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篇睡前小故事_御膳的宝宝睡前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3篇关于御膳的睡前小故事,供各位参考,同时还提供了古诗文、作文、组词、词语、故事、好词好句。点击查看更多睡前小故事御膳的睡前小故事:(1):
御膳房的“阴谋”
折算下来,皇帝每天的伙食标准大约是16两银子,折合现在的人民币大约是几千块钱的样子。钱数虽然听着不大,但落实到猪肉、香油上面,那数目听了就让人倒胃口。这些钱要是买成双头鲍之类的东西,列成菜单就会让人看着舒服得多。
这个情况到了清朝,也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清朝的宣统皇帝在回忆录中也记录了自己的食物清单,按他的说法,他在5岁的时候,一年就已经要对付大约一万斤猪肉、将近三千只鸡鸭。
之所以这么做,也许是因为御膳房有自己的考虑。
除了列在清单里的常规食物外,皇帝想吃什么新鲜东西,当然也可以自己张嘴要。但是皇帝一张嘴要个什么东西,就会带来无穷的麻烦。
比如万历的父亲隆庆皇帝,特别喜欢吃驴肠,张嘴要了几次。虽说皇帝也不是天天吃驴肠,但御膳房还是每天要sha掉一只驴准备着,怕万一皇帝张嘴吃不着热乎的,谁能担此责任?所以,从此北京的驴子一年要少掉三百多头。
这还是驴子,要是皇帝哪天吃中了一块鲸里脊,又该如何应对?所以最深谋远虑的办法,就是不让皇帝吃到鲸里脊,最好让他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地吃一些寻常的肉类,比如猪肉。
鉴于皇上的伙食标准又不能定得太低,所以合理的结果就是:万历皇帝一年要对付掉四万多斤猪肉。御膳房的最佳生存策略,就是让皇帝、皇后陷入猪肉的海洋而不能自拔。
在小说《鹿鼎记》里,御膳房的太监就给韦小宝传授过这个心得,“太后和皇上的菜肴,一切时鲜果菜,都是不能供奉的”,至少呢,“有些一年之中只有一两个月才有的果菜,咱们就不能供奉”,否则的话,“倘若皇上吃得入味,夏天要冬笋,冬天要新鲜蚕豆”,大家何以自处?
韦小宝摆出一副马屁精的嘴脸教训了这个太监:“皇太后、皇上都是万分圣明的,哪有这等事?”其实即便太后、皇帝再圣明,终究还是安心吃猪肉比较妥当一些。
御膳房的这种策略在历史上就有非常成功的案例。五代十国期间,在长沙有一个叫做楚国的小朝廷。马希声是这个小朝廷的最高领导。这位地区性的小领导人有自己的一位偶像,就是国家级别的大领导人——后梁皇帝朱温。
马希声不知从哪里得知,朱温很喜欢吃鸡。似乎以前马希声并不特别爱吃鸡,但这个信息使马希声的饮食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开始坚信,吃鸡就像开劳斯莱斯一样,是成功人士的不二象征。他作为成功人士,也有义务追随朱偶像,努力吃鸡。
于是他下令,宫廷食堂一天要给他准备50只鸡以供享用。马希声这位鸡肉的狂热爱好者,基本上做到了非鸡不欢,参加老爸葬礼之前都不忘抓紧时间吃掉几盘鸡。
我很怀疑这是楚国御膳房搞的一个阴谋。他们和现在的广告公司一样,用文化时尚的名义推销商品,以达到他们偷工减料、搜刮钱财的目的。
马王爷天天盯着鸡猛吃,他们倒是省事了,但是长此以往,马王爷营养不平衡,身体健康谁来保证?果然,马王爷执政没几年就溘然辞世。他的英年早逝,我总觉得跟每天吃那50只鸡有关。
御膳的睡前小故事:(2):
皇帝的御膳
在封建王朝,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这“万岁爷”吃些什么?远的不说,近代的满清王朝统治近三百年间,他们在高高的紫禁宫内吃什么?是什么人间奇珍佳肴维持他们的“龙颜玉体”?是什么仙丹奇果绵衍他们的年华寿命?是什么高级营养支撑他们日以继夜的*yin*威作乐?这些问题和疑问的解答当时人们(除了宫内外)是不可能知晓的。直至今天,这些问题对很多人而言仍然带着迷离的色彩。
今天,20世纪80年代的中外游客,每天以几万人次,拥进这座紫禁宫内。然而,“御膳房”没有了,慈禧的餐桌没有了,上百史侍候皇上用膳的御厨、太监们没有了。游人们仍然不知“皇帝吃些什么”。也许未来的紫禁宫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会以生动的形式,或布出模型、展出腊人和塑料仿真膳食来形象地展示昔日皇帝的饮食原貌,但是,从现实出发,我们只好以文字资料帮助网友解答一些迷幻。 首先请看皇帝溥仪,他在《我的前半生》中写道:皇帝吃饭,另有一套太语,是绝对不准别人说错的,饭不叫饭而叫“膳”,吃饭叫“进膳”,厨房叫“御膳房”。到了吃饭时间——并无固定时间,完全由皇帝自己决定——我吩咐吩咐一声“传膳”!跟前的御前小太监便照样的向守在养心殿上的殿上太监说一声“传膳”!殿上太监又把这话传给鹄立在养心门外的太监。他再传给候在西长街的御膳房太监……这样一直传进御膳房里。不等回声消失,一个犹如过嫁妆的行列已经出了御膳房。这是由几十名穿戴齐整的太监们组成的队伍,抬着大小七张膳桌,捧着几十个绘有金龙的朱漆盒,浩浩荡荡地直奔养心殿而来。进到明殿里,由套上白袖的小太监接过,在东暖阁摆好。平日菜肴两桌,冬天另一桌火锅,此外有各种点心、米膳、粥品三桌、咸菜一小桌。食具是绘着龙纹和写着“万寿无疆”字样的明黄色的瓷器,冬天则是银器,下托以盛有热水的瓷罐。每个菜碟或菜碗都有一个银牌,这是为了戒备下du而设的。并且为同样的原因,菜送来之前都要经过一个太监尝守,叫做“尝膳”。在这些尝过的东西摆好之后,我入座之前,一个小太监叫了一声“打碗盖”!其余四个小太监便动手把每个菜上的银盖取下,放到一个大盒子里拿走。于是我就开始了“用膳”了。 所谓食前方丈都是些什么东西呢?隆裕太后每餐的菜肴有百样左右,要用六张膳桌陈放。这是她从慈禧那里继承下来的排场,我的比她少,按例也有三十种上下。我现在找到了一份“宣统四年二月糙卷单”(即民国元年三月的一份菜单草稿),上面记载一次“早膳”的内容如下。 口蘑肥鸡、三鲜鸭子、五绺鸡丝、炖肉、炖肚柿、肉片炖白菜、黄焖羊肉、羊肉炖菠菜豆腐、樱桃肉山药。 驴肉炖白菜、羊肉片川小萝卜、鸭条溜海参、鸭丁溜葛仙米、烧茨菇、肉片焖玉兰片、羊肉丝焖跑、炸春卷、黄韭菜炒肉、熏肘花小肚、卤煮豆腐、熏干丝烹掐菜、花椒油炒白菜丝、五香干、祭神肉片汤、白煮塞勒、烹白肉。 这些菜肴经过种种手续摆上来之后,除了表示排场之外,并无任何用处。它之所以能够有一声传膳之下,迅速摆在桌子上,是因为御膳房早在半天或一天以前就已做好,煨在火上等候着的。他们知道,反正从光绪起,皇帝并不靠这些早已过了火候的东西充饥。我每餐实际吃的是太后送的菜肴,太后死后由四位太妃接着送。因为太后或太妃们都有各自的膳房,而且用的都是高级厨师,做的菜肴味美可口,每餐总有二十来样。这是放在我面前的菜,御膳房的都远远摆在一边,不过做个样而已。 太妃们为了表示对我的疼爱和关心,除了每餐送菜之外,还规定在我每餐之后,要有一名领班太监去禀报一次我的进膳情况。这同样是公式文章。不管我吃了什么,领班太监到了太妃那里双膝跑倒,说的总是这一套: “奴才禀老主子:万岁爷进了一碗老米膳。(或者白米膳),一个馒头(或者一个烧饼)和一碗粥。进得香”! 每逢年节或太妃的生日(这叫做千秋),为了表示应有的孝顺,我的膳房也要做出一批菜肴送给太妃。这些菜肴可用这四句话给予以鉴定:华而不实,费而不惠,营而不养,淡而无味。 这种吃法,一个月要花多少钱呢?我找到了一本《宣统二年九月初一至三十日内外膳房及各等处每日分例肉斤鸡鸭清册》,那上面记载如下: 皇上前分例菜肉二十二斤计三十日分例共六百六十斤。 汤肉五斤共一百五十斤猪油一斤共三十斤肥鸡二只共六十只肥鸭三只共九十只菜鸡三只共九十只。 下面还有太后和几位妃的分例,为省目力,现在把它并成一统计表(皆全月分例)如下: 太后--肉1860斤鸡30只鸭30只瑾贵妃--肉285斤鸡7只鸭7只瑜皇贵妇--肉360斤鸡15只鸭15只贵妃--肉285斤鸡7只鸭7只合计:肉3150斤鸡74只鸭74只。 我这一家六口,总计一个月用三千九百六十斤肉,三百八十只鸡鸭,其中八百一十斤肉,二百四十只鸡鸭是我这五岁孩子用的。此外,宫中每天有大批为这六口之家效劳的军机大臣、御前侍卫、师傅、翰林、画师、勾字匠、有身分的太监,以每天来祭神的萨满等等,也各有分例。连我们六口之家共吃猪肉一万四千六百四十二斤,合计用银二千三百四十二两七钱二分。加上杂费支出三百四十八两,连同分例一共是一万四千七百九十四两一钱九分。显而易见,这些银子除了**中饱之外,差不多全为表示帝王之尊而糟蹋了。这还不算一年到头不断的点心、果品、糖食、饮料这些消耗。 掌管皇帝的饮食机构叫御膳房。御膳房设有劳局、素局、挂炉局、点心局、饭局等五局。荤局主管鱼、肉、海味菜;素局主管青菜、干菜、植物油料等,挂炉局主管烧、烤菜点;点心局主管包子、饺子、烧饼、饼类,以及宫中独特糕点等;饭局则主管粥、饭。 以上各级分为两班,各班一名主任,下设厨师6名司操作。各局设内监7名(监视和防卫投du)。另外还有5名官吏专司供应材料。总计75人。 这75人专为皇帝一个人做饭,想像当是相当豪华高贵的,但是结果呢?正如溥仪皇帝的评价是: 华而不实,费而不惠,营而不养,淡而无味。来自:中国经济网7o8./7o
御膳的睡前小故事:(3):
纸糊的御膳
慈禧太后对吃很讲究,而且胃口很好,可是她胃口再好,一顿也吃不了一百碗大菜。据说,她一个人每顿饭都要上一百道菜,什么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她一个人当然吃不过来,只是拣爱吃的三五种菜吃一点。她不爱吃的海参等菜,根本不吃一口,有的菜甚至连看也不看一眼,就端下去了。日子长了,伺候慈禧吃饭的太监小德张和总管李莲英暗中密谋,既然很多菜西太后连看都不看一眼,能不能做一些样子菜摆一下,应应景,这银子省下来不就入了腰包了吗?小德张有点犹豫,怕被太后发现惹下大祸,李莲英却满口应承说,太后那里出了问题有他来应付。小德张派园内工匠们用纸或蜡仿制了火腿、扣肉、丸子等十几种菜,都是太后平时不爱吃的。公开讲是做供品用的,做出来和真的一样,用餐时,摆在离太后最远的地方,太后是不容易看见的。她爱吃的菜,都给她摆在跟前,想吃稍远的菜就由小德张给夹,宫女太监们明知有很多菜是假的,也没人敢吭声。
这样蒙了有些时候。这年4月,忽然太后传旨,要乘龙船畅游昆明湖。龙船装扮得富丽堂皇,船上插着龙旗,太后由宫女、太监们搀扶,坐在龙舟里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到了中午,船行到龙王庙前,太后传旨,停船开饭。一会儿的工夫,小太监们捧着一碗碗的珍肴美味排成一个长队送上船来。像往常一样,把她爱吃的清炖鸭子、烧猪、熏鸡等摆在太后跟前。太后吃了几口鸭子后,不知什么缘故,忽然想吃扣肉,这可是她从来不吃的一道菜。小德张一听吓坏了,他急中生智,忙说:回老佛爷,扣肉已经凉了,让御膳房热一下再用吧!太后说凉点不要紧,小德张硬着头皮把一盘蜡制的扣肉端了过来。太后用筷子夹不动,就问:这扣肉咋这么硬呀?小德张忙说:我说凉了不是?顺势把假扣肉交给一个小太监,吩咐让御膳房给热一下。这时西太后已经发现扣肉是假的了,可是她不动声色,继续吃着喝着。时间不长,一碗热气腾腾的扣肉端上来了,可她一口没吃,因她早已吃饱了。小太监们刚要撤席,西太后说:慢!平时有些菜我连看也没看一眼,今天我要把所有的菜看一遍。这一看,硬纸板做的板鸭,蜡做的火腿全被发现了,一百个菜中有二三十个是假的。西太后越看越气,半阴不阳地问:小德张,这是怎么回事?小德张支支吾吾,只是说奴才也不知是咋回事,方才端上来明明都是真的,怎么变了?这时李莲英转了转眼珠,胸有成竹地说:奴才恭喜老佛爷,贺喜老佛爷!太后一听李莲英说话,气儿就消了三分。她反问道:喜从何来?李莲英说:今天老佛爷游昆明湖,在龙王庙前用膳,是龙王派人给您老人家送供品来啦,这不是一喜吗?说着用手一指那些假菜假肉。这时一群太监宫女也凑过来给太后道喜。由于西太后平时很迷信,经李莲英这么一说,加上太后这天心情愉快,所以一场风波就这么平息了。小德张却吓出了一身冷汗,从此再也不敢糊弄西太后了。
选自《山海经》200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