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诺的儿童故事6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6篇关于承诺的故事,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承诺的儿童故事(1):
最让人难过的母亲承诺
1996年7月,25岁的张燕迎来了自己的女儿斯淇,小两口沉浸在初为人父母的幸福里。
不料想,半年后,幸福戛然而止。一天,张燕发现女儿不排尿了,她抱着憋得“哇哇”直哭的斯淇赶到医院,诊断结果让她浑身发冷:先天性脊髓脊膜膨出,导致膀胱神经受压迫,无法自主排尿,孩子必须终身带尿管。
很多人都劝张燕放弃。就连丈夫也放弃了,很少再过问女儿治疗的事。可张燕却从没想过放弃,她坚信:“只要坚持治疗,孩子一定会好起来。”她带着斯淇跑遍了武汉的各大医院,还曾到北京等地遍寻名医。
张燕原是武汉口牛奶厂的挤奶工,1998年,牛奶厂破产。为了给女儿看病,下岗后的张燕卖过鱼,做过早点,在超市站过柜台,去商场当过售货员。亲戚朋友心疼她,总让她“为以后想想”。她说:“我没有以后,只有现在,女儿就是我的现在,我的一切。”
2006年,承受不了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丈夫提出了离婚。张燕租不起房,向娘家求助。年事已高的父母本就和兄嫂一家3口挤在一起,可实在没办法,哥哥将她接回家。娘儿俩和母亲挤一间房,母亲打地铺,让娘儿俩睡床上。张燕流着泪说:“父母和哥嫂收留了我。现在这个家里除了女儿,没有一样东西是我的!”2009年3月,张燕申请了廉租房。她最大的心愿就是申请通过,能赶快搬出去,“真不好意思再给他们添麻烦了”。
14年来,斯淇接受过9次手术,全身刀痕累累,可幸运女神却偏偏遗忘了这个命运多舛的女孩:6岁时,斯淇两次神经移植手术失败;多年来造瘘口反复感染;由于长期病痛导致肝肾功能衰竭,双肾萎缩到只有枣子般大小,最终被确诊为尿du症。
2010年1月,斯淇食欲急剧下降,手脚无力。张燕急忙把女儿送进医院,可斯淇的状况越来越差,肺部感染,喘不上气,血压也很高。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张燕苦苦哀求医生:“一定要救救我的孩子!”母亲流着泪劝她:“你难道要赔进去一辈子吗?”张燕不容置疑地说:“只要有一线希望,我都要让她活下去!”张燕的坚持感动了医生,她的希望也仿佛传到了女儿心里。一针强心剂下去,奄奄一息的斯淇从鬼门关挺了过来。
如今,斯淇依靠每周两次的透析,维持着被尿du症摧残的生命。透析费用加上平时的药费,每月要3000多元。为凑齐医药费,张燕每天要打3份工:厨师、交通协管员、开“麻木”(在武汉一带,“麻木”特指载客三轮车)。
她每天6点起床,安顿好女儿,出门为一家单位食堂买菜、准备午饭;中午回家休整一下,再出门打工,这份工很机动,以前是超市理货员,现在是交通协管员,从1点站岗到7点,“社区说会有补助”;晚上,料理完女儿,就又出去开“麻木”,“运气好,一晚上能赚四五十元。”麻木是向邻居借钱买的,钱至今未还。张燕说,知道开“麻木”违法,但“我实在是没办法”。
这些年来,在亲戚朋友和好心人的帮助下,张燕为女儿赚到了10多万元的治疗费。斯淇一边治疗,一边上学,勉强读完初一。不久前,原本被医生判为“活不过14岁”的斯淇,度过了14周岁的生日。
张燕打3份工的钱,仍不够给斯淇治病,至今已举债3万多元。她说:“只好等孩子过了18岁,办了重症医保,再来还这些债了。”
一天晚上,斯淇突然对张燕说:“妈妈,医生说我活不过18岁了,可我不想死!”张燕抱着女儿说:“妈妈让你活过了14岁,就一定能让你活过18岁!”在全天下母亲向儿女许下的所有承诺中,这也许算得上最让人感到难过的一个了。
承诺的儿童故事(2):
酒鬼的承诺
一个酒鬼常因酗酒过量被送进医院,妻子忍无可忍地告诫他道:你要是在不听劝继续喝酒,我就和你离婚。
酒鬼看妻子认真的摸样不像是开玩笑,只好忍痛戒了酒。
一天,酒鬼出去溜达,正好看见隔壁邻居家几位酒友在喝酒聊天。他吧嗒吧嗒嘴笑嘻嘻地走了进去,酒友们见他进来急忙让他坐下来喝几杯。
他连连摆手说:戒酒了哎!老婆说了再看见我喝酒就和我离婚。
酒友们听完也没在劝他,酒鬼却讪笑着坐了下来,眼睛紧盯着那些起起落落的酒杯,喉咙咕咕直响。最后他终于忍不住说:嗨!给我少倒一点点,口渴的不行。
身边的酒友酒起身为他到了一杯,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话就开始多了。聊的激动处他又到了一杯,如此下去他是一杯接着一杯,越喝越兴奋,越喝话越多。就在他端着酒杯高谈阔论的时候,一个酒友推了他一下
酒鬼不悦的说:干干什么?刚喝的痛快,就是媳妇来了我也放不下酒杯。说着一仰脖一杯酒一滴不剩。
等他放下酒杯之后,酒友捅着他的胳膊小声说:别喝了,你媳妇
你媳妇酒鬼瞪着眼睛骂了一句,眼角不小心扫到了门口,见媳妇一脸铁青的站在哪里。心想坏了,媳妇准和他闹离婚,再一想豁出去了,反正是离,不如喝个痛苦。抓起酒瓶咕咚咚就是一大口,还没等媳妇急眼,他扑通一声醉倒在地,口里嘟嘟囔囔说:喝别人家的的酒,醉了不能不能算算数
承诺的儿童故事(3):
坚守承诺的高尚之美
光绪三年(1877年)6月有一户从外省逃荒的万姓人家,在湖北恩施市与建始县交界处有个叫大沙河的老渡口被当地崔姓等世居的乡邻宽容接纳了,并受其接济之恩,得以开荒拓土,安家落户。
自幼深谙水性的万作柱,见家门前绝壁峡谷中的这个渡口全靠几只小划子摆渡,不时有村民落水身亡,便与妻子商议后,卖掉两头肥猪,制作了一只能载10人的大木船,从此为当地人义渡,分文不收。以感恩这里的村民,并承诺,只要万姓人家香火不断就永远做下去。
若干年后,当地一位乡绅念万作柱经年义渡,敷口不易,在渡口旁拨付他6亩义田,方便他就近劳作,并免其田赋。130多年过去了,有些江河都改道了,万家人摆渡的渡口也几次移位,可万家人坚守的承诺却一代一代地继承着。
新中国成立后,渡船连同6亩义田,被并入了人民公社,摆渡的事就由生产队给记工分了,万家人的承诺才中断了。
1983年,大沙河村的土地承包到户经营,记工分的时代结束了,可大沙河依然横亘在河两岸的村民中间。但民间的义田国家收了回去,这时又是万家人接过了渡船,老艄公的小儿子万术荣向村民辞去小组长,来到渡口拿起了竹篙。享受其便利的村民们聚在一起合计,决定在渡口旁再分出一块近6亩的田,交由万术荣就近耕种,也算是对他的补偿。
万术荣接过竹篙的那一天,大沙河仍然平静如昔,没有敲锣打鼓,也没有焚香祭祖的仪式,没人记得一个准确的日子。村民们往渡口旁一站,长长地喊一声:老万,过河万术荣便拿起竹篙往岸边一撑,船便滑向河中央
就这样,万家由祖辈到子孙就一辈辈地载着村民,在河的两岸摇摇摆摆,来来去去。
28年又过去了,万家人还在坚守着自己的承诺。许下承诺容易,难的是一直坚守。当平凡的承诺能一直坚守着,就是一种大美,大到了高尚道德的层面,大到了高拔灵魂的深处。
北京王府井临街的一个寸土寸金的铺面,一个老人坚守着修钢笔,出租自己的铺面月收入上万元,可他自己修钢笔有时还挣不到两千元,但他就要坚守着自己的承诺,我只求经营我自己就行了。一个人能干啥有时比一个人多几个钱重要。
万家的第三代子孙就是放弃了在外打工每月2000多元的收入,当起了当代的艄公,顺便打理河边那6亩薄地,年收入不足在外俩月打工的钱,可万家就是要祖辈地把承诺坚守下去。万家人对祖辈承诺的坚守源自内心最纯真的感恩,这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原形文化的体现。在现实生活之中,一个人能依靠本性的笃定内化为自我的认同,外化为实际的行动,天长日久则有无穷的力量绵绵不绝,最终获得人生的辉煌。
泰坦尼克号即将沉没之际,音乐家们仍在执著地演奏着,牧师们也继续为信徒做着祈祷,直到被风浪席卷而去的那一刻,这生命中的坚守观众无不因之动容。不为名利,不为诱惑,只为内心中的那份秉持,双肩上的那份责任,这就是坚守之美的深沉伟力。
细细回想,那些触痛我们内心的人,大多是些普通的人做出的普通的事儿,当这些普通的事经过长久的坚守就成高尚的美德。成了能震撼我们灵魂的力量了。每一句承诺的真情都是一颗珍珠的话,那么每个人一生恪守的承诺就是一条金线,用承诺把爱心穿起来,这就是一条稀世珍宝的无价项链了。
承诺的儿童故事(4):
睡前故事:不遵守承诺的熊爸爸
不遵守承诺的熊爸爸
熊爸爸这天准备带着小熊莱米去爬山,小熊莱米特别高兴,早早就把东西准备好了,可是熊爸爸公司临时有点事,不得不去处理,熊爸爸告诉小熊莱米说:爸爸半个小时就赶回来。
小熊莱米等啊等啊可是都快天黑了熊爸爸也没有回来,小伙伴们叫莱米一起出去玩,小熊莱米说:不了,我爸爸一会要带我去爬山,我必须在这等他。
小猪羡慕的说:这可太好了。
天渐渐黑了下来,可是熊爸爸还是没有回来,熊妈妈叫小熊莱米吃晚饭,小熊莱米说:爸爸说让我等他,我不能吃。
就这样很晚很晚,熊爸爸依然没有回来,小熊莱米睡着了,第二天一早,熊爸爸回到家,把昨天的事给忘记了,连忙向小熊莱米道歉。熊爸爸带着小熊莱米终于来到山上,山上漂亮极了,有吊桥、观赏地、绳索秋千等
熊爸爸对绳索秋千起了兴趣,可是太危险了,熊爸爸必须靠着绳子荡滑到山的那边,熊爸爸对莱米说:你在这里等爸爸,爸爸10分钟就过来。
说完熊爸爸就坐着绳索秋千去了山那头,到了山那头各种好玩新奇的东西吸引了熊爸爸,小熊莱米就这样在山那头等啊等啊等了很久很久,有好多个10分钟。
在太阳快落山的时候,熊爸爸才想起了小熊莱米,小熊莱米伤心的对熊爸爸说:我以后再也不相信爸爸的承诺了。
承诺的儿童故事(5):
无心的承诺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
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仍会死去。
作为妹妹惟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和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
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着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完毕后,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作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医生的手心渗出汗,他紧握着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所有的人都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
承诺的儿童故事(6):
血染的承诺
3年前的一个冬天,我探望男友楠,来到海拔四千多米高度的雅鲁藏布江边。那里有一个小哨所,就三个大兵,楠是班长。
我到达后的第3天,又一位客人来到了这个孤单哨所。客人是位漂亮姑娘,叫雪莲,人和名字一样美丽。雪莲也是来探望男友的,江对面有一个空军大峡谷气象站,她男友阿兵是那里的工程师。雪莲在路上奔波了10天,才到达这个小哨所,但由于江面上结了一层不厚也不薄的寒冰,船不能划,人也不能走,所以她只得先在这个哨所待下来。 当天下午,楠就拿起电话,接通了空军气象站,但那边说阿兵已随中科院考察队进大峡谷考察了,过几天才能回来。 就这样,雪莲在这个小哨所住下了,跟我搭一个铺。楠说,当一个高原兵不容易,一个女孩子能够千里迢迢不畏严寒来到这里探亲更不容易,让我一定要好好照顾她。 第5天,江面上的冰依然不厚不薄。楠再次摇起电话机,扯着嗓子呼叫空军气象站。但是话筒里除了风声外什么也听不见。我发现,雪莲渴望的眼神在楠摔下听筒的瞬间变得黯然了。楠觉察到她的反应,眉间也是一团黯然。 转眼间,就到了第10天,电话里说阿兵还没有回来,而江上的寒冰依然没有变化。这天早晨刚刚起床,就听雪莲说:我得走了,我请了30天假,在路上走了10天,在这个哨所等了10天,再不回去就超假了。 我、楠跟那两个哨兵都面面相觑。尤其是楠,看到雪莲落寞的表情,好像不能见阿兵,是他的过错,连声对雪莲说对不起。我劝雪莲,10天都等了,还在乎这几天?如果你前脚走后脚阿兵就回来了那多揪心!雪莲沉默了,过一会儿说,可这冰还是那么不厚不薄 五个人一时沉默无语,雪莲则焦急地来回踱着步子。忽然楠自言自语地说:不行,我得请示一下,用炸药把冰炸开!他打了电话给团部,但又是两天过去,团部一直没有回音。 这天,楠从团部回来,对雪莲说:炸冰的事儿,团部还在考虑;我到江边去看了,还是不能行走,也不能划船,吃过饭后,你就收拾东西准备回去吧。我听了有些难过,为阿兵,为雪莲的爱情。 那天我们没有做饭,只是拿了些罐头当早餐。楠端起杯子对雪莲说,你就要走了,军人不许喝酒,就让我们以这杯雅鲁藏布江的水代酒敬你三杯吧。一是祝你一路顺风,二是希望你明年再来,三是请你讲一讲你和阿兵的故事。雪莲就说:好,我明年一定来。现在,我就讲一讲我和阿兵的故事吧。 雪莲说:我们的故事其实很简单,我和阿兵是中学同学,他也是我的第五个男朋友你们不要吃惊,我们都是同学。前四个男友都比阿兵有钱,有地位,他们为我大把大把地花钱,从来都不吝啬。金钱蒙住过我的眼睛,也擦亮了我的眼睛。当我对爱情一次次绝望的时候,我听到一条消息,说阿兵大学毕业后,积极要求参军并主动进了西藏。我就在电台为他点了一首歌:《青藏高原》。阿兵听到这首歌后,主动联系我,然后我们就相爱了。从此,我把感情从泥潭里拨了出来,给了军人,给了西藏。现在,我认识了你们,我更坚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这次没能见到阿兵,我很难过。离开你们,我心里也很不好受。 雪莲见我们的神情有些酸楚,就说:我给你们唱首歌吧。然后,她便唱起了那首《青藏高原》。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远处河对岸的喇叭里也传出了《青藏高原》的优美旋律。雪莲的眼睛里立即闪出异样的光芒,激动地说:是他,一定是他!他说过他每次从外面回来,气象站的战友们都会为他播放这首歌。说完,雪莲忘情地冲出了哨所。 这时,电话铃响起,团部的命令下来了:把冰炸开,送雪莲过河。楠的脸上,现出少有的喜色。他拿起酒瓶,咕咚咕咚喝了几口江水,抱着炸药包就往江边跑去。临走,他对我说:江上凶险,那两个新兵又都没有经验,还是我这个老兵去吧。 楠抱着炸药包,往江里走去。就在炸药起爆的那一瞬间,突然一阵狂风吹来,楠的身形晃了一晃,滑倒了一声巨响过后,等我从惊恐中反应过来,江面已是一片血红 楠死了,死在为这铁血高原上一个大兵的爱情团圆中。追悼会那天,团部几百名官兵全都来了,在小哨所的坝上,他们一齐向他默哀致敬。阿兵也来了,雪莲紧紧地抓住他的手,满眼泪痕地说:我对班长承诺过,我明年还要来!不管明年你有没有退伍,我明年都一定要来!阿兵拼命地点头。 楠,明年我也会来。我会到高原来看你,这儿,是你的家,也永远是我的家。我没有流泪。在那块漆黑的墓碑上,刻着楠之墓,爱妻秀敬立八个血色大字。我的手中,就紧紧地攥着那张两天前楠从团部领回的退伍证。我没有告诉任何人,楠曾对我承诺,等回到家乡的小城,我们就去领取结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