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精选】重复的睡前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8个关于重复的睡前小故事,供各位参考,同时还提供了古诗文、作文、组词、词语、故事、好词好句。点击查看更多睡前小故事重复的睡前小故事:(1):
有启发的16个小故事(十二)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做
第十二个故事: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做
全国着名的推销大师,即将告别他的推销生涯,应行业协会和社会各界的邀请,他将在该城中最大的体育馆,做告别职业生涯的演说。
那天,会场座无虚席,人们在热切地、焦急地等待着,那位当代最伟大的推销员,作精彩的演讲。当大幕徐徐拉开,舞台的正中央吊着一个巨大的铁球。为了这个铁球,台上搭起了高大的铁架。
一位老者在人们热烈的掌声中,走了出来,站在铁架的一边。他穿着一件红色的运动服,脚下是一双白色胶鞋。
人们惊奇地望着他,不知道他要做出什么举动。
这时两位工作人员,抬着一个大铁锤,放在老者的面前。主持人这时对观众讲:请两位身体强壮的人,到台上来。好多年轻人站起来,转眼间已有两名动作快的跑到台上。
老人这时开口和他们讲规则,请他们用这个大铁锤,去敲打那个吊着的铁球,直到把它荡起来。
一个年轻人抢着拿起铁锤,拉开架势,抡起大锤,全力向那吊着的铁球砸去,一声震耳的响声,那吊球动也没动。他就用大铁锤接二连三地砸向吊球,很快他就气喘吁吁。
台下逐渐没了呐喊声,观众好象认定那是没用的,就等着老人做出什么解释。
会场恢复了平静,老人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小锤,然后认真地,面对着那个巨大的铁球。他用小锤对着铁球咚敲了一下,然后停顿一下,再一次用小锤咚敲了一下。人们奇怪地看着,老人就那样咚敲一下,然后停顿一下,就这样持续地做。
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会场早已开始骚动,有的人干脆叫骂起来,人们用各种声音和动作发泄着他们的不满。老人仍然一小锤一停地工作着,他好象根本没有听见人们在喊叫什么。人们开始忿然离去,会场上出现了大块大块的空缺。留下来的人们好象也喊累了,会场渐渐地安静下来。
大概在老人进行到四十分钟的时候,坐在前面的一个妇女突然尖叫一声:球动了!刹时间会场立即鸦雀无声,人们聚精会神地看着那个铁球。那球以很小的摆度动了起来,不仔细看很难察觉。老人仍旧一小锤一小锤地敲着,人们好象都听到了那小锤敲打吊球的声响。吊球在老人一锤一锤的敲打中越荡越高,它拉动着那个铁架子哐、哐作响,它的巨大威力强烈地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终于场上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在掌声中,老人转过身来,慢慢地把那把小锤揣进兜里。
老人开口讲话了,他只说了一句话:在成功的道路上,你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
温馨提示:很多的人以为成功很难,成功要付出太多、成功会很痛苦,就不去想和追求。实际上,只要我们注意观察,就会吃惊地发现,那些生活在贫困线上的人才是真的有耐心,有吃苦耐劳的品质,他们正是以这种惊人的耐心忍受着不成功的现实和生活。你可以不思成功,但你的生活并不会因此而轻松。你追逐成功,你会因此而生活得更好。
相关阅读:
重复的睡前小故事:(2):
重复辜负母亲
外婆去世时,刘英16岁。她是外婆和母亲共同带大的,但外婆的付出甚于母亲。半夜一哭,外婆立刻翻身起床,伺候外孙女吃喝拉撒;学走路时,外婆整天弓着腰,耐心地护着她一步步前行;上学后,外婆风雨无阻坚持早晚接送……
刘英没法接受外婆已经走了的事实。那段日子里,母亲没日没夜地守着刘英,担心她。她不知道女儿一直在生她的气。
外婆在世时,常常嘱咐刘英:“在兄弟姐妹中,你妈最小,又是早产,身体很弱。你一定要对她好,让她享福。”这些话刘英一直听到16岁。外婆最疼爱的除了自己,就是母亲,可为什么母亲对外婆的离开一点都不难过?为什么她还有精力整天问自己想吃什么、想喝什么?难道这些比外婆的离开更重要?
刘英疏远了母亲。母亲以为她是因为外婆的去世而难过,对她越发的好,可越讨好,她越感到母亲对外婆的薄情。
那天晚上,她睡下之后,母亲悄悄地走进来。她不想说话,闭着眼睛装睡。母亲就在她的床边坐下来,一直注视着她。那种可以清晰感觉到的犹豫、期待和忧伤,让她几乎要装不下去了。母亲从来都是爱她的。
第二天早上醒来,刘英想了想,躺在床上大喊了一声“妈”。母亲几乎是跑着进来的,眼神里有些慌乱,忙不迭地问:“怎么了?做噩梦了?”
刘英摇着头笑,那是外婆去世后她第一次对母亲笑。她撒娇地问:“妈,你做什么好吃的了?”母亲的声音竟有些颤抖:“牛奶、荷包蛋,还有你爱吃的小粽子……”
那顿饭刘英吃得很香,母亲却没动筷子,一直看着她吃。母女俩的关系渐渐恢复到了从前的融洽。没有了外婆的疼爱,母亲的爱比从前更细腻。
高三冲刺的那几个月,母亲每天变着法子为她做营养、好吃的饭菜。刘英笑着对母亲说:“瞧您紧张的,又不是您上考场。来,多吃一些饭菜。外婆可说了,要我一辈子都对您好!”那是外婆走后,刘英第一次对母亲提起外婆。
后来,刘英毕业、工作、恋爱、结婚、怀孕。在她怀孕那年,刚刚50岁的母亲,坚决办理了内退来照顾她。仿佛一个轮回,女儿出生,母亲走到外婆的位置上,担负起照顾女儿的责任。
初夏时,刘英参加了一次拓展训练。教练让大家做一个小测试:五根手指,分别代表女儿、母亲、父亲、自己和最好的朋友。依次压倒手指,直到剩下你最重要的那个人。
她压倒了代表朋友的小手指,然后是父亲、自己,最后剩下女儿和母亲。在最后一个目标的舍弃中,她突然发现,离开了女儿她就无法生存。在教练的一再催促下,她猛然压倒了代表母亲的手指。
那一刻,刘英感到惶恐。世间最爱母亲的人是外婆,最爱她的人是母亲。然而,她和母亲一样,都会为了爱自己的孩子辜负最爱自己的人。母爱就是这样一场重复的辜负,而被辜负的那个人,却无怨无悔。
重复的睡前小故事:(3):
爱,是重复的琐碎
外婆,一直照顾着我的生活。外婆的身体里,好像装了一只上了发条的闹钟。无论春夏寒暑,落雨下雪,凌晨4点准时醒来,起床,麻溜地收拾干净自己,打扫屋子,打理花草。然后,拎着竹篮,步行去菜场买菜。
大约6点半,她满载而归。一进门,第一件事,就是蹑手蹑脚,蹲在我床边,轻轻唤醒睡梦中的我,柔声细语、无比开心地说:麦乖乖,外婆今儿买了你最爱吃的红菱角咧。或者炫宝似的端个小盆,眉开眼笑地说:宝宝,看,活蹦乱跳的江虾哎,让我买到了。我宝宝真有口福。
一年365天,外婆天天就这样,让我第一个分享她的得意收获,意外成果,期望给我带来一天的欢愉和惊喜。然而,那一刻的我,睡意正浓,梦境正香,非但没有半点儿兴奋和感激,有的只是满心的厌烦和不屑。甚至暗地里把外婆,比成夏日树梢上不眠不休、制造噪音的知了。可外婆全然不管,日日如故,将聒噪坚持了十几年。直到我读高中、离家住校。
公交车停靠站,离我家仅有50米左右的距离。周末,我像猴子一样从车厢里跳出来,偶然一抬头,瞥见这样一道风景:五楼一户人家的窗户,一扇玻璃窗拉着,窗台上,趴伏着一颗发如雪、鬓如霜的脑袋。浑浊、昏花的老眼,在陡一见到我的刹那,波斯猫一样熠熠发亮,咧开豁牙的嘴,远远地冲我一笑,旋即转头,对着屋内大喊:快,我的麦宝宝回来了。
当我准备离家返校的半个小时内,耳朵像塞了MP3的耳塞一样,反反复复重复着一首歌:麦宝宝,在学校要吃饱,晓得不?和同学好好相处,有人欺负你,就报告老师,晓得不?路上千万小心车,晓得不?一到学校,就给家里来个电话,晓得不?哎呀,晓得,晓得啦。我有口没心,皱眉蹙额,企图用应答作为阻止,阻止她的重复和喋喋不休。那一道风景,这一首歌,重复了七八年,直到我工作,有了孩子。
然而,有一天,这重复的风景和叮咛,戛然而止。外婆,走了。我在思念中才豁然明白:长辈的爱,就是无数个日子里,一个一个平常、烦琐、絮叨的重复,以至于我们觉得空洞、单调、无味而漠然视之。失去以后,才恍然惊觉:这重复的种种,其实是人世间最无私最深切最伟大最浓郁的爱。
重复的睡前小故事:(4):
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
母亲会为了最爱的孩子,辜负最爱自己的母亲。
外婆去世时,刘英16岁。她是外婆和母亲共同带大的,但外婆的付出甚于母亲。半夜一哭,外婆立刻翻身起床,伺候外孙女吃喝拉撒;学走路时,外婆成天勾着腰,耐心护着她一步步前行;一卜学后,外婆风雨无阻坚持早晚接送,从不迟到缺席
祖孙感隋的浓度已经超越了母女,隋。刘英没法接受外婆已经走了的事实。
那段日子里,母亲没日没夜地守着刘英,为她担心,和她样吃不下睡不着。却不知道女儿一直在生自己的气。
外婆在世时,常常嘱咐刘英:在那些兄弟姐妹中,你妈最小,又是早产,身体很弱,你一定要对她好、让她享福。这些话刘英一直听到16岁。外婆最疼爱的除了自己就是母亲,可为什么母亲对外婆的离开一点都不难过?为什么她还有精力成天问自己想吃什么想喝什么?难道这些比外婆的离开更重要?
刘英疏远了母亲。女儿的冷漠让母亲不安而忧虑,只当她是为外婆的去世难过,对她越发地好。可是越讨好,她越觉出母亲对外婆的薄情。那天,她再次将母亲放在书桌边渐渐冷掉的牛奶沉默着端出去后,母亲哭了。
那天晚上她睡下后,听到母亲悄哨走进来。她不想说话,闭着眼睛装睡。母亲就在她床边坐下来,一直注视着她。目光里有些犹豫,有些期待,又有些忧伤。那种可以清晰感觉到的目光,让她快要装不下去了。毕竟,那是爱她的母亲。母亲从来都是爱她的。
这样的冷战有什么意义?
第二天早上醒来,刘英想了想,躺在床上大喊了一声妈。母亲几乎是跑着进来的,眼神里有些慌乱,一迭声地问:怎么了?做噩梦了?
刘英摇着头笑,那是外婆去世后她第一次对母亲笑,她撒娇地问:妈,你做什么好吃的了?母亲的声音竟有些颤抖:牛奶、荷包蛋,还有你爱吃的小粽子
那顿饭刘英吃得很香,母亲却没动筷子,一直看着她吃,好像她饱了自己就饱了。母女俩的关系渐渐恢复到了从前的融洽。没有了外婆的疼爱,母亲的爱比从前更细腻。
高三最后冲刺的那几个月,母亲每天变着法子为她做营养好吃的饭菜。连日操劳让她白了发际线上的几根头发。这个发现让刘英吓了一跳,她想起满头白发的外婆。
刘英把脸笑得灿烂无比,对母亲说:瞧您紧张的,又不是您上考场。来,多吃一些饭菜,外婆可说了,要我一辈子都对您好!那是外婆走后,刘英第一次对母亲提起外婆。
母亲忽然就哭了。
她和母亲再无隔阂,就这样被宠着呵护着,长成快乐明媚的女子,毕业、工作、恋爱、结婚、怀孕。
在她怀孕那年,刚刚50岁事业依然正好的母亲,坚决办理了内退来照顾她。仿佛一个轮回,新生代出生,母亲走到外婆的位置上,担负起照顾小宝的所有责任。小宝是外婆带大的,小宝最腻外婆。
初夏时,刘英参加了一次拓展训练活动。教练让每个人都做一个小测试:五根手指,分别代表女儿、母亲、父亲、自己和最好的朋友。依次压倒手指,直到剩下你最重要的那个人。
她压倒了代表朋友的小手指,然后是父亲,自己原来爱母亲是胜过爱自己的。这让刘英欣慰。
最后剩下女儿和母亲。在最后一个目标的舍弃中,她忽然感觉到窒息,万分难过。母亲,养育了她并始终在照顾和爱护;女儿由她生由她养,离开她女儿就无法生存。最终,在教练的一再催促下,她猛然地,将代表母亲的手指压倒下去。
那一刻,她心如刀割。
无疑,世间最爱母亲的人是外婆,最爱她的人,是母亲。可是,她和母亲一样,都会为了爱自己的孩子辜负最爱自己的人。
母爱就是这样一场重复的辜负,而被辜负的人,却永远无怨无晦。
重复的睡前小故事:(5):
致年轻人:重复的价值在哪里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篇高考作文是一幅图,图中一个人要挖井找水,在地上挖了很多坑,深浅不一,有的地方都快要挖到水了,但因为他浅尝辄止,没有在任何一点上真正持久地挖下去,结果是他一点水也没有找到。
直到现在这幅图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因为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我逐渐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伟大的事情都是由很琐碎的、点点滴滴的小事情组成的。要想把事做成,就要在一个地方形成足够的压强。我们缺少的不是策划、不是点子,是持之以恒地把一个事情做得非常深入。什么是持之以恒?简单地说就是重复。有一本书叫《异类》,我建议没读过的都买一本看看。这本书提出一万个小时定律,他分析了很多有名的成功人士,发现无论是比尔盖茨,还是打高尔夫的泰德伍兹,要想成为高手中的高手,在某个领域成为杰出的专家,一万个小时是最基本的投入。我发现编程序也是这样。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程序员,怎么也要写个10万到15万行以上的代码。如果你连这个量级的代码都没有达到,那说明你还不会写程序。在学校里你写点几千行代码的课程设计、一万行代码的毕业设计,这都不算什么。运动员更不用说了,无论是练跆拳道,还是打网球,都有很多动作需要不断重复,可能每天都重复成百上千次。有些年轻同事抱怨说工作重复,枯燥无味没意思。我个人觉得,如果你觉得这种重复毫无必要,是简单的重复,那你应该想办法优化它。现在很多计算机软件设计之初就是为了解决重复劳动的问题。但如果这种重复是必要的,比如像打球一样必须重复才能找到直觉,那你就要想一想,怎么用你的头脑,在这种必要的重复的基础上,形成有价值的积累,为你的未来打下基础。武侠书上说大侠气沉丹田,猛出一拳,势大力沉,非常厉害。但如果你马步还没有练好练扎实呢,光记些口诀有用吗?还是没有用。新的领悟、新的发现,都是在不断重复中得到的。以前我也在微博上推荐过一篇文章,叫做《我的助理辞职了》,相信你们很多人都看过。它说的是有个助理帮总经理贴票据的事儿。在多数人看来,这个工作既烦琐、重复,又没有意义。但这个助理建了一个表格,把所有报销的数据按照时间、数额、消费场所等记录下来。时间一长,她就发现了这些商务活动背后的规律,总经理没交代到的工作她也能处理得很好。实际上,她对待重复的态度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方法,让她的工作不再局限于贴票据的助理工作,她实际上拓展了她的职业生涯。中国有句俗话:勤能补拙是良训。勤里面就含有对待重复的态度和重复的方法。我早期创业的时候,也做过很多重复的事,有时候也会厌倦、退缩,想打退堂鼓。比如,年轻的时候我要发展代理商,一天要跑两三个城市,跟每个客户重复讲代理政策、为什么要做代理,最后累得几乎要虚脱了,话都说不出来了。我也不想干了,但当时我看了一本书,就是中国首富宗庆后的《非常营销》。书里有一段,恰恰写到他不厌其烦地在全国走访上千家经销商和代理商,一遍又一遍地讲重复的话,一遍又一遍打动每个经销商和代理商。我看完以后,什么也不说了,接着去跑下一个城市。我是一个坐不住的人,但我在编程的时候,比谁都能坐得住。别人顶多编两三个小时就得出去透透风,吸根烟。但我坐在那里,除了吃点饭喝点水,可以十个小时一动不动。编程的时候,如果有人在旁边玩游戏、看电影,别人总会忍不住溜一眼。但我可以做到完全无视。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你如果坚持下来,你就可能做到了。很多人只看到人家成功的一面,却没有看到他为成功做出的积累。有个七个馒头的比喻很恰当:你吃了第七个馒头以后终于吃饱了,别人就开始研究,你吃的第七个馒头是用什么面粉做的?为什么吃了这个馒头就饱了呢?他们没有看到你前面还吃了六个馒头,这六个馒头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一万个小时的积累。有本管理学的经典书籍叫做《从优秀到卓越》,书中提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比喻。企业都像一个巨大的飞轮,特别重。我们每个人去推,一下两下,这个飞轮纹丝不动。但大家坚持,咬着牙不放弃,突然有一天,这个能量积攒到一定数量,飞轮就慢慢动起来了。一旦这个飞轮动起来,自己就有了势能,后来大家再推,它就会越转越快。大家不要觉得自己每天做的事很枯燥,公司每天也有无数琐碎的事,我也经常要开很长的会,要跟很多人谈话,每天要把讲过的话重复一遍又一遍。不要怕重复,我和大家一样,都是360推轮子的人。重复的睡前小故事:(6):
如果一辈子只能重复某一天
如果一辈子永远重复某一天,你愿意吗?那时我读高一,来实习的男老师也不过20岁出头,第一堂课就问了我们这个问题。
如果这一天可以让我自己选择,我愿意。我回答。他看着我,微笑着鼓励我继续说下去。我会选择最幸福的一天永远过下去,这样过一辈子该有多好啊。全班都笑了。老师示意我坐下,接着对我说:将来有一天,你再问自己一次这个问题,如果答案有所改变的话,就证明你已经不再为了生活而生活,而开始为了自己而生活。这个场景连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埋在了16岁的岁月里。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参加了工作,开始了梦想中的传媒生活。工作之前,每次在电视里看到有趣的节目、有观点的新闻或者胸有成竹的主持人,我都会默默地问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和他们成为朋友啊?好希望以后能够从事那个行业。后来我终于如愿以偿地做了娱乐记者,却突然发现,好看的娱乐新闻似乎永远不是自己能够做出来的。没有知名的采访对象,也没有劲爆的独家新闻,每天主编只会告诉我第二天有怎样的娱乐新闻发布会,会有哪些人参加,我要做几分钟的内容。于是提前一天约好司机和摄像,当天一早借录像带,上午赶到发布会现场,在主办方那里签到,领200块钱的车马费,然后在观众席坐上两个小时,等媒体的群访时间到来,每家记者问一两个问题,然后结束。最后拿着主办方给的新闻通稿,花一个小时编辑出一条新闻,播出。娱乐记者一天的工作结束。刚开始我还会积极争取第一个提问,后来想,反正其他媒体的记者也会提问,被访者也会回答,我就直接用他们的采访好了。刚开始我会交代摄像一定要拍一些镜头,后来发现就算约不到摄像也无所谓,反正其他媒体的记者都在,大不了就直接和他们拷贝一份现场的素材。再后来,我连待都懒得待了,签了到、领了车马费就走人。反正一条主办方希望看到的娱乐新闻,无非是念着他们给的通稿,加上雷同的画面,能播出就行。就像很多公关公司的同仁说的那样:无论什么节目、哪位记者对我们来说并没有太大区别,都只是宣传工具,唯一的不同可能是各个媒体的强势弱势罢了。当我听到这样的评价时,愣了好一会儿。我想起高中那几年对电视这行做过的白日梦,想起大学那几年为进入娱乐传媒所做的努力:先去电台实习,再去报社实习,最后去电视台实习。一切的努力都因为自己希望有一份不一样的工作,却没想到,那么多年的努力和期望最后却被各种各样大同小异的发布会改造成宣传工具这四个字。我把这样的疑惑告诉当时的节目制片人小溪哥,他问我:你昨天与今天有区别吗?你觉得今天的你和明天的会有区别吗?我仔细想了想,摇摇头。他继续问我:如果你未来能在这个行业中出头,原因是什么?待的时间比别人更长?资历比其他人更老?当我说出这样的答案时,瞬间感到不寒而栗。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已经把人生的决定权完完全全交给了时间或者他人。小溪哥看着我,笑了笑:如果你自己每天没有进步,只是在等待一个机遇的话,10年后的你与今天唯一的区别是你老了10岁,与思考诀别的日子更长一些而已。我突然想起高中实习老师问我的那个问题:如果一辈子永远重复某一天,你愿意吗?那时我的回答是:愿意。因为我愿意永远重复某一天的幸福。而现在的我却疑惑了,因为无论快乐或者难过,都不是一种简单的形态,如果只沉溺于某一刻,对于人生而言,一辈子也就仅仅活了一天。后来,我几乎再也不去这样的发布会了,而是自己报选题给制片人,做全省各个节目的幕后花絮。我开始通过各种关系邀约来湖南做宣传的艺人,哪怕是所有媒体都到场的娱乐事件,我也希望能做出不一样的新闻来。因为这种不一样,我受到过表扬,也受到过批评,甚至导致节目差一点误播,但现在回想起来,与刚参加工作那几年真的不太一样了采访不到省级选秀的冠军,我就去努力还原他真实的生活环境;无法破解世界级魔术大师的实景大魔术,我就通过慢镜头的方式破解他在发布会上表演的小魔术直至今日。有人对我说:刘同,你太不安于现状,太好动了,不然你早就变得不一样了。我不置可否。每个人的人生只能由自己负责,别人的意见顶多只是参考而已。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只能重复同样的一天,那也许是世界上最寂寞的事情吧。重复的睡前小故事:(7):
爱是一场又一场相似的轮回与重复
男孩小时候特别调皮,家里几乎天天有登门告状的。今天把东家鸡剪了翅膀,明天把西家的柴门拆散了。人家骂骂咧咧找上门来,家人只好忙不迭地赔不是。
八十年代的农村,镇上的摄影师每个月都会背着照相机到村上转一圈儿。那个暮春上午,家人也都穿戴一新,摄影师的架子也已经架好,只消全家人在镜头前咧嘴一笑,就齐了。这时院外却有一个声音猛地飞进来:华子,上山捉蝎子去。
一身海军蓝小西装的男孩哧溜一下就钻了出去,快得让全家人都没时间反应。
哎,你回来,还没照相呢父亲大喊。
你们照吧,我逮蝎子去。男孩说。
那天上午,村里上演了极为热闹的一幕:男孩在前面兔子一样飞跑,父亲在身后气喘吁吁地紧追。最后父亲被一块石头绊倒。男孩才停了下来。气极败坏的父亲站起来上前抓住他,毫不客气地揍了他一顿。那一年,男孩八岁。
男孩十一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病让他再也跑不起跳不起了。男孩躺在病床上,不能吃固体食物,听别人咀嚼馒头的声音,男孩馋得直吞口水。父亲为了让儿子吃上馒头。就将一小口馒头成百上千次的咀嚼起来,直到嚼成细细的奶糊状,才喂给男孩。
男孩病好了,没有留下医生担心的后遗症,重又变得生龙活虎。男孩在一天天长大,恋爱了,结婚了。男孩终于不再是那个小男孩了,他成了另一个更小的男孩的父亲。成了父亲的男孩,亲儿子,逗儿子,每天晚上给儿子洗小脚丫。
父亲也不再是当年的父亲了。他头发花白,满脸皱纹,蜷缩在沙发一角,欣慰地看着洗脚的那一大一小:你爸爸当年跟你一样调皮,洗个脚泼得满地都是水。父亲那句话,让年轻父亲却一下子怔在了那里,眼眶里笼上了浓浓的雾。
爸,来,你也烫烫脚解解乏。给小的洗完,他打来一大盆热水,端到父亲面前。父亲的脸竟然红了。
曾经调皮捣蛋,让父母伤透脑筋。就是这样一个男孩,却在光阴流转间一点一点长大了。平凡人的岁月都是这样度过吧。儿女长大,父母老去,人间多少父母儿女情,不过是一场又一场相似的轮回与重复。
重复的睡前小故事:(8):
重复的生活塑造人生,不想成为什么人注定成
别抱怨了!七年就可以成就一个人的人生,梦想的实现周期是七年。每天都抱怨忙,没时间,那么不如把时间划出一部分用来做早就想做点事情,七年将收获意象不到的东西。
一时心血来潮报了个口译班,其中有一位老师大概30岁,长得很漂亮,打扮也很时尚,口译功夫了得,每次都来去匆匆,中午就花5分钟的时间泡一碗面吃。后来才知道,她大学学的是历史,她的本职工作是一家公司的公关部经理,儿子已经5岁,她每天要上班、做家务、带孩子。与我们不同的是,她拥有人事部二级口译证书,每个月都有天南海北的会议翻译任务,还兼任这家口译中心的导师。
打开她的博客,已经更新了500多页,有2000多个帖子,全部都是每天她自己做口译练习的文章,平均每天两篇长的一篇短的,她坚持做这件事已经快10年了,非专业出身的她因为爱好英语而一直努力。我对她表示钦佩,她说,10年前,她曾经看到一份调查报告,一个人如果要掌握一项技能,成为专家,需要不间断地练习10000个小时。当时她算了一笔账,如果每天练习5个小时,每年300天的话,那么需要7年的时间,一个人才能掌握这项技能。
她说,幸运的是,我知道自己想掌握什么技能,我只需要立马投入干起来就行了,我没有5个小时的时间,我每天只能学习3个小时,现在已经快10年了,我觉得自己差不多已经掌握了这个技能吧。六六在微博中也提到过这个理论,她说自己就是经过7年的努力写作,才成为一名作家,披头士乐队在成名前已经举办过1200场音乐会,比尔盖茨在发家之前已经做了7年的程序员。
可是为什么你做了10年公务员还只是一名小职员?为什么在家里做了7年的饭,没变成特级大厨,反而发现婚姻到了7年之痒呢?
那是因为,你没有投入精力和热情来练习一项技能。每天上班只是看报纸上网应付各种琐碎任务,大家干吗你干吗,每天做饭只是为了让家庭正常运转,并不用专业的眼光看待这件事。
不要再哀叹大学毕业之后专业就丢了,如果从初中开始算起,12年的学校教育,就算每天学习一门技能2小时,一年300天,你也只有7200小时,还有2800小时的缺口,就算你毕业后每天坚持练习1小时,你需要10年。为什么理工科的人更容易成功?只要他们毕业后专业对口,还是做的那点事,那么他们就等于1天8小时都在练习,这2800小时,只需要1年多就填补了。可我们很多人,尤其是女人,工作的内容并不是在练习技能,大部分是琐碎的人和事,实际上,是在荒废。
也许你会说,我是平凡人,我不想成为什么人,只想安安分分过日子。感悟人生那只是你的错觉,时间在流逝,你每天重复重复再重复的那些行为,就是在塑造你,你不想成为什么人,可是你注定会成为什么人。
每天5个小时,如果你是用来看韩剧、网页、聊天,那么7年后,你会变成一个生活的旁观者,你最擅长的就是如数家珍地说起别人的成功和失败,自己身上找不到任何可说的东西。花1分钟想一想,曾经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然后每天去做这件事,7年后,你会发现你已经可以靠这件事出去混饭吃了。哪怕你喜欢逛街呢,你规定自己每天逛街3小时试试?可能一开始你觉得很高兴,每天如此,你会发现无聊,再坚持下去,你就开始琢磨了,我逛街还能发现点什么,还能搞出点什么花样?坚持下去,7年之后,你可能会成为时尚达人、形象设计专家、街拍摄影师、服装买手
生命中的下一个7年,下一个10000小时,打算怎样度过?坚持七年,将是最大的挑战,七年都能如一日,还有不能成功的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