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童小故事 列表

睡前故事

一件事的儿童小故事6条

2024-10-28 07:33:03

一件事的儿童小故事6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6条关于一件事故事,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一件事的儿童小故事(1):

放不下的一件事

  小镇的街上新开了家理发店,门面、招牌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独特的是店主人,他是个20多岁的小伙子,长得眉清目秀,眉宇间有块黑色的胎记,就像二郎神的那第三只眼一样,非常有特点。然而,伙子却是一个右腿残疾的残疾人,需要架拐助行。
  一位70多岁的老先生不知从哪天开始,经常来理发。老先生头发非常稀疏,他每次都只要伙子给他剪几下就好,而在他给钱的时候,那双慈爱的眼睛总是有意无意地看着小伙子,好像多年的老熟人一样。小伙子心里有点犯嘀咕:我并不认识他,他为什么对我这么好呢?莫非就因为我是残疾人吗?
  老先生来得次数多了,小伙子也慢慢和他熟悉了,彼此开始有了交谈。老先生很平静地问小伙子:年轻人,你理发干了几年了?
  小伙子说:刚一年多,还算是新手呢。理得不好,您多包涵!您是
  我原来是一名警察,已经退休十几年了,就住在离这不远的一个村子。
  您是警察?小伙子感到很吃惊。
  我干了一辈子警察,风风雨雨几十年啊!老先生慨叹着,都数不清办了多少案了!
  您真了不起!
  没啥了不起,不过做了我应该做的事嘛!老先生若有所思地说,不过,倒是我退休后遭遇的一件事,让我至今也放不下啊!
  那一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奇事,您能不能跟我说说?小伙子的话语里充满好奇。
  有时间再给你讲吧年轻人,你以前是干什么的?老先生岔开了话题,非常和蔼地问道。
  以前杂七杂八的,啥都干,但都干不好,所以我就学了理发
  你的腿是先天的,还是
  这个是先天的。我有个双胞胎弟弟,他的腿脚非常棒的,就属我倒霉了,呵呵不过也习惯了。小伙子说得非常轻松。
  嗯。你腿脚不好,干这个也真不容易啊!老先生感叹着。
  我毕竟还年轻,不能让父母养着,尽量自食其力吧。
  对!老先生赞叹着,年轻人有骨气!
  因为老先生基本上是三四天来一次,突然相隔多天不来,小伙子反倒觉得缺点什么似的。
  两个月后,小伙子的生意越来越好,几乎天天顾客盈门,小伙子很高兴。然而,那位老先生却突然一连半个月没来。为什么呢?小伙子心想,难道老先生病了吗?
  这天傍晚,小伙子忙了一天刚要关门打烊,那位老先生却忽然坐着一辆出租车来了。他下车叫住小伙子:年轻人,等会关门!小伙子一见老先生,赶忙问:您这些天怎么没来呢?我真是怪想您的,怕您病了呢。小伙子把老先生带进屋。
  老先生坐下笑眯眯地说:这些天我一直料理一些琐事,所以没时间到你这来。小老板啊,明天我就跟着儿子去国外了,这不,我就要去飞机场赶飞机了。这一去,恐怕我特意来这和你道个别。
  怎么?您要出国了?
  是啊。老先生有些伤感,我也不想去,故土难离嘛。可是,我老伴早就过世了,我孤身一人在家,儿子总是不放心,工作都不踏实。我不能扯他后腿,没办法,只能去跟他一起住了。
  真感谢您,还惦记着我,专门来跟我道别。小伙子激动地说,这样吧,今晚我请客,咱爷俩找个小酒馆好好喝两杯,算我给您饯行了。
  不用了,我马上就走,车还等着我呢。老先生说着站起来,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递到小伙子手中,小伙子,这是我写给你的一封信,有时间请你仔细读读,但愿对你有用。
  小伙子接过信,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而老先生已经快步走出店门,坐上了出租车。他从车窗向小伙子招手:小伙子,祝你以后一切顺利!后会有期啊!还没等小伙子说什么,汽车已经开走了,没入了远方的灯火中。
  小伙子愣愣地目送老先生远去,心里感觉很不是滋味。过了很长时间,他才想起那封信,赶忙回屋打开。想不到,厚厚的信封里竟然装着一沓百元钞票,小伙子非常吃惊。而包钱的那张纸,就是老先生写给小伙子的信。小伙子忙把信纸展平,拿到灯下看起来。信刚刚看到开头,小伙子立刻周身颤抖起来
  小伙子,你不是早就想听我遭遇的那件事吗?我今天就给你说说吧。
  你一定记得两年前的那个夜晚吧?我那天去朋友家做客,11点才回家,在我将要打开大门的时候,你恰巧从我家围墙上跳下来。那是3米多高的围墙啊!也许你没看清我,但我却把你看得清清楚楚。手电光中,那是一张多年轻、多清秀的脸啊!而在你落到地面的一刹那,我好像听到了你脚骨断裂的声音。
  坦率地说,别看我已经到了古稀之年,但我当时要抓你们,你们是跑不掉的。然而,看你痛苦呻吟的样子,我早忘记了抓你们的念头,只想帮你尽快去医院,但你很快就被同伴拽上了车
  虽然事后知道你拿走了我儿子的笔记本电脑,还有一些零用钱,但我丝毫没在意,我在意的是你摔得重不重?
  两年来,我始终放不下的就是这件事啊!
  那天,我无意中在理发店门前看到了你,出于职业的敏感,我对你特别留意。虽然过去了两年,但你的模样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尤其你额上的那块胎记,像眼睛一样刺醒了我的回忆。见你果然摔得这么严重,我真的很痛心!我想帮助你,可又不知道用什么办法。
  过去的事都过去了,看到你的生活步入正轨,我也就放心了。我此去国外,恐怕在有生之年也难再回来了,留给你一点钱,就算一个长辈留给晚辈的一点念想吧
  小伙子不由流下了眼淚,泪珠一滴滴打湿了信纸
  过了很长时间,小伙子心情平静下来。他小心翼翼地折叠起信纸,收拾好那沓钱,然后拿起手机打了个电话:你现在在哪里?
  手机里传出一个声音:我在北京打工呢!啥事啊,哥?
  你还在pian*我呢!快回来,投案自首!他非常坚决地说。
  投案?我投什么案?电话那头的语气非常惊诧,你在胡说什么呀?是不是喝多了?
  你干了什么你自己清楚!你不投案是吧?他厉声说,那好,我现在就去报案,你就等着警察抓你吧!
  我我你是怎么知道的?那头的声音吞吞吐吐起来。
  你天天这样活着不累吗?他放慢了语气,缓缓地说,听哥哥的话,悬崖勒马,赶紧回来投案!只要你主动交代,积极配合警方,并没有什么大问题。不然,再这样下去你就完了!咱爸咱妈不想失去你这个儿子,哥哥也不想失去你这个弟弟!
  沉默了很久,电话那头忽然传来了哽咽声

一件事的儿童小故事(2):

立刻去做下一件事


小白兔给客人做果冻。果冻放到冰箱里要等很久,这段时间可以做什么呢?
立刻去做下一件事

一件事的儿童小故事(3):

一生就做一件事

在敦煌研究院办公楼有一座栩栩如生的塑像,名为《青春》,是一个年轻的短发少女。她背着行军被包,肩上斜挎着书包,手拿一顶草帽。她的原型塑的是被誉为敦煌守护神的全国劳动模范、敦煌研究院院长、文博研究馆员、兰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樊锦诗。

樊锦诗祖籍浙江,出生北京,长在上海。1962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生的她来到敦煌,顿时被千佛洞中那千姿百态的壁画、彩塑和神秘的佛国故事所倾倒。1963年大学毕业,她可以选择北京和上海,但她却偏偏选择了敦煌。这里没有电,没有自来水,风沙来时遮天蔽日,蔬菜水果算是奢侈品敦煌的生活环境让一直在大城市生活的樊锦诗有些始料不及。

大学时代,樊锦诗和她的同学彭金章相恋,毕业时彭金章分到了武汉大学。一年后,彭金章千里迢迢来到敦煌看望樊锦诗。他发现恋人变了,变土了。住的,吃的,哪像上海人,哪像在北京读书时青春勃发的样子。他们曾经约定,3年就回去,可是结婚后分居20多年,千里相隔,夫妻不能团聚,母子难以相见。一家4口,分居三地,在爱情、亲情和事业之间,樊锦诗不断经受着煎熬,可她还是选择了敦煌。最终,她硬是把丈夫从武汉拽到了敦煌。

40多年的风雨和坎坷,樊锦诗潜心于石窟考古研究工作,先后撰写了《莫高窟北朝洞窟分期》、《莫高窟隋代洞窟分期》、《莫高窟唐代前期洞窟分期》等论文,完成了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断代,揭示了各个时期洞窟发展演变的规律和时代特征。这些学术成果不仅确定了洞窟本身的时代,而且为敦煌石窟的各项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0年,有人提出,为了加大旅游开发,要把莫高窟上市。为了保护敦煌不受人为伤害,樊锦诗宁可不当敦煌研究院院长,也不同意,最终阻止了这一行为。为了实现敦煌遗产的永久保存,永续利用,2003年,樊锦诗提出的《建设莫高窟游客服务中心的建议》被采纳并正在实施,一个全新的数字敦煌正向人们款款走来。

1987年,莫高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全球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611个成员中,全部符合世界文化遗产6条标准的仅有3 处,敦煌莫高窟就是其中之一。在敦煌百年庆典上学术大师季羡林称赞她:功德无量。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日出三危,日落鸣沙,大漠的风沙吹白了樊锦诗的双鬓,但敦煌莫高窟却在樊锦诗和她前辈们的手中,洗尽尘沙,重新容光焕发。这里凝固了她的青春,凝固了她的感情,也凝固了她的人生。

我一生就做这一件事。有着和飞天一样美丽的名字的樊锦诗,为了心中的飞天,把一生都献给了敦煌。一个人,为了自己钟爱的事业,心无旁骛,孜孜以求,奋斗终生,这是一种坚持,一种执著,也是一种高尚的品格,唯如此,才有希望的未来,辉煌的成功。

一件事的儿童小故事(4):

我只是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她叫张俐娜,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她1940年生于福建光泽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受家庭环境熏陶,从五六岁时,她就开始接受良好的启蒙教育,表现出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年少时,张俐娜的志向是当一名小学老师。初中毕业时,她原本打算报考师范学校。这时,她的班主任却希望她报考高中,将来成为一名科学家。于是,她听从了班主任的建议,改变报考志愿报考高中。高中毕业后,她考入武汉大学化学系。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北京铁道科学院工作,10年后,她回到母校武汉大学任教。

在大学任教期间,张俐娜主要研究天然高分子与高分子物理、天然高分子改性材料、天然多糖溶液性质及生物活性。1984年,她荣获日*-本政府学术振兴协会奖学金,赴大阪大学做访问学者。在日*-本访学的那段经历,不仅让她开阔了眼界,而且更加明确了她的科研主攻方向生物质研究。在该领域,纤维素的溶解一直都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传统方法主要采用高温加热,成本高、能耗大、污染重。

做实验是一名化学家工作的常态,其中付出的艰辛不是外人能够体会的,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实验条件很差。为了做纤维素的溶解实验,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张俐娜辗转多地进行纤维素可降解膜的工业化实验。最早来到洛阳,当时,实验仪器设备简陋不说,条件特别艰苦,甚至连坐的凳子也没有,晚上经常停电,她点着蜡烛继续实验。

2006年暑假,张俐娜来到江苏做低温溶解实验,为了满足温度要求,实验常在深夜进行,她始终坚守现场,和学生一起做实验,常常通宵达旦,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那时,她已66岁。

就这样,经过多年潜心研究,用心实验、迎难而上,最终,她发现了一种新的水体系低温溶解法用尿素、氢氧化钠和水做溶剂,预冷至零下12℃,将极难溶解的纤维素丢进去,一两分钟便化为黏液。

这种溶剂只需在零下12摄氏度,就能让蔗渣、虾壳、蟹壳等农业废弃物迅速溶解。这些废弃物经这种方式处理后,直接拉成化纤丝纺成服装,还能制成包装袋、发光膜等各种生活用品。而且,这些物品再次废弃后,只需埋入土中2个月,便能被大自然分解得无影无踪。

这项世界首创的技术,简单迅速地变废为宝,不仅敲开了纤维素科学基础研究通往纤维素材料工业的大门,同时解决了我国同类产品高温加热溶解剂引进成本过高的难题。

因为独创的水体系低温溶解法,张俐娜由此获得美国化学顶级大奖安塞姆佩恩奖。该奖是面向全世界所有致力纤维素领域研究的科学家的国际性奖励,每年仅授予一人。她由此成为1962年设立该奖项半个世纪以来,第一个捧得该奖的中国人。

面对荣誉,张俐娜淡然地说:我没有想过要当大教授、大科学家,我只是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天上不会掉馅饼,只有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有所成。

正是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张俐娜才从一个化学系的毕业生成长为美国化学顶级大奖的获得者。如果说生命中的辉煌如绚烂的樱花,那么迎来这璀璨的辉煌时刻必须经历漫长寒冬的蛰伏和孕育。这一点,是每一个初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都应该知道的。

一件事的儿童小故事(5):

砸锅卖铁去做一件事

乔乔是中国电影界的苦行僧,人称最有担当的青年导演。身边的朋友说他简直是个疯子,认准了一件事,就会一条道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而他自己则称,有时候砸锅卖铁也要去做一件事。

在人们心目中,导演是个很风光的职业,如果拍商业片,既赚钱又体面,还能在星光熠熠的圈子里积累人脉和经验。但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青年导演乔乔却走上了一条绝对非主流的羊肠小道:拍公益电影,用光影来保护生态环境。因为他对自然环境出奇地热爱,对逐渐恶化的生存环境痛心疾首。他的梦想是:当今的互联网不再需要偶像,但一定需要正能量,用电影人的担当唤醒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良知。

2008年,6个年轻人怀揣着梦想上路了,为了拍摄中国野生动物电影,他执着地走上了一条孤独艰辛而危险重重的旅程。摄制组一年四季奔波在野外,风霜雨雪,披星戴月。因为没有车,每天扛着一百多斤摄录器材往返于驻地和拍摄地,有的时候要走上一两个小时。早上常常4、5点就起床,而晚上收工回到驻地就已经11点多了,一天只有3、4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为了省钱,住最便宜的旅店,或者就在拍摄地附近搭个帐篷,风餐露宿,常常是一天只吃一顿饭。

常年在野外拍摄,危险不可避免。为了不惊扰野生动物,并找到最佳拍摄角度,高难度的拍摄动作常常上演。一次在山西,为了拍摄悬崖上的鹭鸟,乔乔系着安全索,猫在峭壁一块突起的石头上,身后是无可依傍的峭壁,下面是深不见底的黄河。虽然后怕,但拍摄的时候根本顾不上想太多。2010年夏天,乔乔和摄制组拍摄黄苇鹣繁殖,乔乔肩扛三脚架、手举摄影机等重型设备艰难行走在齐腰深的黄河中,不料一条红点锦蛇迎面游来,乔乔一个趔趄,连同摄影机淹没在滚滚黄河中,幸好他水性好,才躲过一劫,摄制组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

理想和现实总是显得格格不入,拍摄的过程中,资金成为最大的困难。自然及环境类纪录片摄制在中国尚处于零起步状态,没有投资者的投资,没有基金会的援助,没有政府的支持,所有的重担都落在了乔乔身上。有人建议他通过植入广告的方式解决资金问题,乔乔却做不出这样的事来:纪录片里植入广告,那成什么了?太不伦不类了吧。为了筹措资金,将纪录影片继续拍摄下去,他卖了房子又卖车,借完亲戚借朋友。5年的拍摄过程,已耗资数百万,对于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数字。乔乔已经砸锅卖铁,负债累累,但他却毫无怨言,乐在其中。

经过5年的拍摄,从2000多个小时的拍摄素材中,乔乔剪辑而成一部仅有4分钟的《迷失的家园》。本片以野生动物为主人公,全片无台词,无解说,无旁白,无字幕,没有任何人为的语言和文字说教,以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刻画了我们人类给自然以及动物所带来的伤痛,真实地展现了它们的悲惨命运,具有深切的人文主义关怀,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在第二届中国国际民间影像节上,《迷失的家园》从来自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的一万多部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在主竞赛单元角逐中获得最佳短片奖。

用光影的温度感染心灵,用光影的力量呼唤公益,获奖之后的乔乔开始被社会广泛关注。李安的御用摄影师林良忠先生非常欣赏乔乔和他的作品,曾戏谑地送他一副对联,上联:做公益,卖车卖房拍电影;下联:为环保,愿做电影苦行僧。乔乔来了个横批:自讨苦吃。

独立导演人王笠人曾说艺术需要一些疯狂。其实,为了追逐心中的梦想,那个行业不需要疯狂精神?疯狂就是无限执着,不怕危险,不怕牺牲,要想成功,就要像青年导演乔乔一样,即使砸锅卖铁也要去做一件事。

一件事的儿童小故事(6):

一生只做一件事

《花经》这本厚书我翻来覆去看的只是前面一小节:序言。序言里简洁地记叙了本书作者之父黄岳渊先生的一段经历。黄岳渊先生在宣统元年的时候本是一名朝廷命官,斯时年将三十。有一日黄先生想:古人曰三十而立,我该如何立人呢?他想,做官要应付人家,做商呢又要坑害人家,得做一件有趣的事才好,才算立了为人的根本,于是,黄先生毅然辞官隐退。他做什么呢?他购买田地十余亩(时田价每亩约二十金),渐扩充至百亩。黄先生从此聚精会神,抱瓮执锄,废寝忘食,盘桓灌溉,甘为花木之保姆。果然,黄家花园欣欣向荣,蒸蒸日上,花异草奇,声名远扬。每逢花时,社会名流裙屐联翩,吟诗作赋。更有文人墨客指点花木,课晴话雨。

黄先生养花养出了精神文明,养出了人间知己,养出了《花经》这等好书,恐怕这才叫养花种草!这才叫做了人生一件事!

一件事要做好,岂能凭你心中有一点喜欢?有一点迷恋?三天浇点水,五天上点肥?

少年狂妄,自以为聪明。把表面的一些由头借来,实际标榜自己为至情至性之人。这也做做,那也试试,好听人评价个多才多艺。近年来国家大兴经济,文人纷纷“下海”,我也曾与人发议论说作家的智商是足够经商的。最近由读《花经》而获顿悟:人的一生只能做一件事。

我是不敢再说文人经商之类的话了。也不敢再狂热地养花弄草。就连剪裁时装、研究烹调之类的兴趣也淡了下来,兴致所至,偶尔为之,拿得起,放得下,决不长期牵肠挂肚。

应该是不受诱惑的年纪了。傻一点儿,笨一点儿,懒一点儿,冷一点儿,就做一件事———写作———我这一生。


上一篇:【精选】鼹鼠的睡前故事142个
下一篇:一句话的儿童小故事6篇

小故事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