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适应的故事大全4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4篇关于适应的故事,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关于适应的故事大全(1):
适应不了环境只能改变环境
有个小村庄里有位中年邮差,他从刚满二十岁起便开始每天往返五十公里的路程,日复一日将忧欢悲喜的故事,送到居民的家中。就这样二十年一晃而过,人事物几番变迁, 唯独从邮局到村庄的这条道路,从过去到现在,始终没有一枝半叶,触目所及,唯有飞扬的尘土罢了。
「这样荒凉的路还要走多久呢?」
他一想到必须在这无花无树充满尘土的路上,踩著脚踏车度过他的人生时,心中总是有些遗憾。
有一天当他送完信,心事重重准备回去时,刚好经过了一家花店。 「对了,就是这个!」 他走进花店,买了一把野花的种籽,并且从第二天开始,带著这些种籽撒在往来的路上。 就这样,经过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他始终持续散播著野花种籽。
没多久,那条已经来回走了二十年的荒凉道路,竟开起了许多红、黄各色的小花;夏天开夏天的花,秋天开秋天的花,四季盛开,永不停歇。
种籽和花香对村庄里的人来说,比邮差一辈子送达的任何一封邮件,更令他们开心。
在不是充满尘土而是充满花瓣的道路上吹著口哨,踩著脚踏车的邮差,不再是孤独的邮差,也不再是愁苦的邮差了。
关于适应的故事大全(2):
改变与适应
现在的职场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方面,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或者进入单位后难以适应工作;一方面,许多单位的领导痛感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尤其对应届大学毕业生充满了失望。
我不由想起了比尔·盖茨说过的一句话:“世界是不公平的,要学会适应它!”我清楚地记得,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受到的巨大的震撼:
第一,要知道比尔·盖茨可是一个改变世界的人啊!一个改变世界的人,首先向我们倡导的,不是去改变世界,而是适应世界,这说明什么?要改变世界,先适应世界——适应世界是改变世界的前提!
第二,他还特别指出:不仅对合理的东西要适应,对不合理的东西也要适应。
很多人一遇到不公平,首先想到的就是抱怨,和它势不两立。而比尔·盖茨对世界的不公平,并没有要我们去抱怨,也没有叫我们立即去斗争,而是首先适应。这也充分说明:要消灭不公平,首先要适应不公平,然后创造条件去改变这种不公平!
我们不妨来看看因在中央电视台讲《论语》而红遍大江南北的于丹教授的经历。
当时北大先秦硕士毕业的于丹被下放到北京南郊一家印刷厂锻炼,她每天干的工作就是用汽油擦地上的油墨。而之前在学校,她每天和同学们都过着风花雪月、诗词歌赋的惬意生活,可现在不仅连一个字都看不到,还有很多体力活要干,手常常被油墨滚子磨出血,因此还经常被一些工人取笑。
于丹没有抱怨,而是选择适应,为了在工作中尽早体现出个人价值,她很主动地接受领导安排的工作。
有一次,车间主任拿着一份书稿,问他们谁能做校对。书稿很有价值,但里面都是医古文,一般人看不懂。于丹主动接受了这份任务。刚开始,主任对她的能力还将信将疑,但于丹和几个同学一起,仅仅花了一下午的时间,就把那本医古文校对完了。这一来,于丹和几位同学在厂里的地位一下就提高了。因为心态放平了,做什么都不再觉得辛苦,反而会从中找到乐趣。对于这段时光,于丹一直怀着一份感恩之情,甚至把它视为自己真正的一个博士学位。
于丹是在一次讲座中谈到这段往事的,当时,她对台下听众说了这样一段话:“人不要不停地追问为什么啊,多不公平啊?我今年老听人家说,怎么就我们这拨倒霉孩子赶上金融危机了?我要说,在我们之前好像没有带户口下放的,我们却赶上了,你能去改变现状吗?不能!所以要迅速地接受下来。在你迷惑不解、怨天尤人、怨声载道、到处追问的时候,有一些机遇已经被别人拿走了。所以要学会接受现状,但是接受永远不是消极、被动、唉声叹气地去忍受。”
关于适应的故事大全(3):
让身体适应床
当韩国总统李明博成为现代建筑集团的首席执行官时,他会在新员工上任时亲自向他们致辞。他说:“首先不要判断这份工作是否适合你,而是要改变你的性格来适应这份工作。”一个刚从大学毕业并表现出敏锐的年轻人马上递过来一张纸条,问道:"这不是为了改变你的身体来适应床吗?"
李明博回答道:“你是对的。这是一种不科学的思维方式,但却是一种非常实用和有效的成功方法。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张贴这样的招聘广告:这里你准备了一份完全符合你性格的工作,请到这里来!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压力不是工作本身,而是由于工作而产生摩擦的人。如果一个员工不能得到他的顶头上司的批准,他就不会是最终的赢家。希望遇到一个总是肯定自己、引导自己的老板是不现实的,甚至是愚蠢的。因为世界上不与你相处的老板总是比让你快乐的老板多。与现任老板不和,我觉得我不能再这样工作了,所以我提议辞职去另一家公司。你能保证不会有这样或更糟的老板吗?如果你不适应你的性格,你必须改变它。这句话随时适用。”
李明博生长在一个贫穷的家庭,生活在难以想象的贫困中,经常遭遇歧视,这使得他性格内向、害羞,有很强的自闭症倾向。然而,从高中开始,他努力改变自己,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成为学生会主席,领导学生运动,加入企业后敢于提问,通过不断努力,他的性格变得开朗起来。这些经历让李明博相信,他的性格不是一成不变的。
即使一个人的性格可以改变,还有什么是不能改变的?李明博在他的自传中写道:许多事情在好主意和坏主意之间徘徊。那些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人只知道不做的可能性和理由。然而,那些认为自己可以做到的人,即使只有1%的机会,也会坚持这一希望。即使没有1%的可能性,即使是100%的失败,那些面对失败的人会从中获得经验,那些没有尝试过的人什么也不会留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挑战意识对待每件事。
正是带着这种积极的挑战意识,李明博从未休过公共假期,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8小时,是其他人的两倍。这使他成为现代集团历史上最年轻的领导人,24岁时参加工作,29岁当选董事,36岁当选总裁。他也成为韩国为数不多的靠薪水成为亿万富翁的人之一,并最终成为“工薪阶层的神话”。
“让身体适应床”,原因很简单。
关于适应的故事大全(4):
适应是另一种奋斗
美国波士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大卫H巴洛有一段时间住在乡下的农庄里,农庄前是一片树林。有一天,巴洛教授在树林边散步时发现,长得最粗最壮的那棵红杉上,爬满了密密麻麻的蚂蚁。显然,蚂蚁将红杉当成了安乐窝。
巴洛教授很讨厌这些小家伙,他决定把它们从树上赶走。在树干上,教授找到了蚂蚁窝。他先是用湿泥巴将树洞结结实实地堵上。可是,第二天,教授过来一看,蚂蚁们从另一个地方咬了个洞,泥巴对它们毫无用处。教授找来了更结实的木楔,结果,还是不能阻止这帮家伙快乐地进进出出。
后来,教授听人说蚂蚁很怕胶水和樟脑丸。教授将胶水和樟脑丸混合在一起,涂在蚂蚁洞口。这一招似乎有些效果,蚂蚁们不敢从新的洞口经过了。然而,一周后,教授遗憾地发现蚂蚁们在远离樟脑丸的树干上重新打开了一个洞口。
在与蚂蚁的较量中,教授败下阵来。是什么让这些小动物能够在人为制造的恶劣环境下生存下来呢?教授很快就找到了答案:是蚂蚁对环境的超强适应能力。
回到波士顿大学,教授在课堂上将这件亲身经历的事讲给学生们听。他说:很多时候,我们被奋斗误导,认为奋斗必须是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事实上,面对社会乃至整个自然界,我们人类是极其渺小的。蚂蚁要在树洞里生存,也需要奋斗,但它们没有被奋斗误导,没有和强大的人类对抗,而是选择了适应。知道自己无法改变洞口被堵死这一事实时,它们很快就适应了。与狮子、老虎这些生存境况岌岌可危的动物相比,蚂蚁似乎更懂得奋斗的另一层涵义,那就是适应。
适应其实就是另一种奋斗。在困难面前保存实力,重新开辟战场去应对生活,才会有更大的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