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睡前小故事 列表

睡前故事

“靠谱”与“不靠谱”的内心分析

2024-10-28 07:33:03

何为“靠谱”,在百度的基本解释是这样说得: “表示可靠,值得相信和托付的意思。”

“计划不如变化快”这句话不知有多少人会把它当成口头语呢?这句话也是我妈妈在我幼时经常和我说得经典句式,作为搪塞我要求她信守诺言的解释。自然,我很不愿意听这句话,我希望她能说到做到,最好啥事说定你就不要再变化了,现在这样的要求也可以解释为对控制感的追求。

但是在我生活中,每天经历地却恰恰是“计划没有变化快”,咨询时间经常会调整,和朋友聚会的时间因为彼此工作的紧张度不同要变,小组同学约好出去玩儿的计划能一天三变,并且大家的想法还不停地变化,我经常会头疼这件事,琢磨着为什么幼时碰上“不靠谱”的妈,长大处处要循环呢?

对于遵守时间,遵守设置,遵守约定,不论是说得还是落实在纸上都如此重视,有和我很类似的朋友会说我们这样的人都比较累,因为是“乖孩子”。我也很同意,通常我们还很容易操心,一个团队有一个我们这样的人,通常其他人都挺省心的,时间久了,我们也感觉习以为常了。

但有时我们这种人也容易较劲,不变通,不管别人说得什么还是自己许诺的话,就容易当真,绝对负责,对于不靠谱的行为相当有意见。

后来我也想了想靠谱与不靠谱的动力究竟有什么区别呢?也许这两种内心的动力都源于对于依恋关系中不确定的恐惧感。

打个比喻吧,就像一个小孩子,妈妈出门前告诉他:“宝宝乖,妈妈今天不能陪你了,但一会儿回来就给你买最喜欢的玩具哦。”妈妈回家后没有给孩子买任何玩具,这时孩子的反应就可以代表不同依恋关系的品质了。第一种宝宝会哭,然后说:“不行,你说话不算数。”妈妈说好啊,但是下次依旧不算数。于是妈妈和孩子纠缠循环就出现了。第二种宝宝也会哭,会恨恨地说:“我才不想要呢。”妈妈看到孩子以为这样就可以了,但孩子对所有玩具不停地换,不停的哭闹,直到妈妈气急败坏地训斥了孩子一顿,但是孩子仿佛依然很难满足,每件事都无法安定下来。第三种宝宝会哭,但也会和妈妈说:“我对你没给我买很不高兴。”妈妈会告诉他:“我了解你的心情,知道你很喜欢这个玩具,也希望妈妈能陪你,是不是呢?”孩子的情绪被理解和关注到后,她可以平稳下来了。还有一种宝宝看到妈妈回来没有任何反应,妈妈回来与妈妈走对她没有任何反应。

以上就可以看到孩子在碰到同样一件事情反应是多么的不同,第三种依恋关系可以感到妈妈与孩子更和谐的相处模式,孩子可以更安全地与妈妈交流,并能被理解到感受。而第一和第二种就有些矛盾了,希望妈妈回来,妈妈却无法理解孩子的心情,更无法与孩子的情绪连接在一起,孩子在希望与失望中交错进行。于是孩子对于绝对化的要求就会上升到比较高的位置,或者对自己要求非常高,或者对自己的要求感到很矛盾而无法取舍。而第四种的孩子,就更是绝望了,他已经无法对妈妈有任何期待了。

不同依恋类型的孩子长大成人,就会有不同特质的交往模式,譬如坚持要“靠谱”的人,“永远不靠谱的人”,还有“和谁都无关的人”,当然也有在“靠谱”与“不靠谱”两个极端中自由流动的人,也就是安全依恋模式的类型。

很多时候,我们所做事情的内心目的都是安全,想要“尽量靠谱”的人,内不靠谱会危及到自己的安全堡垒,也就是影响到他的规则红线该怎么办?因为自己靠谱,内心究竟需要连接的是什么?并且通过这个“靠谱”来证明什么呢?

而另一部人通过 “不靠谱”,一次又一次试探他人对自己的宽容与忍耐度是否还能接受?他们的内心在呼喊着:“我就如此地折腾,不满意,像个小孩一样恣意妄为,看你们会怎么办,是否会抛弃我?”“我都这样了,你们能否认真地关注到我内心吗?”

每个人的行为都在表达着自己内心的需要,无论哪个极端,都在表达着被关心与安慰的需要。

当追求“靠谱与负责”的人,是否可以适度放下自己的控制权,交予他人,看看是否有新的美景出现?

当 “习惯不靠谱”的人,是否也可以放下自己随意的放纵权,欣赏一下自己承担责任的快乐呢?

生命的弹性,就是在绝对与相对中,自由挪动空间扩展的深度和广度。

如果用符号A来形容我们自己,或许我们可以是+A,也可能-A,总之都有可能。

北京颢润心理咨询:这是一家你可以信赖的咨询机构,痛苦时可以投奔的地方。

颢润心理咨询中心网址:


上一篇:我不允许自己难过太久
下一篇:一名普通心理学工作者的自白

小故事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