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找到了一个给人‘划分成分’的新方法,不是星座,不是颅相,而是血型。这毫无科学根据,但这不影响--人在婚姻恋爱、招聘面试等方面对血型性格的应用。”——美--国新闻周刊1985年的报道
在征婚交友网站上,个人资料要填写很重要的一项:血型。找对象要了解对方血型,是不是防备日后受伤大出血,或者要做大手术,以免血库缺血而做好互助输血的准备?非也,填写这项是因为人们相信血型跟性格有密切关系,这和星座性格如出一辙。
血型性格说是东洋人拿着医学上血型的知识加以发挥,添上一点心理学的佐料炮制而成,在--流行了80余年,又蔓延到全球。其中中-国、韩国等东亚近邻深受熏陶,人们纷纷信以为真。在中-国的购书网站上搜索一下,便可找到血型与命运、性格之类的图书达20多种。
对于星座性格说,稍有常识的人都能想明白,距离地球N光年的星星与我们地球人性格能有什么联系?再想一下,星座对应的出生日期也不可能跟性格有关。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张志勇授课时就对刚刚进入心理学门槛的本科生说:“你们以后要是相信星座性格之类,就不要说是我的学生。”
对于自己身上的重要生理特征血型,人们却似乎有理由相信与性格存在一定的联系。然而,科学家数十年来反复研究血型与性格之后,没有得出任何有意义的联系,就连--的心理学家也一再驳斥这种伪科学谬论。
有人说,血型、星座性格即使不科学,也是生活的情趣,玩玩无妨。实际上,这类迷信已经造成某些血型、星座的人无辜受到歧视,例如双子座的人被贴上“花心”的标签,B型血者被认为不够体贴。这些人占社会人口的比例还真不小,有的甚至出现择偶困难。
科学家描绘的红细胞血型示意图为:在细胞膜上大量分布着各种抗原,绿色的是A型抗原,紫色的是B型抗原,两种抗原都有的是AB型血,只有一种抗原的是A型血或B型血,两种抗原都没有的是O型血。这些由蛋白和糖组成的抗原与性格毫无关系。
血型性格在--方兴未艾
古往今来,人们都在寻求给自己和别人分类的方法。例如,古希腊先哲希波克拉底和亚里斯多德尝试根据体液和血液对人格进行分类。社会学家认为,“划分成分”的欲望是希望给自己和别人界定具体的社会文化角色。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人古川竹二选择了血型作为性格分类的生理依据,结果形成了一种流行--80余年的文化。古川的研究声称,一个人的A、B、O、AB血型对应不同的性格。他的研究用了一些问卷,又对人的行为做了很复杂的记录,以之说明各种血型的性格特点。这个理论引发广泛争论,反对者称古川没有做实验对照,缺乏科学的统计分析,其血型和性格的相关性并不能令人信服。
就在这个理论渐渐被人冷落之际,一个没有医学背景、在电台编广播剧的--人能见正比古在1971年出书宣扬其“血液人间学”研究,让血型性格说死灰复燃,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大量此类著作跟风出版,令该理论渗透了--社会的各个阶层。
这股文化潮流让很多人相信,学业、事业或婚姻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与血型密切相关。--有不少幼儿园按血型分班,然后根据对应的性格特点给予不同的教育方式。谈对象的年轻人在初次约会中通常要了解血型,以此了解对方性格。据朝日新闻1990年的报道,--三菱电机组建了一个完全由AB型血员工组成的团队,认为AB型血者企划能力强,但该团队写出的企划书被送到营销宣传部门后却被否决,AB型血团队随即被解散。
2002年一项研究随机访问了1102个--人,发现75%相信血型性格说。2004年--大约有50家电视台播出了与血型性格有关的节目。--2007年畅销书排行榜前10名中,有4本是有关血型研究的书,--的女性杂志里也经常出现血型性格的内容。
微观宏观上血型都与性格无关
血型是奥地利病理学家卡尔·兰德斯泰纳在1902年发现的,他根据血红细胞表面的不同物质将人的血液分为A型、B型、O型和AB型4种。在微观上看,这些物质其实是一些抗原,由第9和第19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生产的蛋白和碳水化合物组成。A-B-O-AB血型只是血型系统的一种,此外根据抗原种类的不同,还有Rh血型系统等约30种。这些抗原可以理解成是红细胞表面长满的30种毛毛,每种毛毛还有几种不同的形状,这些毛毛若跟血液里对应的抗体相遇,就会诱发红细胞破裂溶血。但这些毛毛不可能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因为性格比血型复杂得多,需要更多别的基因控制,也没有研究发现控制生产血型的基因也参与了性格的形成。可以做个类比,我们腿上的毛的长短、手指的指纹等都是基因决定的,但很难跟性格扯上关系。况且,一个人性格的形成还跟环境因素有关。
在宏观上看,血型性格说也缺乏科学研究证据的支持。2003年,科学家玛丽·罗杰斯和伊恩·格兰顿在国际著名心理学期刊人格与个体差异杂志上发表论文称,支持血型论的研究很少,少数几个研究的结论还相互矛盾,错误百出,例如没有量化的数据,违反统计学规则,使用了有缺陷的研究方法等。他们对60名澳大利亚人的血型、性别、人格因素进行了严格测试,最后的结论是:一个人的血型和性格没有关系。2005年,台湾有学者调查了2681人,用学术界公认的“大五人格”对所谓血型性格进行对比,没发现存在联系,血型和学业成绩、身材肥胖程度也无关。
2006年,中-国山东省淄--BO市齐都花园小学的一年级新生分班采用了依据血型分班的原则,新生报名时要带上医院开的血型证明,以便根据孩子的性格因材施教——其实,这完全没有科学依据。
B型AB型血者无辜受到歧视
血型性格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影响了他们的人生决定。例如有的血型性格说流派声称,A型血者是完美主义者,做会计就最好;B型血者好交际,但为人自私。很多韩国人对此深信不疑,一个网站调查显示,四成韩国女子不愿意嫁给B型血男子,认为他们不体贴。--一项对高中生的调查发现,占人口10%的AB血型者在人们心中印象不佳。大量--人抱怨,血型性格说造成的偏见带来很多后果:夫妇“性格不合”离婚,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欺负,老板对待下属不公等。
尽管血型、星座性格说在科学上被视为无稽之谈,但为何持续流行多年,很多人深信不疑?
--立命馆大学心理学副教授佐藤达哉称,血型性格说纯属迷信,把血型和性格联系起来不仅不科学,还是错误的。信州大学心理系副教授菊地说,血型性格说是伪科学,鼓励人们通过血型来对别人进行判断,有点像种族主义。--东京女子大学心理学教授安藤清则认为,用血型性格预测一个人的行为甚至命运是很有吸引力的谈资,它还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外部标准,省得自己判断那些复杂的性格问题。但他指出,血型性格说也是一种偏见和歧视,给社会带来危险,造cr与人之间毫无根据的性格比较,影响了人际关系。事实上,--军国主义和德国纳粹法西斯都曾利用血型性格说进行种族歧视,认为被侵略的民族在血型上不如本民族优越。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并不关心血型、星座性格说的起源和原理,只是在直观感受上觉得“有些准”。本报去年曾报道过笔迹分析——一种被心理学界认为伪科学的人格分析方法,就介绍了美--国心理学家富勒在1948年提出的“富勒效应”,指一些关于人格的描述笼统而模糊,大家看了听了却以为说的是自己。
其实无论从色彩、星座、笔迹还是血型看性格,所对应的性格描述都是如此,相信的人只看见说对的部分,却忽略了说不准的部分,正是被这些性格分析理论的“富勒效应”所误导。
“血型食谱”也毫不靠谱
自然疗法支持者詹姆斯·迪阿达姆宣称,如果人们的饮食符合自己的血型特点就会健康长寿,例如A型血者要吃素食,O型血者不要吃谷类云云。美--国“营养咨询师”唐娜·盖茨写了一本叫做RT生态的书,宣称自己跟--有某种特殊联系,用血型性格说包装了她的儿童孤独症疗法,还为每种血型量身定做了“血型食谱”。该书出版后很快劲销18万册,不少人纷纷跟风,而在中-国的图书市场上也不乏这类“血型食谱”大作。
尽管这些食谱大多都是安全的,但其理论被学术界认为是伪科学。长年研究血液与营养的美--国血液学家维克多·赫伯特说:“血型与饮食的理论纯属垃圾,完全不符合事实。负责血型的基因与负责消化吸收食物的基因毫无关系。”还有专家称,长期按照这些食谱进食可造成偏食,影响营养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