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妥协的小故事5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5篇关于妥协的故事,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关于妥协的小故事(1):
妥协也是成功最重要的因素
松下幸之助在创立自己的公司后,对公司员工的要求非常严格,每次大的决策势必亲自参加。但是他并不是一个只看中自己,完全不听取其他人意见的人。
在一次决策会上,松下对一位部门经理说:我个人要作很多决定,并要批准他人的很多决定,实际上只有40%的决策是我真正认同的,余下的60%是我有所保留的,或我觉得过得去的。经理觉得很惊讶,假使松下不同意的事,大可一口否决就行了,完全没有必要征求旁人的意见。
松下接着说:我不可以对任何事都说不,对于那些我认为算是过得去的计划,大可在实行过程中指导它们,使它们重新回到我所预期的轨道上来。我想一个领导人有时应该接受他不喜欢的事,因为任何人都不喜欢被否定。我们公司是一个团队,并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公司,需要大家的群策群力,妥协有时候使公司强大、人际关系融洽。一番话让这个经理动容不已。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强调自己的强势,而忘了有时妥协也是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关于妥协的小故事(2):
余光中:婚姻是一种妥协的艺术
楚楚可怜的表妹
咪咪,宓宓,这些名字经常出现在余光中的诗文中。她原是同一人,本名范我存,余光中的一位远房表妹。抗战胜利后,17岁的余光中跟随父母回南京,在范我存的一位姨妈家中两人巧遇。此前,范我存常听姨妈提起这位表兄,夸赞他书读得好,中英文俱佳,又有绘画天分。范我存不免多瞄了余光中几眼,不过当时两人都很害羞,没说上几句话。
表兄对这位初识的表妹显然很有感觉,因为不久范我存就收到他寄来的一份同仁刊物,里面有余光中翻译拜伦的作品。可笑的是,信封上写的收信人名字竟然是“范咪咪”。小书呆子不知道咪咪只是范我存的小名,甚至没去打听她的真名。
范我存此时就读于南京的明德女中,母亲孙静华是新女性的前辈,总是教导女儿要看社论或思想性的文章,不喜欢她接触纯文艺。范我存的父亲范肖岩是浙江大学生物系教授,早年留法,受西方文化影响比较尊重女权。抗战爆发,范肖岩在携妻女逃往内陆的途中染上肺病,一病不起。幸好外婆和舅舅已逃难到乐山,范我存母女就投靠了他们。
1949年初,范我存随一位表姐夫飞去台湾。到了台北,范我存才念了两年半书,学校为学生进行健康检查时发现她的肺部有问题。于是,年轻苍白的岁月,就在休学养病中寂寞度过。
1950年6月,余光中一家也从香港来台。不久,余范两家就联络上了。后来余光中在《四月,在古战场》一文中,对当年的表妹有这样的描述:“一朵瘦瘦的水仙,婀娜飘逸,羞赧而闪烁,苍白而疲弱,抵抗着令人早熟的肺病,梦想着文学与爱情,无依无助,孤注一掷地向我走来……”
然而,一开始,两边家长都不太赞成他们来往。余家顾虑范我存身体不好,范家看余光中这个台大的高材生有点书呆子气,但是两个年轻人很快就从知己发展成情侣。当时余光中在文坛上已小有名气,表妹眼中自然是爱慕有加。而余光中也在表妹那里得到另一些艺术的启发,例如西洋现代绘画,尤其是凡·高的作品,就是经由她介绍才开始认识的。
除了心灵契合,他们又有共同的生活经验:江南的童年,四川的少年,逃难的艰苦,经过战火的洗礼,那份共鸣就更不一样了。而余光中在爱情燃烧到白热的那段时期,也曾用一柄小刀,在厦门街自家院子里的枫树干上刻下“YLM”三个英文字首,Y代表余,L是爱,M是咪咪。
1955年,余光中开始翻译《凡·高传》。他在白纸的正面写译文,反面写情书,然后寄给范我存,由她誊写后再寄回给他。前后11个月,全文30多万字,全由范我存陆续誊写在有格稿纸上,之后才由余光中送往《大华晚报》发表。
里里外外全靠她
1956年,余光中终于和表妹结婚。结婚为女人一生的分界线,对于范我存来说,婚前的娇柔羞涩,在婚后不久就磨炼成自信坚强。从1958年到1965年,7年之间,她生下了5胎(其中唯一的男婴出生后3天不幸早夭)。范我存回忆当年,经常是门铃、电话铃齐响,她一手挟着孩子,一边先抢接电话,要对方等一下,再奔下玄关去开大门;要不就是在厨房,把孩子放在推车里,忙着做饭。余家全盛时期,大小共有8口,食量惊人,还得兼顾营养可口。这对范我存是一大考险,但渐渐地她也从中学到了讲求实际,而婚前的浪漫幻想也得暂放一边。
不过丈夫的文学活动,范我存始终坚持参与。蓝星诗社的成员把余宅当作总部,众诗人经常进出。后来余光中在师大教书,交游更广,家里又经常有学生来往,再加上公公余超英好客成癖,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厦门街余宅,简直人文荟萃。而外表娇柔的范我存,其实内心是极有主张的,从内务大臣到外交部长,全由她一手担纲。“她帮我摒挡出一片天地,让我在后方从容写作,我真的很感谢她!”余光中不止一次这样说。
心底不止一朵莲
在余光中的800多首詩中,情诗占了100首,有不少很引人遐思。从早年的《昨夜你对我一笑》到《莲的联想》,让人隐约感受到余光中的情诗并非凭空捏造。那些情诗所咏是谁呢?那样浪漫凄美的情韵是真是假?“如果没有动心,莲的联想在哪里啊?”余光中眼中带笑,语带玄机,“人难免会动情,如果控制得宜,也是一种智慧。”对余光中来说,莲有三重意义:既是花,也是古典美人的象征,又有宗教意义。他钟情莲的化身,他迷信美。在他的心底,莲,不止一朵。
对于爱情,余光中是这样看待的:“人如果太绝情,老是理性地慧剑斩情丝,也未免太乏味了,像是不良的导体;但若是太自作多情,每次发生爱情就闹得天翻地覆,酿成悲剧,又太天真了。爱和美不一样:爱发生于实际生活,美却要靠恰好的距离。水中倒影总比岸上的实景令人着迷。”余光中认为自己是个保守的人,外出吃饭都在固定的餐厅,买东西也认定了原来的商店,缺乏革命性。所以这一生的感情,不可能再有什么大变化了。
诗人强调,作品本来就虚虚实实,不必认真考证。他庆幸妻子没有从字里行间去搜索微言大义,这种见怪不怪、大而化之的性格,有利他的创作。他说:“如果妻子对艺术家丈夫把一本账算得太清楚,对艺术绝对是一种障碍,什么都写不出来啦!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她自信的表现。”做夫妻40年了,两人鲜有吵架。余光中脾气虽急,但从不迁怒,而且脾气发过就放下了,心胸非常开阔。“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夫妻相处是靠妥协。婚姻是一种妥协的艺术,是一对一的民主,一加一的自由。”这是余光中的“婚姻之道”。
关于妥协的小故事(3):
没有妥协,也就没有完美
世间有这样的一些男女,心地善良单纯,个性率真坦诚。也正因如此,他们在生活里往往心高气傲,拒绝妥协,他们不听话,不柔软,也不懂得原谅与握手言欢。他们常常因为那灵魂深处的高傲,而不屑一切自认为龌龊的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可最终,谁也敌不过现实社会的残酷,直到身心俱疲,要么疯狂崩溃,要么颓废进角落。他们可惜,却不可爱。
善良与单纯本是人性的美德,可如果你不能因此给自己带来快乐,给别人带去关爱,而是一味的拒绝与骄傲,挑剔与指责的话,这善良与单纯就在固执中变了味道,成了自私与愚蠢。这样的男女,不能说他们不好,只能说他们悲哀。也许他们的执著是为了自身的完美,可却在这样狭隘的完美里,错过了一生中许多自然与恬淡的美好。我们不要这样的完美,情愿带着我们的残缺在生活里寻找另一个因为也残缺所以懂得了珍惜的人,合成我们两个人的完美。少了他(她),生活就会不完美了,而不是有了自己,就一切完美。
我们需要看清楚自己,自己的优点有多少优势,自己的缺点会有多少麻烦。我们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无可厚非,可要惦量一下自己能过什么样的生活。有钱、有势、有帅哥爱有美女陪当然好,可你有多少能力去拥有和把握这样的生活与情感呢?爱别人与被别人爱都是一种能力,我们的快乐需要付出来体现,幸福需要品质来匹配,善良需要宽容来支撑,单纯需要爱来呵护。很多时候,我们的痛苦来源于自己的不自量力,于是那不管的,少管的,多管的,都会让你痛苦。
这世间没有绝对完美的人,也没有什么绝对完美的人生。在我们现实的生活里,绝对完美只存在于相对狭小或封闭的环境里,可我们都要生存,而完美的环境却不适合如今的生存,即使有了经济依撑,过于自闭的环境也会让我们的心理产生问题,最终反被完美所累。在生活里学会适当的妥协,不是懦弱而是智慧。我们可以通过爱而使自己的内心世界达到一种丰睿的完美,这更适合我们的苦乐人间。
不要把我们的善良与纯真变成负担了吧,在生活的一番番磨砺之后,如果你还能在心底保留这样的美德是多么的勇敢与美好,我尊敬你也祝福你。只是,也请你妥协,以便感受爱的力量,也请你柔软,以便好好的保护自己,也请你原谅,以便顺利的飞过生活的沧海。这样,你就有时间和机会把善良里的慈悲,纯真里的希望分给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感动在世间永恒。
关于妥协的小故事(4):
阿基诺三世的强硬与妥协
善变的阿基诺三世52岁的阿基诺三世有着截然不同的两面。从外表上看,他身高1.68米,略微秃顶,戴眼镜,穿着朴素。他不像典型政客一样口若悬河,妙语连珠;有时接受媒体的采访,答案的长度甚至都无法超过问题。菲律宾媒体曾因为他木讷的书生气将其形容为清贫的计算机工程师。
人们很难把阿基诺三世和官方传记里的多面能手和娱乐头条中的花花公子形象联系起来。官方传记特别强调,总统是高保真音响发烧友、历史迷,甚至还是神射手。在过去两年里,他的感情生活更是国民街头巷尾的热点话题。总统在不到两年的任上已经换了三位女友。今年2月,他自我解嘲说:我已经计划(结婚)很长一段时间了,自大学时期就已开始,但一直都没什么运气。最新的消息是,阿基诺三世刚刚与交往不到四个月的韩裔女主播李京熙分手了。八卦已经在菲律宾传了一个月。阿基诺三世回应:我们只是朋友。一个著名的传言是:据专栏作家罗利基统计,阿基诺三世至今先后共交往过多达18个女朋友。总统外事活动的表现和他的感情生活一样令人难以捉摸。在去年夏天访华之前,阿基诺三世曾用结婚50年的夫妻来形容中菲关系,尽管当时他的政府和中国已经在南海问题上发生摩擦。在访华期间,阿基诺三世尽量回避南海问题。然而就在回国后不久,阿基诺三世立刻变脸,在南海问题上愈发强硬。虽然阿基诺三世的立场是国内外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也是菲律宾长期以来的战略抉择,但他的处理方法仍让一些菲律宾分析家感到十分不满:菲律宾派遣其唯一真正的军舰德尔毕拉尔号赴黄岩岛与中国渔船对峙的决策,以及菲总统、防长、军方不断出来喊话要不惜一切代价保卫黄岩岛的举动,都使得中国获得了这场危机中的道义制高点。阿基诺三世也过分高估了向美国求助的效果,让菲律宾处于非常尴尬的外交境地中。阿基诺三世的权力逻辑1987年,阿基诺三世的母亲科拉松阿基诺在谈及自己当选菲律宾第一任女总统的原因时说:如果我的丈夫不是阿基诺,那就不会有任何人对我发生兴趣。23年后的选举中,同样的道理完全适用于儿子阿基诺三世。科拉松阿基诺和丈夫一直被视作推动菲律宾民主的先锋人物,在腐败横行的菲律宾以廉洁著称。尽管她于1992年就已卸任,但一直在菲政坛保有很大的影响力。2009年科拉松阿基诺逝世,十万菲律宾民众走上街头护送她的灵柩。
在母亲逝世后的第40天,阿基诺三世宣布参选总统。他声称自己从来没有意愿成为总统,直到母亲逝世,他看到菲律宾人的渴望和热忱。阿基诺三世总是会被拿来和他声名显赫的父母比较。母亲科拉松科明昂科的家族从殖民时代起,就是菲律宾打拉省的大庄园主,后来又逐渐拥有制糖厂、酒厂、银行等各种产业,成为富甲一方的豪族。1954年科拉松与来自当地另一望族的贝阿基诺结成伉俪。当时的证婚人是时任总统麦格赛。阿基诺三世的少年和青年时代几乎都是在政治斗争的血雨腥风中度过的。上世纪70年代,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严酷打击国内各路势力。阿基诺三世随一家人流亡美国。在美国的斡旋下,1983年,马科斯被迫允许贝阿基诺返回马尼拉。一家人走出机舱的那一刻,23岁的阿基诺亲眼目睹了父亲惨死于枪口下。当大选期间有人攻击他患有忧郁症,曾看心理医生时,阿基诺三世奋起还击:我承认在父亲被害后曾一度精神抑郁,这难道不是人之常情?阿基诺夫人执政的六年时间里遭遇了七次政变。1987年,阿基诺三世在一次针对阿基诺夫人的暗sha中差点丧命,一群叛乱士兵对他乱枪扫射,三名保镖当场丧命。27岁的阿基诺三世侥幸生还,但身中五枪,至今在他颈部仍留有一块子弹的碎片。一直站在母亲身后的阿基诺三世见证了母亲如何在风雨飘摇中稳固政权。根据1987年新宪法,总统不能任命近亲担任政府主要官职,但阿基诺夫人可以推荐她所信赖的人作为国会议员候选人。与科拉松关系密切而被她推举进人国会的亲属有八人。弟弟柏平是她在政治上的影子人物,总统安全保卫小组是他所建,该小组由军人组成,是阿基诺夫人赖以粉碎兵变的保障。柏平除了政治上为她出谋划策外,还在经济财政圈子里填补马科斯亲信的垄断组织所遗留下来的真空。例如通过他们委派的人去接管马尼拉港口,在南部棉兰老岛控制海上贸易等。阿基诺夫人还在军队中大力扶植自己的亲信。上任后不到一年,她就提拔了1000多名军官。在菲律宾,政治就是家族。多年来,政治分析家们都这样概括菲律宾政治的特点。也许正是从幼年时代就亲眼目睹盘根错节的政治谱系和残酷血腥的政治斗争,让阿基诺三世只愿意相信,也必须依赖那些家族最亲密的伙伴。2010年香港游客在马尼拉被绑架撕票事件后,阿基诺三世与时任外长罗慕洛相互指责,随后他便请来他父亲的老同学、长年居住在美国的罗萨里奥接任外长一职。罗萨里奥早在阿基诺三世的母亲当总统时,便是被极为倚重的外交智囊。菲律宾媒体报道说,为了减缓压力,总统喜欢在深夜开着他的二手保时捷跑车在街道上狂飙。今年1月,《时代》周刊问阿基诺三世希望留下什么样的政治遗产。在一所大学里,我在一个有80名学生的教室里发问:当你们毕业以后,有多少人愿意留在这个国家?只有两个人举起了手。阿基诺三世说,我想这个数字应当有所改变。但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关于妥协的小故事(5):
赢在妥协
18年前,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采访参加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白岩松问:“你们谈判,就像是和对手吵架吗?”龙永图回答道:“不,谈判是一门双方妥协的艺术,不妥协,就不会赢。”
白岩松事后回忆说:“我是在40岁的时候才明白这个道理的。任何单方面谈判都不是谈判,那是战争、是侵略。人和自己的理想、事业、同伴、生命都是一场谈判,从来不会有单方面的获胜,只有双方妥协才有获胜的可能。我现在一周踢两场球,别忘了,我40多岁了,要学会用40岁的方式去踢球。我如果还在用20岁的方式去踢——很暴力。现在我明白了,我必须妥协。”
1998年,中国体操队参加了在美国纽约市长岛举办的友好运动会。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桑兰,不幸跌落而致脊髓严重挫伤,造成高位瘫痪。但她用她的坚强、努力和乐观,征服了世人。从此,桑兰就拥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微笑天使”。
2011年,由于康复费用无着落,桑兰赴美状告当年友好运动会的承办者——美国体操运动协会,以及原来在美康复期间的监护人等机构和个人。
但在官司的最紧要关头,桑兰却与美国体操运动协会达成妥协协议,之后,又中止了与其律师的代理协议……
面对人们不解和疑惑的神色,桑光的目光中闪烁着一种云淡风轻的平静和淡定,她说:“不妥协,两败俱伤。只有妥协,才会赢。”
那一刻,人们心中溢满了柔软。人们看到的是一个更加成熟的桑兰、一个更加睿智的桑兰、一个千帆过尽后的桑兰,给人一种强大和无畏。
一次,她去探望病榻上的季羡林。季先生语重心长地对她说,人与外界要达到和谐,更要与自身达到和谐,这才是人生的一种大智慧和聪明。而要和自身达到和谐,必须要做到妥协。妥协,就是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好高骛远做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情。
季先生鼓励她写作,并说,写作并不难,只要把真性情写出来就好了。
季羡林的一席话,对林青霞影响很大,于是她将自己从影20多年的感受写下来。就这样,林青霞用了整整7年时间,终于写出了她的散文处女作《窗里窗外》。这是56岁的林青霞在淡出影坛17年后,首次以作家身份推出了她的代表作,这是她对自己人生的一个总结。
在这本书的发行仪式上,林青霞充满深情地说道:“我从昔日一名演员到现在作家身份的转换,是向生活妥协的结果。妥协,使我又一次从窗里走出了窗外,让我看到了一个精彩的世界。”
向生活妥协,不是认输,而是为了更好地重整河山,重新找到一个崭新的自我。妥协,也是一种赢,那里有一片可以更加自由翱翔与蹁跹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