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是环境的奴隶还是自己行为的主人?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这一发人深省的问题堪称“世纪之问”:现在是信息时代,很多小朋友都玩手机、玩 ipad,身边的诱惑还有很多,这时候孩子是成为环境的奴隶还是自身行为的主人,就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对一个孩子成就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50 年前心理学家或许认为是智商,但当代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智商只能决定他成就的 20-30%;30 年前心理学家或许认为是情商,但现在发现,情商和成就未必相关;比如研究者发现监狱里的犯人情商平均比普通人还高些,因为他们要花言巧语来赢得别人信任,还要善于应变。那么,对成就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呢?现在发现,自控力是影响孩子成就的重要因素,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智商和情商。而专注力就是自控力的一个重要体现。
自控力确实会影响一个孩子的成就。比如我们看到有不少聪明的孩子,初中高中在比较严格的环境下长大,成绩也不错,但到了大学以后环境比较宽松,缺乏自控力,松懈下来成绩掉得很厉害,甚至无法毕业。
再比如很多家长关心孩子上网。上网,到底是孩子在“上”网,还是网在“上”孩子?的确,有些孩子缺少自控力,身不由己,仿佛已是网络的“奴隶”,还有些孩子在网络上上看小说,甚至上 qq 聊天下不来,都有可能成为环境的奴隶。
我们来看一个不容乐观的研究发现:现在的孩子跟跟 30 年前的孩子比,专注力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是下降了,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全世界都一样,什么原因呢,原因很复杂,应该说电视是其中一个原因。
美--国的儿科协会建议,2 岁以前的孩子最好不要看电视。大家可能觉得奇怪啊,电视有什么影响呢?大家注意啊,对婴幼儿来说,看电视属于一种被动注意,就是画面上一闪一闪的,不管他理解不理解就都跳过去了;我们为什么鼓励阅读呢,因为阅读是一种主动注意,他不理解他可以要求爸妈反复讲,他可以在(书的)画面上停留很久。
所以我们建议,0-3 岁的孩子,特别是孩子 2 岁以前,尽量不看电视,甚至连一些教育类的节目,像小小爱因斯坦啊,巧虎啊,(对 2 岁以前的孩子)都是弊大于利。
专注力是什么?
通常孩子都在什么场合不专心呢?情况非常多样。比如有些孩子在他不喜欢的课上不专心;还有些家长说,在家里,大人在外面打电话,小孩在房间里做作业,但好像电话内容他在里面比在外面的人还清楚,也就是一有风吹草动就分散注意力;另一种情况是情绪容易波动,比如过几天有个竞赛,一想到就紧张没法集中注意力;还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容易冲动,答题时没多想就把答案写上了,没有经过审慎的思考,这也是一种不专心;还有的孩子做事情没计划,什么事情都得家长帮忙提醒。还有很多……,这些好像都叫不专心!但大家会发现,不同种类的不专心差异很大,背后原因实际上非常复杂。
什么是专注力呢,假设我站的这个地方是舞台,那人的专注力就像聚光灯,聚光灯照射的位置就是我们的专注力。我们人类所有的情感的波动,兴趣点的转移,其实都会影响我们的专注力。所以谈专注力,是谈一个背后很宽广的领域,几乎所有人的心理过程(情绪、动机、目标等)都会对它有影响。
小戴的例子
在展开谈论前,我先介绍一个我的好友小戴的例子。他本科是复旦大学毕业的,硕士的时候和我是华东师大心理系的同班同学。他的例子给我印象特别深,什么原因呢?他的成绩非常优秀,研究生入学考试也是第一名考入。但之后我吃惊地发现,他非常喜欢玩电子游戏,几乎每天必玩。他自己说,他从小学就开始玩,从小玩到大,还经常周末约了别的朋友一起玩。但他和那些“受困”于网络的“奴隶”确实不太一样。每天晚上 9 点钟我到隔壁宿舍“串门”时他常常都在玩游戏,那他是怎么安排的呢?他给自己布置任务也安排玩的时间(平均每天白天玩一个小时),如果他白天任务完成的比预想中顺利的话,他晚上再奖励自己半个小时!
各位家长们,你们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是希望孩子在自己的监督下完成功课,还是想把孩子培养成善于自我管理的孩子?大家不难发现,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真正考得好的同学,大部分都是比较自觉的孩子。所以我要特别提醒家长,不管是幼儿园阶段还是小学阶段,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是我们很重要的任务。你前期花的精力多,孩子逐步培养起自我管理的好习惯。后期就很轻松。小戴这个例子,显然他可以成为自己行为的主人,不但没有被游戏控制,还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游戏来激励自己。青春期是他读研期间翻译的一本学术教材,大约 50 万字,他每天平均可以翻译 8000 字左右,三个月就把这本书翻译完了!可见他的高度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