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叶良辰”开始爆红网络,网民趋之若鹜去查询“叶良辰是谁”或“叶良辰到底是什么梗”。从现象而言,“叶良辰”源自一组北京某高校女寝因为打扫卫生,其中一个女生请来一位自称“叶良辰”的“大哥”助阵。“叶良辰”与该寝室室长在QQ展开一段充满“魔性”的对话。
聊天中“叶良辰“语气不善,很是狂妄,但其用语基本都模仿自一部名为我是一具尸体的小说,像网络热传的“叶良辰”体话语,“”几乎都是原小说中的角色原话,只是将小说角色“祖昊”替换成了“良辰”。
从心理学角度,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沿袭小说中的话语模式,如果不是故意戏谑,而是自然而然地表达,那么就可能反映了一定的心理行为异常。假设事主是自然表达,如果一个人不自知地用小说中的话语来应对现实生活的情境,同时还带有轻狂、自恋的明显色彩,那么,可能反映了事主如下的一些心理行为倾向。
首先可能反映了事主思维贫乏(poverty of thougania)的行为倾向。处于躁狂或轻躁狂状态下,人们会感受持续的心情高涨,自我感觉良好,自觉体力、精力旺盛,高估自己的能力,浮夸,自负,行为轻率等等。不同的是躁狂症状更明显,往往是精神病症状之一种,而轻躁狂则见诸于一些无精神疾病的普通人群。
尽管上述心理行为倾向不足以体现为症状,但却可能反映事主精神健康方面的一些隐忧。典型的思维贫乏、现实感丧失和躁狂都是临床上诊疗精神疾病的症状指标。如果在现实生活中遭遇到“叶良辰”这样的人,最好的做法是建议其去看精神科医生(而不是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