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多年前,3万中国军队深入西域,和17万阿拉伯大军展开殊死厮sha。纵横东亚百余年的唐朝铁军,在浴血的残阳里,最后一次展现它的雄姿。
此战以唐帝国的失败而告终,整个中亚的历史进程被彻底改变。唐朝在西域的辉煌随风消逝,华夏文明黯然隐退,阿拉伯帝国完全控制了中亚,中亚开始整体伊斯兰化的过程。相反,阿拉伯人俘获了会造纸术的中国士兵,造纸术由此传人阿拉伯,并进一步流入欧洲,西方文明因此获得了迅速发展。
这是一场在世界史上有重要地位,却在中国史上被有意忽略的战役。
这是中世纪前期两大帝国之间的巅峰对决。
这,就是大唐帝国与阿拉伯帝国的怛罗斯之战。
天宝九年(公元75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头。这一年烽火迭起,四海硝烟,发生了很多件大事。谁也想不到,在遥远的中亚荒漠草原上,敲响了大唐帝国由盛而衰的晚钟。
这一年,阿拉伯帝国发生内乱,穆罕默德叔父阿拔斯后裔阿布阿尔,屠灭奥米亚王朝,除一王子逃掉外,男子全被屠sha。阿布阿尔继任哈里发,史学家称阿拔斯王朝,中国称黑衣大食。这个迅速崛起的中东大国,早已把贪婪的眼光投向了遥远的东方。此前,穆斯林已经控制了亚述人、波斯人和罗马人想都没敢想过的辽阔版图,从阿拉伯半岛上的几个部落扩张成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空前帝国,向西占领了整个北非和西班牙,向东则把整个西亚和大半个中亚揽人囊中,成为中国、吐蕃之外影响西域的另一种力量。8世纪初,阿拉伯帝国在东方的最高长官哈查只伊本优素福垂涎中国的富庶,应许他的两个大将穆罕默德和古太白,谁首先踏上中国的领土,就任命谁做中国的长官。阿拉伯在中亚与唐帝国随即展开了一系列的军事争夺,直接导致与唐朝在中亚地区的对峙。阿拉伯帝国此次内乱后上台的统治者,更是坚定地要与唐帝国一较高下,争夺中亚霸权。
公元751年前后的中国,正是盛唐的天宝年间,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此时坐在龙椅上的是李隆基,也就是后来被称为唐玄宗的一代传奇天子。在他统治的时期里,唐朝的国力达到了顶点,多次对外用兵。尽管此时他已日益沉醉于酒色之中,不再是那个励精图治的英明君主,繁荣的社会表面下也隐伏着种种危机,但大唐至少在目前还是大唐,当时是世界上最令人尊敬的强国。阿拉伯帝国早有虎狼之心,却并未能从中亚占到便宜。开元三年(公元715年),阿拉伯与吐蕃联军和唐朝进行了第一次冲突,攻打唐属国拔汗那,被唐军击败。开元五年,阿拉伯对中国的战争又一次遭到失败。但阿拉伯仍旧执着地向中亚进行扩张。由于地理上的巨大优势,再加上唐军这个时期在青海与吐蕃大打出手,无暇顾及西域,阿拉伯的影响力慢慢体现出来,唐朝原本在西域的属国粟特诸国纷纷倒向了阿拉伯一边。
当此多事之秋,大名鼎鼎的高仙芝终于再次登场了。
高仙芝,祖籍高丽,是唐朝著名的边将之一。少年高仙芝美姿容,善骑射,勇决骁果,二十岁即拜为将军,与父同班秩,即和他父亲官级一样大小。
公元742年至公元749年,为去除唐朝经营西域的障碍,打击长期觊觎西域的吐蕃,高仙芝连续对吐蕃占领的葱岭以南地区连续进军,开始了一系列的讨伐,立下不世之功。
天宝初年,吐蕃以武力迫使小勃律(今克什米尔的吉尔吉特)与之联姻。由于小勃律地处吐蕃通往安西四镇的要道,小勃律的转向使得西域二十余国皆臣服于吐蕃,中断了对唐朝的朝贡。由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加上吐蕃重兵驻扎于此,当时的四镇节度使田仁琬曾3次讨伐均未成功。高仙芝于天宝六年(公元747年)被玄宗任命为行营节度使,率步骑一万进行长途远征。高仙芝从安西出发,仅用百余日便到达连云堡(小勃律西北部今阿富汗东北的萨尔哈德)。连云堡地势险要,且有万人吐蕃兵防守,但高仙芝指挥下的唐军作战神勇,半天时间便攻占了该城。在激烈的攻防战中,唐军斩五千人,活捉千人,获得战马千余匹,衣资器甲数以万计。吐蕃在小勃律的屏障被高仙芝拔除了。此后高仙芝率兵继续深入,越过险峻的坦驹岭,进入阿弩越城,平定了小勃律国,活捉小勃律国王及吐蕃公主。此役之后,唐军在西域威名更盛,高仙芝也被提拔为安西四镇节度使。天宝九年(公元750年)高仙芝再度奉命出军,击破亲附吐蕃的师国,俘虏其国王勃特没。葱岭诸国复归朝廷,吐蕃的嚣张气焰暂时被压制,被彻底封锁在青藏高原。
高仙芝这一阶段的军事行动皆大获全胜,为维护大唐王朝的威势立下武勋,深得唐玄宗的信任。高仙芝在西域也获得了极大的声誉,被吐蕃和大食誉为山地之王。高仙芝的胜利,标志着唐朝中国在中亚的扩张达到了顶点。高仙芝在库车驻地上,俨然是中国在中亚的总督。
少年得志,屡建奇勋。高仙芝心雄万夫,决心要为大唐帝国荡平在西域的一切障碍。他根本没有把那些手下败将阿拉伯人放在眼里。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的伟大,他又开始了合乎逻辑的出征。这一次的目标便是石国以及背叛唐廷的突骑施部落。
他打算利用本文开头所述大食易代、河中叛乱的千载难逢良机,剪除大食羽翼,逐步恢复唐朝在岭外地区的主权。于是石国这个西域小国成了牺牲品。高仙芝时代凡镇兵四十九万,安西节度兵二万四千,而怛罗斯之战居然出动安西都护府八成以上的兵马,堪称倾巢出动,说明这次高仙芝对即将和阿拉伯的大战确有准备,志在必得。
公元749年12月,高仙芝以石国无藩臣礼为由,在经唐廷允许后领兵征讨。唐军一到,石国便请求投降。高仙芝先派人与之约和,但不久之后即违背承诺,趁其不备出兵掩袭,攻占石国城池。唐军不但俘虏了石国国王,而且掳走男丁,屠sha老人、妇女和儿童,大肆掠夺财物。公元751年正月,高仙芝入朝,将被俘的几位国王献于玄宗面前,并因赫赫战功被授予右羽林大将军。此时高仙芝达到了征战生涯的最高峰,然而悲剧的命运离他也不远了。
在唐军围攻石国时,石国王子侥幸逃脱。这位能言善道的王子,向中亚诸国痛哭流涕地控诉高仙芝背信弃义血洗石国的十恶之罪。中亚诸国立即大怒,向大食的阿拔斯王朝求救。
战火一触即燃。其实这是一场迟早要打的战役,唐朝要恢复在中亚的霸权就必须击败阿拉伯,而阿拉伯要完全控制中亚则必须击败唐朝。
此时,扩张野心极大的大食人早就垂涎中亚和大唐这块肥肉了,这样的机会他们怎肯放过?同时,阿拔斯王朝也不敢掉以轻心,他们纠集了河中以及阿姆河与锡尔河流域的所有属国,组成联军,一起攻打安西四镇。
来者不善,非同小可。高仙芝获知情报,心中也隐隐不安。最后,他决定先发制人,马上率军出发。他动用了骑兵和步兵共计两万人,其中还包括六百名各种工匠。同时,又征集了拔汉那、葛逻禄这两个附属国的三万五千骑兵。其中,葛逻禄部三万人,拔汗那部五千人,虽然他们的战斗力不怎么样,但高仙芝原本也没打算让这些人去打头阵。他只是想让他们凑个数,作为后勤辎重部队,兼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在他眼里,这些部落士兵就是垃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