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尤利西斯和父亲的长成
听说过这么一故事,一对夫妻去做家庭治疗,因丈夫长期在外不顾家,妻儿坐等空屋难忍耐。
家庭治疗师了解情况后,布置一作业给夫妻:两个人每周都阅读名著奥德赛,然后到治疗室中交流心得。一年后夫妻矛盾解决。
何以,奥德赛会起到疗愈作用?
不少分析师都认为,因为此书之中蕴含着整个欧美文明的力量源泉——对“父亲”这一角色的鼎力支持。
奥德赛中,一步步地讲述了一个丈夫、一个父亲——尤利西斯——是如何经历千难万险,最终回归家庭的。
而我们那家庭故事中的丈夫,遇到的困难遭到的抱怨也就是:他的心是一个流浪于五湖四海的尤利西斯,他没法安心待在家里做一位好丈夫和好父亲。
首先,他克服了自己的英雄情结。当他被英雄情结控制的时候,他为了家族荣誉而毅然抛妻弃子,转战沙场。
如果尤利西斯继续被英雄情结操纵,那么在特洛伊战争胜利后,他会想着要继续征服其他地方,成为更大更强的英雄,从而一辈子戎马生涯,老婆孩子就变成英雄故事中可有可无点缀和配角。
可是这个男人决定退出英雄故事第二季的演出,迈上了回家之旅。
男人如觉得做”好丈夫”,”好爸爸”不是一桩具英雄气概之事,他是很难安心下班回家,待在家里的。
其次,尤利西斯克服了死亡情结,这是以他和某仙女在小岛上之恋爱为象征。
仙女爱上了他,承诺他不死。而他居然又哭又闹,拒绝了此种诱惑,要回到他那必死的凡俗生活中。
一个男人要是没有意识到自己必死,自己的老婆孩子也必死,那么他就不可能真正投入家庭之爱。
正如波伏娃在人都是要死的中隐喻的:当一个人活在不死的境界中,那么爱情和家庭对他来说,也就失去了意义。
你能想象长生不老的孙悟空或莲花生大士,会哭着喊着犯思乡病,要见自己的老婆和孩子吗?
准确地来说,尤利西斯主动地选择了有死亡的凡俗生活,他挥别了那个不死的岛屿。
这个不死之岛,落实到日常生活,就是指一个男人,主动选择了放弃可能带来“不死”之结果或后果的宗教修行,不去深山老林、世外桃源闭关练习,把自己身体变成彩虹或者鹤发童颜、空中飞行。
而是走向自己那日渐衰老的老婆,走向那一天天长大,必定要离开自己的孩子。“露-跣足入尘來,抹土塗灰笑滿腮。不用神仙真秘訣,直教枯木放花開。”
随着死亡情结的克服,尤利西斯也放弃了青春情结。也就是放弃纵情声色、自由自在的幻想。一个父亲是不可能顺便出去呼朋唤友、遨游四海的。父亲主动放弃了自由,甘愿被妻儿牢牢地控制和束缚。
被青春情结占据的男人,在奥德赛中以那群成天饮酒作乐的求婚者为代表,尤利西斯回到家第一步,就是把他们从家庭中彻底清除。
放弃了青春的自由后,成为父亲之路也才走到了一半。
他必须还要学会放弃“灵魂伴侣”这一幻想,这个梦想的内容就是期望“我什么都不用说,你就知道我想什么。”并且能够满足我的所想。对方一张嘴,就立即拨动我的心弦,灵魂伴侣的象征在奥德赛中,是以塞壬女妖的歌声来象征的。
对共鸣的渴求,既是伴侶关系中所有快乐的来源,也是所有争执和不满的根源,要是不能修通这个幻想。
从而一个放弃了自由、克服了死亡恐惧、放弃了英雄之梦的男人,就会把自己所有的幻想重新投射到老婆身上,要求这个老婆永远忠贞不渝如磐石,要求她永远把自己看做世界上最完美的英雄如士兵见到了统帅,要求她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如神仙姐姐般千变万化,一旦这个老婆满足不了这些幻想,他就再次离家回到了神仙梦、英雄梦和少年梦的路上。
那么一个整合了上述所有幻想的男人,必然不会发出“唯女子与小孩之难养”的感慨了吧?
非也,正如奥德赛所启示人们的,父亲的回归,还有两个重要的因素:
其一,儿子对父亲的爱。我们看到,奥德赛的故事起源于儿子思念父亲,寻找父亲,固执地呼唤这个缺席的父亲回来。
其二,妻子忠贞的等待。据说奥德赛有个版本中,妻子是个不忠的--妇。但荷马版本中的妻子却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这大概更符合此故事的心理逻辑,要是没有妻子的鼎力支持,父权终究是一张虚张声势的虎皮,如红楼梦中的贾政。要是没有母亲对儿子的不懈灌输,这个儿子也不会如此执著地寻求父亲和认同父亲,父亲就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钞票提供者。
西谚有云:养育一个孩子需要全村人的努力。而一个父亲的长成,需要的是举国之力。
科普:你照顾你的身体,我照顾你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