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小故事_新生的故事大全3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3篇关于新生的故事,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睡前小故事_新生的故事大全(1):
自己才是自己的新生活
她是一个不幸福的女人,在别人看来,她真的是不幸福的下岗,离婚,自己带着一个有病的孩子。搞了一个小店,风里来雨里去。专门卖那些小食品,有人说,多可怜啊。
她却觉得自己是幸福的,至少,她丢掉了一个破碎的婚姻,丈夫见一个爱一个,让她伤透了心,这样的男人,怎么还能要?离婚又如何?离婚的人难道就不应该好好地生活?
下岗又如何?反正从前的单位也是死不死活不活,一个月300元不够她和女儿吃饭吃药,而这个食品店因为物美价廉很快让她做活生意,见到她的人都说,她好像比从前白了胖了,而且脸上有了光泽。
有人说,是不是遇到一个好男人了?是不是有了新生活?
她笑着,不,自己才是自己的新生活,别人改变的只是你的一小部分,最终能改变的还是自己。
她哭过死过闹过,结果越来越惨,当她重新要面对自己面对生活时,她说,除了选择坚强和微笑。我别无选择。
我们是在一个舞蹈班里认识的,我跳舍宾,她居然选择了芭蕾,带着她的小女儿跳芭蕾。
当她和那帮中年女人一起跳芭蕾时,我的心动了,那是一个离婚又人到中年下了岗的女人吗?她的一招一式都认真投入,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怎么可能相信她会跳?她不年轻了,腰有些臃肿,腿没有伸缩性,因为芭蕾是属于青春,但那一刻我激动了,美不仅仅属于青春,它属于那些对生活热爱和执著的人!
她对生活对人生自信而乐观的美,让我除了感动还有震撼,这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女人啊,在经受了人生的雨雪风霜之后,这样有条不紊、一丝不苟地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她如一株秋后的枫树,因了霜降和秋风,因了大自然的严寒而分外娇艳!
她邀请我一起去旅行,带着她的小女儿,她说,少女时就喜欢旅行,一直没有实现这个愿望,结婚后忙着争吵,哪有时间去享受闲情逸致?后来才明白,那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她应该有另一种活法。
一年之后,我接到她烫着大红喜字的请帖。那是一个她学开车时认识的男人,那个男人英俊不说。还是一个企业的副总,当然,最重要的是他才刚刚30岁,还没有结婚。他对我说,这样的女人,才是世界上的珍宝。
虽然别人说他们太不相配,说她用了什么样的手段才把这个男人搞到手,但我明白,她如那个男人说,是一件最美丽的珍宝。
睡前小故事_新生的故事大全(2):
新生讨马
春秋时期,孔子带着他的学生周游列国,一路上十分辛苦。有一天,孔子一行人来到一个村庄,他们在一片树阴下休息,正准备吃点干粮、喝点水,不料,孔子的马挣脱了缰绳,跑到庄稼地里去吃人家的麦苗。
农田的主人发现后,十分愤怒,上前一把抓住马的缰绳,将马扣下了,扬言要将马sha死为麦苗报仇。
子贡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一贯伶牙俐齿,能言善辩。他凭着不凡的口才,自告奋勇地上前去企图说服那个农夫,争取和解。
可是,他说话满口之乎者也,天上地下,将人生哲理讲了一串又一串,尽管费尽口舌,可农夫对这些根本听不懂,哪里听得进去。
这时,有一位刚刚跟随孔子不久的新学生,论学识、才干远不如子贡。当他看到子贡与农夫僵持不下的情景时,便对孔子说:老师,请让我去试试看。
于是他走到农夫面前,笑着对农夫说:你并不是在遥远的东海种田,我们也不是在遥远的西海耕地,我们彼此靠得很近,相隔不远,我的马怎么可能不吃你的庄稼呢?再说了,说不定哪天你的牛也会吃掉我的庄稼哩,你说是不是?我们该彼此谅解才是。
农夫听了这番话,觉得很在理,心里的愤怒也消释了,于是将马还给了孔子。旁边几个农夫也互相议论说:像这样说话才算有知识有口才,哪像刚才那个人,说话不中听。
【大道理】:做事情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盲目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否则会适得其反。
睡前小故事_新生的故事大全(3):
新生指南
准确地讲,我从小到大在学校里的成绩没有好过。我在你们这个年纪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其实,年轻的好处在于,这是你不用想太多事情的时候。
我觉得人生最重要的问题是,在年轻的时候应该要先想想:自己和别人的分别在哪里?而不是将来会有多大的成就、在社会上有多大的知名度、能赚多少钱、能娶到多漂亮的老婆我一直在没有什么目标的状态底下,所以实在不适合拿来给同学们作为励志教材,但是大家也许可以从我的经历,看到这个世界其实可以有很多种可能性,很多种做人和念书的方式。小学、初中、大学,我一直在做自己爱做的事情。比如上大学,我喜欢念哲学,于是我去念了。念了哲学后,有些老师的课我觉得很烦,我就不上了,我专上自己喜欢的老师的课,甚至上他们的课我都很任性。我记得那时候,有一年,有个大学老师,他主要教德国的语言哲学。那时,每上完一节课要交篇文章。到了要交文章的时候,我跟老师说:老师,我真的很喜欢这门课,我也想到了一个题目,很想把它完成,但是我估计这个学期是交不了了。因为,我觉得要把它写好,必须再花长一点时间,我勉强按照时限交功课,交出来反正也不会有好效果,所以这一学期的功课我就不交了,我写完之后再给你看,你能到时候给我评语吗?老师很爽快地答应了。于是,我这门课基本上得了不及格,没有分数,因为我没交功课。但是,一年之后我写了篇论文给老师。老师说:没想到你还真守信用,好,我就看一看。他给了我一个评语,给了我最高的分数a。当然,那个分数已经没有用了,因为那门课我已经完蛋了。我在哲学系有好几个志同道合者,都是不大爱上课的朋友。我们会在上课前在教室门口那个小窗看一看谁来了,都没来就不上课了。随后发现大家都在学校食堂聊天抽烟,喝下午茶,然后我们各自到图书馆去读书,直到图书馆闭馆,回到宿舍再读。读到差不多一两点的时候,大家开始辩论,谈今天读了什么。那时候我们辩论很认真的,学长来问学术问题我是很紧张的。有一次,我在学校走着,一个学长走过来,忽然抓住我,没头没脑地问一句:梁文道!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里第几段说这样的一句话,是什么意思?然后我说:哎哟,我没想过。白痴啊你是!回去好好想想!我就回去好好想想,要不然下一回又碰到他,他又问我,那就丢脸了。我讲这些,不是因为我们过去多离谱,或者这是多么值得羡慕值得炫耀的事,而是讲讲这种什么都没想、很没有为自己前途打算、很没有志气的状态。它很挥霍,但是我从来不后悔,因为我总觉得,一个人一辈子中并没有太多时间是可以让你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们大部分时间都不是为自己而活,是为了别人给我们的要求而活。举个例子,很多香港小孩从小学钢琴,是为了升学,据说升好中学好大学,人家要看你会几门乐器。怎么才算弹得好?考试来证明。考的试叫英国皇家学院试,香港是全球报考英国皇家学院试人数最多的一个地方,超过英国。香港几乎每一家的小孩都弹钢琴。但是,每次我在香港听一些很出色的钢琴家独奏会的时候,现场都坐不满。那些人上哪儿去了?很多弹钢琴的小孩,他们跟父母是这么对话的。他说:我再也不要弹了!我恨透钢琴了!爸爸妈妈就会说:放心,你只要考到八级,你这辈子都不用弹了。各位想想看,这个逻辑:你弹钢琴的最终目的是以后都不用再弹。你去学开车的最后目的是以后可以不开了。有这种学习吗?这是种比喻,但是我觉得今天大部分人对学习的态度,事实上是这样的。我今天这么苦学,是为了以后都不用再学了。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我们都太严密地帮所有人规划好你要做什么,完全忽略掉自发的兴趣部分,只有一个目标:要升级。我认识一些欧洲朋友也学钢琴,不是为了考试,只是为了好玩。他到了六七十岁,家里还有琴,偶尔大家吃完饭,他弹一首给大家快活一下。他弹得很好吗?不。他考到八级吗?没有。但是他爱,而且爱了一辈子,当成兴趣。反观我所认识的我们很多人,从小到大逼着孩子学很多东西,不是为了学的本身,而是为学了之后你能得到什么,比如一张证书。我知道现在大学生想的是,为了将来有一所房子有一辆车,要不然混不下去,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中国人。我实在不太明白。我想说,年轻的阶段,我们不用让自己陷入很多的必然性里面,我们可以给自己一些自由。我们今天太早把必然性加到所有正在受教育的年轻人当中了。更有趣的是,现在这些必然性,不一定是社会、家长施加在各位身上的,而是各位认为自己应该做的一些事。我想教育,其中很重要的目的,恰恰就是让我们反省,这个世界上是不是真有这么多,必该如此、必然如此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