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故事 列表

睡前故事

20年后的中国年轻人

2024-10-28 07:33:03

  北美最有名网站之一文学城刊登我的书《软能力在竞争中胜出》的广告,让我很意外。一,这书出版了一年多了;二,作为作者,我压根儿不知道这件事。若不是我上网亲自读了,都不敢相信。
  
  一位朋友读了广告后,和我谈了其美国导师的看法:20年后中国年轻人会丢了中国人现在的硬能力,崇拜各种明星,不愿献身科学,不再以学术研究为荣,聪明拔尖的学生都去学金融法律等赚钱的专业;而美国人因为都认识到硬能力(例如数学)不行,进行教育改革,20年后不但保持了其软能力即非专业能力的优势,而且在硬能力上赶上中国人。
  
  这个美国导师的看法,其实在中国大地上很多地方出现了苗头,成了既定事实。比如,很多中国人放弃原来很强的硬能力不用,一窝疯地去读MBA,完全不顾自己是否适合做企业领袖。
  
  最近,一位在一个小得不能再小我从来没听说过的美国中部B-school的中国留学生托同学请我帮找工作。我不知这留学生是否知道:别说是留学生,就是美国人在那样的商业学校毕业,在纽约这样竞争激烈的地方,机会也等于零。而且他学的是投资,那就更别提了。华尔街投资公司对B-school学生的挑剔是登峰造极的。他们通常更喜欢某专业高手做投资分析或贸易。
  
  举个例子吧。如果华尔街投行想找对化学公司或高科技做投资分析或贸易的雇员,他们不会去B-school而是找一个化学博士研究生或懂technology的人。除非你B-school之前在化学或高科技公司工作过或有这方面的专业文凭。换句话说,如果你有某种专业的硬能力又具备投行这职场的软能力(例:tough),你可以直接进入美国投行做你专业方面投资分析或贸易。
  
  每次回国,都有人问我:你本科学哲学而研究生学的是社会心理学,怎么能进入美国银行工作?我理解他们为什么问这问题。因为他们不知道在美国银行里真正学金融的不多,大多数都是从各种专业毕业出来的。我因为在美国读社会心理学专业要学很多统计知识,银行看中我这一点。我前两年的大老板是学气象学的。在美国学金融毕业在银行或公司里很多都是做finance,比如预算、财务。在美国金融界里,很多是学工程或物理毕业的。因为金融实质上是一个大工程,而学工程或物理的人一般很容易理解金融,而且这些人往往数学好。
  
  北美文学城登出《软能力在竞争中胜出》广告后,一位朋友告诉我,她认识策划这广告的图书公司。我自然请她代我转达谢意。结果策划人给我来伊妹儿:这是难得的一本好书。虽然在文学城上做商业新闻很贵,从经济效益上看我们是亏钱的。但是,从社会责任上看是有益的。这也是《软能力》这本书的精神所在。我们公司是一个文化产品公司,考虑经济效益固然重要,但同时还要重视更深层、更重要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公义。
  
  身为作者,我在感谢该图书公司的同时,让我联想到那位美国导师的看法。国内学术腐败,学位含金量大大降低,学校和家庭教育都忽略软能力的培养,而年轻人在选择学业和职场时又很容易盲目,放松了我们中国人历来强调的硬能力积累,其结果是很令人担忧的。
  
  现在中国家庭大都是独生子女,在优越环境中长大,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游戏和网络中过日子,大多数根本不可能有吃苦和坚硬个性。20年后,中国年轻人硬能力的普遍下降是完全可能的。而社会责任和社会公义这样的软能力,就社会文化而言又很难成为中国公民普遍的基本素质。
  
  与其同时,中国文化和体制没有从宏观上促进公民软能力的机制。比如,仅高考分数优秀而不考虑考生人品就可进北大清华名校。而众所周知,仅学习优秀是不能进入哈佛这样的美国名校的。现在,美国教育改革锣鼓喧天,各大电视台每日报道EducationNation,奥巴马总统亲自促进。如果这场教育改革成功的话,那位美国导师的预料20年后会变成现实。
  
  阳光卫视董事长陈平在接受亚洲周刊专访时谈到年轻一代的中国人。我把其言摘录在此,算是本文结束。
  
  我比较悲观。我认为会有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老龄化;年轻一代在过于溺爱的环境中长大,没有手足之情,自我中心,极端自私,同时又缺少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包括缺少自我责任感。是我们和我们的上一代,对不起后代。
  
  因为他们面对的状态,他们所处的环境,不是他们能够选择的,是我们强加给他们的。我们这几十年的发展,是以极高的社会资源和环境成本为代价,八零后、九零后,以前都是小公主小皇帝,万般宠爱集于一身,干嘛要想中国往何处去啊!
  
  但是,从今天往后,我们留给他们的资源是那么的少,我们加给他们的责任又会那么的多,而我们给他们的机会又那么的少,而又没有给他们心理上承受这些压力和责任的准备,怎么会不想呢?
  
  我们和我们的上一代,自以为在创造,但其实我们在威胁下一代的未来,我们把未来消耗掉、透支掉太多东西了。我们给了他们不该给的过多的溺爱,同时,又透支了他们的未来生存发展机会;我们剥夺了他们的手足之情,又要求他们承担他们承担不了的责任──我们以为我们在发展经济,但其实我们在破坏他们安居乐业的环境。我们建了这么多高尔夫球场,挥霍掉这么多资源,我们对得起他们吗?我们宠坏了他们,又剥夺了他们。下一代,在充分得到我们的溺爱的同时,他们有理由怨恨我们。
  
  所以我一再想呼吁,我们赶紧转型,给我们的后代,和我们已经对不起的八零、九零后,留一些东西吧!


上一篇:死在舌头上的将军
下一篇:善良是我们的路标

小故事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