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故事大全6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6条关于李世民的故事,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李世民的故事大全(1):
李世民先发制人
李世民是李渊的第二个儿子。他从小勤奋学习,研修兵法,抱负远大,李渊起兵反隋就是在他的劝告和敦促下实行的。后来他率兵东征西讨,屡战屡胜,夺取了天下,可以说唐朝的建立,他的功勋最大。
唐朝建立后,李渊当了皇帝,但是在继位问题上产生了矛盾。论功劳,讲实力,凭才智,李世民都首当其冲,理应由他嗣位,但他的长兄李建成,以长幼有序为由想继承帝位,便勾结三弟李元吉竭力排挤李世民。他们曾经千方百计地假送劣马和下du酒想害死李世民,但都未得逞。后来他们又想出了一条du计,趁着边境突厥来犯,由李建成出面奏请李渊,让李元吉出兵征讨,要把李世民麾下之大将和军队交由李元吉指挥,然后在军队临行之时,派人暗sha李世民。
李世民虽然多次遭受迫害,但他以大局为重,又念及骨肉亲情,多次忍让。李渊又断事不明,对李建成也不加处置,这次李渊又答应了李建成的要求,要削去李世民的兵权,同时李世民又得到密报,探知了李建成要谋sha他的计划,眼看情势十分危急。
这个时候,如果还是一再忍让,就只能对自身不利。李世民在房玄龄、杜如晦等文士和尉迟敬德、程咬金等大将的劝谏下,决定先发制人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
当夜,李世民进宫向李渊禀告李建成要谋害他的实情。李渊让他们弟兄三人明晨一起进宫当面对质。第二天,李世民就在宫城的正门玄武门布下伏兵。玄武门守将常何原是李建成的心腹,已经由李世民晓以利害,将其收服,答应愿为李世民效力,但李建成并不知实情。
李建成和李元吉不知道李世民已经布下了天罗地网,一齐走入玄武门,常何就把城门紧闭。李世民已率数员大将在门内等候,李建成见机不妙,就想夺门而出,奈何城门已闭无法脱身。这时李世民一声呐喊,伏兵四出,李建成顿时死于李世民的箭下,李元吉也被尉迟敬德sha死。
门外,李建成的部众听说门内有变,便猛攻城门。尉迟敬德站立城墙,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扔到城下,士兵们见主子已死,大势已去,无心攻城,便纷纷散去。
这时尉迟敬德又来到皇宫后花园面见李渊,李渊当时正在湖中泛舟游乐,尉迟敬德对他说:李建成、李元占反叛,已被秦王李世民诛sha。并进谏道:请陛下下诏,令秦王主政,以收拾局面。
李渊见事已如此,尉迟敬德又来逼宫,就顺水推舟地说:朕也有此意。不久,李渊借口年老体衰,退位当了太上皇,李世民继位当了皇帝。
这次事变,历史上称之为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危急关头,采取先发制人的办法,终于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李世民的故事大全(2):
李世民卖马粪
唐贞观初年,唐太宗李世民经过玄武之变后,坐稳了皇帝的宝座。一面积极修养生息,一面表面上继续对突厥称臣,实则暗中积攒力量,准备择时而发。可李世民想得挺好,一场百年难遇的大旱,立刻使得
这天,在朝堂上李世民肿着牙床说:诸位爱卿,旱情来势如此凶猛,致使百姓流离,饿殍千里,朕痛心疾首。说到这,瞅着眼窝深陷的房玄龄道:房爱卿,赈灾事宜还要抓紧啊。
房玄龄连忙出班,把赈灾情况详细地说了起来,什么这里花了多少钱,那里用去多少费用,总之归纳起来就一条:不是我宰相无能,实在是银子太紧缺。
李世民听完,嘴咧到了耳根。是啊,大唐从被打得稀巴烂的隋朝手中接过神器,好容易刚有了点钱。可这点钱,哪能抵挡得住这场百年大灾。想到这,李世民叹了口气对群臣说:房爱卿所提赈灾款之事,也正是朕最忧者,哪位爱卿能有办法,以解燃眉之急?
万岁!少府监裴匪舒走出班说,微臣倒有一个想法,几日前臣听闻,御马监中的马粪堆积如山,臣想恐怕军中的马粪更多,不如把我大唐官府、军队中的马粪,都搜集起来,当肥料卖掉。必能得一大把钱财。李世民想了想同意了,下旨:以宰相房玄龄为主,大将军尉迟恭和少府监裴匪舒为副,全权负责大唐马粪事宜。
就这样,大唐轰轰烈烈的马粪运动开始了,可半个多月后,李世民突然下旨:暂停!原来有人上书李世民:万岁你想万世之后留贤名儿,还是留下一个马粪皇帝的别称?这下朝廷上开锅了,无论是修养极好的房玄龄、裴匪舒,还是暴躁如火的尉迟恭都不干了。因为通过贩卖马粪,如今赈灾款刚有缓解,怎么能停呢?
李世民连忙安抚道:诸位爱卿,朕已知贩卖马粪成果斐然。奈何朕身为九五之尊,需兼听四方。朕也认为,由朝堂主持贩卖马粪事宜,实在有伤国体,不如交予民间如何?
房玄龄听完一皱眉,有些异样地看了眼李世民,不吭声了。尉迟恭却依然瞪着环眼叫:万岁,莫非有人背后鬼吹灯,说我们坏话?
李世民连忙摆手说:非也非也,三位爱卿一心为国,劳苦功高。谁敢说三位爱卿坏话,朕第一个不答应。好啦,传旨下去,官府不得再参与贩卖马粪事宜,违者立斩!
皇帝下了旨,不听也要听。大唐轰轰烈烈的马粪运动停止了,但民间却没歇着,很快马粪买卖就越来越热。只是因为是自发行为缺乏理性,所以为争夺马粪,便冲突不断,且已有愈演愈烈的倾向。各地官府连忙把消息上奏给李世民。
李世民一面下旨严办闹事者,一面令各地官府加强监控。但利益面前无父子,事态非但没缓和,反而又出现了几大马粪帮,为垄断马粪市场,争夺马粪来源,互相大打出手的恶性事件。
这回李世民可真急眼了,他知道再这么下去,非闹出大事不可。这天,李世民黑着脸说道:自今日起,全国马粪事宜,归少府监裴匪舒统筹。裴爱卿,朕限你十日内,务必整顿好马粪市场。有何要求,尽管提来。
裴匪舒接旨谢恩后,说道:万岁,此事需房宰相和尉迟将军坐镇指挥,方能成功。李世民想了想说:准!但如何整顿由你说了算。
别说,裴匪舒的确是个经济人才,很快就搞出了整顿方案,使得马粪市场有序地运转了起来。
李世民高兴,重赏房玄龄等三人。可还没多久,事情就又出来了马粪紧缺,价格大幅上涨。裴匪舒慌忙禀告给了房玄龄。
房玄龄听完就乐了,说:好办,只要对万岁言明,明天就会出现大批马粪了。
裴匪舒大惊,问道:这是为何?
房玄龄哈哈大笑了起来说:裴大人,你怎么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呢?难道你没看出,这是万岁化解灾情的妙手吗?不然区区一污秽马粪,如何成为万人争夺的宝贝?
裴匪舒转了转眼,猛然鼓掌叫道:果然果然啊
原来,自国库无法拿出赈灾款,赈济灾民后,李世民可真愁疯了。那天,听裴匪舒献计卖马粪后,李世民脑袋瓜子就转开了当今之计,与其官府赈灾,不如百姓自救。于是,先成立了一套豪华马粪班子,为马粪市场开路,待有一定成效后,便借故停止让利于民。贩卖马粪,是个人就能干,顿时就全民涌入。用现在话说就是通过贩卖马粪,一下子涌现出了好多新岗位。而且富商想做大自己的市场就要雇人,灾民问题就大大缓解了。可随着马粪行业的扩大,问题又出来了,市场极度混乱。这时李世民再让官府介入,但此刻是执行管理职能,而不是参与其中。
当天,裴匪舒就把市场马粪缺货的消息,报告给了李世民。李世民急令尉迟恭,把军方的马粪投入市场,果然几天后,马粪短缺危机解除。
一晃几年过去了,如今的大唐在李世民的治理下国泰民安。而且李世民一战雪耻,大败突厥,大唐威名立时传遍四方。
这天,李世民摆下庆功宴,犒劳三军将士,居然也把裴匪舒给带去了,而且还安排在了一个显赫的位置上。这下,那些靠打仗打出功劳的将士们,都面露愠色。
李世民似乎看出了将士们的心思,朗声说道:自我大唐立国,至此大捷之前,无时不受突厥欺压,时刻有亡国之忧。朕问各位将士一句,可知何时是我大唐最危之时?
众将士都摇头。李世民接着说:正是几年前的那场大旱之时。若无裴爱卿献马粪计,朕也不可能借此,来个一箭双雕
不得不承认,李世民能成为千古一帝,那不是吹出来的。当年大旱时,突厥也没闲着。突厥汗频频调动军队,准备入寇中原。但没几天,突厥汗就听到了个消息,大唐举国上下,都在忙活卖马粪呢。突厥汗有点傻眼了,大唐有那么多马粪,那该会有多少马匹呀?这可不是闹着玩儿呢,再探探消息吧。于是接连派出好多密探,等来的消息却是一个:大唐马粪成山,就连军队里的马粪,都由于无法处理,也开始贩卖了。这回,突厥汗算中了李世民的计谋,认为大唐虽遇大灾,但人口本来就多,再加上这么多马匹,军事潜力太雄厚。于是便断了入侵唐朝的念头,才使得大唐逃过危机。
所有将士听完都服气了,若那时与突厥开仗,我大唐还真危险,裴匪舒有功!这个庆功宴开得是君臣和睦,上下一心。
就这样李世民卖马粪,不但一卖双赢,而且还卖来了著名的贞观之治,可谓千古奇事!
李世民的故事大全(3):
齐王妃与李世民的孽缘(续)
愈是得不到的东西就愈觉得珍贵,李世民千方百计地讨好她、笼络她,希望能重续昔日那段红杏出墙的情缘;齐王妃无论如何也没有了那份心情,李世民越对她百般殷勤,他就越觉得他的虚伪和贪婪,整日衣妆不理,以一副情懒无神的姿态面对着“悦已者,”这样却又更引起李世民的心痛和怜爱。
李世民做了几个月太子后,唐高祖因年事已高,将王位禅让给他,李世民即成了唐太宗。为了博取齐王妃杨珪媚的欢心,贵为大唐天子的李世民,不惜打破自己勤俭治国的原则,悉心搜罗天下的奇珍异宝,源源不断地赏赐给她,杨珪媚居然连正眼也不瞅一下。不可一世、威镇天下的唐太宗,不惜屈降尊贵,低声下气地向杨珪媚陪不是,也丝毫不能得到她的反应。 有一天,杨珪媚忽然向唐太宗提了个要求,要求恢复她前夫李元吉的爵位和太子李建成的封号,对唐太宗而言,这样做无疑相当于否定自己过去的行为,等于自己打上自己一巴掌;但他竟一口答应下来,并立即付之于行动,这一半是为了取悦于杨珪媚,一半也是为了追念兄弟骨肉之情。从此,杨珪媚一改旧态,逐渐回复到以前的模样,对唐太宗施以柔情和娇媚,有时甚至于如自我麻醉一般地放浪形骸,整日整夜陪着唐太宗歌舞宴饮,轻歌曼舞,媚态勾人,或吟诵着南朝的艳曲,撩拨得唐太宗心摇神迷。唐太宗的结发妻子长孙皇后是一个十分质朴正直的女性,对唐太宗也多是以礼相待,夫妻之间保持着淡雅如水的互敬互尊关系;如今身边有了这个千娇百媚,动人心魄的杨珪媚,英武一世的李世民竟给她迷住了,常大呼过瘾。 贞观十年,杨珪媚为唐太宗生下一子,取名李明,唐太宗立杨珪媚为贵妃,并为他们母子建了一座豪华的宫殿,自己一有时间就腻在那里,与杨珪媚母子一同取乐。贤淑温婉的长孙皇后见皇夫似乎淡忘了兴业大志,整日迷恋于酒色之中,便出面劝阻唐太宗稍事收敛;被杨珪媚迷惑住了的唐太宗一时哪里听得进这些,他一怒之下,甚至准备废掉长孙皇后和太子李承乾,改立杨珪媚与李明。 唐太宗把他的打算向谏议大夫魏征提起,耿直中正的魏征极力反对,他功谏道:“长孙皇后贤德可风,不可无过废立;况且长孙家族为大唐之兴立下了汗马功劳,怎能无故遭受打击?杨氏曾为齐王妃,人尽皆知,立为贵妃尚且不妥,岂可立为皇后!倘若陛下一意孤行,必受天下之人非议。”众大臣也都随魏征而坚决反对,唐太宗仔细思量,毕竟不便肆意而为,于是这事便作罢了。 这时有人向唐太宗进言,说杨珪媚之所以极力取悦陛下,是因为她思念丈夫,将伺机sha害陛下,好为死去的王夫及子女报仇。唐太宗对此丝毫没有顾虑,他认为杨珪媚原本就不是忠于齐王的妻子,早在她做齐王妃时,就已将恋情转移到自己身上,岂有sha害情郎为怨夫报仇的道理! 明智的唐太宗果然没有猜错,杨珪媚最早的确如痴如狂地爱着充满英雄色彩的李世民;及至“玄武门之变”,由于丈夫和孩子的惨死,她对于自己先前与这位刽子手私通的事,一度感到无比的悔恨和耻辱;到了这个冤家贵为天子,却仍百般地讨好她,于是又产生了一种又爱又恨的复杂心理;在为丈夫李元吉、太子李建成讨得一点名份作为补偿后,她索性放纵自己,尽情倒在唐太宗怀里享受爱怜,并借助狂欢酒醉,来麻痹自己矛盾的心。如此,她根本无心谋害唐太宗了。 唐太宗与杨珪媚的纠缠,引起了长孙皇后的极度不满;杨珪媚深知这位德高望重的皇后不可轻易得罪,于是信誓旦旦地向皇后诉说,自己压根没有当皇后的念头,并要求将自己与唐太宗所生的儿子,过继到前夫李元古名下,以断绝李明太子的机缘,这样自然稳定了长孙皇后的思想,从而她对杨珪媚也就采取了宽容的态度,到了这田地,杨珪媚其实已根本无心于名份和地位了,她只要求守着唐太宗这冤家了此一生。 sha孽太重的唐太宗,为了补偿心理上欠兄弟的情债,在长孙皇后的支持下,同意了将李明过继到齐王李元吉名下,而且还另立一子为已故太子李建成的继承人,使两位兄弟有了名不符实的后代,这样既安抚了人心,又不至于引来仇sha,实为两全之策。 贞观二十三年夏月,唐太宗患痢疾久治不愈,崩逝于长安。失去了唐太宗,齐王妃杨珪媚也就失去了生活的重心,又因她在宫中名声不佳,于是被放出宫中,出家为尼,就这样结束了她与唐太宗李世民的一段充满爱恨恩怨的孽缘。来自:经典故事ttp://7o8
李世民的故事大全(4):
李世民智退突厥
李世民年轻的时候,就聪慧过人,足智多谋。
他十六岁那年,隋炀帝在雁门关被突厥围困,把诏书绑在木头上放进汾河水中,募兵救援,李世民马上应募,在将军云定兴的部下服役。
李世民对云定兴说:突厥人敢围困我们的皇帝,就因为外边没兵马救援,现在应该派人在几十里外虚张旗帜,让突厥人白天看到漫山遍野都是旗帜,夜里听到鼓钲卢声不断,他们肯定会认为救援大军赶到了,这样不伤一兵一卒就可化解了雁门之围。如果不这样的话,等到突厥了解了我们的底细,前来阻击,那么鹿死谁手就难以预料了。
定兴听从了李世民的计策,率兵到达崞县。突厥侦察兵看见周围几十里旗帜飘扬,军队来往不断,急忙把情况报告给了可汗。
突厥可汗说:这肯定是隋军的大队救兵赶到了。
于是他们就赶忙撤兵了。
李世民的故事大全(5):
齐王妃与李世民的孽缘
齐王妃是齐王李元吉的妻子杨珪媚,她原本是长安市内一个红得发紫的歌舞妓,容貌妩媚,性情妖娆,又通晓诗文,能歌擅舞,曾令长安无数公子哥儿追逐倾倒,最终嫁给了李元吉,成了齐王妃。
唐高祖李渊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和三子李元吉,这三兄弟中最有才能的要算李世民。当初李渊任太原留守时,李世民就深观远察,立下建业之心,不但自己文武双备,而且折节下士,手下招集了一大批能人志士、武将谋臣。李渊在太原揭旗起兵,起用李世民为统兵大将,进军长安之前,李渊对他许下承诺:“事若有成,一定立你为太子。” 攻陷隋都长安后,李渊即位成为唐高祖,封李世民为秦王,拜尚书令。由于当时群雄四起,天下未定,必须有李世民率兵南征北讨,成就统一天下之大业;若这时立他为太子,按朝规就必须谨言守身,留在东宫韬养资望,所以形势让李渊无法当即履行他的诺言。而李世民自己也深以统一大业为重,并不十分追究名分,反而一再推让,建议立哥哥李建成为太子。 长子继位,这原本是既成定例的,既然李世民辞让再三,李渊也就顺水推舟立了长子为太子,并封三子李元吉为齐王。 分工既定,李世民紧接着就统帅大军南北征战,几年之中,先后平定了李密、塞建德、王世充、刘武同、刘黑兰、萧铣、薛仁杲等割据一方的枭雄。当李世民在外面备尝艰苦,浴血奋战的时候,他的兄弟建成和元吉却盘居在京城中花天酒地。声色犬马,过着逍遥奢华的日子。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李元吉娶下了大美人杨珪媚为妻。 与李世民伟岸的外貌、宽厚稳重的性格恰好相反,齐王李元吉是个相貌粗陋、性格阴险狡诈的人,成婚前,他利用自己的家世地位,再加上花言巧语,千方百计地把杨珪媚pian*上手,婚后不久他对妻子司空见惯的美貌开始腻味,又开始在外面猎艳调情,把一个花儿一般的娇妻冷落在空房中。生性多情的杨珪媚心里感到十分委屈,她百般逢迎,想重新讨回丈夫的柔情,也规劝李元吉少在外面沾花惹草,多花点时间陪自己。李元吉这时完全撕开了过去那层温情的面纱,毫不掩饰地露出他冷酷粗鲁的本性,常对娇妻横加呵叱,或不理不睬。柔情款款的齐王妃伤心至极,常独对春花秋月,悲叹自己的命运,婉惜虚度的芳华。 每当李世民趁战争的短暂空隙返回京城晋见父王时,他的兄弟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基于一种补偿的心理,三天两头地巧立名目,请他一同吃喝玩乐,享受一番,算是对他的慰劳。毕竟是兄弟盛情,又难得见上一次面,无暇于声色之乐的李世民这时不忍拂去兄弟的一片好意,也就常常欣然应邀前往。于是,在这一短暂时期内,兄弟之间和乐亲密,尽享天伦之乐。 一个暖阳融融的春日,三兄弟各自携带家小一同到京城近郊的山坡上嬉游赏春。春风拂面,清爽宜人,兰天白云下,大家驰马原野,追逐论戏,每个人都感到特别舒畅。秦王李世民平日里戎马倥偬,厮sha疆场,难得有今天这种悠闲宁静,因而心情特别爽朗,他扬鞭策马向远方的山脚飞驰而去。开始尚有几骑人马追随着他,渐渐地都落后散开了,待到了山地的树林里,他回头一看,远远地只有一骑跟了上来,他感到十分快活。 等那匹马跑近一看,马上居然是他的弟媳——齐王妃杨珪媚,他甚觉惊讶。马上的人儿因为追得太紧,显然体力已透支,只见得娇喘嘘嘘,脸色绯红,发髻和衣衫都有几分散乱。李世民赶紧扶她下马,齐王妃脚下一软,趁势倒在了李世民怀中。李世民一时不知所措,实际上,他对这位娇柔妩媚的弟媳早就有几分留心,尤其是每次欢宴中,独有她浅笑中总微露着一丝忧郁,李世民见了不免产生些怜香惜玉的念头,他也知道一些他们夫妻不睦的情况。齐王妃斜倚在李世民怀中,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迷蒙地盯住李世民有些慌乱的双眼,几颗晶莹的泪珠无声地从她眼中泌出,挂在长长的睫毛上和桃花般的腮边。 这个齐王妃,早已对英武绝伦的夫兄李世民产生了倾慕之情,再加上李元吉对她的冷落,使她一颗芳心暗为李世民而动。一个是千般怜爱,一个是万种柔情,两个人终于紧紧拥抱在一起,齐王妃与李世民的孽情缘就在这片春天的绿树林中萌生了。从这以后,只要李世民回朝,总是想办法接近齐王妃。正好李元吉整日纵情洒色,夜不归宿,给李世民与齐王妃的份情提供了不少机会,这种婚外之情,充满新奇与刺激,令李世民与齐王妃都沉醉不已。 由于太子李建成贪酒好色,无所作为,唐高祖时常加以训斥,并流露出改立秦王李世民为太子的意图。于是李建成开始惶惶不安,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他联络了三弟李元吉,阴谋策划除掉李世民;在手下谋臣的极力怂恿下,李世民迫不得已策划了“玄武门之变”,一举sha死了李建成与李元吉。一场骨肉相残的斗争,令他们的父亲唐高祖痛心疾首,他迅速面对现实,立李世民为太子。 为了防止冤仇相报,永无绝止,高祖被迫忍痛下诏,诛sha建成及元吉诸子,斩断复仇的根源,以换取朝国的安定。齐王妃此年方二十三岁,连连目睹了丈夫和自己的一子一女惨死亲人刀下,鲜血淋漓的惨状深深印进了她的记忆,她已欲哭无泪。 按旧制,已成寡妇的齐王妃将被收入宫中,因太子李世民与她有一段不解之情,因此决定把她赐给李世民。当齐王妃被带到李世民面前,她仿佛看到眼前是一个青面獠牙的魔王,无论如何,她已无法接受这个昔日的情人,于是声嘶力竭地要求赐她一死,并拼命地以头撞地,仿佛已成了一个疯妇。李世民把她安置在太子府中,百般好言劝慰,并命妻子长孙太子妃也耐心地予以开导。杨珪媚激愤的情绪慢慢平复下来,最后也只好无可奈何地接受了命运的摆布,成了秦王李世民的侧妃。 齐王妃虽然接受了作李世民侧妃的事实,她心中的热情却再也难以唤回,昔日令她心往神信的大英雄,如今就陪伴在身边,但却变成了两手沾满自己亲人鲜血的刽子手,叫她如何不寒心,她甚至有幻灭的痛切之感。齐王妃入东宫后,一直对李世民抱着极度冷淡的态度,就象一座冰雕美人冷冷地位在那里;秦王李世民此时却热度极高,昔日偷会梦索的情人,如今近在眼前,真应好好地温存缠绵一番,齐王妃的冷淡,竟然更加刺激他的胃口,他一心想扑上去,用自己的热情把这个冰美人溶化。来自:经典故事
李世民的故事大全(6):
李世民六难求婚者
吐蕃大臣禄东赞奉藏王松赞干布之命前往长安请婚。然而向唐朝求婚者,并非吐蕃一国,周边几个国家都想求得才貌双全的文成公主以便和强盛的唐朝攀上亲戚。太宗李世民并不急于向某使臣许诺,而是来了个"比文招亲",出了几个难题,全部能答对者,方可向之许婚。
第一道题一根木头,两头一样粗细,哪头为根部,哪一头为尾部。聪明的禄东赞将木头放入水中,因为根部密度大,略重,所以向水里倾斜,此题被破解了。
第二道题一块玉,中间有一曲折眼孔,用细线从孔的这头穿到那头。禄东赞将孔的那头涂上蜂蜜,然后将柔软的细线拴到蚂蚁的腰上,把蚂蚁放在孔的这头,蚂蚁闻到气味开始向孔里爬,再加上禄东赞不断的吹气,蚂蚁把线带到了孔的那头。
第三道题一百匹马驹和一百匹母马混在一起,哪匹马驹是哪匹母马生的。有些使者以毛色区分,结果都分错了,禄东赞将母马和马驹分开关起来,隔了一夜,才把母马一匹匹放出来,马驹一看自己的妈妈出来了,忙去吃奶,不一会儿全分出来了。
第四道题一百只小鸡,一百只母鸡,哪只小鸡是哪只母鸡孵的?禄东赞成晓得,小鸡吃食物时,常跟母鸡在一起。于是先把鸡和母鸡分开,到喂鸡食的时候,把母鸡一只只叫到鸡群中,小鸡一见母鸡就跟着啄食去了。然而,还有一些小鸡不肯跟母鸡去,禄东赞就学老鹰和鹞子的叫声,结果,这些不听话的小鸡也吓得跑到自己的母亲跟前去了。
第五道题每个使臣一天之内吃完一只羊,喝完一坛酒,还要回到自己的住处去。别的使臣有的吃到一半,喝到一半就醉得省人事,禄东赞虽然也有些醉了,但他来之前,就已经在自己的住处拴了一根线牵到喝酒的地方,这样禄东赞,带着醉意,顺着线回到了住处。
第六道题这是最后一道题,有五百宫女,面遮盖头,其中有文成公主,让使臣辩认。使臣们谁也没见过文成公主,这题太难了。聪明的禄东赞善做群众工作,他的邻居是一个老妈妈,女儿在宫里当文成公主的侍女,于是他通过老妈妈,了解到有关文成公主的一些生活情况。文成公主喜欢用一种香,香味独特,蜜蜂喜欢这种香味。在辩认那天,禄东赞手里抓了一只蜜蜂,手一松开蜜蜂就飞到文成公主头上。
至此,六个问题全部被禄东赞解答出来,李世民心想,吐蕃大臣尚且如此聪明,国王也绝不呆笨,于是将文成公主许配与松赞干布,从此演出了一部藏汗两族人民千年友好史。此故事被生动的描绘在布达拉宫和其他地方的壁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