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厨房的故事大全6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6篇关于厨房的故事,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精选】厨房的故事大全(1):
厨房里的故事
饺子小*姐在战胜面条,一举夺得厨房跳水冠军之后,名声大振,成为了厨房第三届跳水皇后。
包子慕名前来求婚,他挺着大大的肚子,高举鲜花,跪倒在饺子石榴裙下,不无深情的说亲爱的!嫁给我吧! 啊呸!饺子小*姐香颜大怒 滚!你以为所有的跳水冠军都喜欢菜(财)多的呀! (二)白条鸡的悲哀 警察擀面杖在巡逻时,忽然发现白条鸡赤裸裸的躺在菜板上,以为她又在**,一个箭步窜了上去,一把摁住了白条鸡,厉声喝问:快说!嫖娼的跑到了哪里?! 白条鸡小*姐一脸的委屈,伤心的流下了眼泪:警察先生!我都脱了一层皮,你还来捉我,看来这罪名我是挨千刀进油锅也无法清洗了!呜呜呜呜!【精选】厨房的故事大全(2):
厨房安全要注意文字
厨房安全要注意文字故事放假是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小伙伴们又可以快快乐乐地聚(jù)在一起玩了。
牛妞妞兴高采烈地说:“我们来玩过家家吧!”虎壮壮撇(piě)撇嘴说:“过家家有什么好玩的?要玩就玩真的!”
“玩真的?”猪小弟疑惑(yí huò)地问。
“对啊!我们来玩小厨师的游戏,做出可以吃的饭菜。”
“好,好!”牛妞妞和猪小弟都迫不及待地同意了。
三个“小厨师”七手八脚地择菜(zhái cài)、洗菜、切菜。一切准备就绪(jiù xù),牛妞妞开始炒菜了。炒着、炒着,锅里突然“呼”地冒起火来。
“啊——”牛妞妞吓得大叫起来,连锅铲(chǎn)也掉到了地上。
“快走开,我来灭火!”猪小弟舀(yǎo)起一瓢(piáo)水就要往锅里倒。
“不要!”虎壮壮一把拉住猪小弟,然后手疾眼快地关了燃气灶,同时拿起锅盖往油锅上盖去。不一会儿,火熄(xī)灭了,油锅里冒出一股呛(qiànɡ)人的油烟。
“咳、咳、咳……”猪小弟捂(wǔ)着鼻(bí)子问,“为什么不能用水灭火呢?”
虎壮壮解释说:“油比水轻。要是用水去灭的话,油会浮在水面上继续燃烧,很容易引起火灾的。”
见猪小弟不相信,虎壮壮又说:“我叔叔是消防员,不信,我们可以去问他。”
于是,三个小伙伴跑到消防队里找虎叔叔。
虎叔叔得知他们的来意后,就把他们领到一个实验室里。这个实验室是一个模拟厨房。虎叔叔让大家穿上防护服,然后亲自点燃油锅,接着往油锅里倒了一瓢水。
“嚓——”油锅里瞬时(shùn shí)蹿(cuān)出一道冲天火龙,把实验室的屋顶都熏(xūn)黑了。幸亏大家都穿了防护服,要不然后果不堪(kān)设想。
“啊——”猪小弟见状吓出了一身冷汗,心里不知道有多庆幸那瓢水没有倒进油锅里。
2厨房安全要注意文字故事点评故事里的猪小弟因为不懂消防知识,所以差点把水倒进着火的油锅里了。后来在虎叔叔的讲解下,他和牛小妞终于知道了,以后也会非常注意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知识点:当锅里的油着火时,要立即关闭燃气灶,并盖上锅盖,不能用水来灭火。用水灭火时,油会因为其密度比水小而浮在水面上继续燃烧,不但达不到灭火的目的,而且易使燃着的油四处飞溅,一不小心就会烫伤旁边的人,引燃厨房里的易燃物,造成更大的火灾。
【精选】厨房的故事大全(3):
厨房里的看客
现在我到厨房里看妻子收拾鱼,其实是借这个类似的场景回忆童年,回忆母亲的回忆。
多年来我脑子里没有厨房的概念。当兵前在农村,做饭是母亲的事,与小孩子无关;即便是农村的大男人,几乎也没有下厨房做饭的,如果大男人下厨房做饭,会让人瞧不起。严格说来农村也没有厨房,一进门就是堂屋,屋里垒着两个大灶,安着两口巨大的铁锅,完全可以把小孩子放进去洗澡。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大锅?那是因为锅里不但要煮人吃的饭,还要煮猪吃的食,而且农村人的饭量比城里人要大得多,食物又粗糙,锅小了是不行的。除了这两口大锅,堂屋里还要安一张桌子,安不起桌子就用砖头垒一个台子,台子的洞里放着碟子碗筷之类,台面上就是安放祖先牌位的地方,侮辱了这地方,就跟侮辱了祖先是一样的。在我当兵以前,母亲要往锅里贴饼子时,经常让我帮她烧火,烟熏火燎,灰土飞扬,农村的厨房可不是个好玩的地方。我不愿帮母亲烧火,但很愿看母亲收拾鱼。吃鱼的机会很少,一年也就是那么三两次。每逢母亲收拾鱼,我就蹲在旁边,一边看,一边问,还忍不住伸手,母亲就训斥我:腥乎乎的,动什么?当兵之后,连队里有大伙房,里边安的锅更大。星期天,我经常到伙房里去帮厨,体验大锅里炒菜的滋味。那把炒菜的锅铲差不多就是一把挖地的铁锹,打起仗来完全可以当武器。用那样的大锅铲翻动着满锅的大白菜,那感觉真是妙极了。大锅里炒出来的菜,味道格外好,无论多么高明的厨师也难做出军队里的大锅菜的味道。我吃了将近二十年这样的大锅菜,感觉已经吃得很烦,但离开部队几年之后,又有些怀念。我四十岁的时候,终于有了自家的厨房。厨房是妻子的地盘,我轻易不进去,进去反而添乱。但只要是她收拾鱼的时候,无论多么忙,我也要进去看看。当然是她收拾海鱼时,收拾淡水鱼我是不看的,淡水鱼太腥,而且多半活着。海里的鱼能让我想起少年时期,想起许多的往事。青鱼来了时,应该是残冬初春时节,母亲说,看青鱼鲜不鲜,主要看它们的眼睛,如果它们的眼睛红得沁血,说明很新鲜,如果眼睛不红了,就说明不新鲜了。我母亲说,她小时候,我姥姥家门前那条大街上一片银白,全是鱼,那些带鱼又宽又厚,放到锅里一煎,肥得冒油。现在,这些带鱼,瘦得像高粱叶子,母亲愤愤不平地说,它们也配叫带鱼?还有什么大黄花鱼、小黄花鱼,那时的鱼真多啊,价钱也便宜,现在,鱼都到哪里去了呢?现在我到厨房里看妻子收拾鱼,其实是借这个类似的场景回忆童年,回忆母亲的回忆。这就如同打通了一条时间的隧道,我一下子就回到了母亲的童年时代,甚至更早,那时候,高密东北乡的鱼市上,一片银光闪烁,那是新鲜的海鱼在闪光。【精选】厨房的故事大全(4):
厨房失火
厨房失火
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作客,看见主人家厨房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材。
客人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曲,木材须移去,否则将来可能会导致厨房火灾。”主人听了不以为然,没有做任何表示。
不久主人家厨房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是并没有请当初建议他将木材移走,烟囱改曲的客人。
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你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也不用准备筵席了,而且没有火灾的损失,现在论功行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
主人顿时省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建议的那位客人来吃酒。
一般人认为,足以摆平或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棘手问题的人,就是优秀的管理者,其实这是有待商榷的。俗话说:“预防重于治疗”,能防患于未然之前,更胜于治乱于已成之后。由此观之,企业问题的预防者,其实是优于企业问题的解决者。
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也许是最有危险的生活方式。因为习惯了的东西很难改变,而当你觉醒时,往往是回天乏术了。
【精选】厨房的故事大全(5):
好的婚姻,看厨房
1
我有一个习惯,每一次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总爱去当地的乡野转转,感受下当地的风俗民情,看一看陌生的大地带来的亲切感。
尤其是站在高处,远眺那些还有烟囱的农舍,遇上饭点,袅袅炊烟从各家的烟囱口升腾起,弥漫开,和云朵融合在一起,再飘过参天的大树去远方……
那种感觉仿佛是美好日子在飞舞,让人流连忘返。
所以每一次旅行如果有幸能够去一户人家,进一次厨房,吃到男主人或者女主人亲手做的地道菜肴点心,那热气腾腾的饭菜里,溢满生活的味道时,幸福度就会蹭蹭蹭地爆表。
每当这时我就会想起母亲对我说的话:“你要看一个人家日子过得怎么样,只要看看这家的厨房就好了,你要知道一段婚姻好不好,也看看厨房就知道了。”
厨房冷冷清清的,日子也冷冷清清的;厨房进进出出,热气腾腾的,日子也就热气腾腾。这日子过好了,婚姻也就好了。
老人说结婚过日子,一日三餐话生活,大概说的也是烟火气。
所以那时母亲在灶前做菜,父亲在后面添柴加火,我总被拉在一旁观看,两个人把我夹在中间。
母亲总说:学着点,以后成家了嫁了人一定要自己做饭吃,外面再好吃也不要留恋,能回家吃的就回家吃。
一个厨房温情满满的,这婚姻也温情满满。厨房你能经营好了,这婚姻也错不了。
当时我小,没有感觉。
后来长大、成家,看过人间很多烟火后,深以为然。
2
一直都觉得姑父和姑妈的感情甚好,结婚40几年了,比现在很多年轻的夫妻感情都要浓烈坚固。
他们常常一起上街买菜,一起回来洗洗切切,姑父看着姑妈在煤气灶上忙活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姑妈看姑父在一边偷吃小菜。
这样的画面总是很温馨,后来明白感情之所以浓烈大概也和这厨房不可分割,也难怪从前母亲总是叫我之后无论如何要学会在家吃饭,大概也是想让我守着这平凡但又真实的人间烟火吧。
有一次和姑妈谈起这事,她说:其实人只要常常相伴在一起,都沾沾家常,经常在一起吃饭的家人是很难分开的。
那时我深深地被感染。
没事逛BBS的时候总看到有人在婚姻版块谈论各自的生活。
有一次一个大姐在论坛里说:“日子过不下去了,要离婚了,家里冷冰冰的,厨房也冷冰冰的,夫妻之间一年也说不上几句话。”
有人问:你们一起不做饭吃吗?
大姐想了想说:“刚结婚的时候,一起做,那时觉得挺好的,日子虽然清贫,但是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聊天,特别开心;后来,他不经常回家吃饭了,我也懒得做了,外面到处是可以吃饭的地方,大家哪里方便就哪里解决。”
可是这哪里方便哪里吃,最终也吃没了爱情,你把日子过随便了,日子也就随便你了。
3
我和周先生结婚十年了,我们保持了一个习惯,回家吃饭。这回家吃饭意味着我们家的厨房基本不停歇,也不是不出去吃,而是把出去吃当调味品,家里永远是主调。
平日里周先生負责买菜烧菜,我负责洗米做饭,洗碗。
家里的油盐酱醋总在我们的掌握之中,这是一种非常美妙的感觉。
于是无论下班多晚,他总是愿意在厨房忙乎,我和小辰辰要么在客厅辅导作业,要么摆好碗筷,挤在厨房,做一个菜偷吃一个菜,乐得周先生总是大显身手一番。
或许朋友圈里我除了文字晒得最多的也是他烧的菜和一家人在一起出行的记录了。
我总觉得那样是生活。
陈大咖在《不过一碗人间烟火》里写道:人生在世,无非“吃喝”二字。将生活嚼得有滋有味,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往往靠的不只是嘴巴,还要有一颗浸透人间烟火的心。
你呆在厨房里认真地挑拣着菜叶,为爱的人做一餐可口的饭菜是多少句“我爱你”不可比拟。
谁家厨房热气腾腾,谁家的日子一定不孤单。
4
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里面其实都是家常,说得比较多的也还是美食。
薛宝钗家的茶果子,老太太赏的山药糕,晴雯的豆腐皮包子,宝玉送探春鲜荔枝,史湘云做东螃蟹宴,刘姥姥送礼有倭瓜等等等等。
人间自古和吃有关,吃就和厨房有关,和厨房有关就是和生活有关。
闺蜜现在负责在家做全职,一边带娃,一边学习厨艺烘焙。
烧的菜一道比一道好吃,做的烘焙一个赛过一个。
你去她家的厨房看看,到处都是居家菜香的味道。
难怪她的先生称赞她的时候越来越多,而她更乐意专心于她的孩子、厨房、家庭生活。
孩子吃的白白胖胖可爱的很,先生也爱吃她做的菜,外面的神马诱惑都失去了色彩。
厨房留住的不仅仅是一家人的胃,留住的更是一家人的心。若想婚姻美满,厨房这门学问还是要修炼。
身边年轻的朋友总觉得自己和爱人待在一起没话说,觉得日子枯燥,生活乏味,很多婚姻名存实亡,家里像酒店,旅馆生活总归是不踏实的。
生活其实脱去华丽的外衣,真的很简单,人生在世无非是衣食住行而已。我们常常向往外面的世界,别人的婚姻,他人的幸福,其实这一切你都拥有。
炊烟袅袅,世间情意缠绕,厨房兴旺,则日子兴旺,想起母亲说好的婚姻看厨房,不无道理。
愿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你都能有一个热气腾腾的厨房,愿我们在经营婚姻之道上越走越轻松。
【精选】厨房的故事大全(6):
厨房血案
苏北古黄风俗,立春之日要鞭春牛。乾隆某年的立春,恰是正月十五,鞭春牛更是格外热闹。只是于知县外出查看古黄河凌汛还没回来,主持鞭春牛的便换成了刘县丞。
刘县丞正与民同乐,捕快赵班头和东关的里正老钱急匆匆来报:出案子了!东关的三指神算冯大头被sha,凶手定然出在冯大头请来的三个客人之中一刀准、一把剪和一支笔。
刘县丞听了一惊,这四个人全是古黄名人啊!冯大头开了一家南货店,精明能干,打得一手好算盘,人们常见他右手托着算盘,左手只伸出三根手指头,行云流水般地拨动上下算盘珠,一个又一个精准的数字便脱口而出,因此称他为三指神算;一刀准是个屠夫,一把牛耳尖刀不离身,一刀毙猪命,割肉时一刀下去分毫不差,肉铺生意格外红火;一把剪是个裁缝,仗着一把剪刀量体裁衣,发家致富;一支笔是个秀才,写得一手好文章。
见刘县丞一脸诧异,赵班头和老钱你一言我一语细说起来
去年一入秋,冯大头的南货店突然生意火爆,进货的钱一时很短缺,便分别向一刀准、一把剪和一支笔各借纹银三百两,月息五分。
三人起初挺犹豫,因为大清律规定借银月息最高只可三分,但经不住高息的诱惑,又看到冯大头生意红火,还是大着胆子借给了他。
一个月后,冯大头毫不食言,连本带息全归还了,令三人喜不自禁。立冬后,冯大头再次向三人各借依旧是月息五分的纹银一千两,三人毫不犹豫,便在事先写好的契据上落了手印。
不承想冯大头这次却没有按期归还,而且两手一摊说无银可还。三人一气之下将冯大头告上了大堂,于知县看了契据之后,只见上面明写着是大清律不支持的五分银息,便明白三人中了冯大头的圈套,判三人不得逼催,容冯大头慢慢归还本银。
今天鞭春牛,作为里正,老钱忙着参与组织活动,待众人看社戏时,他又累又乏,便独自回家。刚走到东关牌楼下,只见一刀准、一把剪和一支笔三人迎面而来,神色仓皇。老钱心中起疑,大喝一声:你们三人干了什么好事?三人更是慌乱,一刀准吭哧道:冯、冯大头被人sha死了,在他家厨房里一把剪慌慌张张地接口道:不不是我们sha的。
一支笔忙上前解释:老老钱,是这样,今天早饭刚过,冯大头就把我们请到他家里来,说要连本带利还银子,还亲自下厨整了一桌丰盛的酒席,赔礼道歉。我们仨好高兴,又见冯大头的妻儿老小都外出看鞭春牛热闹了,也没了顾忌,喝得大醉。当鞭春牛的鞭炮响起来的时候,冯大头说要把厨房里的烧鸡端上来。可是好大一会儿仍不见他回来,我们仨便去了厨房,只见他倒在厨房灶口前柴堆旁,胸口插着刀
老钱大吃一惊,急忙扭住三人交给了巡街的赵班头,一起把三人又带回到现场指证,果然看见冯大头倒在了厨房血泊里,四仰朝天地躺在灶口前,胸口插着一把牛耳尖刀,刀身几乎全没于胸腔中,只余刀柄。
老钱一眼认出那把牛耳尖刀正是一刀准的!一刀准吓白了脸,连忙辩解道:冯大头做菜时,说他家的厨刀不快,非要借我的屠刀剁骨头不可
赵班头则蹲下身子认真地勘查那把牛耳尖刀,却闻到刀把上有一股刺鼻的鱼腥味儿!他分别抓起一刀准、一把剪和一支笔的手,嗅了又嗅,最后对着一把剪嘿嘿冷笑。一把剪明白了赵班头的意思,手摆得似风吹荷叶:我、我没!做红烧鱼时,冯大头让我搭一把手,帮他剖鱼鳞,用的就是这把刀。所以所以我的手沾上了鱼腥味儿。赵班头命捕快们控制住三人并保护好现场,他则和老钱一起赶到县衙报告
刘县丞听了案情,当下一边命人速报于知县,一边传齐三班衙役直奔冯家。来到冯家,只见冯家正堂内一桌残席,杯盘狼藉,冯大头的妻子冯吴氏和一家老小在院中号啕大哭。
刘县丞学着于知县勘案时的样子,命衙役将冯大头僵硬之尸小心翼翼抬出厨房,反复观察,突然发现冯大头两手姿势很古怪左手朝上平伸,五指微微弯曲,好像是托举着什么东西,右手朝下,拇指、食指和中指直伸,无名指和小手指却弯向掌心。这姿势好熟悉!
刘县丞一番苦思冥想,终于豁然开朗,喝令把三人带上来。一刀准和一把剪被衙役按倒在地,刘县丞一声冷笑,下令把一支笔也按倒在地。一支笔大惊:小生何罪?
刘县丞呵斥道:冯大头被sha,你们三人都难脱干系!冯大头已指证了你们三人行凶,而你是主凶!见众人都莫明其妙,刘县丞指着冯大头的尸体道,大家看,冯大头这两手的姿势分明是死前故意留下的,像不像他平常打算盘的样子?
大家有点明白了:不错。三指神算平常打算盘时,一手托着算盘,另一只手伸出三根手指头,就是这样子。刘县丞继续启发大家道:冯大头平常打算盘时,是右手托着算盘,左手伸着三根手指头拨算盘珠的,因为他是个左撇子。可现在他这姿势,却与平常相反,为什么呢?
见众人仍然不解,刘县丞道:这是三指神算临死前作出的一种暗示伸出三根手指头,表示凶手为三个人;故意用右手拨打算盘,表示使用右手者为主凶,一切都是他的指使,其余人是受他拨动的算盘珠而已。大家说,这主凶是谁?这下大家恍然大悟众所周知,一刀准向来用左手sha猪,一把剪用左手量体裁衣,两人都是有名的左撇子,只有一支笔用右手写字,这主凶不是他又是谁?定是他们三人恼恨冯大头借银不还,在一支笔的主谋下合伙sha了他。
三人却连连叫屈!刘县丞勃然大怒,喝令衙役们对三人动大刑。
就在这时,于知县赶来了。听了刘县丞的汇报,于知县摆摆手制止了衙役动大刑。看罢冯大头的尸首,于知县又来到了厨房,鼻子嗅了嗅,却皱起了眉头,最后在冯大头躺尸的柴堆下扒拉了半天,还真的扒拉出一件东西来一支特大号的冲天响爆竹壳。
这种爆竹是古黄当地席家烟花作坊生产的,其下端是一根长而细的竹条,轻轻地捏着竹条,点燃上端爆竹的引线,整个爆竹便会冲天而上,半空中传来一声爆响,因此名叫冲天响。可这支冲天响也太大了,足有胳膊粗,而且下端竹条不知怎么燃去了一大半。跟着进来的刘县丞这才嗅到房间里有一股硝烟味儿,不由大奇:爆竹都是在室外燃放的,在厨房里燃放大爆竹还真是第一次遇到,有古怪!
勘查完现场,于知县并没有继续审问三人,只命衙役把他们暂时关进监舍。之后一连半个月,于知县也不坐堂开审,只命赵班头和几个衙役进进出出的,弄得刘县丞一头雾水。
终于有一天,于知县传齐三班衙役,又一次浩浩荡荡去了冯家。刘县丞惊奇地看到除了三人被押过来之外,还有几个人也被押来了做烟花爆竹的席炮匠、看病的华郎中,以及街头开du*场的皮三。更令人摸不着头脑的是,两个衙役居然抬着一尊端坐着的土地老爷泥像!
进了冯家厨房,两个衙役按照于知县的吩咐,将土地老爷安坐在灶前的柴堆上,赵班头点起灶火后,拿出一支壳外用丝线绑着一把尖刀的特大号冲天响爆竹,小心翼翼将竹条那一端平放着塞进灶口。灶火越烧越旺,很快竹条也燃烧了,嗤的一声,冲天响引线被点燃,砰的一声巨响之后,尖刀不偏不倚,嗖一下直插进土地老爷的腹中!炸裂的爆竹壳打了个滚,掉落在柴堆里。刘县丞惊得目瞪口呆,原来冯大头是借助冲天响自sha身亡的!
被带到现场的冯吴氏看到华郎中、席炮匠和皮三后,脸色就已煞白,见此情形,两腿更是直打颤。
冯吴氏,事到如今,你还不如实交代吗?本知县这半月来已经调查清楚了,你丈夫故意设局陷害一刀准三人!你若吐实,本知县会对你们几个网开一面的。于知县道。
见冯吴氏仍不开口,于知县转向了华郎中三人。华郎中拱手道:大人,冯掌柜去年初秋痨病复发,今年天气转暖,必然无药可救!席炮匠道:那支冲天响是小人按冯掌柜的要求特制的。小人问他用途,他却不说皮三则磕头如捣蒜:都怪小人,不该开du*场耍老千坑pian*冯掌柜
冯吴氏再也支撑不住了,跪倒在地:全是愚夫的主意
原来,冯大头做生意虽精明,但还是被皮三引诱着走进了du*场,只半年便债台高筑,资不抵债。急火攻心之下,冯大头早年的痨病根又被引发,咳血不止,不由又绝望又悔恨,有了自sha之心,却又担心妻儿老小以后的生活。思来想去,他贱卖货物,制造生意红火的假象,然后找到一刀准三人借银子至于把设局的日子选在立春这天,则是为了借鞭春牛时的鞭炮声掩饰冲天响的爆炸声;而借用一刀准的牛耳尖刀、让一把剪剖鱼鳞,以及冯大头临死前两手做出古怪姿势,都是为了坐实一刀准三人行凶的罪名,如此,三千两白银就可留给妻儿了!
真相大白,刘县丞惭愧万分。于知县意味深长地道:为官断案,不仅要亲自勘验现场,更要斟情酌理,把案情背后的前因后果梳理清楚,方可不致出现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