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的故事大全6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6篇关于粽子的故事,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粽子的故事大全(1):
粽子里的故事
老奶奶家在树林里,她可会讲故事了,大家都喜欢听。
一场大病后,老奶奶不能说话了,不能讲故事给小动物们听了,怎么办呢?
于是,老奶奶开始包粽子。她把故事都包进了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会讲故事。
粽子里的故事
粽子的故事大全(2):
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
公元前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节在宫中吃了九子粽后,龙颜大喜,赞不绝口,欣然赋诗一首:四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
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子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用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儿媳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说法
清代诗人吴曼云也写有一首赞美九子粽的诗:裹就连筒米宿春,九子彩缕扎重重,青菰褪尽云肤白,笑说厨娘藕复松
粽子的故事大全(3):
粽子的由来
公元前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竹筒装米,投入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节在宫中吃了九子粽后,龙颜大喜,赞不绝口,欣然赋诗一首:四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形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故九子粽便是多子多福的象征清代诗人吴曼云,也写有一首赞美九子粽的诗篇:裹就连筒米宿春,九子彩缕扎重重,青菰褪尽云肤白,笑说厨娘藕复松
粽子的故事大全(4):
会讲的粽子
会讲故事的粽子
树林里住着一位老奶奶。老奶奶可会讲故事了。动物们都非常喜欢听老奶奶讲故事。每天吃了饭,就聚集到奶奶家听奶奶讲那有趣的故事。时间长了,都成了动物们的一种习惯了。
可是,老奶奶身体不好,奶奶病了。奶奶的嗓子不能讲故事了。动物们很着急,怎么办?奶奶病了,以后再也没有人讲故事给我们听了。
后来,奶奶想了一个办法。自己不能讲故事了,那就把故事包在粽子里面,这样,谁吃了粽子谁就可以给大家继续讲故事了。
于是,老奶奶开始包粽子。她把故事都包进了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会讲故事。
吱吱吱,吱吱吱,啊,来了一只小松鼠。
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小松鼠吃了粽子,肚子里马上有了故事,可小松鼠不会说话,一个劲地叫:“吱吱吱……”
哩哩哩,哩哩哩,来了一只小狐狸。
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小狐狸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小狐狸也不会说话,一个劲地叫:“哩哩哩……”
吃了粽子不会讲故事,真急人。嗯,还得找个会说话的小朋友。
快看,那儿有个小姑娘在采蘑菇呢!
小动物们高兴得一起冲过去,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叫个不停。小姑娘吓坏了,扔下竹篮拼命逃。
糟糕!想个什么办法把小姑娘找回来呢?
有了,有办法啦!它们去采了好多好多蘑菇,撒在山坡上,撒在山脚下,一直撒到小房子跟前。蘑菇就像一把把撑着的小伞,站起来了。
过了几天,小姑娘又来了。呵,这么多蘑菇呀!小姑娘采呀采,一直采到小房子跟前。
美丽的小姑娘,快来吃粽子,吃了粽子讲故事。
香喷喷的粽子真好吃,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哈,故事全吃到肚子里去啦!
小姑娘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老奶奶一边听一边点头,小动物们个个着了迷。
小姑娘回家了,她拎了满满一篮蘑菇,还带了满满一肚子故事,要说给更多的小朋友听。
从那以后,动物们要听故事了就会找小姑娘给它们讲。小姑娘也非常喜欢和动物们生活在一起的感觉。
粽子的故事大全(5):
六月六吃粽子的传说(布依族)
贵州白水河上游有个富饶的坝子,名叫坡五担,汉名扁担山。这里四面环山,只有几个山口通到外面,道路险峻,易守难攻。居住在这块肥沃土地上的,都是布依族人民。从前,勤劳勇敢的布依族人,不愿受统治者残酷剥削,就组织起来,抵抗官家的压迫。
明朝末年,崇祯皇帝横征暴敛,逼得人民纷纷起来反抗。坡五担的布依族人为了生存,男人们就日夜轮流去山口守关把口,防备兵匪盗贼进山来骚扰抢掠。田地里的庄稼活路,全靠妇女们做。
六月里,太阳象火一样晒着大地,白水河谷变成了一个大蒸笼。田坝上,秧苗和杂草一起风长,大地都晒得裂了缝。
妹竹天不亮就起来,连头也来不及认真梳理,连饭也顾不上吃,就用花背扇把娃娃背起,挑了桶就出门了,一边走,还一边给孩子喂奶。
这时,各寨的布依族妇女,也都先后扛锄挑担上山了。好长时间不下雨,地里的包谷都干巴了,杂草丛生。妹竹挑水泼地,到太阳正顶了,才想起丈夫阿戎在南山守山,还没有吃饭,她要回家做饭给男人送去。
妹竹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好媳妇。她从地里回来,一边走一边想,阿戎这时一定饿坏了,假若昨天多送一点饭过去,现在就不用饿肚子了。可是,这么热的天,头一天煮的吃不完,第二天就馊了,送多了放不长。
一想到阿戎饿肚子,妹竹忘记了自己从早晨开始就滴水未沾。她一路走,一路摘了许多竹叶,回来以后切了一大块腊肉拌在一大锅糯米饭里,还放了许多佐料。用竹叶包了三包,送到南山。她把竹叶包的熟糯米饭交给阿戎,说:田里的活很忙,阿戎你守山又离不开。这些竹叶糯米饭你留着,等到饿了好充饥。
阿戎把竹叶包收下,把妻子的热心热肠收下,饿了,他把竹叶糯米饭拿出来和大家分着吃。
妹竹留下的竹叶包糯米饭很香,人人夸奖妹竹的方法好。于是,第二天六月六,守山的男人们都叫家里人学着妹竹的样子,用竹叶包了糯米饭到山上去吃。从此,不论兵荒马乱的岁月,还是太平盛世,扁担山的布依族人都去摘了竹叶或者高梁叶,包上糯米饭腊肉、酥麻等,煮熟了带到山上去吃。
粽子的故事大全(6):
蘸了墨汁吃粽子
文/赵元波
1920年,浙江义乌山区一个叫分水塘的小村庄里,在一间茅草房里,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关起门来不分昼夜地苦苦思索,要把一本小册子翻译出来,唤起劳苦大众。即使到了晚上,年轻人也在昏暗的油灯下字斟句酌,细细推敲,全书第一句话就是个难点,一次次尝试又都被推翻重译,最后才改为: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这本小册子确实不好翻译的,年轻人花了比平时翻译其他书籍要多好几倍的精力。见儿子明显比以往瘦多了,母亲便给儿子做了糯米粽子,外加一碟红糖,送到书桌前,催促儿子趁热快吃。年轻人一边吃粽子,一边继续琢磨翻译句子。过了一会儿,母亲在屋外喊道:红糖不够,我再给你添一些。儿子赶快回答:够甜,够甜的了!当母亲进屋来收拾碗筷时,看到儿子满嘴是墨汁,红糖却一点儿没动,不禁问儿子孩子,你的嘴巴怎么都是黑的?年轻人这时才回过神来,原来是自己错把墨汁当做红糖吃粽子了。这个蘸了墨汁吃粽子的年轻人就是陈望道,他竭尽全力翻译的这本小册子叫《我*-党宣言》,是照亮中国革命的天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