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童小故事 列表

睡前故事

腊八节的儿童故事6个

2024-10-28 07:33:03

腊八节的儿童故事6个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6个关于腊八节故事,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腊八节的儿童故事(1):

腊八节的起源

农历十二月(每年十二月被称为腊月),每年腊月初八,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这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为甜味粥而中原地区的许多农家却喜欢吃腊八咸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肉丝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原来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说文》载: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戍日曾是腊日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何故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据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修行深山,静坐六年,饿得骨瘦如柴,曾欲弃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罢盘腿坐于菩提树下,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为了纪念而始兴佛成道节中国信徒出自虔诚,遂与腊日融合,方成腊八节,并同样举行隆重的仪礼活动

腊八节的儿童故事(2):

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由来

  传说一

  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

  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加。

  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

  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

  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

  传说二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

  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

  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

  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此来纪念他们。

  传说三

  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

  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

  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

  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传说四

  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

  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顿。

  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腊八节的儿童故事(3):

腊八节的传说

一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一说,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一说,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一说,西晋时有个极懒的青年人,平素游手好闲,坐吃山空,他的新婚娘子屡劝无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断炊了,那小伙子饥肠难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里的坛坛罐罐,将剩粒遗粉连同可食的残碎物,过洗入锅,煮了一碗糊状粥喝下,从此,苦思悔恨,狠下决心痛改前非当地人们便借此教育子女,每逢腊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腊祭日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又盼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

一说,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还有一说,腊八节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另有一说是教育后辈要勤俭持家,早先有户农家,就老俩口守着一个儿子老头是个勤快人,整天泡在地里,早出晚归,精耕细作,调理的几亩农田年年五谷丰登老婆是个勤俭人,院子里修整的瓜棚遮天,园菜铺地,一日三餐,精打细算,家境虽不富裕,但一年四季吃穿不愁老俩口不但勤劳节俭,还心地善良,碰上谁家揭不开锅,常常拿些米粮接济人家,度过难关

腊八节的儿童故事(4):

腊八节的起源

农历十二月初八(农历十二月被称为腊月),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这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为甜味粥而中原地区的许多农家却喜欢吃腊八咸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

腊八粥材料豇豆小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肉丝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原来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说文》载: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戍日曾是腊日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何故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据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修行深山,静坐六年,饿得骨瘦如柴,曾欲弃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罢盘腿坐于菩提树下,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为了纪念而始兴佛成道节中国信徒出自虔诚,遂与腊日融合,方成腊八节,并同样举行隆重的仪礼活动

腊八节的儿童故事(5):

腊八节的由来

东西生明,时光速流,又是一个春节即将来临,在春节来临之前,第一个小节便是旧历年的腊月初八,按家乡的俗称叫做腊八腊八在我的印象里有着很深的记忆因为腊八这天要吃腊八粥哦,每逢此时,一股久违了的香甜也会萦绕在唇齿之间

我小的时候,家境虽不很富裕,但我的母亲仍会把每一个节日都过得丰富甜美记得腊月初八的前一天晚上,母亲安顿我们几个兄妹:明天是腊八,要早些起来吃腊八粥母亲说着,像变戏法一样拎出一包红枣,我们高兴得如馋猫一般,在炕上打着滚,嘴里还噢噢地叫着,想要几粒打打牙祭,母亲却在这叫闹中把几颗最大的红枣悄悄塞给了我,哦,那一瞬间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儿了母亲准备好了薏米小米大米红豆等东西,为翌日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然后再一次叮嘱我们早起,并说否则会变成红眼睛的当然这一说法源于何处实在无处考证,因为我第二天还没见过某个人因在腊八这天没早起就变成红眼睛的腊八这天,母亲总是起得很早,当我们还在香甜的酣梦中就隐隐听到了那呼哒,呼哒的拉风箱的声音,呼哒,呼哒听来是那么悠扬,那么绵长,那么温馨天还没有放亮,但红彤彤的灶火将屋子映照得灿烂美丽,当浓浓的香味在屋子里弥漫开来,母亲便开始喊我们起床当我们洗漱完毕怀着喜悦的心情端坐在炕桌前等待着母亲把那香味扑鼻,色泽鲜艳的腊八粥盛到碗里时,我们激动的心情便再也按捺不住,会敞开腮帮子大嚼大吃,因为粥烫得历害,吸吸溜溜的声音响成一片哥一边吃一边还不安分地将碗里的粥用力抛向空中,而最让我佩服的是那被抛起来如球一样的粥竟每一次都准确无误落回到他的碗里,简直像耍杂技,而我学了几次不是把粥抛到炕上就是抛到后脑勺,逗得一家人笑不成声母亲端着碗坐在一边也不管我们,只用那充满了爱的目光凝视着我们这时节,屋外往往是寒风呼啸冰雪严寒,而屋里的我们却沐浴在母亲温暖的目光里,津津有味地吃着香喷喷热腾腾的粥,那是一幅多么幸福的情景啊!

如今时过境迁,腊八粥已不再是孩子们垂涎的美食了虽然现在腊八粥用的料已与以前大相径庭,什么桂圆莲子枸杞蜜饯等既营养又保健,十分讲究,但我吃来却总感到少了几样味道哦,当我在纷繁俗尘的生活中一身疲惫时,我多么想沐浴在母亲那温暖的目光里再吃她做的一碗腊八粥哟!

腊八节的儿童故事(6):

腊八节的六个传说故事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
  传说一: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二: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南宋人周密着《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传说三: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传说四: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传说五: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传说六: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腊八粥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上一篇:腊八节的儿童小故事6篇
下一篇:自作自受的儿童睡前故事3条

小故事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