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之要,首在用人。
立国319年的宋王朝,在漫长的中华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生产力还是社会发展都空前繁荣,很多方面都达到了历代封建王朝发展的巅峰。陈寅恪先生就曾评价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一个历来公认为对外极弱的赵宋王朝,为何能创造出登峰造极的文化盛世呢?原因当然很多,不过其中有一点,就是与宋朝皇帝的用人原则和用人态度有关。
宋太祖善用旧人
史上素有一朝天子一朝臣之说,历代开国皇帝也习惯用sha戮清洗的方式对待前朝旧臣,以肃清旧势力、重建新秩序、巩固新政权、凸显新气象。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后,对后周一班旧臣却没有以流血的方式斩除,而是想方设法地留住他们,为己所用。
赵匡胤从陈桥驿站回到京城时,尽管统率着大军,京城也被内应控制着,坐天下已无丝毫障碍,但他还是让人把前朝宰相范质等大臣请到殿前司,共商国是。范质来到金殿上,当面质问赵匡胤,说先帝(后周世宗)对你有知遇之恩,如今他尸骨未寒,你为何这般无耻,欺负孤儿寡母,窃取周朝江山?赵匡胤痛哭流涕地说,他受世宗厚恩,感激不尽,然而为六军所迫,实属无奈。此时,他身边的大将罗彦环拔剑厉声道:三军无主,众将议立检点为天子,再有异言者斩!范质等人毕竟是文弱书生,吓得面如土色,只得接受事实,但他又向赵匡胤提出了三个要求:一是行禅让之礼;二是尊世宗皇后为太后;三是抚养少帝柴宗训如子。对于这些要求,赵匡胤都一一答应。于是,范质率王溥等一班旧臣跪拜新主。
960年正月,赵匡胤正式登基,对范质等人不但未给予罢黜,反而加以重用:范质以司徒、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加官侍中,仍为宰相;王溥加司空,魏仁浦加右仆射,两人仍为副相;还有张永德,他本是后周太祖的女婿,此时也被加封侍中,授武胜节度使。赵匡胤新政府的班底,大部分仍是后周旧臣。这种温和的、延续的、富有建设性的举措不仅稳定了人心,也赢得了人心,使得后周至宋的王朝更迭十分平稳,后周的大批人才也得以选拔任用。
宋仁宗好提携新人
有一件小事可以看出宋仁宗的用人态度。据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一次,吏部官员向宋仁宗上奏一批人事调整名单,其中建议将在地方任节度掌书记的李师锡改任京官。在宋朝,地方官改任京官程序繁琐、条件苛刻,十分不容易。但该官员称,李师锡人品才干俱佳,单举荐者就多达三十余人。宋仁宗见举荐者如此之众,颇觉奇怪,一询问,才知李师锡是工部尚书李维之子、节度使王德用的外甥女婿。宋仁宗恍然大悟,感慨道:保任之法,欲以尽天下之才,今但荐势要,使孤寒何以进?意思是朝廷设举荐政策,是为了尽可能多地选拔天下人才,但如今举荐者一窝蜂地推选有钱有势的官二代,那些贫寒子弟如何能脱颖而出呢?这样,国家无形中将流失许多优秀人才,政权也将被权势者把持。因此,他否定了这一建议。
宋仁宗用人不看背景、不讲资历、不论家世,不念旧恶、不怕张狂、不禁言语,只讲学识、才华、人品,简而言之就是只要品学兼优,不问来路。正因为他内心有这样一把用人尺度,新人在这一时期便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而且君子多、小人少,才子多、呆子少,直臣多、弄臣少。他提携的大臣中,堪称君子者有范仲淹、韩琦、富弼、文彦博、司马光、狄青等;堪称才子者有欧阳修、曾巩、张先、柳永、晏殊、梅尧臣、苏洵、苏轼、苏辙等;堪称直臣者有包拯、尹洙、赵〇、唐介、蔡襄等。同时,唐宋八大家中的宋朝六人全部出现在他这一朝,全都得到过他的关注和提携。其他如周敦颐、邵雍、程颢、程颐、张载、毕〇、沈括、苏颂等,也皆是留名千古的人物。故明朝李贽由衷感叹道:(宋仁宗一朝)钜公辈出,尤千载一时也!
宋神宗大胆用狂人
宋神宗用人之大胆,单就他任用王安石这个天下第一狂人为宰相便可见一斑。熙宁三年(1070年)春,作为翰林学士的司马光,给谋求官职的一班朝臣初拟了一道策问题,内容就是王安石所说的三不足狂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其意思是,天象的变化不必畏惧,祖宗的规矩不一定效法,人们的议论也不需要担心。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变法,以富国强军。这样的言论对于当时保守的士绅官僚来说,堪称大逆不道。司马光希望同僚们辩驳一下这一离经叛道的怪论。但当这道策问报到宋神宗案头时,他却用纸把它盖起来,让司马光另出题目。第二天,宋神宗召来王安石,问起他的三不足之说,君臣二人为此作了一番长谈。这次长谈后不久,宋神宗即起用王安石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拜为宰相,全权领导全国的改革事宜。
宋朝到宋神宗时,机构臃肿、财政薄弱、开支庞大、边事紧张,官僚大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减少了税收,阻碍了生产,可谓积弊丛生。王安石远见卓识,从此入手改革,颁布推行了一系列破除弊端、发展生产、增加税收的政策,也是对症下药,颇见成效。然而,士大夫中大地主多如牛毛,打击土地兼并就是抽空他们的钱袋子,就是触犯他们的既得利益。于是,这些锦衣玉食的士大夫结成牢固的利益集团,通过各种途径向宋神宗告御状,欲置王安石于死地。他们认为:改革就是无法、无天、无祖宗。为了破除传统思想和成规旧章对人们头脑的束缚,与既得利益集团作斗争,体现一往无前的改革勇气,王安石提出了三不足口号。面对王安石的惊世骇俗之论,宋神宗不但未加指责,反而让这种理论指导下的改革如火如荼地在全国推行,不能不说,这是一次大胆的冒险。
另据《续资治通鉴宋纪六十六》记载,宋神宗打算任命王安石为相时,御史唐介说王安石不堪大任,宋神宗问唐介道:王安石不堪大任,是文学不够,经术不够还是吏事不够呢?唐介回答说:王安石好学而泥古,议论迂阔,若他当上了宰相,恐怕会大改祖宗法度。宋神宗又问侍读学士孙固,王安石是否可担当宰相一职。孙固说:王安石文章与德行俱佳,侍从之职颇能胜任,若任宰相,则狭隘有余,宽容不够。宋神宗不以为然,随即任命王安石为宰相。可见,在不同意见面前,宋神宗重用王安石的态度非常坚定。后来,尽管在旧派势力的强大压力下,宋神宗两次罢免王安石的宰相职务,但是他直到去世前,都一直在推行王安石提出的改革政策。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神宗在用人上的一惯性。
用人,历来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时代风气的试金石。吏治清明,则人才辈出,路无遗贤,一派欣欣向荣;吏治腐败,则礼崩乐坏,积弊丛生,徒留末世之叹。宋朝讲究以才取仕,以德用人,又能用人所长,容人所短,不拘一格。还有严格的规避制度和推荐人才的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了用人的公正公平。所以,两宋之际,人才荟萃,灿若繁星,正是这哲人圣贤和博学鸿儒,把中国文化推向了历史的巅峰和世界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