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聊洪斌和爱人Judy在北京某胡同里租下了一间门面房,经销手工复古铁皮模型,但是商店开张后生意很冷清。
聊洪斌之前开过三年多酒吧,结交了许多外国朋友,留下了不少充满异域风情的物件。他把别人送给自己的全新礼物、家里的闲置品摆在店里低价售卖,没想到,这些东西反而比店里专营的模型卖得好。既然副业干得比主业好,何不变副为主呢?交换商店的想法渐渐成形,并于2010年6月正式开张。
所谓交换商店有自己的游戏规则,顾客可以用现金购买商品,也可以用个人闲置物品冲抵消费金额,交换自己想要的东西。聊洪斌认为,交换商店和垃圾站的区别是:垃圾站结束产品的生命,交换商店给予它新生。比如,经协商后,一个戒指以5元价格成交,商店并不支付给顾客现金,顾客可以用这个虚拟价格交换店里其他等价商品,若所交换的商品价格为6元,则需另支付给店里1元。
小店面积不超过20平方米,堆满了顾客送来交换的二手货,包括电子书、绿宝石饰品、美国白宫纪念章、非洲坚果玩具、各种拎包、书籍,琳琅满目。的确,你不知道会有什么人送来怎样的东西,交换商店的货源无法预测,这正是它的吸引力所在。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未知和选择都是一种乐趣。
但这并不意味着顾客可以把任何东西拿来交换,店主制定了一份详细的不接受物品清单。一年多来,卖过的东西来自天南海北,共计上万件。大部分商品都为二手品或闲置的全新品,价格远低于市场价,店内又集合了各种私人收藏,商品种类丰富,风格多样,成了淘客们的乐活之地。
很多货品就仅此一件,是交换商店的一大特色。个人闲置物品一放多年,蒙尘落灰的,当它们被送到交换商店,老板娘Judy总会细心地打理一番,即便是标价一块钱的钥匙链,她也会擦得干干净净,再弄个包装,放在货架上,打开射灯一照,原来不起眼的小零碎会在刹那间变得光彩夺目。
当有客人嫌某件商品贵的时候,Judy会耐心地讲解它的价值所在,若对方还犹豫,她会说,那就等等再过来吧,只要到时候这件东西还没被换走。因为商店的价格策略是不断降价,刚刚上架时最贵,随着时间推移会慢慢降价,如果一直没人买,最后可能会降到1元。
小店曾经有一个独轮车一块钱被人买走了,那是从开价99慢慢降到60。因为独轮车在生活中用不上,所以很少有人喜欢,有一个中年顾客很喜欢,聊洪斌就分别写了1块钱、30块钱、60块钱三个纸条,顾客抽到了1块钱的。客人以极低的价格在这里淘到心仪的商品,聊洪斌总是比客人还开心。
就这样每天等待闲置货品送上门,又等待有缘人把它们换出去或卖出去,这样的生意经看似漫无目的,并且显然与讲究精准、高效的现代商业伦理背道而驰,但是开业一年多来,刨去房租、水电等基本开支,聊洪斌夫妇已经稳赚了一笔,这还仅仅是一个开始。
聊洪斌不断地冒出新的主意,他拍摄了一套图片集合,让网友看到交换商店的产品都跑到哪里去了。
最近,他有了一个发展交换商店会员的新设想,交换商店的商品应该和图书馆一样,会员可以借用或者租用,会员交换走的旧物,过了新鲜劲儿不再喜欢的话,可以退回来,只收取10%~20%的折旧费当做租金。
有人在网上看到交换商店,特意从无锡乘火车到北京来取经,想在无锡也开一间这样的店铺。聊洪斌表示不介意别人使用他们的创意,商店的墙上写着欢迎复制。聊洪斌说,其实每个社区都需要交换商店,交换商店应该成为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