,从远方赶回家来搭救阿诗玛。他来到热布巴拉家门口,阿支紧闭铁门不准进,提出要与阿黑对歌,唱赢了才准进门。阿支坐在门楼上,阿黑坐在果树下,两人对歌对了三天三夜。·阿支缺才少智,越唱越没词,急得脸红脖子粗,声音也变得像瘸蛤膜叫似的,越来越难听了;而有才有智的阿黑,越唱越起劲,脸泛笑容,歌声响亮。阿黑终于唱赢了,阿支只得让他进了大门。但阿支又提出种种刁难,要和阿黑赛砍树、接树、撒种。这些活计阿支哪有阿黑熟练,阿黑件件都胜过了阿支。热布巴拉眼看难不住阿黑,便想出一条du计,皮笑肉不笑地假意说:"天已经不早了,你先好好睡一觉,明天再送你和阿诗玛一起走吧!"阿黑答应住下,被安排睡在一间没有门的房屋里。半夜,热布巴拉指使他的家丁放出3只老虎,企图伤害阿黑。阿黑早有准备,当老虎张开血盆大口向他扑来时,他拿出弓箭,对准老虎"哩哩嗅。连射三箭,射死了老虎。第二天,热布巴拉父子见虎死,很惊异,再也无计可施,理屈词穷,答应放回阿诗玛。可当阿黑走出大门等候时,热布巴拉又立即关闭了大门,食言抵赖,不放出阿诗玛。
阿黑忍无可忍,立刻张弓搭箭,连连射出三箭。第一箭射在大门上,大门立即被射开;第二箭射在堂屋柱子上,房屋震得嗡嗡响;第三支箭射在供桌上,震得供桌摇摇晃晃。热布巴拉吓慌了,连忙命令家丁拔下供桌上的箭。可是,那箭好像生了根,没人能够拔得下。他只好叫人打开黑牢门,放出阿诗玛,向她求情道:"只要你把箭拔下来,我马上就放你回家。"阿诗玛鄙夷地看了热布巴拉一眼,走上前去,像摘花一样,轻轻拔下箭,然后同阿黑一起,离开了热布巴拉家。
热布巴拉父子眼巴巴看着阿黑领走了阿诗玛,心中很不服气,但又不敢去阻拦。心肠歹du的热布巴拉父子不肯罢休,又想出丧尽天良的du计。他们知道,阿黑和阿诗玛回家,要经过十二崖子脚,便勾结崖神,要把崖子脚下的小河变大河,淹死阿黑和阿诗玛。热布巴拉父子带着家丁,赶在阿黑和阿诗玛过河之前,趁山洪暴发把小河上游的岩石扒开放水。正当阿黑和阿诗玛过河时,洪水滚滚而来,阿诗玛被卷进漩涡,阿黑只听到阿诗玛喊了声"阿黑哥来救我",就再也没忻见她的声音,没看见她的踪影了。
阿诗玛不见了,阿黑挣扎着上了岸,到处寻找阿诗玛。他找啊找,找到天放晴,找到大河又变成小河,都没有找到阿诗玛。他大声地呼喊:"阿诗玛!阿诗玛!阿诗玛!"可是,只听到那十二崖子顶回答同样的声音:"阿诗玛!阿诗玛!阿诗玛!"
原来,十二崖子上的应山歌姑娘,见阿诗玛被洪水卷走;便跳入漩涡,排开洪水,救出阿诗玛,一同在十二崖子住下,阿诗玛变成了石峰,变成了抽牌神(回声神)。从此,你怎样喊她,她就怎样回答。
阿黑失去了阿诗玛,但他时时刻刻想念着她。每天吃饭时,他盛着包谷饭,端着饭碗走出门,对石崖子喊:"阿诗玛!阿诗玛!"那站在石崖子上的阿诗玛便应声:"阿诗玛!阿诗玛"。
阿爹、阿妈出去做活的时候,对着石崖子喊:"爹妈的好?呀!好?阿诗玛!"那站在石崖子上的阿诗玛,同样地应声:"爹妈的好?呀!好?,阿诗玛!"
小伴们在阿诗玛站的石崖子下,对着石崖子上的阿诗玛弹三弦,吹笛子,唱山歌,那石崖子上的阿诗玛也会应和着锋锋弦音、悠扬笛声,唱起山歌。
阿诗玛的声音永远回荡在石林;她的身影,已经化成石头,永远和她的乡亲相伴。
4阿诗玛的传说故事二在小石林内,有一泓湖水碧波粼粼,湖畔屹立着一座独立的石峰,每天都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观赏、留影。瞧,那颀长高挑的身段,风姿绰约的动人体态,还有那包头衫,身后的背篓,多么像一位彝族撤尼少女啊!这就是著名的阿诗玛石峰。她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故事呢。从前在阿着底地方,贫苦的格路日明家生了个美丽的姑娘,爹妈希望女儿像金子一样珍贵闪光,给她取名叫“阿诗玛”,也就是金子的意思。阿诗玛渐渐长大了,漂亮得像一朵艳丽的美伊花。她能歌善舞,许多小伙子都喜欢她。她爱上了和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相亲相爱的孤儿阿黑,立誓非他不嫁。一年的火把节,她和聪明勇敢的阿黑订了亲。财主热布巴拉的儿子阿支也看上了美丽的阿诗玛,便请媒人去说亲,但不管怎样威胁利诱,都无济于事。热布巴拉家乘阿黑到远方放羊之机,派人抢走了阿诗玛并强迫她与阿支成亲,阿诗玛誓死不从,被鞭打后关进了黑牢。阿黑闻讯,日夜兼程赶来救阿诗玛,他和阿支比赛对歌、砍树、接树、撤种,全都赢了阿支。热布巴拉恼羞成怒,指使家丁放出三只猛虎扑向阿黑,被阿黑三箭射死了,并救出了阿诗玛。狠du的热布巴拉父子不肯罢休,勾结崖神,乘阿诗玛和阿黑过河时,放洪水卷走了阿诗玛。十二崖子的应山歌姑娘,救出并使阿诗玛变成了石峰,变成了回声神。从此,你怎样喊她,她就怎样回答你。她的声音,她的影子永远留在了人间。阿诗玛的传说故事还被改编成了电影、大型歌舞剧,在国内外放映和演出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阿诗玛的故事也随之广为流传。
5阿诗玛的传说故事点评民间叙事诗的语言,是劳动大众通过细致观察,深入体验,多方感受,反复锤炼,从生活的源泉中提炼出来的、最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诗的语言。在阿诗玛她们唱的歌中,"马铃儿""玉鸟儿""蜜蜂""刺蓬棵""鲜花""织布""放羊"等等,都是从生活中人们最熟悉的事物选取的,进而"引类譬喻","借物发端"。民间语言虽然再朴素不过,然后却隐藏着一股朴素、简洁、健康的力量在里面。在我看来,尽管《阿诗玛》的情节并不像小说那样引人入胜,可它的艺术价值是不可忽视的,甚至可以说得上是中华民族的经典。
民族的睡前小故事:(5):
英勇就义的焦作民族英雄
1900年,八国联军攻进北京。从此,外国侵略军在中国各地横冲直闯,为所欲为,掠夺矿产,残害百姓,中国人民对这些衣冠禽兽恨之入骨,把他们称之为“洋人”或“洋鬼子”。英国侵略者为了掠夺焦作煤炭,镇压焦作人民的反抗,就在李封矿一带建立了很多碉堡和炮楼,老百姓统统称之为“洋楼”。洋鬼子不断在洋楼上射出冷枪,打死了许多无辜群众。英国的火轮船在黄河、沁河的水面上吐着黑烟,速度飞快,激起的浪头把渔民的小船经常掀翻、撞沉,很多渔民死于非命。
武陟县西陶镇北阳村有个武林好汉,名字就叫穆金碧。他自幼习武,经常到沁河对岸的小董村拜师学习董永拳和董家枪,艺成后一杆长枪使得神出鬼没,在江湖上很有名气,人送外号“穆神枪”。练武之余,他爱好唱戏,有一副高亢嘹亮的天生好嗓子。他性格豪爽,广结朋友,急公好义,替天行道,是当时武陟西半县自然形成的群众领袖。当他看到英国侵略者的滔天罪行时,怒火万丈,义愤填膺,就组织了一百多个反帝义士用土枪土炮在黄河、沁河岸边伏击洋人的火轮船,还在晚上潜伏到焦作李封矿附近的碉堡旁边,用弓箭射出带火种的箭头焚烧英国的“洋楼”。他们的反帝行动得到了焦作老百姓的热烈拥护。但是,反动的清朝官府为了讨好外国洋人,不但不支持中国老百姓反抗外国侵略的正义行为,反倒把穆金碧在半夜里秘密逮捕,三天后就被押上了刑场。在武陟县城莲花池边的刑场上,刀枪林立,戒备森严,手持利刃的刽子手站立两旁,一个个满脸横肉,一身sha气。正值英年、身材魁梧、浓眉大眼的穆金碧被五花大绑押入刑场,他神色怡然,满脸微笑,向围观人群频频点头致意。老百姓们奔走相告,涌至刑场,眼含泪花,纷纷赞叹,满腔悲愤地为英雄送行。穆金碧微笑着对大家说:“为了感谢乡亲们的深情厚意,我大行前为你们唱上一段老怀梆。”监斩官不许。围观群众顿时鼓噪不已,监斩官一见民怨沸腾,生怕激起民变,只好闭口默许。一位老艺人自报奋勇拉起板胡为英雄伴奏,穆金碧用足了毕生的精气神,慷慨激昂地唱起了家乡戏老怀梆:英雄怒气冲牛斗,两眼喷火恨不休,稳站刑场开了口,说与乡亲众朋友,俺不是响马与贼寇,也不是贪赃卖法把命丢,俺只为洋人祸害重,炮打洋船烧洋楼,当官不为民做主,反把良民罪名究,可恨洋人势力重,威逼官府sha俺头,罢罢罢来休休休,钢刀面前命难留,可叹我无罪绑法绳,天大冤屈一笔勾,一愿英雄站着死,二愿地上无头颅,二十年后又是一条顶天汉,到那时俺率人马大报冤仇。一曲唱罢,围观人群中响起了“好”,“好”,“好汉”,“好汉”,“英雄”,“英雄”的经久不息的欢呼声,群情振奋,如痴如狂。穆金碧将自己带镣的双脚用力踩入深深的黄土中,昂首挺胸,声如洪钟,对监斩官说道:“我为国为民,无罪受诛,决不下跪,一定要站着死。”监斩官无奈,只好妥协。穆金碧又大声喊道:“我是条堂堂正正的英雄好汉,可sha不可辱,好汉的头颅决不能落地。”当时人们坚信头不落地就是宁死不屈,就会死而复生。监斩官迫于形势,只好答应让一个刽子手提着穆金碧的头发,由另一个刽子手准备行刑。人群中发生了骚动,一些围观者把头低了下来,许多女人用手捂住了眼睛,小孩子已经吓得哭了起来。人群中一位教书先生被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不顾生死挤上前来,高声喊道:“英雄为国家尊严和民族大义而死,比泰山还重。不准刽子手亵渎英雄头发,我愿用袍襟接住英雄头颅,决不让英雄头颅落在地上。”穆金碧望着教书先生,感激地连连点头,发出了惊天动地的笑声,高兴地把头颅伸到了教书先生双手张开的袍襟上面。三声炮响,一道寒光,刽子手明晃晃的鬼头大刀猛地砍下,英雄的一腔热血喷涌而出,高贵的头颅稳稳地落在了教书先生的袍襟当中,他欣慰地看了看先生,含笑闭上了双眼。 穆金碧的鲜血没有白流,他的死唤起了更多的反抗外国侵略的焦作人民。直到今天,焦作老百姓仍然没有忘记穆金碧这位英勇就义的民族英雄。民族的睡前小故事:(6):
【民族英雄
民族英雄的故事之戚继光抗倭明世宗时期,东南沿海防卫空虚,倭(wō)寇乘机侵犯,祸害空前严重起来。
倭是我国古代对日*-本的称呼。明朝初年,就有一批日*-本海盗,来到中国沿海一带,从事抢劫的勾当,他们被叫做倭寇。不过,那时,明朝国力强盛,军队战斗力强,社会政治较安定,入侵的倭寇很快被消灭,所以没有造成很大的灾难。
而嘉靖年间的倭寇,危害了沿海半个中国。
一些地方贪官、恶霸、jian商、罪犯等,纷纷勾结倭寇,使得倭寇在浙江、福建、广东沿海肆意烧sha抢掠。公元1553年,大批倭寇在海盗头子汪直、徐海等的引导、率领下,在浙江、江苏登陆,窜扰崇明、上海、台州、温州、宁波、绍兴等几十个城市。
朝廷不得不派官员和军队去围剿。虽然明军在名将俞大猷(yóu)的指挥下,打过一些胜仗,可是,朝廷听信当地jian商与贪官污吏的诬陷,先后处死两任抗倭有功的大臣朱纨(wán)与李天宠、张经,逮捕俞大猷。又昏庸地派严嵩党羽赵文华祭祀东海海神,祈求保佑驱逐倭寇。倭寇的气焰更加嚣张。
朝廷不得已,在公元1555年秋天,从山东沿海将抗倭将领戚继光调到江浙,任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控制倭寇经常出没的军事要地。
与戚继光并肩作战的著名的抗倭将领有谭纶和俞大猷。谭纶后来成为戚继光的顶头上司,对戚继光的军事活动给了很多支持。
一到浙江,戚继光就与俞大猷一起在龙山所围剿登陆的倭寇,三战三捷。但戚继光从实战中,发现原来的明军纪律不好,训练不精,士气不旺,素质不高。有次战斗结束时,一个士兵拎着颗人头来报功,另一个士兵却哭哭啼啼跟着来到,诉说:“这是我弟弟,受伤还未断气,就被他割了头……”又有个士兵拎着人头来请赏,一查,被sha的竟是个十几岁的无辜少年。
两个冒功的罪犯被处死了,可他们的行为震动了戚继光:这样的士兵怎么能打败倭寇?他决心练一支新的、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军队。经过多次请求,他终于获得上级批准,亲自到浙江义乌招募新兵。那些刁滑的、怕死的、染有流氓习气的人,他都不要,而精选了三千个壮实胆大、吃苦耐劳、动作灵便的农民与矿工,组成了一支全新的军队。
戚继光经过短短几个月的训练,就将他们打造成一支纪律严密、训练有素、武器精良、作战勇敢的队伍。这支军队所到之处,老百姓都拎着食物开水欢迎他们,称他们为“仁者之师”。戚继光带着这支战斗力很强的队伍,转战在浙江、福建的抗倭战场,取得许多辉煌战果。倭寇将戚继光称为“戚老虎”,民众将他们称为“戚家军”。
公元1559年,戚继光会合谭纶的军队,开到台州,清剿流窜台州的倭寇。他们一路打了许多硬仗,将倭寇驱逐到太平(今浙江温岭)的南湾。倭寇占据了海岸边的高山,负隅顽抗,箭和石头像雨点一样飞向明军。戚继光与他的弟弟戚继美在阵地前指挥。他俩拿起弓箭,一人一箭,嗖地飞出,正好射中两个举旗呐喊的倭寇头目。其他倭寇吓得向后退缩,戚家军便一阵喊sha,冲上山顶。倭寇向海边退去。哪知后面是绝路,他们不是被sha死,就是掉进海里淹死。
浙江的倭寇被剿得差不多了,戚继光又奉命带军队进入福建清剿。戚家军到福建后的第一战是横屿之战。横屿是宁德城东北海中的一座小岛,周围环水。水浅不能行大船,水退后又泥泞不便行走。岛上有倭寇老巢,一千多倭寇在这里盘踞了三年,当地官军从不敢去进攻。
戚继光派人探明岛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水道、潮流的特点,制定了进攻方案。他让每个士兵各带一捆干草,来到横屿对岸,等天黑退潮,将干草抛到水中,铺出一条路。大军强行登岛,发起强攻,三百多倭寇被歼灭,二十九人被俘,淹死在海上的有六百多。戚家军大获全胜。
此后,戚继光又在牛田、林墩、平海卫、仙游、兴化等地打了好些大胜仗。公元1566年,戚继光剿灭了占据广东福建交界处的南澳岛、与倭寇相勾结的海盗吴平。这时,骚乱东南沿海数十年的倭寇,总算被消灭光了。
2民族英雄的故事之郑成功收复台湾民族英雄郑成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收复台湾,结束了荷兰人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在1624年被荷兰侵占了,台湾同胞从此受尽了欺辱与掠夺,生活苦不堪言。
公元1661年三月,郑成功亲自率领二万五千名将士,分乘几百艘战船,浩浩荡荡从金门出发。他们冒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准备直取台湾。这时候,有些将士听说西洋人的大炮厉害,有点害怕。郑成功把自己乘坐的战船排在前面,鼓励将士说:“荷兰人的红毛火炮没什么可怕,你们只要跟着我的船前进就是。”
荷兰侵略军听说郑军要进攻台湾,十分惊慌。想方设法阻挡郑成功的船队登岸。
郑成功利用海水涨潮的时机,驶进了鹿耳门,开始登上台湾岛。台湾人民听到郑军来到,成群结队推着小车,提水端茶,兴高采烈迎接亲人。
侵略军马上调动一艘最大的军舰,张牙舞爪地开了过来,阻止郑军的船只继续登岸。郑成功沉着镇定,指挥他的六十艘战船把敌舰围住。郑成功号令一下,六十多只战船一齐发炮,把敌舰打中起了火。大火熊熊燃烧,把海面照得通红。敌舰渐渐沉没下去,还有三艘荷兰船一看形势不妙,吓得掉头就逃。
荷兰侵略军遭到惨败,龟缩在城里不敢应战。他们一面偷偷派人去搬救兵,一面派使者到郑军大营求和,悄悄地对郑成功说“如果你肯退出台湾,我们给你奉上十万两白银。”
郑成功扬起眉毛,威严地说:“台湾本来是我国的领土,我们收回这地方,是理所当然的事,你们如果赖着不走,就把你们赶出去!”
郑成功喝退荷兰使者,派兵猛攻赤嵌。有个当地人给郑军出了个主意,让郑成功切断从城外高地流下来的水源,敌人就不战自乱。郑成功照这个办法做了,不出三天,赤嵌的荷兰人果然乖乖地投降了。
台湾城的侵略军企图顽抗,等待救兵,而郑成功决定包围台湾城。郑军把台湾城整整围困了7个多月,荷兰守军水尽粮绝,已无力应战。当郑成功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时,荷兰侵略军走投无路,只好扯起白旗投降,灰溜溜地离开了台湾。
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我国神圣领土台湾,成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3民族英雄的故事之宁死不屈的文天祥文天祥的时代,正是蒙古族侵略南宋的时代。
1271年,元朝建立,派大军攻打南宋,临安危在旦夕。文天祥虽然是个文官,但他认为自己既然是国家的一分子,就应当负起保卫祖国的责任。1275年,他毅然变卖了家产,招兵买马,购买军粮。百姓纷纷响应,加入他的抗敌队伍。
由于元军势力强大,文天祥和其他将领抵抗不住,不得不退守临安。1276年,朝廷派他去和元军讲和,元军将领反而逼他投降,甚至威胁要把他sha死。文天祥说道:“国家存在,我也存在;国家灭亡,我也灭亡。你们就是把刀、锯、油锅放在我面前,我也不怕!”
元军将领拿他没办法,只好把他扣留起来,再押送到大都去。
途中,文天祥得到一个船夫的协助,乘机逃脱。他历经许多艰险,好不容易才回到了南方,重新组织抗元救国队伍,还打了几次胜仗,收复了一些失地。
1278年,文天祥在一次战役中,被元军俘虏了。元军主帅劝文天祥投降,但被文天祥一口拒绝。1279年,元军消灭了南宋的残余部队。文天祥知道国家灭亡了,伤心欲绝,于是写下了一首诗,表达他以死报国的决心。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它的意思是:“自古以来,有哪一个人不会死去呢?死要死得有价值,让我们把红心留在史册上吧!”
文天祥被押送到大都,关在地牢里。元朝统治者劝文天祥说:“只要你投降,为我们出力,我们就让你享尽荣华富贵。”可是,不管他们怎样威迫利诱,也无法动摇文天祥尽忠报国的决心。
文天祥在地牢里,受尽了折磨。1283年,元朝统治者知道无法逼他投降,就下令把他sha了。文天祥临死时,朝南方拜了几拜,沉痛地说:“我报答国家的机会,只能到此了。”
文天祥热爱自己的国家,宁死不屈,以身殉国,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他的光辉事迹和伟大精神,至今仍然永垂不朽!
12上一本:传奇大百科全书下一本:传奇大百科全书
民族的睡前小故事:(7):
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
黄帝与炎帝是华夏民族的始祖。《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今陕西宝鸡清姜河)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这是中国历史最早记载炎帝、黄帝诞生地的史料。因此,炎黄二帝都是起源于陕西省中部渭河流域的两个血缘关系相近的部落首领。后来,两个部落争夺领地,展开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华夏族在汉朝以后称为汉人,唐朝以后又称为唐人。炎帝和黄帝也是中国文化、技术的始祖,传说他们以及他们的臣子、后代创造了上古几乎所有重要的发明。
关于黄帝的传说:据传他出生几十天就会说话,少年时思维敏捷,青年时敦厚能干,成年后聪明坚毅。时蚩尤暴虐无道,兼并诸侯,当时的天下共主发明农耕和医药的炎帝已经衰落,酋长们互相攻击,战乱不已,生灵涂炭,炎帝无可奈何,求助于黄帝。黄帝毅然肩负起安定天下的责任,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双方的战士斗英勇无畏,战斗十分激烈。黄帝在大将风后、力牧的辅佐之下,终擒蚩尤而诛之,诸侯尊为天子,以取代炎帝,成为天下的共主。因有土德之瑞,故称为黄帝。
不久,天下又出现骚乱。黄帝知道蚩尤的声威还在,于是画了蚩尤的相到处悬挂。天下的人都以为蚩尤未死,只是被黄帝降服,更多的部落都来归附。后来,蚩尤被尊为战神。炎帝虽然被蚩尤打败,实力尚存。他不满黄帝成为天下共主,企图夺回失去的地位,终于起兵反抗。炎、黄二帝发生火并,决战在阪泉之野进行。经过三场恶战,黄帝得胜。从此,黄帝天下共主的地位最终确立,号令天下,凡是不顺从的部落,都以天子的身份去加以讨伐。黄帝在位时间很久,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有许多发明和制作,如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衣裳和指南车等。相传尧、舜、禹、汤等均是他的后裔,因此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在有关大量的神话传说故事中,本领最大、发明最多的人是黄帝。传说他发明了车、船、锅、镜子,制造了弩。又传说黄帝让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乐律,大挠制定甲子,岐伯写了医书。
据说,黄帝族和炎帝族,最早居住在陕西。黄帝族最后定居在河北涿鹿附近。炎帝最后到达今山东地区。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领。九黎族活动的地区,主要在今山东、河南和安徽一带。相传炎帝族和九黎族为了争夺黄河流域一块肥沃的土地,发生了一次战争。炎帝族战败,向黄帝族求援。黄、炎两族合并。
根据以上的神话传说,可以看到,黄帝族、炎帝族和九黎族三个部落,逐步以黄帝族为主,相互融合,黄帝就成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共同祖先。后来,各族都认为是黄帝的后代,称为“炎黄子孙”。
约四千多年以前,炎黄二帝争天下,炎帝之子蚩尤被俘后,做了黄帝的一名随从,后来找机会逃了出来,回到炎帝的身边去,力劝炎帝重起战事,洗雪阪泉之耻。但是,炎帝已经年迈力弱,又不忍因自己发动战争而让百姓遭殃,没有听从蚩尤的建议。蚩尤只好去发动他的兄弟们,又召集了南方的苗民,以及山林水泽间的魑魅魍魉等鬼怪,率领大军,打着炎帝的旗号,向黄帝发起了挑战。黄帝听到蚩尤发动大军也不禁大吃一惊,他想施以仁义感化蚩尤,但蚩尤并未被感化,双方在逐鹿展开了大战。蚩尤使用魔法,摆出了du雾阵,把黄帝的军队围困起来。但是,黄帝驾着谋臣风后发明的指南车,指挥军队冲出了du雾阵。蚩尤又派魑魅魍魉去作战,黄帝则叫兵士们用牛角军号吹出了龙的声音,吓跑了这些鬼怪们。
由此可见魑魅魍魉不管在古时还是现在都是指一些杂牌小妖,据说魑魅魍魉专吃美女,外表大多以高大、红身、尖耳、头长角为主要特征,民间传说在荒野无人的深山,山下四野又多古老的森林。走长途的人,尤其是走夜路的,常常遇上山魈鬼怪、魑魅魍魉,都是木、石、禽、兽变的。
民族的睡前小故事:(8):
倔强的民族
我们从来不唱爱国调。非但不唱,还不爱听,但我们不愿意逃跑,只是不愿意去父母之邦,撇不开自家人。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字和语言。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
民族的睡前小故事:(9):
民族团结话社亲
武陟县的小董乡岗头村和宁郭乡小麻村相距6公里,都是三、四千人口的大村庄。岗头村是汉族村,小麻村是回族村,两个村不属于同一个民族,但是却团结得像亲兄弟一样,已有了360年的悠久历史,在民间称之为社亲,就是说一个村庄和另一个村庄全都是响当当的硬亲戚。这是什么缘故呢?说来话长。
大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的春天,风和日丽,草长莺飞。岗头村的王老汉唱着怀梆,甩着响鞭,赶着一群绵羊在远离村庄的草滩上放牧。突然,一个戴着回族白帽的恶霸骑着黑马,领着几个打手来到了他的面前,只出很低的价钱,就要强买走他的这一群成羊。王老汉说什么也不答应。这个恶霸恼羞成怒,诬陷王老汉“出尔反尔,破坏行规”,喝令手下几个人对王老汉进行殴打。王老汉头破血流,高声呼救。正在这时,一位骑白马的年轻人闻讯赶到,下得马来,听罢了王老汉的诉说,就拱手对恶霸相劝:“虽然汤锅急需,别忘买卖公平。买卖不成仁义在,值不得如此动怒。看我薄面,各自走开为好。”恶霸不听劝告,反而咒骂年轻人狗逮老鼠多管闲事。二人言语不和,动起手来。年轻人武艺高强,一番格斗,打得恶霸和几个打手落花流水,狼狈逃窜。 年轻人把王老汉搀了起来,王老汉直骂回族人坏。年轻人说:“老伯,您看我是啥族人?”王老汉说:“你是咱汉族人,要不然你咋会救我哩?”年轻人说:“我也是回族人,家住小麻村,名叫马小义,长年在外经商。回族人里有坏人也有好人,这您看到了。汉族人里有好人也有坏人,刚才那些打手们不都是汉人吗?这族那族一个样,都是中国人,理应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王老汉细细一想,品品都在理。俩人越说越对劲儿,越说越亲热。王老汉为了感谢马小义,就把马小义请到家中设宴款待。酒宴之后,王老汉又叫三个儿子和马小义结拜为异姓兄弟。从此后,两家人礼尚往来,频繁走动,遂成了情深意厚的异族亲戚。 转眼到了第二年(公元1650年)的冬天,北风呼啸,雪花飘飘。王老汉得了重病,卧床不起。他那在县衙里任职的三儿子急忙请假回家探望,吃晚饭的时候,无意中泄露出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小麻村有些回民在周围汉族村庄偷盗耕牛暗地屠宰,激起了众多汉民的强烈愤恨,纷纷进县衙告状。县太爷吴天植(辽阳人,贡生)暴怒,不分青红皂白,秘密传令准备在当夜黎明前对小麻村全部回民进行四面包围、血洗灭村。王老汉得知了这个秘密,就叫大儿子和二儿子尽快套上马车火速赶到小麻村去抢救马小义一家人。 当夜四更时分,马小义一家人被抢救到了马车上。马小义一见马车上还有空位,就又叫醒了邻居买家、卢家、丁家一同逃命。马车上的人坐得挤满塞满,堆打堆,摞打摞,失急慌忙地赶出了小麻村。马车刚刚离开村子西口二三里,大队官兵就把小麻村包围得水泄不通,开始了血腥屠sha。王家两兄弟把马车赶得飞快,将一车人运到岗头村自己家藏了起来。 后来,“屠回事件”闹得太大了,县太爷吴天植被判为“滥sha无辜”的罪名丢了官职,下了大狱。一直等到太平无事了,岗头村的王家兄弟才将藏在自己家里的回族亲戚送回了小麻村。王家兄弟经常给他们送米送面,帮助他们度过了饥荒,又给他们资助钱物,帮助他们逐渐恢复了生意经营。 从此,两个村子的汉回兄弟经过生与死的考验结成了牢不可破的民族友谊。这个友谊一代一代传了下来,三百多年来久盛不衰,两个村子的人一见面,不笑骂不说话,不拉扯不让走,一遇到事情,口径一致,共同对外,一方有难,双方共担,亲热得让外人感到惊奇。这个友谊发展到现在,两个村子的群众已改掉了历来已久的低俗笑骂,亲密无间的情感表达得更加文明礼貌,你帮我,我帮你,共同走上了致富大道,成了远近闻名的民族团结的光辉典范。民族的睡前小故事:(10):
凤:中华民族崇拜的图腾
传说中的鸟王(雄的称“凤”;雌的称“凰”):~凰。~雏(幼小的凤;喻英俊少年)。龙肝~髓(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龙驹~雏(喻有才华的英俊青少年)。桐花万里丹山路,雏~清于老~声。(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韩冬郎既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
凤凰与龙、麒麟、龟一起并称“四瑞兽”。(也有许多典籍和史书著作中提到“四瑞兽”分别为:猰貐、居、貔、狻猊。)青龙与白虎、朱雀、玄武是中 国天文的四象。,除了龟以外,其它三种谁也没有见过。然而,从古至今,凤凰那美好吉祥的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民间大众的心目中,世世代代被人们赞美着,歌颂 着。因自然界中无凤凰这种鸟,我们只能从古代的有关典籍中领略凤凰的形象美姿,如《尔雅》郭璞注:“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 许。”《山海经·图赞》上说凤凰有五种像字纹路:“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说:凤凰“出于东方君子 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莫(暮)宿风(丹)穴,见则天下大安宁。”书中引黄帝的臣子天老的话说:“凤之象也,鸿前麟后,蛇颈鱼 尾,颧颡鸳思(腮),龙文虎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对于集众动物大成之美的凤凰,有关学者认为,凤凰是古代先民的一种鸟图腾崇拜。从对凤凰的形象来 看,是融合了古时各个不同氏族所崇拜自然物的特征,结果出现了“凤凰” 这一美的图腾。民族的睡前小故事:(11):
狼图腾的传说:蒙古民族苍狼白鹿(狼图腾)的传说
苍狼白鹿是蒙古人远古的图腾观念。描述了蒙古民族的起源故事。
据《蒙古秘史》第一卷开头就记,“成吉思汗的根祖是苍天降生的孛儿帖赤那(苍色的狼)和他的妻子豁埃马阑勒(惨白色的鹿)。他们渡腾汲思水来到位于斡难河源头的不儿罕山,生有一个儿子叫巴塔赤罕。”距成吉思汗出生前的400多年前(约公元9-10世纪),那时蒙兀室韦部落有一酋长,叫呼和莫日根,仍然居住在额尔古捏·昆。有一天,酋长的大儿子朝鲁莫日根、儿媳诺敏豁阿,背着未满周岁的儿子,带着几个猎手出去打猎。到了蒙果河边的树林里,把孩子安顿好,派几个猎手出去打猎,夫妇俩准备捡柴烧火做饭。诺敏豁阿在采野菜时,被一只猛虎咬死。听到诺敏豁阿的惊叫声,不远处的朝鲁莫日根快步跑了过来,还没等与老虎搏斗也被老虎咬死了。傍晚,放在树下的孩子饿得大声哭起来,哭声引来了一匹母狼。母狼走上前来,反复围着孩子看了看,四处嗅了嗅,就把他叼到附近半山腰的山洞里。这个山洞是母狼的窝,母狼下的崽刚刚被其他动物吃掉了,它的乳房涨得无法忍受。这时看到这个小孩子,狼的母性被激发出来,于是就用涨满的乳汁喂养他。在母狼喂养下,这个孩子渐渐长大,母狼和孩子也有了感情,彼此照料。出来打猎的人回去告诉酋长,其长子、儿媳和孩子都不见了,只找到遗物,看到血迹和老虎脚印。情急之下,酋长马上带着部众到蒙果河边去找孩子,找了九天九夜,还是没找到,失望地返回到驻地。几年后的一个晚上,坐在仙人柱里的呼和莫日根心思很乱。这时,洛克磋萨满悄悄地进来对他说:“尊敬的酋长,我刚做完祈祷与占卜,眼前突然闪一道金光,射进仙人柱内。我没遇见过这种奇异之象,感觉长生天要给你高贵的礼物了,定有神助,明天狩猎一定会有非常大的收获。”第二天,天还没亮,酋长就和次子呼尔查莫日根组织部众进山谷围猎。狩猎包围圈越来越小,獐狍野鹿,狼熊虎豹,应有尽有。突然,一只母狼飞一样逃出围猎圈,一边跑一边还回头看看。酋长惊诧之余,感到事有蹊跷。他带领部下快速追赶,追过了几座山后到一个山脚下,母狼突然跑向半山腰山洞钻了进去。不一会儿,母狼从洞里出来了,身后还跟着一个头发很长,浓眉大眼,上身半曲,全身没有任何遮拦的男孩。母狼既不害怕,也不走开,紧紧地靠在孩子身边,不时地用舌头舔着男孩的脸颊。这孩子反倒非常惊恐地看着这些围拢而来的人群,紧紧地抱着母狼脖子,发出像狼一样低沉嚎叫。酋长靠得越来越近,发现这孩子的脸颊和他失散多年的长子朝鲁莫日根很像,那双眼睛又像他儿媳诺敏豁阿。酋长没任何怀疑,走过去抱起了孩子。他突然发现孩子的后腰部有一个拇指大的青痣,这是他早已熟悉而且深深地烙在心中的印记。酋长紧紧搂着孙子,泪如泉涌,失声痛哭,在场的部众也无不泪流满面。一旁的母狼也仿佛懂得人意,靠在酋长的身旁,低声呻吟着。酋长不知说什么好,他友好而感激地看着母狼,不时抚摸着母狼,立即命部下把打来的猎物堆放到洞口,感谢母狼对孙子养育之恩。随后,他又命令把这个山洞叫作“蒙果勒阿贵”(蒙古山洞),宣布今后不许任何族人来此山谷狩猎,更不能打狼。他每次狩猎特意经过这里,把猎获的动物放在山洞里。酋长回去后给他孙子起名为孛儿帖·赤那(苍色的狼),倾全力培养他,教他说话走路,狩猎技巧,天象识别,滑雪技巧,部族规矩等等。孛儿帖·赤渐渐长大,体魄健壮,力大无穷,登山攀岩健步如飞,射箭百发百中。孛尔帖·赤那还有个习惯,每当晚上听到山谷的狼嚎声,他会飞快地跑出去,也跟着狼嚎,有时跑得很远很远,很长时间不回来,就是回来了也是泪流满面。他没有忘记狼妈妈,狼妈妈也经常来看他。过了几十年,酋长感到自己老了,他提议孛儿帖·赤那接替他成为部落新酋长,部落的长老和勇士们一致赞成。就是居住于涅尔尼斯涅河谷部落的一个名叫捏昆的年轻人说:我们不能打破规矩,随意让某个人为新酋长,应比试一下,我愿和他比,谁取胜谁就是新酋长。酋长表示同意并站起来说:蒙果勒山中有一头白色驯鹿,每次围猎,它都能顺利从围猎圈中飞跃逃脱。今天你们两个进山,限十天之内猎获白色驯鹿,谁能猎获谁就是新酋长。孛儿帖·赤那和捏昆关系非常好,从小在一起玩耍,长大后经常一起出去狩猎,在部族中威信很高。第二天,他俩进入原始森林,各自分头寻找白色驯鹿。到了第九天,谁也没有见到白色驯鹿,这天俩人走到了一起。兄弟俩互相问候着,各自讲述着寻找白色驯鹿的经历,谁也没见到白色驯鹿。正当此时,眼前的树林突然闪过一个白色影子,仔细一看就是白鹿。孛儿帖·赤那和捏昆来不及备马,登上野猪皮滑雪板顺山而下,朝着白鹿飞跑的方向追过去。翻过了几道山,捏昆开始跑不动了。孛儿帖·赤那还是一往直前,穷追不舍,毫无疲惫之感。孛儿帖·赤那沿着白鹿足迹紧追不放,当追到蒙果勒河中游一个转弯处后白鹿不见了。他继续沿着白鹿在雪地留下的足迹向前找。突然,眼前闪现出一个美丽少女。孛儿帖·赤那以为自己又累又饿出现了幻觉,赶忙定神再看,真是一位美丽少女。只见穿着雪白的皮袄,头戴雪白的圆帽,静静地蜷曲在一颗大树下,身体冻得发抖,表情流露出恐惧和求助感,好像这个世界上只有他能救她。他脱下皮袄披在姑娘身上,把姑娘轻轻抱起对她说:“你是长生天赐给我的神鹿,以后就叫你豁埃·马阑勒(惨白色的鹿),请你做我的妻子吧。”姑娘点点头。孛儿帖·赤那背上豁埃·马阑勒,足登滑雪板,在回去的路上接上捏昆,三人一起回到额尔古涅·昆部落营地。人们把乞颜河边找到豁埃·马阑勒的地方称马阑勒·阿剌勒(意为白鹿岛)。孛儿帖·赤那找到白鹿,娶回白鹿姑娘的消息瞬间传遍了周围的室韦部落。他隆重地接受了部族的推举,成为室韦部落新酋长。豁埃·马阑勒为孛尔帖·赤那酋长生了很多孩子。这对恩爱夫妻,在狩猎之余,也常到马阑勒·阿剌勒(白鹿岛)休闲玩乐,其乐融融。有一天,孛儿帖·赤那带领部族来到蒙果勒山下,在乞颜河支流恩格仁河狩猎。恩格仁河口是翁吉剌部落的营地,他们生性善良平和,从不与周围部落发生争执和战争,他们是周边部落的好邻居。孛尔帖·赤那按传统方式围猎驱赶动物,晚上部族的猎手们围着篝火露营在恩格仁河边的树林里。半夜,只听到后山有一狼嚎声,后来变成群狼嚎声,此起彼伏,令人心颤。孛尔帖·赤那听了一阵,知道狼嚎的地方是于力亚(狼嚎之意)山谷后,突然像洒缰的野马拼命往山谷跑,一边跑一边还学着狼嚎。部族猎手们也跟着他向山谷跑去,孛儿帖·赤那一口气跑到了山谷的尽头。惊吓的狼群四处逃窜,远处的山岗上站着一只狼,望着孛儿帖·赤那嚎叫,声音是那么的低沉。孛儿帖·赤那一眼就认出他的狼妈妈。原来,狼妈妈嗅到了孛儿帖·赤那的味道,思念孩子的心情,再也无法抑制。孛儿帖·赤那几个箭步飞奔到狼妈妈身边,山岗上只有孛儿帖·赤那和他的狼妈妈。孛尔帖·赤那紧紧抱住狼妈妈,失声痛哭,泪如泉涌。好久不见了,狼妈妈面目沧桑,老态龙钟,见到孛儿帖·赤那,把他从上到下使劲嗅个遍,不时地亲吻着儿子的脸颊,两行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孛儿帖·赤那抱着狼妈妈,一遍遍地抚摸着狼妈妈干瘪骨瘦的身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猎手们全都簇拥过来,看着孛儿帖·赤那和他狼妈妈见面的情景无不为之热泪盈眶。过了许久,孛儿帖·赤那突然感到狼妈妈没动静了,仔细一看,狼妈妈已经死在了自己的怀里。它的表情是那样的安详,好像了却了一桩平生的大事。孛儿帖·赤那双膝跪地,抱着狼妈妈放声大哭,全体族人也一齐跪了下来,山谷里一片哀伤悲鸣。孛儿帖·赤那取了块肥肉放在狼妈妈的嘴里,剪下狼尾巴尖放在狼妈妈的头上,但愿来世能托生为人,再一次成为他的妈妈。孛儿帖·赤那厚葬了狼妈妈。早晨,孛儿帖·赤那和几个头领坐在山坡下的石头上,没有一点喝茶和吃肉的心情,往事如梦如幻。随从发现了一块奇怪的石头,有一位长者说是铁石,把它化了能做箭镞,刀剑。大家马上堆上木柴使劲吹火,石头被烧红了,化了,变成了铁水。孛儿帖·赤那再一次跪拜在狼妈妈坟前,感谢狼妈妈在临死之前又给他这样厚重的礼物。从此,狼成为孛儿帖·赤那乞颜部族的图腾。后来,蒙古族及其后裔们,力克群雄,平定草原和村落,用马蹄踏平欧亚大陆,建立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版图的大蒙古帝国,对现今欧亚国家、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贡献。这就是真正的苍狼与白鹿的传说,也是狼图腾的故事来源。(责任编辑:故事汇)民族的睡前小故事:(12):
中秋节习俗——少数民族祭月拜月
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这祭月拜月的风习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风俗傣族传说,月亮是天皇第三个儿子岩尖变的岩尖是个英勇刚强的青年,他曾率领傣族人民打败过敌人,赢得了傣族乡亲的爱戴后来,他不幸死后,变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继续发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给傣族人民带来光明每逢中秋节这天,小伙子一清早就带上火药枪上山打火雀野鸡,猎取节日野味姑娘媳妇们忙着到湖边,池塘里抓鱼他们都忙着准备节日的晚餐老阿妈则忙着舂糯米,做大小不同的食物,四只桌角上各放一个糯米圆饼,每个饼上插一炷冷香待到月亮从山林上空一升起来,就点燃冷香,全家大小开始拜月然后,对空鸣放火药枪,以示对英雄岩尖的敬意最后,全家老小欢乐地围坐在小方桌旁,品尝食物,谈笑赏月,尽兴方散
鄂伦春人祭月时在露天空地放上一盆清水,摆上祭品,然后跪在盆前,向月叩拜;土族人用盆盛清水,将月亮的倒影受到清水盆中,然后,人们不停地用小石子打盆中的月亮,俗称打月亮
广西西部壮族的祭月请神活动更典型,每年夏历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们在村头村尾露天处,设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炉,桌子右边树一高约一尺的树枝或竹枝,象征社树,亦作月神下凡与上天的梯子,这里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话因素整个活动分为:请月神下凡,由一名或两名妇女作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对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天四个阶段
蒙古族追月中秋之夜,蒙古族人爱做追月的游戏人们跨上骏马,在银白色月光下,奔驰在草原上他们朝西放马奔驰,月亮由东方升起,坠落天西方执着的蒙古骑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藏族寻月西藏一些地区的藏族同胞欢度中秋的习俗是寻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们,沿着河流,跟着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围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后回家团圆吃月饼
赫哲族祭月在我国东北的赫哲族聚居地,每逢中秋佳节,人们要采葡萄祭月相传是为了纪念一个聪明勤劳的赫哲族媳妇她受不了婆婆的虐待,跑到江边向月亮求救最后终于奔到了月亮上
德昂族串月云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挂,分外明亮的时候,山头塞尾,不时传来一阵悠扬动听葫芦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倾诉衷情有的还通过串月亮送宾榔送茶订下婚约
阿细族跳月阿细人过中秋的传统习惯是跳月中秋之夜,从各个村塞聚集到山村中的开阔地,披纱的姑娘跳起来了,肩负大三弦的小伙子跳起来了然而,尤为撩人的还是那种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对歌,仿佛月亮也听利为之动情动容
苗族闹月每逢中秋之夜,苗族群众沐浴着如丝缕的月光,吹奏悠扬的芦笙,跳起苗家歌舞,青年们在闹月活动中互相寻找意中人,互相表白要像月亮和清水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百年之好
高山族赏月居住在台湾省山区的高山族同胞,每逢中秋明月高悬清辉洒满大地的时候,穿着民族盛装,围坐在一起载歌载舞,饮酒赏月,共享天伦之乐
湖南侗乡的中秋之夜,流行着一种有趣的偷月亮菜风俗相传古时候,中秋晚上,月宫里的仙女要降临下界,她们把甘露洒遍人间仙女的甘露是无私的,因此,人们这一夜可以共同享受洒有甘露的瓜果蔬菜
中秋之夜,侗家姑娘打着花伞,选取自己心爱后生的园圃,去采摘瓜菜,而不会被人看成是偷盗她们还要有意地高声叫喊:喂!你的瓜菜被我扯走了,你到我家去吃油茶吧!原来,她们这是借助月宫仙女传递红线呢如果能摘到一个并蒂的瓜果,这表示她们能有幸福的爱情因此,成双生长的豆角便成了她们采摘的对象嫂子们这夜也同样到别家园圃里去偷月亮菜,不过,她们希望能采到一个最肥的瓜或一把活鲜青翠的毛豆,因为,这象征着小孩的肥壮,毛头的健康(毛豆的谐音,指小孩)小伙子们也有偷月亮菜的习俗,因为他们也希望月宫仙女赐给他们幸福不过,他们只能在野地里煮了吃,不能带回家去偷月亮菜,使侗寨的中秋之夜,增添了无限欢乐和神奇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