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故事 列表

睡前故事

寻找适合你的疗愈师

2024-10-28 07:33:03

最近很多朋友会在微博私信,对此我并未做过多的回复,我在微博里解释过原因,就心理咨询本身的专业要求和对于疗愈效果的考虑而言,就个体的具体的专业的心理咨询,寥寥数语的回复可能不但无益于心理问题的解决,甚至会对存在心理问题的朋友造成二次伤害,同时这也是极其不专业的体现,所以还望信任我的朋友能够理解。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心理咨询师呢?

首先,临床工作经验非常重要,也就是说,你找的不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们的主要精力在于理论研究和论证,他们可能更加热衷于折腾猩猩和小白鼠,研究脑子和神经,他们的成果可能应用于各行各业,也可能暂束高阁,但是他们似乎对你为什么因为失恋、失业、家庭关系失和而感到心烦意乱不感兴趣,也没有足够的耐心听你絮絮叨叨,啰啰嗦嗦。

你要找的是一个接受过专门系统的训练,从事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心理咨询师,在我国,一般是获取心理咨询师执业资格证的从业人员。但是,目前我国的心理咨询师从业门槛较低,从业人员良莠不齐,考证过于容易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也就是说,并非持证人员就是一个优秀的咨询师,同时,一个优秀的咨询师也不一定就是一个适合你的咨询师,所以,科班出身,持有执业资格证不过是基本要求而已。

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应该是一个具有积极健康的心态,努力钻研和学习专业知识(不止持证),同时具备一定的天赋和临床咨询经验的人。

许又新教授指出:心理治疗者和来访者之间要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利用建立在这种良好的关系上的人际相互作用,解决二人之间阻碍治疗顺利进行和取得疗效的各种问题。

也就是说,心理咨询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人与人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就是信任,无论心理咨询师从属于何种流派,采取何种治疗方式和手段,基本不能脱离这个基础。在这个角度,找适合自己的咨询师,其实和找对象差不多,首先,得有“眼缘”,毕竟,遇见喜欢的人,才能感到安全和信任,才能敞开心扉,才能呈现真实的自己,这样,疗愈师才能通过你们之间建立的特别的人际关系让进一步的心理疗愈成为可能。

所以,接受疗愈之前,你有权利,有必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自己的心理咨询师。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经历、对待他人、生活、事业所持的理念和态度,如果可以,翻看他的博客、主页、微博可以更为详尽的了解这位心理咨询师是否适合自己。

每个心理咨询师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和短板,譬如本人一直潜心于积极心理学领域的学习,较为擅长情感咨询,职业指导,对于亲子关系和青少年儿童的教育问题涉及不多,对于中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则略感吃力了,而对于超出普通心理咨询范围的心理疾病,譬如心理障碍、神经症、(恐怖症、强迫症等)、心理变态等,就仅限于书本知识和寥寥数月的精神病医院实习经历的了解了,对于不适合自己咨询的访客,我们通常会有“转介”机制,即将访客转介给更为适合的心理咨询师,但是有时说不准某些咨询师会“硬顶上”,如果在咨询过程中,你感到不舒服和不适合,可以随时提出终止咨询,这和俩人过不下去了提分手一样,千万不要不好意思。当然,并非要求你去费尽心思地打探他的个人隐私,一切仅仅以有益于疗愈为准。

就咨询方式而言,最好能够进行面谈,由于条件的限制,网络咨询和电话咨询等方式也可以考虑。一般而言,咨询设置为每周一次,每次四十到五十分钟左右,偶尔一些情况较为特殊,比如传统精神分析流派的咨询次数较多,家庭系统治疗的时间会比较长。心理咨询的时间和地点最好可以固定下来,这对于访客在咨询环境下得到支持,同时保持现实生活的状态是较为有利的。

对于咨询目标的确立和“疗程”的长短,是在咨询过程中由咨询师和来访者互相沟通共同商定的,随着咨询的深入,咨询目标和方式都会有所调整,直到咨询中止或问题解决之后结束咨询。

心理咨询并非一次两次、寥寥术语,几句看似专业理性的指导性回答所能解决的,这也是文中开端我没有一一回复向我提出问题的朋友的原因所在。

套用一句韩寒电影后会无期里的流行语:“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但是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如果讲几句大道理,听几句大道理,就能完全解决一个人的心理问题的话,那么,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则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如果我几句话便能解决你的问题,我便不是一个人,而是类似于“释迦牟尼”、“基督耶稣”这样的角色了,何况即使是他们还需要身体力行,循循善诱,何况我等凡夫俗子呢?

如若需要咨询真正发生作用,在于咨访之间建立安全、信任的关系之后,疗愈师与一个真正敞开的你(包括潜意识)通过这层关系,对你陪伴、提供支持、进行疗愈。记得我在微博上写过一段话,改变意味着长时间的痛苦与努力。谢谢你的信任与勇气,我得以成为你生命之中某个阶段的重要他人,我仿若亲身经历着你的故事,体察着你的心情,陪你一起,了解自己,穿越荆棘,我愿意包容并接纳你所有的快乐与悲伤,光明与黑暗,坚强与脆弱,陪你找能让你的内心得以丰盛并战胜困厄的勇气与力量。

所有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专业技术来进行,这对于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也有除了讲道理之外更高的要求。

一个好的咨询师,总会在恰当的时候,与你讨论停止咨询,结束治疗的问题,当然,如果你认为治疗对你造成“伤害”的时候,你也可以随时提出中止咨询,但是,和咨询师坦诚讨论你的想法还是有必要的,因为咨询过程之中的“移情”可能导致一种不舒服或者被挑战的感觉,而这恰恰是治疗即将发生作用的开始,或许是治疗得以深入的契机,我们需要弄清楚究竟是“移情”还是其他问题。

除了取得疗效,解决问题而终止咨询之外,遇见不靠谱的咨询师或者是虽然不错但是并不适合的咨询师而中止咨询也是正确的做法,但是放弃咨询并不代表放弃求助,就好像分手并不代表不再恋爱,放弃爱情一样,总会有一个适合你的人在前面等你。

还有,在咨询过程之中,咨询和访客对于自身人身安全的保护也是必要的,保护自己,避免伤害,都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下面谈到心理咨询的收费问题,心理咨询的鼻祖之一弗洛伊德就曾说过:不收费的心理治疗,对患者是无益的。

首先,收费是对咨询付出的劳动的一种尊重,相信没有任何人愿意长期从事毫无报酬的工作吧。一个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必然经过长期刻苦而努力的学习和训练,除了昂贵的培训学习费用之外,他们还为此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心理咨询师同样需要通过工作获取收入来养家糊口。

其次,收费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收费既表明了求助者的诚意和信任,又赋予了咨询师义务和责任。求助者为节约时间必然会主动配按时就诊,咨询师收取了费用后服务自然更尽心尽力,双方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咨询效果才能得到保证。

再次,心理咨询的过程需要咨询双方认真配,共同努力,不收费的心理咨询,访客在接受治疗时的主动自我探索和改变自己的动力往往不足,总是希望通过咨询师三言两语舒舒服服地就把困扰自己很久的问题给解决了,这种等待他人援助而自身不作为,不付出便想收获的观念本身就是一种病态。

最后,记得有人在微博上私信我,“我有问题想要咨询,免费哦”,“我们是朋友了,谈钱伤感情呢”,还有直接给我发一大堆文字讲述自己的困难和问题想要得到解答的朋友。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本来可以直接拒绝,回答既有违于心理咨询的专业要求,咨询的效果也得不到保证,现在我的日常咨询时间已经排得很紧,除此之外还要进行大量的写作,确实分身乏术。然而,作为一名有情怀的文艺青年,不回答我的内心似乎又感到有些过意不去。

记得在大学时看过一篇文章,美国的心理咨询行业非常成熟,收费颇高,人们也愿意为了自己的心理健康支付费用,而对于无力支付昂贵的咨询费用的社会底层人士,由政府和社会来买单,保证了义务进行心理咨询的咨询师的福利和待遇,从而保证了穷人获取心理疗愈与支持的权利。

然而,这在我国显然难以做到,我想,通过我的写作或许可以为无力支付费用或者不愿支付费用的人们提供一些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服务,毕竟,在这个社会上,通情达理的人越多,温情而有爱的人越多,各种人为的悲剧就会越少,这样,我们生活的社会会变得更为舒适与安全,我们也可以活得更有尊严。

于是我开始了在网络上的对于积极心理学的探索与写作,坚持一直在微博上写一些关于心理咨询的札记,分享一些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写写关于解决心灵困惑,获取心灵成长的随笔,前段时间谈到情感、事业、人际关系的很多文章都得到了很多读者朋友的鼓励和肯定,我想,通过这个方式,即使“免费”,对于我们共同获得心灵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助人自助,也是具有一定的帮助和意义的吧。


上一篇:你有没有努力去当最后一个人
下一篇:谁是年兽

小故事         Sitemap    Baidunews