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睡前故事 列表

睡前故事

如何度过青年危机?

2024-10-28 07:33:03

导读:当我的大部分同事在北京有不止一套房子,名成利就时,看起来一无所有的我所拥有的,就是对于生活的定见。 ——

(本文首发表于 ELLE 专栏)

这期专栏的主题竟然是25岁的故事,我太爱ELLE和编辑了!让我不用故作冷静犀利科学的分析别人,说说我自己的生活故事。

按照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来说,25 岁是一个重要阶段,这阶段的我们开始脱离少年的生活(有谁25岁还以腆着脸说自己是“少年/少女",一口唾沫呸死他),我们不再热衷于同学聚会,听校园民谣,而慢慢真正意识到,我终于(不得不)是个cr了。

但当我们真正进入成年人的社会,却发现自己从象牙塔的最顶端落到了社会的最底层,你原来以为自己的生活应该是一场小时代,好歹也是个杜拉拉升职记,现在却发现只是蜗居。你选择众多却一无所有,无比真实的现实在你面前徐徐展开,是持续自己遥不可及的梦想,还是进入那些中年人一样毫无梦想的生活?迷茫、失落、恐惧扑面而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青年危机”,为此维基百科甚至还专门开了一个页面,叫做 quarter-life crisis. 四分之一生涯危机。

像一首老民谣江湖行说的“看过许多我这样的年轻人,走呀走呀停下来那么伤心,这个曾是他们想要改变的世界,成为他们不可缺的一部分。”

我始终感谢我在25岁做的选择。25岁那年,我还是某个著名英语学校的老师,当时这里还没有搞上市,自由主义和人文精神洋溢。当时的我留着齐肩长发,穿一个脏兮兮的列侬头像的大T恤,读古拉格群岛,讲GRE词汇,居然也没有被嘘下来过。

04年的英语老师收入甚好,如果你周六日连续10个小时不要命的猛讲,每个月也有个3万多。很多老师用“一课一冰箱”“一月一车轮”来激励自己,开始积累自己的第一桶金。

而我始终对于这种生活保持怀疑——这真的是我的成年人的开局吗?我决定过另一种生活,每到周日的课程,我就会背一个75升的“离家出走包”到教室,装上想看的书和DVD。在课程结束后,打车到机场,随便买一张去哪里的机票或火车票,去内蒙古草原?去就要淹没的三峡?去西藏?去父亲当年的矿坑?去任何一念之间想去的地方。然后在那里看书,或者到处呆着,四处逛逛,在周四的晚上回到北京,休息,讲课。

3年以后,我的大部分同事都在北京有不止一套房子,有稳定的生活,当上了学校的主任或校长,还有人创业成为企业家。而我看起来一无所有。我所有的,就是对于生活的定见 —— 在亲眼看到和经历了那么多的人和事,在安静的读完了历史上吸引我的经典,在为自己做过那么多正确或错误的人生试验后,我对与自己和未来的生活逐渐有了一种独特的定见。这定见在游历中形成,被摧毁,又慢慢升起;被打磨,被质疑,又被验证,逐渐结晶了下来。这定见在让我在今后十年的人生分岔路中毫不犹豫,让我在面对不确定,无法知道结果时,依然对与自己和世界有最好的猜测。

今天离我的25岁,已经过去10年,我热爱这段生活,我无数次的后怕自己没有进行这样的一段人生试验。也许因此,我会在人生之路上慢走几步,但是我却找到自己的人生定见。一个无意义的生命,并不会因为比别人更快、更长或更成功而变得有意义。而又有什么比明知是一条干涸的河流,却非要航行更可悲的呢?

如果有什么能告诉即将要面对青年危机的人们,我的建议是:停下来,别着急成功和追赶,停下来看看。安静的看看焦虑躁动的自己,为自己的未来找到一些定见,让自己有机会在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化、环境和视角反思自己的生活,然后重新回到你的生活,温柔而坚定的生活起来。不管你的方式是极端的流浪、间隔年,或者是给自己每周一个不设定的晚上,上班路上给自己翻一页在别处的书,只要你开始寻找,你终能找到。

突然想起来,埃里克森还说,45岁还有个中年危机,我期待这个危机,我想我的离家出走包了。


上一篇:喂,该回家了
下一篇:再见,工作狂!

小故事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