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睡前故事 列表

睡前故事

爱情需要门当户对吗?

2024-10-28 07:33:03

关于挤牙膏的探讨

许多朋友会问恋爱和婚姻当中讲究门当户对究竟是不是合理的,此时我会反问的问题就是“你在挤牙膏的时候是从前往后还是从后往前?”

牙膏怎么挤真的很重要吗?其实单就刷牙来说不是啥大不了的事情,但是如果天天生活在一起的两个人每次刷牙都发现对方从来都没有按照“正确”的方式来对待牙膏,而且其中一个或者两个人都是比较“较真”的个性,那么刷不了几次牙就要开始双边对话了……

有人或许会说:“老子从来不刷牙,找老婆的标准也是如此,关于牙膏怎么挤的问题就不会出现了吧?”其实,之所以举出来挤牙膏的例子,就是要再一次强调一个非常浅显但又总被忽略的事实——恋爱与婚姻的每一方都是带着自己从小到大所养成的习惯走入对方的世界当中的,无论被闯入的这个世界是否接纳和容忍这些习惯。

两性关系的分水岭

许多经历过爱情的人们都有一个深刻的体会,那就是两个人初识之后相处到一定的时间(有可能是在确立恋爱关系之前)就会产生一些厌恶的感觉和回避的冲动,而这段感情能否持续下去就看彼此能否安全度过这样一个时期。

从TA交互分析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个越爱越痛的过程其实就是彼此开始在相处的时开始表现真实的自己的时候了。

或许你会有个疑问,就是此前的两个人都是不真实的吗?答案是肯定的!其实我们在其他文章里已经提到,当一方在追求另一方时,往往体内的“照顾型父母”和“自由型儿童”两种能量会比往常都要高一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既照顾好对方又能陪对方玩的很好,从而让对方体内的“自由型儿童”能量逐渐升高,高到愿意被你约会、被你牵手、被你拥抱、被你亲吻、被你(此处略去四个字母)……相反的,如果你没有成功激发出对方(尤其是女性)的“自由型儿童”,那么前面所说的任何行为都会被列为性骚扰甚至--未遂的违法犯罪行为。(具体原因我在其他文章有过专门分析,这里不再多做赘述。)

越爱越痛的爱情历程

如果进展顺利,当两个人已经发展到一个自认为相对安全或者说达到目的阶段时,追求者在此前开始表现更突出的两种能量也就顺理成章的开始削弱了——除非本来就是这类能量分布的人,否则总是处在跟自己本色不太一致的能量上还是挺费劲的!伴随着这种追求方两种能量削弱的过程,被追求的一方其实是有着特别直接的感受的,自然也就会从前面“自由型儿童”一家独大的状态慢慢走出来——这个过程经常被描述为“怎么他追上我之后好像变了个人似的?”

度过了热恋期,两个人才真正开始接触、感受和回馈真实的对方。但是这个过程往往会产生越来越多的问题和纷争,比如,“吃饭要不要放辣椒?”、“每周是不是要给对方父母打电话?”、“袜子是要每天洗还是每周统一洗?”……其实,许多恋人和爱人因为某些具体的事情从友好探讨变成双方协商,再到郑重声明,乃至唇-舌战,都不能说清楚究竟谁对谁错,因为双方各自坚持的内容都像挤牙膏的方式一样,本身没有什么对错、善恶之类的区别,只不过是彼此从原来的家庭成长过程中习得和养成了不同的方式而已。这就像习惯右手吃饭的我们右手边赶巧坐了个左撇子——虽然各自都没什么问题,但是吃起饭来两个人拿筷子的手就有可能打--架了。

频率一致最为关键

此时此刻,我们再回过头来看门当户对的必要性,就不难发现其中的合理之处。因为如果两个人各自成长的环境本身就有很大的相似性,那就意味着彼此走到一起之后,需要为对方做出的调整以及需要给予容忍的内容就会少了很多,这样也就能够更加平稳的度过感的磨合期。相反的,成长环境差异极大的两个人走到一起之后必然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消除彼此不一致的身心习惯所带来的矛盾,如果双方无法坚持下去,分手只是时间早晚的事。

当然,从个性养成的角度来看,门当户对只能让双方频率一致有更大的可能性,关键还是要看相爱的两个人的具体况。并且,我们在理解门当户对的时候也决不能片面的将其定义为家庭条件、社会地位等指标,其实更重要的还是家庭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这也就好解释为什么好多寒门与豪门的结合还是会修成正果,关键就在于有着合理的家庭教育,让孩子能够有更强的能力去接纳和融入原本并不熟悉和习惯的未知世界,从而快速的、或者能够投入更久的时间和精力去让相爱的两个人进入同一频率当中。

专栏回顾:食色男女

序:爱情就像一个好吃的蛋包饭

爱情SM,其实是会上瘾的

分手后与EX和谐相处指南

如胶似漆的恋爱关系正常吗?

恋爱让人智商变低吗?

简介:作为一个生理正常的“食色男女”,深奥难懂的心理学理论绝对不是你想要的那盘菜!关于两性,这里既有解释、也有建议,“既管SHA又管埋”的职业操守我们必将一以贯之;关于心理,我们既要专业,也要八卦,努力让你爱的坦然、恨的痛快、活的淡定、死的明白……治愈百爪挠心的灵丹妙,看穿男女心扉的神奇技术,砸开两性奥秘的终极砖头,尽在食色男女!


上一篇:关于心理咨询的十大谎言,你曾经相信了几个?
下一篇:职场当中要谨防“责任心”?

小故事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